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詞精選15篇
李白的詩詞1
《秋浦歌》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翻譯】
。ㄎ遥╊^上的白發(fā)足足有三千丈(長),只因愁思無窮無盡也像這樣長。不知道在明亮的鏡子里的我,從什么地方得來這滿頭蒼蒼白發(fā)。
《望天門山》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翻譯】
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浩浩蕩蕩的長江東流到此(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著向北流去。兩岸邊的青山,相對著不斷現(xiàn)出,(令人有兩岸青山迎面撲來的感覺)。我(仿佛乘坐)著一艘小船(從天邊)披著陽光順流而下。
《夜宿山寺》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翻譯】
峨眉山的秋月,恰是一彎瓊舟,航行在天空,月光用溫柔的嘴唇吻入嘉陵江激情的水中。沐浴在這多情的月光里,我乘舟離開清溪與月兒一起駛向三峽,本想與你握別,可不知為什么你沒有來,我只好悻悻順流下重慶了。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翻譯】
陣陣悠揚的玉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有誰的思鄉(xiāng)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翻譯】
在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我來到了楚地準備盡情游覽。崇山隨著荒野出現(xiàn)漸漸逝盡,長江流進了廣闊無際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云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行程萬里繼續(xù)漂送我的行舟。
《贈孟浩然》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翻譯】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翻譯】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那里地方偏遠要經(jīng)過五溪。讓我把對你的.憂愁與思念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送友人》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翻譯】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cè),明凈的河水環(huán)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罩械陌自骑h浮不定,仿佛你行無定蹤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翻譯】
傍晚時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一路跟著我歸來;仡^望望剛才走過的山間小路,蒼蒼茫;\罩在一片青翠中。與斛斯山人攜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來打開柴門。走進綠竹掩映的幽靜小路,青蘿的枝葉時時拂著我們的衣裳。歡言笑談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暢飲著美酒,賓主頻頻舉杯。放聲高歌松風曲,歌罷銀河的星星已經(jīng)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得忘了人間的詐心機。
李白的詩詞2
1、《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2、《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3、《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4、《北風行》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jié)網(wǎng)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zhàn)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5、《荊門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峽來,浮舟望安極。
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色。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
逶迤巴山盡,搖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
芳洲卻已轉(zhuǎn),碧樹森森迎。
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
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
6、《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7、《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8、《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李白的詩詞3
《采蓮曲》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感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托著作者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而發(fā)出的愁思。
《采蓮曲》全詩的意思
《采蓮曲》李白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譯文:夏日的若耶溪傍,美麗的采蓮女三三倆倆采蓮子。隔著荷花共人笑語,人面荷花相映紅。陽光照耀采蓮女的新妝,水底也顯現(xiàn)一片光明。風吹起,衣袂空中舉,荷香體香共飄蕩。那岸上誰家游冶郎在游蕩?三三五五躺在垂楊的柳陰里。身邊的紫騮馬的嘶叫隆隆,落花紛紛飛去。見此美景,騷人踟躕,愁腸空斷。
創(chuàng)作背景:采蓮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蓮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擬之!边@首詩是李白漫游會稽一帶所作。
賞析
本詩通過描寫精心裝扮的采蓮少女們在陽光明媚的春日里快樂嬉戲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們對采蓮少女的愛慕。來表達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間微妙萌動的愛情。以及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感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托著作者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而發(fā)出的愁思。
