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蘭亭集序》是普通高中必修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為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山水游記不只是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往往包含抒情或說理的成分,閱讀這一類的文章,一要欣賞其中描繪的自然風光,二要聯(lián)系作者身世和時代背景,品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感情和旨趣!短m亭集序》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二、說目標
《蘭亭集序》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散文抒情色彩濃郁的特點,文章文風清淡,語言靜雅,寫景句子更是美不勝收。根據(jù)課文的文言文的特點和藝術特色,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信”等詞的意義;背誦全文
。2)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樂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根據(jù)學生學習的要求,我將該課的教學重點定為:
(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歸納“修、期、致、臨、次、信”等詞的詞的義項;
。2)背誦全文。
課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轉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jīng)歷淺,多數(shù)未經(jīng)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樂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與講授法進行教學。
五、說學法
為了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探究,培養(yǎng)學生研讀文言文的思維方法。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zhì)疑。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
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因此我采用情景設置的方式引出課題。
利用多媒體播放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和《蘭亭集序》的圖片,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指引。我會用略帶神秘感的導語引起學生對這篇文章的好奇和重視。
“書法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字美感的藝術。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部富有傳奇色彩的書法作品。它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它是所有熱愛書法的人心中的至寶,傳說它的真跡已經(jīng)隨著唐太宗眠于地下,可是流傳下來的拓本也是人們心中的珍藏。它就是文質(zhì)兼美的《蘭亭集序》!
。ǘ┱w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diào)、語氣與節(jié)奏,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讓學生自由朗讀一遍,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在誦讀之前提出學習要求,讓學生在自由誦讀的過程中標劃出重點字詞和知識難點,作為之后要解決的問題。在學生齊讀時教師作誦讀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ㄈ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在通過誦讀初步感知文意后,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修、畢、咸、修,長、高、引、信”等重點實詞。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主體作用,而且在合作探究中嘗試自己總結文言文閱讀的規(guī)律。對于學生自己處理不了的難點,教師做重點直到。
(四)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學生自主解決了文言知識后,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對文本的行文思路和內(nèi)涵意義進行探究。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讓學生在每一段中找出表達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或字詞,教師根據(jù)回答點撥各段大意。在明確文意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學生應該能總結出作者的感情是體現(xiàn)在“樂、痛、悲”這三個字上。但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上的局限,他們很難理解作者在游樂的時候為什么會生出“悲痛”之感,這也是學生理解文意的難點。根據(jù)這個情況,就可以設計問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問題一:作者的樂由何來?(要求學生結合文本思考,回答)
問題二:作者為什么而“悲”?
問題三:作者“由樂轉悲”是怎樣情緒過渡的?
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一、二兩個問題是對文本的分析比較容易解決。問題三需要老師結合著學生的生活實際加以引導。通過生活中的已有的體驗去感受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的感慨。
。ㄎ澹﹩栴}研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diào)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這一問題?學生可結合自己的人生觀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以此突破難點即理解作者由樂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其中蘊涵的積極情緒。
。┛偨Y全文,布置作業(yè)
最后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
作業(yè):(1)背誦全文(2)歸納文中的文言知識(3)搜集有關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資料,相互交流。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地位。
