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書筆記:看《雅舍談吃》讀懂梁實秋
引導(dǎo)語:梁實秋自嘲嘴饞,一生中寫下了無數(shù)談吃的文章,這些文章帶有濃濃的故土情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xué)習(xí)《雅舍談吃》讀懂梁實秋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所謂雅舍在重慶的北碚,據(jù)作者蕭宜在《與趙清閣談文史往事》一文中說,趙清閣女士回憶當年她住北碚與雅舍比鄰。1940年梁實秋同吳景超,龔業(yè)雅夫婦在重慶郊區(qū)由青木關(guān)通向北碚市區(qū)一條公路北側(cè)的土坡上購置一處平頂灰房,(今北碚梨園村47--51號為雅舍舊址)。當年因為這里沒有門牌,通郵不便,梁實秋便以龔業(yè)雅之名命名其為‘雅舍’。并做了一塊木牌插在路邊。梁實秋先生在他的《雅舍小品》序中說他的雅舍是竹篾抹泥做墻,沿山坡高低建的棚屋,里外兩間由高向低,發(fā)揮想象吧,好似現(xiàn)在的躍層。梁實秋在此雅舍住了七年(1939--1946),恰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年代,他在此完成了《雅舍小品》。梁實秋說:并非某些人之所誤以為是自命風雅。其實如果我沒看他的書,也是這樣認為的。
《雅舍談吃》里,篇篇美文,懷古,論今,憶舊。所憶小吃大餐,美輪美奐。大多出自老北京,來自故土,拳拳愛國心,窺一斑而見全貌。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按照老先生文字的描述,能做出一道菜品來,很是快活。比如《醋溜魚》一篇,我按照老先生的指教總結(jié)出做法,記在卡片上:西湖醋魚,選青魚或草魚,長不過尺,半斤大小。1先用開水煮,熟即起鍋。2調(diào)汁,醋醬油少許,姜末少許。3汁中勾芡,澆魚上。4注意:調(diào)汁要清淡,色淺,透明,不加糖,不用油。另外醬黃瓜炒雞丁,雪里蕻炒筍,水晶蝦餅……都可如法炮制,豈不快哉!《雅舍談吃》是最形象的菜譜,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情境與味道交融,仿佛看見老北京舊街巷老朋友觥籌交錯。其間早已物是人非了。
《韭菜簍》里,寫到一群石匠中午吃韭菜餡兒半尺大的包子,掀開籠屜一陣微風吹來韭菜味兒那個香,狼吞虎咽,吃得淋漓盡致,半尺大的包子啊!《吃相》一篇,寫到車夫吃大餅卷肉,左一口,右一口,中間一口,一張餅即刻下肚,又一張還是如此吃法,風卷殘云一般。吃飯的人這勁頭這魄力,看書的我如身臨其境,于我現(xiàn)在這吃勁兒還有嗎?記得約三十多年前,我家老院子還沒被拆掉,我的侄甥男女還小,暑假時候都齊聚小院里,媽媽命令我燒茄子,需四個大茄子,還要幾個土豆炒辣子,還要西紅柿做一鍋湯米飯要蒸一大盆,一頓飯都能吃光。盛上一大碗飯,舀幾勺燒茄子,撒上芫荽再來瓣蒜,痛痛快快的吃一通,那種令人振奮的吃勁,早已風光不再了?粗筝厒儑雷永峭袒⒀,心中倍感欣慰,那就是老人活著的希望所在。現(xiàn)在燒茄子只需一個小的,還吃不完。不僅是因為我老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還用大碗盛飯嗎?現(xiàn)在的人們到了飯時,端起碗絕不像《韭菜簍》里的老石匠,《吃相》里的車夫,那樣饑餓難耐,對食物充滿了期待和敬畏。那時候的小孩子,淘氣大發(fā)了,媽媽就會說:再鬧不給你飯吃。馬上就老實極了,最怕不給飯吃,F(xiàn)在不給飯吃正好,我還減肥吶。飯口上端起碗來,肚里沒饑餓感,連吃飯都懶懶的。一個家族一個民族頹了衰了,難道是從吃相上開始的嗎!