李白詩將吳越采蓮女的嬌艷清純放在荷花叢中加以表現(xiàn),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躑躅不忍離去反襯采蓮女的魅力,描繪出明艷、活潑、大方的采蓮女的新形象,語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無做作,一氣呵成,展示出詩人的姿態(tài)高雅、清新脫俗。彌補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與虛飾。
李白的詩詞4
前面提到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難》,就是代表: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開篇,詩人就通過連聲的驚嘆,層疊的比喻,突出地表現(xiàn)了蜀道那不同尋常的險峻,然后又通過神話傳說,夸張的筆墨寫出了蜀道是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途,給險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為進一步描寫蜀道的艱險作了鋪墊。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紫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此段極寫山勢高危。那太陽的六龍車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沖波擊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嶺的奔騰禾川,再加上黃難以飛過,猿猱發(fā)愁攀援的反襯,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艱難。接著,詩人又以青泥嶺上盤旋迂回、百步九彎,似枯藤纏繞危巖的道路,和行人在高處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緊張得屏住呼吸,只有撫膺長嘆!通過歷史上的險阻、峰嶺的高峻、山路的崎嶇等描寫,蜀道艱險之狀,似乎已經(jīng)寫盡,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以反問的句式,引出了一個新的境界:
問君西游何時還,長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這里側(cè)重渲染蜀道沿途荒涼悲凄的氣氛。山勢險峻,森林荒涼,野鳥悲號,子規(guī)啼鳴,更何況群峰接天,枯松倒掛,深河飛瀑轟鳴,行人聞聲失色,充分表現(xiàn)了蜀道的驚險,悲涼的空寂,由此而產(chǎn)生出了一種排山倒海,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最后,詩人由寫蜀中要塞劍閣的形勢險要,引發(fā)出對時局的隱憂和對人生的感慨: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此段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和左思《蜀都賦》中描繪劍閣雄險的名句,表現(xiàn)了地勢的險要,進而奉勸人們吸取歷史教訓,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最后,以再次重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結(jié),蘊藉了無限的感慨。
《蜀道難》形象雄偉,感情熾烈,想象豐富,語言夸張。詩人以變化莫測的筆法,通過從古到今,從總體到局部,從山路到行人,以及環(huán)境氣氛的悲涼、政治局勢的險惡等多方面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的艱險,展現(xiàn)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全詩色澤光怪陸離,結(jié)構回旋往復,節(jié)奏鮮明而富于變化,充分顯示出積極浪漫主義的特色。故而李白的同代人殷璠《河岳英靈集》稱之為“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diào)也!
前人論李白的詩,多標之以氣。吳融《禪月集序》稱李白詩“氣骨高舉”!耳Q林玉露》說李白“作為歌詩,不過豪俠使氣!蓖跏镭憽端囋肺Q浴氛f“太白以氣為主”。稱李白“以氣為主”,實際上揭示出了李白詩歌一個極為重要的藝術特征,即李白詩的強烈自我意識和自我表現(xiàn)色彩,他的詩是他的理想、才具、人格力量的自我表現(xiàn)。李白是一位充滿激情的詩人。他的人生,可以說是追求自我價值、自我人格實現(xiàn)的人生。李白所要抒發(fā)的多是一種不吐不快的激蕩情感。在情感的表達上,詩人又選取了與這種情感性質(zhì)相應的形式——宣泄的方式。李白詩表達情感不掩抑、不委婉,不取溫柔敦厚之道,而是情感的率真的傾吐。
李白的兩句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不僅道出了他詩的語言的核心,同時也表明著他的美學理想。這個美學理想體現(xiàn)在他的詩歌的每一個組成部分。與軒然高舉的氣骨、激蕩的情感、超凡的想象相適應,李白選用了不同于其他盛唐詩人慣用的'詩體,創(chuàng)造了自己特異的結(jié)構與語言,以使詩情和辭采天然融合。李白五絕、七絕都稱名于世,五言古詩也寫得很好。然而他用得最多、也最擅長的是樂府歌行和七言古詩。
在李白的作品中,有兩個很特殊的現(xiàn)象:
一是樂府奇多。在李白那個時代,所有的詩人,大都偏重于近體詩的寫作,很少有人再寫古風,尤其是樂府?墒抢畎椎淖髌分,樂府占了十分之一還多。李白集中,現(xiàn)存樂府一百四十九首,七言古詩八十余首。長短不拘,自由靈活的樂府歌行和七言古詩,為詩人抒發(fā)激蕩奔放的情感,馳騁天才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梁甫吟》等,都是樂府歌行或七言古詩。李白極熟練地運用了這些詩體,所以無論詩的思想內(nèi)容怎樣風雨爭飛,魚龍百變,怪偉奇絕,但都如同水隨山轉(zhuǎn),云從風幻,自在天然。
二是律詩奇少。李白的近體詩,共七百七十九首,但律詩只有八首,這真是一件使人難以相信的事。李陽冰說:“太白著述,十喪其九。”可見今本所載,不過其十分之一,所以今本所載七言近體(律詩)八首,并不能斷言他終生只作此八首。雖然如此,但也十足的說明李白很少作七律。李白七律雖少,但絕句卻很多,而且也都很好。在唐朝,絕句可以合樂而歌的,這和樂府很相近。李白的樂府,是當代的絕唱;他的絕句,也是當代絕唱。
李白的詩詞5
《江夏贈韋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我竄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繡衣傾綠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四望青天解人悶。
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
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山公醉后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
頭陀云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
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
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
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
《擬古》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融融白玉輝,映我青蛾眉。寶鏡似空水,落花如風吹。
出門望帝子,蕩漾不可期。安得黃鶴羽,一報佳人知。