《蘭亭集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二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為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山水游記一般不只是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往往包含抒情或說理的成分,或表達物我兩忘的喜憂,或抒發(fā)時不我待的憂思,或傾訴懷才不遇的憤懣。閱讀這一類的文章,一要欣賞其中描繪的自然風光,二要聯(lián)系作者身世和時代背景,品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感情和旨趣。
二、說教法和學法
反復閱(誦)讀體味法。在反復閱(誦)讀中體會其中節(jié)奏、語氣和韻味,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語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關鍵語句切入解讀文本法。文章閱讀的最高功夫是把厚書讀薄、把長文讀短,抓關鍵語句是達到這一境界的最佳途徑。為品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著重抓文本中的關鍵性語句,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方法落實,結論有據(jù)。
三、教學目標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四、教學設想
《蘭亭集序》通過對宴游之樂的渲染、鋪墊來引發(fā)自己對人生哲理的探索,發(fā)表對人生憂樂和生死問題的看法。感情由“樂”到“痛”再到“悲”,線索十分明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睿智的先賢對人生的終極意義有過這樣或那樣的求索,但似乎都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唯一相同的感受就是:人生永遠面對變化,永遠帶著遺憾。這是一個問題,卻永遠無法解決。王羲之說:“后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悲夫!”這是文章中最能打動讀者、最能撥動人們心弦的一句話。關鍵的問題是作者因何而“悲”,如何理解這個“悲”。
如果僅僅將這個“悲”理解為悲嘆生命無常、人生短暫,那它就與前文的“痛”沒有什么區(qū)別了;或者即使認識到和前文的“痛”相比,這個“悲”“有所超越”,“不是完全的悲痛而是一定程度的悲壯”,那也是失之膚淺的。
鑒于以上思考,我把挖掘“悲”字內(nèi)涵的做為這屆可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第六步“深深‘悲’嘆為哪樁”環(huán)節(jié))。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惫防滋乇簧畹睦Ь潮频搅怂澜牵_始了關于生與死的思考;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生死抉擇中做出了響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有詩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死問題,歷來是中外文學和哲學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一代書圣王羲之也為我們留下了他對人生哲理執(zhí)著探索的蹤跡。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xù)學習《蘭亭集序》。
(二)、自讀質(zhì)疑。
提示學生: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要反復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意,讀出感情,并爭取讀出心得。做到每一遍讀書都有目的,每一遍讀書都有收獲。
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做好正音和詞句疏通工作。
(三)總體感知:
快速瀏覽全文,試從每段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字眼。
(樂——痛——悲)
樂因何而生?痛由何而來?悲緣何而發(fā)?
(四)、賞析暮春宴游“樂”。
人們都說《蘭亭集序》是一篇美文。美是需要欣賞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對它們進行賞析。
作者因何而樂?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五)、樂極而“痛”因死生。
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人快樂到極點時,常常會心情陡轉直下,產(chǎn)生“痛(憂)從衷來”的感覺。作者在快樂的宴集上,感情產(chǎn)生了怎樣的變化的? 由“信可樂”到“豈不痛”。
讀第二小節(jié),用文中原話回答作者“痛”從何來?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松虝。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朗聼o常
(六)、深深“悲”嘆為哪樁?合作探究
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討論研究,合作探究。以下是我預設的幾個問題,可以適時的來點撥學生。
1、作者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感慨是多愁善感的一己之“痛”嗎? 不,是前有古人。
2、從第幾段的哪些文字可以看出?
3、這樣的人生感嘆不僅前有古人,現(xiàn)有今人,而且還后有來者。從文中那句話可以看出?
4、作者“深深悲嘆為哪樁”?!
明確:人生代代無窮已,“嗟悼”年年只相似!我們可以這樣說,作者所感到悲哀的是:人類在認識生死的問題上,還存在著一個幾乎永遠無法徹底擺脫的“局限性”——人生永遠面對變化,永遠帶著遺憾,卻又永遠無法解決這個遺憾。而作者的偉大、高妙之處,或者說《蘭亭集序》的動人心弦之處也就在于它揭示了這個局限性!
讀“每覽昔人興感之由……悲夫” 。(請注意:跳過“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一句。)
5、王羲之對生死的感悟和當時人們對生死的普遍認識有沒有什么不同之處呢?如果有,從那一句話可以看出?
6、作者為什么會在文章中間深沉地呼喊出這樣一句呢?
政治背景:兩晉政治恐怖,社會急劇動蕩,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殘殺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士大夫不滿,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和自由放任的生活。他們要么談玄說道,“悟言一室之內(nèi)”,要么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文學創(chuàng)作也內(nèi)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現(xiàn)實的情調(diào)很濃。
7、有人讀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后說,作者對生死的慨嘆也是悲觀消極的,你的看法如何?
明確:王羲之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并不等悲觀,他的一句“固知”,他的一聲“悲夫”,恰恰表現(xiàn)了對生命的熱愛、眷戀,對人生意義的不斷求索!
