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騷》讀后感 推薦度:
- 《離騷》讀后感 推薦度:
- 《離騷》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離騷讀后感(通用11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離騷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離騷讀后感1
汨羅江畔,滾滾江流,滿懷一腔報國熱情的他,愁眉緊鎖地徜徉在江邊,秦國攻破楚國,國家即將覆亡,此時的屈原悲憤憂郁,有再大的理想,有再遠的抱負,此時也只能化為烏有。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他毅然決然地投入汨羅江,結(jié)束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清風(fēng)拂過汨羅江邊,留下了屈原的壯志和不朽的詩篇-《離騷》。
東漢學(xué)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所解釋的離別憂愁之說,他說:‘離,別也、騷,愁也。”從題目的角度看,詩詞中定會飽含詩人的憂與愁。在詩人生活的那個年代,楚懷王未能拋棄穢濁的行為,國家處在危急時刻,屈原為了拯救危難之國寫下此詩。詩人在詩的.一開始寫了自己的身世背景。當(dāng)我初次品讀這首詞時,我有著一個疑問,難道詩人寫此的目的,只是為了表達自己有高貴的出身嗎?仔細品讀,仔細思考,從詩人的言語中流露出詩人無比的莊重自愛,正是這些才賦予詩人美好的品質(zhì),是詩人愛國主義思想的來源,也是詩人積極進取的動力來源!跋慊ㄏ悴荨薄ⅰ办杞x”“佩秋蘭”這一個個鮮活的意象,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高尚情操和愛國之情。透過詩的意境,我們可以想象一幅畫面:詩人熱愛著生活,珍惜著時間,因為他擔(dān)心時間的流逝,所以朝夕必爭。早上采山崗上的木蘭花,晚上摘小舟邊的宿莽。孜孜不倦地培養(yǎng)品德,目的只有一,那就是要報效自己偉大的祖國。
詩人希望楚國能像騎上駿馬一樣,在正確的大道上奮力奔馳,自己則愿意奉獻出一切在前面帶路。詩人這樣的理想一定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如今,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jīng)建國六十周年,回憶祖國走過的風(fēng)雨歷程: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艱難卓絕的斗爭,終于開創(chuàng)了歷史的新紀元。作為當(dāng)代青少年,我們又應(yīng)如何為自己祖國做出什么了?屈原便是我們可以學(xué)習(xí)的好榜樣。時刻為祖國著想,維護祖國利益,像我們中學(xué)生尤其應(yīng)該多關(guān)心國家大事。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成為屹立在世界東方之林的一顆常青樹。
離騷讀后感2
五年級學(xué)生讀《史記》有感: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書讓我們生活更加充實,讓我們更加快樂。在暑假里,我閱讀了“史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本紀、列傳為主體,全書共一百三十五篇、五十余萬字,作者是漢代史學(xué)家司馬遷。司馬遷之所以要寫這部鴻篇巨著,是源于他少年時的一個志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史記》不僅是史學(xué)巨著,在文學(xué)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在這部書中,你常常會看到司馬遷用寥寥數(shù)語便能刻畫出一個人物,并且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可見司馬遷具有極高地文學(xué)修養(yǎng);而他對于歷史事件的敘述則有條不紊、娓娓道來,內(nèi)容翔實、生動。