《江上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ji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草書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
筆鋒殺盡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箋麻素絹排數(shù)廂,宣州石硯墨色光。吾師醉后倚繩床,
須臾掃盡數(shù)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shù)字大如斗。怳怳如聞神鬼驚,
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zhàn)。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王逸少,張伯英,
古來幾許浪得名。張顛老死不足數(shù),我?guī)煷肆x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采蓮曲》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梁園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浮黃云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云。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馀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輝。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對酒》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
桃李如舊識,傾花向我開。
流鶯啼碧樹,明月窺金罍。
昨日朱顏子,今日白發(fā)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臺。
自古帝王宅,城闕閉黃埃。
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
《怨情》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新人如花雖可寵,故人似玉由來重。
花性飄揚不自持,玉心皎潔終不移。
故人昔新今尚故,還見新人有故時。
請看陳后黃金屋,寂寂珠簾生網(wǎng)絲。
李白的詩詞6
贈孟浩然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參考翻譯
譯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
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
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注釋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稱。
2.風流:古人以風流贊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詞章,風度瀟灑,不鉆營茍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3.紅顏句:意謂從青年時代起就對軒冕榮華(仕宦)不感興趣。
4.白首:白頭,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飲。中圣:“中圣人”的簡稱,即醉酒。曹魏時徐邈喜歡喝酒,稱酒清者為圣人,酒濁者為賢人。中:讀去聲,動詞,“中暑”、“中毒”之“中”,此為飲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釋源:《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也。……魏國初建,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_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棺妹庑獭!闭f解:曹操嚴禁飲酒。徐邈身為尚書郎,私自飲酒,違犯禁令。當下屬問詢官署事務時,他竟說“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飲中了酒。因當時人諱說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濁酒叫賢人。關于“酒”與“圣人”之關系,最早的記載出現(xiàn)于《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傳】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晉,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將飲酒,曰:“焉用圣人!我將飲酒而己,雨行,何以圣為?”穆叔聞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國之蠹也!绷畋镀滟x。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飲酒而醉
6.迷花:迷戀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詩經(jīng)·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瀟湘、廬山、金陵、揚州、姑蘇等地,然后回頭又到了江夏。他專程去襄陽拜訪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無遺憾地寫了這首詩,表達敬仰和遺憾之情!案呱桨部裳觯酱艘厩宸摇倍,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見之意。
參考賞析
鑒賞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詩,不屑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體的自然流走之勢,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飄逸之氣。前人稱“太白于律,猶為古詩之遺,情深而詞顯,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歸,開郁宣滯,特于風騷為近焉!(《李詩緯》)該詩就有這樣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結(jié)構。首聯(lián)即點題,開門見山,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之情。一個“愛”字是貫串全詩的抒情線索!帮L流”指浩然瀟灑清遠的`風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這一聯(lián)提綱挈領,總攝全詩。到底如何風流,就要看中間二聯(lián)的筆墨了。 中二聯(lián)好似一幅高人隱逸圖,勾勒出一個高臥林泉、風流自賞的詩人形象。“紅顏”對“白首”,概括了從少壯到晚歲的生涯。一邊是達官貴人的車馬冠服,一邊是高人隱士的松風白云,浩然寧棄仕途而取隱遁,通過這一棄一取的對比,突出了他的高風亮節(jié)!鞍资住本渲弧芭P”字,活畫出人物風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說頷聯(lián)是從縱的方面寫浩然的生平,那么頸聯(lián)則是在橫的方面寫他的隱居生活。在皓月當空的清宵,他把酒臨風,往往至于沉醉,有時則于繁花叢中,流連忘返。頷聯(lián)采取由反而正的寫法,即由棄而取,頸聯(lián)則自正及反,由隱居寫到不事君?v橫正反,筆姿靈活。
