- 《蘭亭集序》教學案例及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蘭亭集序》案例與反思
一、背景描述
(一)設計指導思想:
生活即語文,語文課是一個大課堂,它并非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課本僅是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截取和提煉。要學好語文,就要走進生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實踐中驗證課本揭示的現(xiàn)象或規(guī)律,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開拓創(chuàng)新。尤其是在網(wǎng)絡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應學會運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幫助自己體驗生活、培養(yǎng)能力、學好語文。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已經(jīng)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均源于對問題的興趣和探究,這正是我們開展探究式學習的出發(fā)點和基本指導思想。
(二)探究方式:質(zhì)疑、網(wǎng)絡查尋、書刊查閱、走訪調(diào)查、討論交流
(三) 預期目標:
通過探究掌握本課涉及常用文言詞的用法,了解魏晉社會風情及文化特點。理解王羲之“重死生”的感嘆的由來,弄清這感嘆與“序”文的關系,引導學生對自然人性的認識和體會,以陶情冶性,獲取審美愉悅。
通過動腦、動手,調(diào)查研究,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和科學求證能力。
(四)課文分析:
《蘭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一冊第六單元文言散文課內(nèi)自讀課文,是王羲之為《蘭亭集》(詩集)所作的序文,單從文字看,篇幅不長,內(nèi)容并不艱澀,全文由集會蘭亭的盛況到抒感悲懷再到作序目的,由敘到議,一氣呵成,渾然天成,但從思想方面看,文中涉及東晉崇尚虛無的玄學之風、社會習俗及作者緣何抒“死生”之悲等問題并不簡單,如何在理解文意基礎上弄清這些問題,值得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去探究。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常用文言詞的用法
2、作者“重死生”的感嘆的由來,它與序文有何關系?
3、魏晉玄學的理解。
(六)設計思路:
本次課從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出發(fā),設想讓學生質(zhì)疑課本,然后放手走進生活,尋找答案,再回到課本;舅悸罚貉辛曃恼,質(zhì)疑提問——查尋問詢,調(diào)查探究——思辨總結,驗證課本。
二、教學步驟
師生準備:
1、教師課上屏幕展示王羲之的行體書貼《蘭亭集序》,引入課文。
2、學生自讀全文,對照注解疏通文句,初步掌握大意
、 亭蘭集會盛況(以敘為主)
王實甫《西廂記》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被視為人生四大快事,本段描寫蘭亭盛宴,可謂四大快事皆具。
②抒發(fā)“重死生”的感嘆(抒情、議論為主)
、圩餍蚰康
全文以景入情,由敘到議,重在抒人生之感。
3、質(zhì)疑討論,教師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立探究課題(屏幕展示學生較為熟悉的永嘉太守謝靈運的簡況,以拓寬思路,激發(fā)興趣)
4、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課題進行分析,論證其科學性,可行性,并最終與學生共同討論篩選出與課文關系密切的問題,確立探究課題,大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俪S梦难栽~:歲、畢、次、所以、信、諸、因、期以有哪些用法,文中屬哪一種?
、谕羲之的生平。
、“序”為何種文體?“書序”的“序”與“書”有何關系?
、苁锥嗡峒暗“修禊之事”,文人墨客,飲酒尋歡、縱情山水反映了魏晉時期的什么社會風情?能否結合陶淵明、謝靈運弄清這一問題,
、萦腥苏J為“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是對莊子“輕死生”、尚虛無的玄學的批判,莊子玄學是如何看待死生的?
文章首段寫壯景,次段卻抒悲情,并提出一個“重死生”的觀點,全文是否為論證“重死生”的觀點而作?這一觀點與“序”有何關系?