在《史記》所記載、刻畫的人物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飛將軍”李廣與“冠軍侯”霍去病了。兩人都為漢朝武將。李廣家世代為將,并且傳習(xí)射箭之術(shù);李廣長大后,箭術(shù)蓋絕當(dāng)世,是天下第一射箭高手,連漢文帝都感嘆,李廣生不逢時,如果他早生到劉邦項羽爭天下那個時代,封個萬戶侯是不成問題的';但文帝說歸說,始終都沒有封李廣為侯,之后的景帝、武帝也都沒有將李廣封侯,致使一代名將遺憾終生,才有了后世王勃在《滕王閣序》的“李廣難封”之說。與李廣相比,霍去病便幸運多了,年紀輕輕便天下聞名;羧ゲ∈且幻觳跑娛录、杰出將領(lǐng),在他第一次出擊匈奴時,千里奔襲,斬殺匈奴兩千余人,活捉匈奴單于的叔父以及數(shù)名匈奴首領(lǐng),而自己卻只率領(lǐng)了八百騎兵。當(dāng)武帝要為霍去病建一座府第時,霍去病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由于打擊匈奴有功,他被武帝封為“冠軍侯”。但是這樣一位杰出地軍事家卻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令人惋惜。
《史記》是一部好書。我們在懂得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能學(xué)習(xí)書中人物的品質(zhì):如陳涉的志向遠大,豫讓對主人的忠誠,司馬相如的斐然文采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借鑒。
離騷讀后感3
很久很久以前,聽說他很著名。沒有相片,但卻名揚四海。有一天,他到了一條江邊,過了一會兒,就永遠消失在江中。后來,就有了端午。一切順其而至。歷史長河中太多的人,他真的算是不精明了。
自古昏君無數(shù),可臣子因為昏君而自盡的,屈指可數(shù)。除了屈原,掰著指頭也可以數(shù)出來。我想屈指可數(shù)并不是為他造的,但也不乏有聯(lián)系。
他永遠是那么浪漫,死也死得欲仙,引起了巨大反響。人們說他是忠臣,然僅靠聽說,哪怕記載也并不一定真實。但他卻不可小看。屈原會永遠在人們心中,只要還有端午,大人們總會講屈原的故事,代代相傳,他的地位甚至如一個天神。
他的離開也許是對的,自己解脫了,留下美名傳萬世,其實很值得。若他不跳江,就沒有了端午,沒有了粽子,沒有了賽龍舟,人們生活會更無聊,F(xiàn)在的人過端午,大都不再想起屈原,只是習(xí)慣而已,但這個人的魅力永存。
屈原的作品我只看過《離騷》,也只是課本上的,我并不深知屈原究竟怎樣一個人。但我能確定的是他的離開留下的是美麗。美麗的神話,美麗的詩,無論何時提起,也不會有傷感。
兩千多年前,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兩千多年后,他依舊不認識我,可我卻認識了他。雖然他已不在,雖然歷史有假,但我仍愿相信他是個忠臣,才貌雙全。死了的.人也許無悔,活著的人更不能后悔。讀《離騷》已沒有當(dāng)年的豪氣,但卻能讀一個人的心。
如果上N輩子我認識你,我也會贊同你的離去,不過一死而已,總好過昏迷不醒。我會送你離開,先生遇昏君,不可預(yù)料,不佐此人也罷,留得清白在人間!
屈原,請你在天堂一定要幸福,才不枉費你一世辛苦,再冤也不叫苦,錯不用抱歉來彌補,至少能成全你的追逐。才值得你對自己殘酷,看你好模糊,若有來生,愿你遇明主,走好人生路!