中二聯(lián)是在形象描寫中蘊含敬愛之情,尾聯(lián)則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進一步升華。浩然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寫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礎上將抒情加深加濃,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體化了,但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嘆,只能在此向他純潔芳馨的品格拜揖。這樣寫比一般地寫仰望又翻進了一層,是更高意義上的崇仰,詩就在這樣的贊語中結(jié)束。
其次詩在語言上也有自然古樸的特色。首聯(lián)看似平常,但格調(diào)高古,蕭散簡遠。它以一種舒展的唱嘆語調(diào)來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種風神飄逸之致,疏朗古樸之風。尾聯(lián)也具有同樣風調(diào)。中二聯(lián)不斤斤于對偶聲律,對偶自然流走,全無板滯之病。如由“紅顏”寫至“白首”,象流水淌瀉,其中運用“互體”,耐人尋味:“棄軒冕”、“臥松云”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這樣寫,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搖曳錯落之美。詩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見斧鑿痕跡。如“中圣”用曹魏時徐邈的故事,他喜歡喝酒,將清酒叫作圣人,濁酒叫作賢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與“事君”構成巧妙的對偶!案呱健币痪溆昧恕对娊(jīng)·小雅·車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來司馬遷又在《孔子世家》中用來贊美孔子。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寫,即使不知其出處,也仍能欣賞其形象與詩情之美。而整個詩的結(jié)構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開頭提出“吾愛”之意,自然地過渡到描寫,揭出“可愛”之處,最后歸結(jié)到“敬愛”。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結(jié)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現(xiàn)出詩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作者介紹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的詩詞7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賞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jié)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寶五載(746)或六載(747)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贊美。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贊美李白的詩象庾信那樣清新,象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鮑照劉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lián)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贊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
對李白奇?zhèn)ス妍惖脑娖鸥υ陬}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贊揚備至。從此詩坦蕩真率的贊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詩是何等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xiàn)了他們的'誠摯友誼。清代楊倫評此詩說:“首句自是閱盡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讓一頭地語。竊謂古今詩人,舉不能出杜之范圍;惟太白天才超逸絕塵,杜所不能壓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保ā抖旁婄R銓》)這話說得很對。這四句是因憶其人而憶及其詩,贊詩亦即憶人。但作者并不明說此意,而是通過第三聯(lián)寫離情,自然補明。這樣處理,不但簡潔,還可避免平鋪直敘,而使詩意前后勾聯(lián),曲折變化。
表面看來,第三聯(lián)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拔急薄敝付鸥λ诘拈L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帶地方!按禾鞓洹焙汀叭漳涸啤倍贾皇瞧綄崝⒊,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并沒什么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lián)之中,卻自然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云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自然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象“春樹”、“暮云”,也帶著深重的離情。故而清代黃生說:“五句寓言己憶彼,六句懸度彼憶己!保ā抖旁娬f》)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后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該有多么豐富的內(nèi)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清代沈德潛稱它“寫景而離情自見”(《唐詩別裁》),明代王嗣奭《杜臆》引王慎中語譽為“淡中之工”,都極為贊賞。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自然引出了末聯(lián)的熱切希望:什么時候才能再次歡聚,象過去那樣,把酒論詩!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向往的事,以此作結(jié),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言“重與”,是說過去曾經(jīng)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jié)尾余意不盡,令人讀完全詩,心中猶回蕩著作者的無限思情。
李白的詩詞8
菩薩蠻
作者:李白
平林[1]漠漠[2]煙如織,寒山[3]一帶傷心碧[4]。暝色[5]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6],宿鳥[7]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8]。
【注釋】
[1]平林:平原上的樹林。
[2]漠漠:廣闊遙遠看不清楚的樣子。