5、分組分工:第一組,查閱資料,主要負責完成問題①、②,其余組負責完成其他問題,具體可讓專人負責圖書館查閱,網(wǎng)絡查尋;專人負責走訪師院中文系和謝靈運古跡相關單位,實地收集資料;專人負責整理資料,結題成文。
6、時間安排:1周
7、教師隨時關注探究進展,并為實地走訪提供幫助,及時答疑解難,把握方向,并指導學生寫好探究報告,作好課件。
三、匯報交流
(一)小組代表匯報發(fā)言:
第一組:屏幕顯示“文中常用文言詞的多種用法”
通過查找,我們初步發(fā)現(xiàn)本文涉及的幾個常用文言詞有以下用法(屏幕顯示):
詞常見用法文中用法歲①年,如:“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②泛指時間、光陽。如:“欲以虛辭引歲”(引:拖延)③年齡。如“成有子九歲。”④年成,收成,年景。如:“歲惡不入,請賣爵子。”①年畢①古代田獵用的長柄網(wǎng)。如“來遭民田之畢。”②用長柄網(wǎng)捕捉。如:“鴛鴦于飛,畢之羅之。”③完畢、結束。如:“壽畢,請以劍舞。”④全、盡④全、盡所以①表原因。……的緣由,如:“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②表方式、手段,用來……的手段等。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②方式、手段
……(別的詞略)
(發(fā)言代表作適當點評)文言詞意義和用法較為復雜,我們在判斷其具體意義和用法時應遵循一個原則: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即結合具體語境來分析(掌聲)。
學生操作,投影屏幕現(xiàn)示:王羲之的生平
學生全面演示課件,展示各種圖片資料,介紹王羲之的生平(略)
教師:非常好(掌聲)。
第二組:組長操作,屏幕展示課題:“修禊事也”引出的魏晉世風
我們查閱了大量書籍和網(wǎng)絡資料,走訪了師院中文系和歷史系教授,還走訪了溫州文史研究辦公室,參觀了甌北康樂山莊等,初步了解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俗民風。 “修禊”是魏晉時的一種地方祭祀民俗,早期日子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改為“三月三”日,人們在這天聚集水邊洗濯,嬉游,并舉行祈福消災的祭祀活動,社會名流均會參加。后來,文人墨客們干脆借此機會,以詩會友,飲酒作樂,將人生情趣寄附于山水,與天地萬物相溶于一體,推崇莊子的虛無哲學!肚f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追求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萬物混一,本無差別,一切眠于自然”,將人生歸于虛無(圖片演示莊子的玄學)。晉人承此哲學,并日漸發(fā)展,逐步形成彌漫于朝野的玄學之風。
玄學之風雖反映出晉代文人們有回避現(xiàn)實、不求進取的嫌疑,但也反映出魏晉民風的曠達一面,杜牧有詩云:“大抵南朝多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登臨山水是魏晉時士族階層悠閑享樂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說是當時一大習俗,士人們的“風流曠達”,并非僅為外觀儀表,其實,他們珍視人格的完美,注重個性和精神自由,喜好哲理思維,熱愛自然并且在自然中培養(yǎng)高遠的人生情趣,輕忽世俗得失和人為禮儀,率真任情,不滯于物,例如,陶淵明,謝靈運,王羲之等(屏幕展示收集的關于陶淵明、謝靈運、王羲之的圖片、資料)。因而課文首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流觴曲水、飲酒賦詩也是這種曠達風流的體現(xiàn)(掌聲)。
第三組:組長操作,屏幕顯示題目:啟迪后人——自然人性的抒寫
我們組負責收集整理各組獲得的資料,并匯總成文,我想重點說明兩個問題:
1、 “序”文特點:“序”是介紹或評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一種文體,一般先介紹著作或文章的形成,再簡要評述或引出議論,因而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像抒情散文。從唐代起,序又稱“引”,雖然序文從名稱到內(nèi)容側重在發(fā)展中有所變化,但其本質(zhì)特點未變,即不能離開所介紹的著作或文章,具有依附性……(具體例子和詳細情況略)
《蘭亭集序》作為序文,也是為介紹《蘭亭集》服務的,作者想通過此序文和《蘭亭集》給后人某種啟迪,以喚起普遍人性的情感共鳴,這正是作者作此序的目的所在,文尾三句話恰好映證了這一點。