齊讀“每覽昔人興感之由……悲夫”。
誦讀簡析“故列敘時人……有感于斯文”,明確寫作目的。
六、思考拓展。
提問:1、文章最后說“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我們今天讀王羲之的文章,應該算是“后之覽者”,應該有許多新的感悟。請談談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2、多媒體展示:其他名人對生死的看法,然后談談自己對生死的感觸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墩撜Z。衛(wèi)靈公》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李清照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藏克家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
xxx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生死問題,歷來是中外文學和哲學所關住的重要話題。
明確:人生短暫,我們要做些積極的事情。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七、課堂總結
我們一起聆聽了王羲之那穿越了1600多年時光的對于人生的一聲深深的悲嘆,體驗了古人關于生死問題的思考。是的,我們?nèi)祟惔_實無法改變死亡的命運,但是,我們的精神卻可以光照千古!“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后來的人看我們,就象我們看過去的人一樣!王羲之雖然已經(jīng)作古千年,但他的《蘭亭集序》卻永遠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么,我們,又該為我們的后人留下點什么呢?這是同學們讀《蘭亭集序》應該留下的永遠的思考。最后,讓我們再隨著音樂誦讀一遍全文,體味王羲之這一聲深深的悲嘆……
蘭亭集序說課稿 篇3
教學目的
一、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二、指導學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三、指導學生品味本文精練優(yōu)美、樸素清新的語言。
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課時。
二、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三、結合課后練習(一)的回答,達到教學目的(一)、(二),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利用預習效果教學,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義的講解,重點突出一些疑難字、詞、句,主要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教師適當點撥。
五、介紹閱讀課外文學作品《騰王閣序》,比較兩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異同,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簡介作家作品,引導學生參看書下注釋(1),教師可補充以下內(nèi)容:王羲之,有"書圣"之稱,也長于詩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風格瀟灑放脫。王羲之曾經(jīng)一度做官,他關懷國事,在政治上曾有積極用世的一面,后辭官歸田,以山水為娛,()好服食養(yǎng)性,胸懷曠達,為時人敬重。
"序"是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個作序,《蘭亭集序》即是膾炙人口的.詩序名篇,其思想和辭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從中可以看出東晉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養(yǎng)、精神狀態(tài)和文學造詣。
二、朗讀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聽清文章語氣、節(jié)奏和讀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學生讀準下列生字: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觴(shāng) 游目騁(chěng)懷 趣(qū)舍萬殊 齊彭殤(shāng)2.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在預習初讀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3.默讀全文。要求學生參閱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預習時不能解決的字詞句,教師答疑或?qū)W生討論。應特別強調(diào)理解"俯仰"一詞在文中的意義,"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句子含義。
三、整體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討論: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內(nèi)容要點是什么?(分別用六個字來概括。)學生發(fā)言后,明確本文層次,板書:
(一)記敘蘭亭盛況;
。ǘ┦惆l(fā)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討論第一段內(nèi)容
完成課后練習(一)中的(1),教學的同時要求學生試背誦。
提問:本段共有六句話,作者是如何記敘這次蘭亭聚會的盛況的?指名學生依次朗讀每一句的內(nèi)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話的內(nèi)容要點。板書明確:
(一)記敘蘭亭盛會:
。1)時間:"永和……癸丑……暮春……"
地點:"……蘭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賢……少長……"
(3)環(huán)境:"此地有……,又有……" ,
。4)活動:"引以為流觴曲水……"
(5)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6)感受:"……信可樂也。"
講析過程中,給定短暫時間強化記憶,然后指名學生根據(jù)板書內(nèi)容提示,試背誦。
討論:這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發(fā)言后,明確:寫景抒情,敘議結合。如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緊接著引申而論"雖無絲竹之盛,……亦足以暢敘幽情";下面也同樣是敘議結合:"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由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得出這樣的結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討論:這段話語言有什么特點?
教師明確:記敘性文字言簡意賅,如開頭總敘,只25個字就交代清楚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目的,表現(xiàn)出高超的語言技巧;寫景的文字精練優(yōu)美,樸素清新。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一段;
2.預習思考:作者是如何圍繞樂憂生死等人生重大問題展開議論的?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蘭亭集序說課稿】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06-25
蘭亭集序說課稿08-28
《蘭亭集序》的說課稿09-03
蘭亭集序說課稿08-29
《蘭亭集序》說課稿07-26
《蘭亭集序》說課稿優(yōu)秀05-26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蘭亭集序說課稿02-10
蘭亭集序說課稿14篇07-06
《蘭亭集序》的說課稿范文通用06-12
《蘭亭集序》說課稿1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