《雅舍談吃》簡介:
《雅舍談吃》是“雅舍小品”的一輯,篇篇文章標題簡明,《臘肉》、《鍋燒雞》、《拌鴨掌》或更為直接的“豆腐”、“茄子”。本書分為吃在故鄉(xiāng)、吃在四方、吃東道西三輯,收錄了《烤羊肉》、《西施舌》、《醬菜》、《溜黃菜》、《栗子》、《白肉》、《康乃馨牛奶》、《面條》等散文作品。梁實秋公文字一向以簡而犀利。閱其《雅舍談吃》尤甚。
基本概述
梁實秋自嘲嘴饞,一生中寫下了無數(shù)談吃的文章,這些文章帶有濃濃的故土情懷,但更多的讓讀者在文字中感受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各地美食,是名家談吃中的經(jīng)典作品。
梁實秋的作品在國內(nèi)已有眾多大大小小的版本,且風行不衰。為了展示梁公散文的總體面貌,從他作品中遴選了有代表性的散文、小品、雜感、札記、隨筆、短評,合成四卷本《雅舍文集》付梓,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應(yīng)當說,這遠遠不是梁實秋散文的全部,盡管讀者可以見仁見智,但我們深信,如果不懷偏見而抱有理解與汲取的渴念,讀者不難從中感受這位名家個性獨異的文心、文氣、文調(diào),領(lǐng)略他的積學(xué)之厚、腹笥之富和經(jīng)澤之熏。梁實秋如是說:“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zhì),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條舌,舌上有無數(shù)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fā)展成為近于藝術(shù)的趣味。” 如此高見,真讓天下老饕找到了大吃的理由;讀如此文章,焉能不叫人齒頰生香?
作品鑒賞
“民以食為天”。此話在談吃之文中被征引無數(shù),雖古而俗而濫,然俗的有理,濫的有因。大凡文人,難免有“搜腸刮肚”之思,則此,需得有充足的飲食,可口的調(diào)羹作為激發(fā)靈感之動力。李白嗜酒,東坡嗜肉,據(jù)說***也很能吃火燒肉。此物味佳,不論階級、性別、老少大概都難抵誘惑。有老饕者染疾,曰高血脂、糖尿病,見桌上鮮艷欲滴之彘肉而不得下箸,望肉興嘆,甚同情。又有俗云“吃飯被飯噎死”。此語惡毒,一直不曾當真相信。然而卻的確有文人因吃而死。據(jù)考杜甫就是飽食撐死的。
《舊唐書·杜甫傳》:“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新唐書》記載更詳:“大歷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由史可見,杜甫確是暴飲暴食撐死的。然而學(xué)界也有考曰杜甫食物中毒而卒,此說以郭沫若為代表。然而我到頗不愿信:曾經(jīng)“有幸”食物中毒兩次,上吐下瀉,頗不爽,杜甫若如此則狼狽可知矣,不如“噎死”,也給闊佬拽哥警示:口腹之欲當享,然而不能暴飲暴食。梁公的《雅舍談吃》自然不會多談這些讓人敗興的話題。
其所錄,乃珍饈之烹調(diào),家常菜之勾芡,街頭小零食之工藝。若僅拘泥此,則僅可論為食譜,然而梁公由文憶人、憶事、憶往昔文化,讀來饒有興趣。其中亦不乏由梁公犀利俏皮之語,頗引人品咂之余深思。余生長江淮人家,少小雖未啖山珍海味,然而梁公所列之小食品也頗有多嘗,或有近似之者。想來大約淮揚菜系多有梁公所記者。玉華臺的湯包我是未曾嘗試過,然而家鄉(xiāng)湯包店里的手藝也頗地道。前幾日去夫子廟小游,點一“蟹黃包子”,籠屜里剛出來的,皮薄汁多(姑且不論其中有無蟹黃),蘸小碟醋吮汁吞包,味甚不錯。
梁公雖遍嘗珍饈,然而不耽于“佛跳墻”、“滿漢全席”、“熊掌”、“魚翅”等珍饈。能于街頭小吃大做文章,于平凡中寫生活樂趣。其所記“鍋巴”、“水晶蝦餅 ”、“豆汁兒”皆乃平民食品,甚至一塊普通蔥油餅,先生亦能品出滋味,令余大羨!其所記述亦頗多余家鄉(xiāng)食品,讀來親切。
文章表達不同,篇幅不同。梁公的文章恰如一盤盤菜肴:有記大餐者,洋洋千字,蔚為大觀;有百十字小文,如醬壇小菜,滋味悠長;也有寫的凜冽的,恰如辣口的老白干。如次等等。有好口福,有好胃口,文章怎能不精彩。
先生所記中諸菜,有所聞,有所未聞。小文擱筆前錄一菜肴,遍覽《雅》無提及,揣思梁公應(yīng)未嘗試過。家父所拿手菜一,曰“魚糊”。此菜制作手續(xù)頗多,麻煩,然而好吃。取江魚一尾(野生最好),洗凈去鱗去內(nèi)臟。蒸煮,凈手捋取魚肉,去刺兒。再勾芡蛋汁,調(diào)料等等,熬制成湯。狀若粥糊,澆醋、麻油,入口細膩,微酸有鮮味。個中滋味君當試制方知。曾以此菜宴親戚師友,皆曰好。然而我未做過,遺憾。
【讀書筆記:看《雅舍談吃》讀懂梁實秋】相關(guān)文章:
梁實秋 雅舍談吃04-17
雅舍談吃梁實秋11-16
梁實秋雅舍談吃08-07
梁實秋:雅舍談吃賞析08-08
梁實秋《雅舍談吃》簡介08-08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吃》08-20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栗子》11-01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餃子》08-02
梁實秋雅舍小品談孩子10-28
梁實秋雅舍小品談年齡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