[3]寒山:荒涼的山。
[4]傷心碧:形容顏色極為青碧,惹人感慨傷懷。
[5]瞑色:暮色。
[6]佇立:久久地站立。
[7]宿鳥:回巢的鳥。
[8]長亭接短亭:古代設在大道旁工人休息停留或送別踐行的亭舍,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
【李白】
(本詞相傳為李白所作,但具體作者已不可考)
李白(701-762),字太白。生于西域碎葉城。五歲隨父親入蜀,在蜀地讀書漫游,二十五歲出蜀。天寶初年在朝中任供奉翰林,兩三年后賜金放還離京。安史之亂中,入永王李璘幕府,后來李璘起兵失敗,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獲得赦免,最終死在當涂(今安徽省)。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意奔放,想象大膽。李白寫的'詞也風骨清峻,歷來為后人所稱道。
【賞析】
這首詞寫作者望遠懷人的憂愁。詞從遠景起筆,平原上的樹林因為煙霧籠罩而看不清楚,荒涼的山上只是一片令人傷心的碧色,景色非常凄涼憂傷。而下一句點出了這種投射在景物上的傷心的來源在黃昏高樓上獨自遠眺,滿腹愁思的主人公。他在樓上徒勞地久久站立,看著鳥兒疾飛歸巢,而懷念的遠行人卻不能回到家鄉(xiāng),因而問出了悲傷地問題:何處是規(guī)程?可是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他懷念的人依然沒有歸來,而他面對的只有漫漫長路上為行人準備的長亭短亭,于是他的憂愁也就愈發(fā)悠長蔓延了。
李白的詩詞9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賞析:首先,詩是寫景的,公元759年,大詩人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快船快意,使人神遠。后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在詩人李白的筆下,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碧水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斑b看瀑布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你看!“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賞析:這首詩,滿滿的兒時回憶啊,毫無疑問,這是李白最的一首詩,至少覆蓋全球10億人口。作為一首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的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了明靜醉人的秋夜之意境。詩中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nèi)容。心是境,情是意,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味不已,妙絕古今。
李白的詩詞10
1、《山中問答》
唐代: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譯文: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黃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卻一片輕松坦然。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2、《秋浦歌十七首》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譯文: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鳴,連附近的黃山也愁白了頭。青溪雖非是隴水。但也發(fā)出像隴水一樣的悲胭之聲。我想離開這里,但卻因故而去不得;本來打算暫游此地,但卻滯留此地而成了久游。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鄉(xiāng)啊,想至此不覺在孤舟上潛然淚流。
3、《秋浦歌十七首(其三)》
唐代:李白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譯文:秋浦產(chǎn)一種霹駝鳥,其羽毛之美,為人間天上所少有。以美麗著稱的山雞,見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邊映照自己的華美的羽毛。
4、《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發(fā)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譯文:昨夜是誰唱出吳地的歌聲,就像萬壑之風振響空寂的樹林。蛟龍驚起不敢在水中靜臥,山猿也不時停下嘯聲而聞聽山巖下的歌音。
我宿在明月照著碧溪的黃山下,聽了也罷卻原在松林間彈著的琴。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隱逸之士,便提盤沽酒并以霜栗當飯助興。酒至半酣您又發(fā)出江濤海嘯的歌聲,使我的愁緒在酒杯中消失殆盡。
5、《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譯文: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煉玉的遺跡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我知道今天你要獨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為采擷精華辭別五岳,攀巖臨穴,經(jīng)歷艱險千萬重。歸來閑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鳳凰叫時我即來,你要準備云霓車駕一起游覽天宮。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以后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著弓橋步入彩虹中。
李白的詩詞11
李白《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注解」:
1、羅襪:絲織品做的襪子。
2、卻下:還下。
3、玲瓏句:雖下簾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韻譯」:
玉砌的臺階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佇立露水侵濕了羅襪。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簾子,
獨自隔簾仰望玲瓏的秋月。
二:玉石臺階上落滿了露水。深夜久站浸濕腳上羅襪;胤糠畔滤Ш煋鯎鹾,透過簾縫仰望明亮秋月。
[賞析]
《玉階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屬《相和歌·楚調(diào)曲》,與《婕妤怨》、《長信怨》等曲,從古代所存歌辭看,都是專寫“宮怨”的樂曲。