離騷讀后感4
行吟澤畔蘭泣露——《離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峨x騷》作為《楚辭》的源頭,讀來總有一種震人心魄的力量。穿過千年歷史的帷帳,去觸摸那汨羅江畔帶露的文字,任蒹葭蒼蒼結(jié)成溯流的蘭舟,踏向那久違的圣地。
歲月太長,時光空隔,《楚辭》在流光溢彩的今天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樣的解讀太艱辛,它不是都市麗人們手中的玩物,也不如《孫子兵法》一般可以成為商戰(zhàn)的法寶,它是一個孤獨而干凈的靈魂,期待著那些沐浴而歌的'心靈,去完成穿越時空的對話。
太史公在《史記》中寫道:“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x騷’者,猶離憂也。”志潔高雅,萋萋芳華,屈原低吟淺唱,走在楚國的衰亡之路上。
滿腹才氣,一身抱負,屈原自信地笑了。那喜悅的場景在江邊重沓,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才俊們踏上了不歸的仕途。當(dāng)才華遭遇潛存的規(guī)則,當(dāng)傲骨碾成了塵埃與粉末,當(dāng)真情換就了生存的籌碼,還有誰能把憔悴的枯顏賭向那不可挽回的時代。借用了林妹妹的話:“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彼叩媚菢記Q絕,不給自己任何余地。 日記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是他冥冥中的讖語——執(zhí)著的信念永不改變——即使是死亡。
屈原溺水,生一世,竟是為了這一瞬。千年的流水載著愁思,江南的湖塘中映出了一個大寫的人字。他,生于東西文化的交匯之處,以驚世之才破空而出;他,誓為國學(xué)的守望者,開拓著新文化的方向。一部《人間詞話》撼天動地。王國維,靜安,或者是先生,也是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臥水而眠——不是與一切告別,是靈魂對空明境界的奔赴。
歷史反復(fù)回旋,汨羅江的訣別,一襲白衣,兩身倒影,鑄成《離騷》風(fēng)華絕代。
離騷讀后感5
屈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所作“離騷”是現(xiàn)存第一篇宏偉壯麗的抒情長詩。詩人思想的燦爛光芒閃耀在全詩的字里行間。
屈原在二十六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為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勢趨富強,并一度成為六國聯(lián)合抗秦的領(lǐng)導(dǎo)。經(jīng)過這一系列的政治實踐,認清了楚國的發(fā)展前途,在于富強與獨立,這就是他所謂的美政。他希望楚國能夠沿著這條理想的道路走下去,達到最終的強大。
屈原具有強烈的參政意識,但現(xiàn)實世界的黑暗使他只得把自己不能實現(xiàn)的“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寄詠于詩。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標是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詩中所描述的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所在,幾乎包括神話傳說中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土和廣大空間,這正是作者向往一統(tǒng)天下的形象表現(xiàn)。
同時他又為祖國積極培養(yǎng)人才“余既滋蘭于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他設(shè)想一個圣君賢陳相結(jié)合的政治局面“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可是楚國的貴族政治已日趨沒落,楚懷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國張儀以重金收買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懷王的寵妃鄭袖,造成了一個全面的政治攻勢。
他對混沌的政治局面加以斥責(zé),不顧遭到更嚴峻的迫害!耙嗯c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而轉(zhuǎn)念一想,,又何必死呢。不如“及行迷之未遠”,“退將修復(fù)吾初服”。但屈原畢竟是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無法面對混濁不堪的局勢退而獨善其身。朝廷中沒有同道之人,就連自己最貼心的女伴也勸自己明哲保身。現(xiàn)實中他是如此孤獨,無處申訴內(nèi)心的憂愁和痛苦,無奈之下,“就重華而陳詞”。他的'心緒仍不見平靜,他仍舊一再抽泣,“沾余襟之浪浪”。這淚是一個充滿理想抱負的男人在理想破滅之時,在失意、悲痛、被世界遺棄之時流下的淚水!澳钐斓刂朴,獨愴然而涕下!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淚又拭淚,最后終于抱起岸邊的一塊記錄了楚國建國、輝煌、中落的歷史的江石投入了奔騰怒吼的滔滔江水。
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嗚咽。
歷史并不為一個悲憤文人的死而有所改變,但屈原在滿懷絕望投江的剎那,心中是否有一絲解脫,是否閃現(xiàn)過一絲希望的火光呢?