2、 “重死生”的觀點與“序”的關系:作者作序目的是給后人以感觸,這種感觸古人、今人、后人均相通,用文中的話說:“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這是一種什么感觸呢?即文章第二段抒發(fā)的人生苦短,應“重死生”的感嘆,根據(jù)我們對魏晉世風的調(diào)查以及第二組同學的發(fā)言,魏晉時日漸流行莊子的“一死生”, “輕死生”的玄學之風,作者此時卻抒發(fā)人生短暫、應珍惜“有生之樂”的感嘆,提出“重死生”的觀點,似乎刻意要與流行世風背道而行,對其進行批判,但我們認為作者本意并不完全如此,其“重死生”的觀點并非刻意提出,而是在首段的曠達之景和大喜場面基礎上自然得來(提示同學們回顧文章首段),為“序”的目的和作用服務,俗語曰:“大喜之后必有大悲”、“樂極而生悲”。王勃《滕王閣序》中有:“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王羲之正是在闊大緲遠的曠景面前頓然察覺自身之渺小,生命之可憐;正是在流觴曲水、極盡歡愉的盛宴中頓然意識到“勝地不常,盛筵難再”、“人生樂事俯仰即逝,生死壽命皆定于天”,從而由喜轉悲,樂極生悲,自然而然地嘆出“死生亦大矣”,而這種情感的滋生和轉化又是人人皆具的共同特征,是一種普遍的人性存在。因此,“重死生”的觀點完全是作者此情此景下語出自然地對普遍人性的表白,也是他用以啟迪后人,與后人神交的橋梁(掌聲熱烈)。
教師:相當精彩。
(二)教師點評、總結:
第一組同學很踏實,非常務實地弄清了本文涉及的部分常用文言詞的用法,并從中摸索出文言詞用法判斷的規(guī)律:這將為夯實我們的文言功底產(chǎn)生重大影響。同時,用純熟的電腦技巧為我們生動詳細地介紹了王羲之的生平。
第二、三組同學同樣令人佩服,發(fā)言相當精彩,他們不為表象所蔽,遵循科學的規(guī)律積極質(zhì)疑、調(diào)查、探究,最終很好地解決了眾多爭鳴的難題——如何看待“重死生”的觀點的問題,得出了較為令人信服的結論。
全體同學都能在探究中科學、求真、務實地解決問題,充分地運用各種現(xiàn)代化技術手法,如網(wǎng)絡技術等,實在難能可貴,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
四、教學反思
(一)、關于《蘭亭集序》的眾多爭鳴文章,主要焦點集中在主題的認識上,包括本冊教材配套的教參在內(nèi),一般都認為是王羲之借題發(fā)揮,論證了一個中心論點——要“重死生”,這種看法雖顧及了魏晉的世風(尤其是玄學之風),但忽略了本文作為“序”的作用,于是給學生擺出了一個難處理的問題:“重死生”的觀點論證來干什么?與作此序有何關系?因此,我們決定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考證魏晉世風的基礎上,分析教材,得出合理的結論,否則單純照搬教參觀點,難免給人強加觀點的印象,很難令人信服。同時,學生在收集資料、調(diào)查考證中,既能獲得知識、能力等各方面訓練,又能較為科學思辨地解決問題,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探究,基本上達到了這一目的。
(二)、學生圖書查閱、調(diào)查采訪以及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為今后獨立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打下了基礎,這樣的實踐活動應鼓勵學生大力開展,生活就是語文,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了解我們的現(xiàn)在,探究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對樹立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
(三)、本次課探究的面有限,課題的確立有一定難度,僅選取與課文內(nèi)容最為緊密的幾個問題粗淺論之而已,探究中還有眾多缺陷,敬請批評指正,我相信通過我們師生共同不斷的實踐,能夠逐漸減少這樣的不足,以獲得更大的進步。
【《蘭亭集序》案例與反思】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教學案例及反思04-13
關于《蘭亭集序》 案例04-20
《蘭亭集序》教學案例03-30
《蘭亭集序》公開課教學案例04-13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04-20
蘭亭集序的教學反思04-20
蘭亭集序課后反思05-30
蘭亭集序教學反思04-13
《蘭亭集序》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