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析《江雪》柳宗元 推薦度:
- 柳宗元《江雪》的賞析 推薦度:
- 江雪唐柳宗元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柳宗元《江雪》賞析
如果想要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經(jīng)歷,我們可以從這首詩開始了解。此詩表達柳宗元極為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柳宗元《江雪》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1:
這首五言絕句作于詩人謫居永州期間。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和壓抑。這首詩就是他借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fā)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壓抑。詩中客觀境界的幽僻更能體現(xiàn)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詩用簡單而細膩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寒江雪釣圖:千山萬徑都沒有人煙鳥跡,天地間只有孤獨的漁翁在江雪中垂釣。廣闊寂寥的背景空間,更加突出了獨釣的孤舟。詩人淡墨輕描,渲染出一個潔靜絕美的世界。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nèi)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當(dāng)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墒,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
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墒,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tài),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于靜態(tài)的描寫,由于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墒牵娙藚s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像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于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夸張。而后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jié)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chǎn)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里,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dāng)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lián)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dāng)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guān)系最遠的形象聯(lián)系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蒙、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仿佛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于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后兩部分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夸張概括,錯綜地統(tǒng)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shù)特色。
賞析2:
這是一首婦孺皆知的小詩,它字淺句順,讓人過目成誦,經(jīng)久不忘。如果一個人只能背誦三首古詩,《江雪》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當(dāng)我們陶醉于它的凝練的時候,不禁會思考它到底表達了什么?
一首詩的內(nèi)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個典范。西方中世紀釋讀《圣經(jīng)》,曾有“四義釋讀法”,主張分字義的、寓意的、規(guī)訓(xùn)義的、靈義的四個層次理解《圣經(jīng)》。我們也不妨從多層意義上來欣賞這首小詩。
首先從最淺顯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獨釣圖”。前兩句是天寒地凍的大背景:千山疊嶂,白雪皚皚,萬徑盤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沒有一只飛鳥,路面上沒有一個行人。后兩句是小焦點:在這大背景中有條江,江面上有一小漁船,漁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漁翁,老漁翁手持一根釣竿,獨自垂釣。描繪極有層次,很多的國畫常常取材于此。宏闊的天地和微小的漁翁形成鮮明對照,而整幅畫面給人直觀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馬上會想到詩人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畫一幅毫無意義的圖畫吧?這苦寒靜寂的圖畫背后,是怎樣一付情懷呢?自永貞革新失敗以來,詩人屢遭打擊迫害,被貶謫到荒涼的永州,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獨之中。這陷入幽靜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萬徑的人世間也沒有同伴的孤苦老漁翁,不正是此時詩人的自況么?
然而,用詩人的政治、人生遭際作比附,雖然可以一一應(yīng)驗,卻不能中止我們對詩意的領(lǐng)會。從更深一層看,這首詩則反映了詩人的在此厄運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雖深陷絕境而不悔其執(zhí)著之心,雖歷冰雪而不改其高潔之志。有論者以為在這樣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那個老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這個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不過,精神寫照說,還算不得最高層次的理解。因為這樣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環(huán)境中才能展現(xiàn)出來,詩境真正的高超之處卻在于超越這個苦寒的世界,而達到精神的沉寂。這便是禪的境界。詩人深受佛禪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飛鳥也好,萬徑也好,人蹤也好,江面、小船、釣鉤、老翁,不過都是空無,唯一存在的是漁翁的超脫。所釣非魚,乃禪也。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同層次上體會這首小詩的美,層次雖有深淺之分,然而每一層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shù)美。言有盡意無窮,這也許是《江雪》千百年來令人贊嘆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據(jù)中國文學(xué)史重要一席的原因吧。
詞句注釋:
1、絕:無,沒有。
2、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3、人蹤:人的腳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蓑衣和斗笠。蓑: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編成。
6、獨:獨自。
白話譯文:
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xùn)|解(今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xùn)|”。貞元九年(793)進士,授集賢殿正字,調(diào)藍田尉,拜監(jiān)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司馬。十年后遷為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與韓愈共倡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其詩與韋應(yīng)物并稱“韋柳”。有《柳河?xùn)|集》。
創(chuàng)作背景:
《江雪》這首詩作于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年—815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fā)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nèi)抑宦官、外制藩鎮(zhèn)、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險惡的環(huán)境壓迫,并沒有把他壓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xiàn)。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柳宗元《江雪》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柳宗元的《江雪》賞析07-02
《江雪》柳宗元賞析09-29
柳宗元 江雪 賞析06-17
柳宗元的江雪賞析08-31
柳宗元《江雪》的賞析11-20
《江雪 柳宗元》賞析10-04
賞析《江雪》柳宗元11-30
《江雪》賞析柳宗元09-17
江雪賞析 柳宗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