李白的《玉階怨》,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見人之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nèi),及至下簾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一轉(zhuǎn)折,似斷實連;似欲一筆蕩開,推卻愁怨,實則經(jīng)此一轉(zhuǎn),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nèi)幽獨,因而下簾。簾既下矣,卻更難消受此凄苦無眠之夜,于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此時憂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之紛至沓來,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皡s”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zhuǎn)折返復,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jīng)意之筆,實則極見工力。以月之玲瓏,襯人之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涂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tài),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見意,引讀者步入詩情之最幽微處,故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以此見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真意。以敘人事之筆抒情,恒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常聞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頗近似,似應合為一說。即謂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并保持一定“矜持”與冷靜。如此,則作品無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讀者覺有漫天詩思飄然而至,卻又無從于字句間捉摸之。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zhuǎn),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孫藝秋)
「評析」:
《玉階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屬《相和歌楚調(diào)曲》,與《婕妤怨》、《長信怨》等曲,從古代所存歌辭看,都是專寫“宮怨”的樂曲。
本詩表達了一位貴婦人因想念丈夫而產(chǎn)生的'哀怨情緒。全詩極力突出主人公的一個“怨”字,而這“怨”的背后,是她對丈夫的一往情深,“怨”正道出了她對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濃厚的感情。
開篇兩句寫貴婦人站在門外,注視著遠方的路。夜色已深,露水漸重,即使露水已經(jīng)將羅襪浸濕,但她依然佇立著,好像她思念的丈夫正從遠處走來。這兩句通過含蓄的語言,寫出了貴婦人焦急的神態(tài)。
后兩句表現(xiàn)貴婦人因想念丈夫而產(chǎn)生的繾綣情懷!皡s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遲遲不見丈夫歸來,那皎潔的明月,似乎更增加了她的愁思,舊歡新愁一同涌上心頭,使她備受煎熬!皡s下”二字,是虛字卻極傳神,歷來為詩家推崇。這種轉(zhuǎn)折,似斷實連;好像要一筆蕩開,忘卻愁怨,實際卻更添愁緒,字少情重,直入幽微。“卻下”,好像是無意下簾,其實飽含幽怨。本來夜、怨都深,無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又怕隔窗的明月照入室內(nèi),更顯孤獨,因此下簾。下簾之后,這凄清無眠的夜晚卻更難度過,無可奈何之下,又去隔簾望月。這等憂思徘徊,恰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如此微妙的思緒通過“卻下”二字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皡s”字貫穿下文,可以理解為:“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這兩個動作之間,愁思轉(zhuǎn)折反復,意蘊悠長。中國古代詩歌講究“空谷傳音”,就是如此!傲岘嚒倍郑此坡唤(jīng)心,實則功力深厚。用月之玲瓏,襯托人之哀怨,對面著筆,遠勝正面直敘。
縱觀全詩,不見一“怨”字,但“怨”意卻貫穿始終,哀怨溢于言表,但這種“怨”都是由“愛”引出,正是由于貴婦人對丈夫的一往情深,才使“愛”“怨”纏綿,感人至深。
樂府《玉階怨》多詠被幽禁宮女之幽怨的樂曲。雖以“怨”標題,卻不露“怨”字,。首二句寫獨立玉階,露侵羅襪,更深夜?jié),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訴;后二句寫無可奈何,入室垂簾,隔窗望月,愈襯孤寂。無獨乎?無怨乎?詩不正面涂抹,卻從反面點妝,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李白的詩詞12
【年代】:唐 【作者】:李白——《橫江詞六首》(其五) 【內(nèi)容】
橫江館前津吏迎,
向余東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賞析】: 我國的舊詩中,雖則也間有相互問答之詞,如詩經(jīng)的“女曰:雞鳴。士曰:昧旦!保ā对娊(jīng)。齊風。雞鳴》)以及《孔雀東南飛》中蘭芝與使君的對白,但數(shù)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獨白。尤其在一首絕句中,限于字數(shù),要包括雙方的問答,的.確是不簡單的。 李白這一首詩,不但有主客雙方的對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還輔以說話時的手勢,奕奕如生,有聲有色。第一句“橫江館前津吏迎”,寫出李白與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橫江浦(今安徽和縣東南)的驛館前相逢。一個“迎”字點出津吏的社會地位與李白懸殊。第二句“向余東指海云生”形象寫得極其活躍,幾乎使人在紙上看到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著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遙遠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說:云生海上,暴風雨即將來臨。津吏為什么這樣說呢?當然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則決不會有對方尚未開口,來意未明之前,就先湊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證實了津吏未舉手東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這一手法就將李白所說的話,包括在津吏的話中,不必再加明寫,而自然知道是對白,因此筆墨上就非常凝煉,非常精約。 第三句以下純是津吏的話!袄山裼删壓问?”句中稱李白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稱其愛人以外,一般也用來稱呼少年),可見那時李白年齡還不大,而津吏則已是老人。津吏問李白緣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當時急于渡江的那種神情,這個問題還沒有等李白答復,接下來就從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結(jié)論,說:“如此風波不可行”。“如此風波”四字好象風波已成為事實,其實海云初生,那有江風江浪立即接天而來之理?這里,這樣說法,一則可見津吏對于觀察天象積有經(jīng)驗,頗具自信,二則顯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長輩一般的用命令式來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詩雖則有如上所說那些特點,可是在表現(xiàn)形式上,卻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簡直是一氣呵成。