離騷讀后感6
“前望舒使先驅(qū)兮,后飛廉使奔屬;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離騷》不變,仍是那個書法屈原情感的長詩,但人卻不復(fù)存在。屈原,殫精竭慮,一心為國,卻遭楚懷王排斥,蒙冤被逐—————此時他在涉江中,孤獨,是斜陽射在眼前的鋒利刀刃。身后,江水滔滔,自己走過的路已經(jīng)消逝;前方,是做亡國奴的屈辱,是茍且偷生的痛苦,是等待自己的深淵——————屈原無語,他為了堅持自己的本色已失去了太多,如果善于逢迎權(quán)貴,必能享受一時的榮耀,榮華富貴隨之而來;如果他能拋棄庸君,投向明主,必能讓自己有施展才華的一片新天地;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但他卻不接受這些如果,他是士大夫,是一個正直的士大夫,他不做一個沒有骨氣的文人墨客。
文人始終是一個能夠感到“天降大任”的團體,也許有人會說屈原是瘦弱的,甚至?xí)f是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風(fēng)骨卻遠遠比鋼鐵堅強得多。“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不愿輕易放棄,他要堅持到最后一刻,即使最后的結(jié)果是死,也要讓自己的本色永存。棄置而復(fù)依戀,欲去還留的徘徊,最終他只能選擇了自沉汨羅江。這是一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它折斷了屈原的憧憬,他毀滅了屈原的斗志,但他卻未能改變屈原的本色、正直與剛毅。屈原,愛國者的先驅(qū),為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的思緒,留下了無盡的反思。從此五月初五成了他的永恒,他的離去使人們感到了前所未有過的空虛與無奈。風(fēng),依舊吹。月已在空中。
月光灑在船頭,屈原明白自己在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單純的'理想,選擇為本色而犧牲。屈原不僅是個名字,還是一種愛國的精神,一種不甘于淪落的心境,影響著今人的心喚醒每一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因此,在國家有難之時,無數(shù)英雄挺身而出,統(tǒng)護了祖國的尊嚴,證明中國人的堅強和力量。閱讀《離騷》,品讀屈原,讓我再一次懂得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內(nèi)涵,讓我這個在和平年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的學(xué)子樹立起了擔(dān)當(dāng)祖國大任的雄心壯志,這種激情我相信在所有的炎黃子孫的生命中都會得以傳承和延續(xù)。
離騷讀后感7
《離騷》在詩歌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上有很大開創(chuàng),其中之一就是比興手法的發(fā)展。
比興手法在《詩經(jīng)》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一個寄寓深遠,綿邈優(yōu)美的「香草美人」審美意象群。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shù)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云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說中的云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xiàn)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在幻想與現(xiàn)實的水乳交融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zhèn)ス妍悾噪x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shù)世界。
“寧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边@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這里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卻在字里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遺輝! 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nèi)心沖突、苦悶的象征,也是他堅貞執(zhí)著的`頑強人格的展現(xiàn)。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xiàn)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fā)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讀好《離騷》,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zhì)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fā)人們,有強烈藝術(shù)魅力。
