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早發(fā)白帝城》李白唐詩鑒賞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狹義的古詩,是指產(chǎn)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xiàn)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早發(fā)白帝城》李白唐詩鑒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詩鑒賞:
《早發(fā)白帝城》,又作《白帝下江陵》“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中年李白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政治熱情,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希望能夠揮戈“掃胡塵”,一清中原,以功報國。然而,不久,永王兵敗,李白也因此被定了“附逆”罪名,開始關(guān)押于潯陽獄,后又被判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行至巫山附近白帝城,恰逢唐王朝頒布“天下現(xiàn)禁囚徒,死罪從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的赦令,遇赦。一生渴望自由、追求解放的詩人,突然間恢復(fù)了人身自由,感到狂喜無比,當(dāng)即從白帝城乘船東下,急返江陵。
這首詩就是詩人在東下江陵途中所作,表現(xiàn)了詩人重獲自由時歡暢輕快的心情。
白帝城遺址在今四川奉節(jié)縣東白帝山上,東漢末年公孫述占據(jù)此地,稱看見殿前井內(nèi)有白龍躍出,就自封為白帝,稱山為白帝山。城為白帝城。白帝城居高憑險,高聳入云,云竄繚繞,而城下臨長江,跟三峽入口處甚近,形勢蔚為壯觀。首句“朝辭白帝彩云間”,是寫詩人離開白帝城!端(jīng)注·江水》篇曾寫道:“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痹娙嗽诖烁摹鞍l(fā)”為“辭”,顯得感情充盈,神采飛揚,親切輕快!安试崎g”三字,既說明白帝城地勢的高峻,又表現(xiàn)出了其間景色的絢麗多彩,同時,也顯出詩人“辭”別的不是荊棘坎途,而是曠逸仙境,更增添了詩歌情調(diào)的歡悅感。
次句“千里江陵一日還”,是寫詩人東歸江陵的情況!扒Ю铩倍,寫出了行程路途之遙;“江陵”與白帝城相距約一千二百里;“一日還”三字,說明了還歸的時間之短暫。這里,“千里”與“一日”的鮮明時空對照,形象地表現(xiàn)了飛舟疾下的迅速,顯得凝煉干凈,簡捷有力,大有“歸心似箭”之意。
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是從聽覺感受方面補敘歸途之上的所聞。長江三峽多高猿,猿聲凄楚悲切,牽人愁腸。李白在逆水而上的流放途中,滿懷冤枉,心情悲憤曾寫下:“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
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以表達悲愁憤懣之情。而《早發(fā)白帝城》中詩人的心境判若兩人,連猿聲啼叫,也一反其哀切的象征意義,變得婉轉(zhuǎn)多情,仿佛是為詩人夾道送行,并不給人以凄楚之感。這里的“猿聲啼不住”,其實也是詩人心情歡愉的表現(xiàn)從中我們更能體會到詩人激動興奮的心情和“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真正含意。因此清人桂馥在《札樸》中曾盛贊此詩“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
第四句“輕舟已過萬重山”,是從瞬時的視覺感受補寫歸途之上的所見。這里承接上句,只寫“萬重山”這一宏觀客體,既能使人體會到江舟順流疾行之迅捷,又能使人感受到詩人胸懷寬廣明亮。從這輕舟如飛的描寫中,我們看到了詩人歡快輕松的心境和重又燃起的豪情壯志。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這首詩的突出藝術(shù)特色。
全詩雖然無一字使用歡樂的字眼,但卻字字深寓歡愉之情。這首詩中的朝辭彩云、暮至江陵、猿聲啼送、舟飛萬山,實際上都是客觀形象與詩人深厚濃烈的感情相結(jié)合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shù)形象,景因情麗情因景生。
因此,《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從寫景則鮮艷奪目,抒情則淋漓盡致,深得情景交融之妙。
此外,這首詩還善于以補敘手法達成曲折跌宕之美。詩的開頭兩句寫船行如飛,從白帝城到達江陵,朝發(fā)暮至,只需一日。接著又調(diào)轉(zhuǎn)筆鋒,補敘路途之所聞所見。長江三峽兩岸,清猿啼叫,本來是此起彼伏的,因為船行迅疾,才感覺啼聲不絕。這一句其實也旨在寫船行神速,但詩人并不正面落筆,而是采用曲筆借“猿聲啼不住”來側(cè)面描繪,既避平鋪直敘,又顯出三峽風(fēng)光的獨特和奇異,同時,也造成了詩歌的曲折跌宕之美。由于三峽水急灘險,無論上下水,“一葉扁舟”是很難 “容與中流”的;相反,由于上水船必須由纖工用力牽挽,我們心目中倒更容易聯(lián)想到船的分量沉重?墒窃娙似铝艘粋“輕”字。
為了形容船快,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必須給船的本身加上一筆,直說船快,那自然是平淺;于是詩人選擇了這個“輕”字。夫船行水上而幾乎輕如無物,則其快也可想而知。從立意看,這個“輕”字使全詩空靈飛動;而從遣辭看;它又顯得那么熨帖工穩(wěn)。此詩頻用數(shù)詞也是虛實相生的!扒Ю铩薄ⅰ耙蝗铡焙汀叭f重山”,當(dāng)然都不免是夸張說法(直到今天坐輪船出峽,也沒有“一日千里”的速度);惟獨“兩岸”的“兩”,卻是實寫。而全詩之妙,恰在這個“兩”字上。正因為兩岸都有山,都有猿啼,所以才能“左右逢源”;也正因為“左右逢源”,才見出船上人目不暇給、耳不暇接的神情來,這才能從緊張中見出愉快!
這首詩歷來也被人們視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可謂當(dāng)之無愧。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dāng)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安试崎g”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作者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xiàn)出作者“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lián)想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jīng)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作者是何等暢快而又興奮。∏迦斯痧プx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保ā对龢恪罚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作者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作者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ā渡先龒{》)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作者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
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
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作者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后人贊此篇謂:“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
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作者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早發(fā)白帝城》李白唐詩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早發(fā)白帝城李白08-24
《早發(fā)白帝城》李白07-20
李白《夜宿山寺》李白唐詩鑒賞12-07
《戰(zhàn)城南》李白唐詩鑒賞02-02
《春思》李白唐詩鑒賞03-29
李白《將進酒》唐詩鑒賞03-14
早發(fā)白帝城翻譯李白08-21
《扶風(fēng)豪士歌》李白唐詩鑒賞07-18
《塞下曲(其三)》李白唐詩鑒賞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