李白的詩詞13
杜甫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韻譯】
為死別往往使人泣不成聲,而生離卻常令人更加傷悲。
江南山澤是瘴疬流行之處,被貶謫的人為何毫無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來到我夢里,因為你知道我常把你記憶。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飛來這北國之地?
夢中的你恐不會是鬼魂吧,路途遙遠生與死實難估計。
靈魂飄來是從西南青楓林,靈魂返回是由關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輝灑滿了屋梁,迷離中見到你的顏容憔悴。
水深浪闊旅途請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龍的嘴里。
【賞析】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本詩乃是初夢所作。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痹娨獙憠,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辈徽f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zhuǎn)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wǎng),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zhuǎn)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眽魵w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么遙遠,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nèi)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盎陙項髁智唷,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膀札垺币徽Z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蓖ㄟ^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這二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李白的詩詞14
《早發(fā)白帝城》
唐朝: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fā)白帝城》古詩簡介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早發(fā)白帝城》翻譯/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早發(fā)白帝城》注釋
發(fā):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辭:告別。彩云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云間。
白帝:今四川省奉節(jié)。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和Oⅰ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早發(fā)白帝城》賞析/鑒賞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夸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早發(fā)白帝城》文學鑒賞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安试崎g”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安试崎g”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zhuǎn)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個“還”字上!斑”,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讀者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感到十分暢快和興奮。清代桂馥稱贊:“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余地。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早發(fā)白帝城》名人鑒賞
前人對這首詩好評如潮,如楊慎《升庵詩話》:“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詩醇》卷七:“順風揚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筆墨間亦有神助。三四設色托起,殊覺自在中流!倍↓堄言u價:“此是神來之調(diào)!
吳昌琪《刪訂唐詩解》卷一三:“插猿聲一句,布景著色之。”應時《李詩緯》卷四:“等閑道出,卻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被人們視若珍品。
這首詩的名句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庇袑W者認為,“兩岸猿聲啼不住”是隱喻李亨兄弟相殘。
《早發(fā)白帝城》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一說出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時跟隨父親遷至劍南道綿州。一說即出生于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詩詞15
《太原早秋》
唐代: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太原早秋》譯文
光陰逝去,花草漸漸凋零;隨著大火星漸漸西移,夏天慢慢離去。
秋霜早早地從北方來到這里,黃河以北已經(jīng)呈出一派秋天的氣息。
夜夜秋夢都纏繞著邊城上空的月亮,心卻隨著月光回到了家鄉(xiāng)的樓上。
思鄉(xiāng)之情就像這綿綿不斷的汾河水,無時無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鄉(xiāng)。
《太原早秋》注釋
太原:即并州,唐時隸河東道。
歲落:光陰逝去。眾芳歇:花草已凋零。
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对娊(jīng)·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這顆星每年夏歷五月的黃昏出現(xiàn)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開始向下行,故稱“流火”。時當大火流,即時當夏歷七月之后。張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蟲鳴。”《圖書編》:“大火,心星 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至七月之昏,則下而西流矣!