離騷讀后感8
離騷,中國歷史上最瑰麗的抒情長詩,作者屈原用他在幻想空間中奇麗獨特的思想,印刻出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尚品質(zhì)。
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詩人身上流淌著的古帝顓頊高陽的赤子熱血。全詩感慨出自己的生平不凡、才華橫溢,卻不受楚懷王之重用,悲憤之情使他作下此詩。批判楚懷王昏庸多變,貴族仗勢欺人?伤男娜绾苫,出淤泥而不染,卓清漣而不妖,身處亂世仍一片冰心在玉壺,冰雪心智從未因損毀。他后悔步入官場,寧愿退隱清幽寧靜之鄉(xiāng)野,用白芷青蘭襯托出了他的尚麗情操。 屈原身處的環(huán)境皆是奸臣惡勢,紅塵世間紛擾多,憂愁煩惱如行云流水般聚集,這便是生活五味雜陳。從古至今,為了皇權(quán)官位耗盡心力,卻終已兩敗具傷而終,可他們從不放棄夢魘中貪婪荒謬的欲念,反成傀儡,他們卻渾然不知大千世界,萬物之靈的美輪美奐。
看看歷代,哪屆皇朝不如那殘酷無情的海,就和這個社會一樣,海水的肆虐猖狂何曾憐憫你一絲一毫,他們龐大卻吝嗇到不愿施舍任何機遇。古今中外,無論何地,渺小之人,手無縛雞之力之人,文文懦懦循規(guī)蹈矩之人……總會被折磨摧殘的容顏盡毀,體無完膚。用浮華的裝飾潤色自己的.外表,它卻仍然無動于衷,只有自己的強大才能使它永恒地包容下你。一個又一個人在社會強大的負荷下,崩潰,憂悒,成為一枚一枚空虛的棋子,任人擺布,宰割。如青煙般的薄霧在世間縈繞,人們卻糾結(jié)著權(quán)利利益的戰(zhàn)爭,而頭破血流,卻也在所不惜。恰恰事事黑白顛倒,只顧自作樂,對黎民的生死置之不理,看成輕于鴻毛之性命,楚懷王終敗也。屈原對國之一片丹心,無人曉之,奸臣踏之,心以絕之,終究投江自盡,了結(jié)殘生。朝廷之上,官場阿諛奉承的套路便已成為生存之路,只有與其同流合污才方可獲一線生機。這些在屈原的心中早己清楚明了,卻偏偏逆而行之,只為留下清譽。
歲寒,方知松柏之后凋也。真是此理!
離騷讀后感9
讀好《離騷》,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zhì)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fā)人們,有強烈藝術(shù)魅力的作品。
讀了《離騷》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覺得有什么在抖動。也許,冰冷的文字背后,隱藏的是詩人火熱的心。
曾經(jīng)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經(jīng)多少次破滅了夢想。他畢竟沒有被現(xiàn)實擊倒。他不能成為歷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為偉大的詩人。
香草美人,講述著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瓊枝玉樹,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輪廓。
曾經(jīng),是那么的`躊躇滿志。后來,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一切的一切,違背了他的本意。憤怒、煩惱、失望,每一個失敗者都會經(jīng)歷的心靈痛苦,令他刻骨銘心。他只有在竹簡上、絹帛上寫出自己的苦惱,留給后人。
剛剛開始的時候,他或許還日思夜想,想著君王有一天會醒悟。然而,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他真的絕望了。他無法挽救國家,無法使國家強盛,只有看著國家走向毀滅。
他也不是沒有過彷徨的時候;谙嗟乐徊熨,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fù)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既然無法改變,只有選擇遺忘。他想盡辦法遠離這個圈子,然而,他最終回來了。對于他而言,是否能夠有所作為倒在其次。重要的是,離開并非是他的本意。在人的心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思想斗爭。是否有過急流勇退的想法,是否成功,都不是評價一個人物的關(guān)鍵。信念,才是人心中最強大、也最可怕的力量。而屈原,是一個有信念的人。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xiàn)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fā)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離騷讀后感10
如余秋雨所說,世上所多者為小人,且令人防不勝防,多少人死在小人“一口一口咬死你”的嘴下。小人從你對他極微小的利益沖突著眼,越害你越不能不害你,直到你死,小人絕不會起“留人一條生路”之想。何況屈原比較出眾,槍打出頭鳥的規(guī)律不會改。