塞:關塞,指長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門一帶的關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當早感霜威。
云色渡河秋:云彩飄過黃河,也呈現(xiàn)秋色。
故國:家鄉(xiāng)。
汾水: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發(fā)源于山西寧武縣管涔山,流經(jīng)山西中部、南部入黃河!短屏渥ⅰ罚悍谒鲂弥,歷太原、汾、晉、絳、蒲五州,入河!短藉居钣洝罚悍谒鲮o樂縣北管涔山,東流入太原郡界。
《太原早秋》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早秋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時時刻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河親人,以及渴望歸鄉(xiāng)的急切心情。這首詩設喻新奇巧妙,結(jié)構嚴整,感情真摯,格調(diào)高遠。
首聯(lián)“歲落眾芳歇,時當大伙流”。“眾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說很多的花兒已經(jīng)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類,逢春而榮,遇秋而衰,這是自然規(guī)律!按蠡稹敝感敲诵撬拗,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這里點出了時至七月了。詩歌開頭兩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詩歌所描寫的季節(jié)——早秋。從律詩的結(jié)構來說,這一聯(lián)是起。
接著進入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的“早秋”!八鋈纾粕珊忧。” “威”就是威力、威風,在此指秋霜很濃。“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叭敝高吶。“河”指黃河。這兩句直接描寫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氣候。特別要注意的是詩人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太原自然地理條件的特點,除了用詞語描寫外,詩人還運用了鑲嵌的修辭手法,也就是在兩句末鑲嵌了“早”、“秋”兩字,巧妙點題。
所謂鑲嵌的修辭手法,譚永祥教授在《漢語修辭美學》中說過:“將特定的字、詞鑲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種表達效果,這種修辭手法叫‘鑲嵌’!蓖瑫r又說:“將特定的字、詞置于句首或句尾者叫‘鑲’,置于句中者叫‘嵌’!边@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強調(diào)意義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強趣味性和視覺的感染性。在這首詩歌中,標題中“早秋”在詩句中得到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照應,而且把兩句通過“早”和“秋”聯(lián)系起來,不但強調(diào)了詩人所描繪的“早秋”景色特點,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應,形成對偶,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進入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轉(zhuǎn)寫作者自己!皦簟敝缸髡叩臍w鄉(xiāng)之夢,“邊城”指太原。對于一個遠行在外作客他鄉(xiāng)的游子來說,一到夜晚“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思歸之情悠然而生,但是這個愿望不能馬上實現(xiàn),只能繞著邊城的月亮來旋轉(zhuǎn)。“故國”指故鄉(xiāng)。雖然歸家的愿望不能立即實現(xiàn),但是卻歸心似箭,詩人的那顆心早已飛回了故鄉(xiāng)的家園。
尾聯(lián)是合!八細w若汾水,無日不悠悠”!坝朴啤本褪潜臼菓n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時,聯(lián)系上一句“思歸若汾水”來看,“悠悠”也有綿延不斷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思念歸家之情時時刻刻縈繞心頭,就如同汾河水一樣,沒有一天斷絕過啊。以水喻情,這是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這一意象所蘊含的意義之一。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張說的“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李白的“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在這首詩里,詩人為了強調(diào)自己的“思歸”之情的深遠,也通過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為喻,形象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自己日夜思歸的情懷。
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注重了文題相映,特別是在頷聯(lián)運用鑲嵌的修辭手法,在兩句的末尾分別用了“早”、“秋”兩個字,匠心獨運地點題并照應詩題。其次,后兩句運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把抽象的思歸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連綿不斷,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思歸不斷的情懷。
《太原早秋》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詩作于公元735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秋天。這年夏天他應友人元演之邀,同來太原,意欲攀桂以求聞達,然而輾轉(zhuǎn)三晉,時歷半載,終未能得到實現(xiàn)抱負之機會,故有懷歸之意。所以寫下此時抒發(fā)自己的心情。
《太原早秋》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詩詞】相關文章:
李白經(jīng)典詩詞11-07
李白經(jīng)典詩詞06-22
李白的詩詞12-04
李白的詩詞04-27
李白的的詩詞全集03-24
李白的詩詞全集05-12
《對酒》李白的詩詞12-31
《贈李白》詩詞11-03
李白的詩詞15首09-25
李白詩詞全集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