打倒小人的辦法只有以毒攻毒,你也去變成小人,看誰做得更狠、更毒、更下流。這辦法在屈原身上沒用,“寧溘死以流亡”也“不忍為此態(tài)”,這就只有一條死路了。
再不然,設(shè)法不和小人起利益沖突,退出廟堂隱居山野。問題是屈原就算去國離家,也會“忽觀睨夫舊鄉(xiāng)”,舍不得走。
所以屈原一定會死。
屈原具有典型的中國文人的性格。這種性格多以悲劇收尾,至少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多不快樂,一片污濁他就偏作蓮花,春有春恨秋有秋愁,隱居山野時會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選上當(dāng)官了又說“忙日苦多閑日少”,流放了他馬上恨“云橫秦嶺家何在”,離家在外還得“望極天涯不見家”,就算什么都圓滿他還得“一向年光有限身”,怨到人生太短上頭去了。(真不如拉一天板車回家喝大碗茶不識半個字的`好。)他們清高、孤獨、敏感,像寄居蟹。他們可以選擇壯烈地死去,卻不能承受艱辛屈辱的生活。前者是一種理想化的民族精神,是夢化詩化的,而后者才是民族生存強大的基礎(chǔ)。試想作為一國最上層最優(yōu)秀最具希望的知識分子,遇到打擊就縮回去“梅妻鶴子”,要不就“士可殺而不可辱”,這叫什么事兒呢?從社會角度看,真是自私脆弱的表現(xiàn)。
所以屈原又不該死。
對屈原的崇拜,是不完全正確的。當(dāng)然,在今天,有傳統(tǒng)文人既剛烈又脆弱的性格的人已經(jīng)很少,但誰能在歌頌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向我們指明傳統(tǒng)文人的人格弱點?誰能在教授學(xué)生的同時,說明性格孤傲自閉的壞處?誰能在鄙薄輕視中國文化和盲目崇拜中國文化的兩極之間,找到一個中間點,認識它、理解它、愛它?
屈原的死,既是一種精神,更是一個錯誤。
他的形象是美的;芳澤雜糅時,昭質(zhì)未虧!扒矣伤鹈贾{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字里行間,手指撫弄那時飛揚的冠帶明滅的燈火豎排的書卷清朗的陳詞和浩然的長嘆,以及冰冷的江水和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想最后笑一笑的時候已經(jīng)淚下。
離騷讀后感1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迷上了屈原的詩,因為他的詩歌中總透露出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讀他的詩歌,讓我受益匪淺。
最近,讀了屈原的《離騷》,讓我感受到他沉甸甸的文字里,浸滿的是他奔騰不息熱血。
“路曼曼其悠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比偞蠓虻牡鸵鳒\唱又一次穿透歷史的迷霧,在寂靜的'夜里無數(shù)次響起。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的日子已永遠過去了,為何你還不放棄,依舊支撐著心中不滅的信念?你大可以拂袖駕一匹白馬而去,從此隱憂匠心世外桃源,與造化同游,那將會是何等的逍遙與自由!為何你還要一次次苦苦勸諫,徒勞無功,卻到頭來害了自己,為的是什么?是肩膀上的重任一次又一次的激勵和催促嗎?是與生俱來的責(zé)任感嗎?還是青年時的濟世之志呢?我只知道“心念楚國,系心懷王”是你肩膀背負的重擔(dān)。所以你的名字深深刻在了丹青竹簡上,深烙在華夏文明史上,鮮活了千年。讓我們看到了你心中熊熊燃燒的愛國火焰。
你的肩膀上扛著歷史的重量,在汨羅江畔,你徘徊了那么久、那么久。你的肩膀上背著民族的尊嚴,在我們心中優(yōu)游,并且永遠、永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你對國家衰亡的悲痛之音。大丈夫,為了祖國,還是滿眼熱淚,不會有人嘲笑你,我們只會為你而感到自豪。雖然無法讓楚國興旺,但你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一切。你的聲聲哀吟仍在汨羅江回響,響遏行云,我相信,它永遠不會消失,因為這是愛國之情的種子。
你憂國憂民,是天下士人的榜樣,你肩負了楚國的存亡,人民的憂苦,是永遠的神話。
你肩負了“入世”的夢,你肩負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著,你肩負起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你將至情流動成筆下四溢的華彩,你將真我交織成理念奔騰的旋律,你將摯意揮灑成行文流水的文字。你的愛國之情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離騷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離騷09-16
《離騷》10-28
屈原《離騷》05-04
《離騷》課文09-12
離騷注音10-07
《離騷》譯文09-14
《離騷》的情感09-18
離騷的特點07-26
《離騷》教學(xué)10-26
《離騷》講稿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