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小說的“道具”藝術
導語:魯迅善于在小說中運用“道具”藝術,而且能給其派上適當的用場,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從“道具”的運用能揭示人物性格命運、能揭示時代背景、能起到暗示作用、能深化主題等四個方面解讀“道具”的作用。
所謂“道具”,是指戲劇表演或拍攝電影時用的器物,如桌子、凳子、茶杯、碗筷等。魯迅的小說,“道具”運用比較常見,由于“道具”運用恰如其分,富有藝術性,所以其作用有時勝過文字的表達,妙不可言,耐人尋味。
首先,“道具”的運用能揭示人物性格、命運。
《孔乙己》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其主人公孔乙己幾乎成了迂腐的代名詞了。如果拍成電影的話,里面的茴香豆可是個必不可少的“道具”?滓壹航洺3鋈刖频辏戮撇瞬皇囚滛~海參,不是美味佳肴,而是極其平常的茴香豆。在給孩子們發(fā)茴香豆的時候,孔乙己是一顆一顆地發(fā),而不是一把一把地抓,足以見出他生活的窘迫。在發(fā)茴香豆的時候嘴里還念念有詞:“多乎哉,不多也!”足以見出他的迂腐的性格。
《祝!返闹魅斯窍榱稚。自從兒子阿毛被狼吃掉,祥林嫂的口袋里就有了一個特別的“道具”:阿毛的一只鞋,阿毛被狼吃掉時的唯一遺物。祥林嫂時不時地拿出來看,碰到跟阿毛一樣大的孩子,忍不住把鞋拿出來給他試穿。這一方面表現祥林嫂對兒子阿毛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把她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悲劇命運再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道具”的運用能揭示時代背景。
《藥》在描寫刑場陰森恐怖的氣氛時,說到士兵穿的衣服“身前身后各一個大白圓圈”,這是本小說的一個“道具”,這“道具”揭示了故事所反映的時代是清代(清代士兵穿的號衣就是身前身后各一個大白圓圈,上面寫個“兵”或“勇”)。再加上統(tǒng)治階級對革命者大肆屠殺,說明清朝統(tǒng)治者已經到了窮兇極惡、狗急跳墻的時候,清朝統(tǒng)治也到了搖搖欲墜、岌岌可危的時候,所以這一“道具”揭示了清朝末年,革命已起這一時代背景。
再次,“道具”的運用還能起到暗示的作用。
大家知道,《藥》里面的`刑場是“古軒亭口”?墒亲髡吖室獍“軒”用一個框代替,而秋瑾就是在這兒就義的,這一“道具”的使用其實就是在暗示《藥》中被殺的夏瑜就是秋瑾。再加上作者以“夏”示“秋”,以“瑜”帶“瑾”,更加證實了這一點。
再次,“道具”的運用能深化作品的主題。
《祝!分羞有一個重要的“道具”:門檻。祥林嫂又一次去魯四老爺家?guī)凸,可魯四老爺嫌棄她是個寡婦,說她動過的祭器、食物“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于是剝奪了她勞動的權利。祥林嫂聽了柳媽的話,用自己積攢不容易的工錢去土地廟捐了一條門檻,說是讓千人踩萬人跨,這樣就能贖清罪孽?墒窍榱稚┚枇碎T檻,滿以為自己可以享受勞動的快樂了。可魯四老爺說她捐十條門檻也贖不清罪孽,并且把她趕出家門,最終帶著“人死后有沒有靈魂”的疑問死在魯鎮(zhèn)祝福的禮炮聲中。足以見出封建迷信思想對祥林嫂的毒害,也深刻地反映了婦女地位的底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惡,從而深化了主題。
《藥》這篇小說最后描寫了夏瑜墳上出現的花圈,這花圈成了《藥》的一個“道具”。這“道具”,是革命者送的,說明革命后繼有人。但夏瑜的母親給兒子夏瑜上墳的時候,覺得怪異,“孩子不會到這兒來玩兒,親戚本家早就不來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兒呢?”最后還從迷信的角度去理解,說這是“兒子顯靈”,從這兒可以看出夏瑜革命,相依為命的母親都不知道、不理解,由此可見,辛亥革命脫離群眾嚴重到如此程度,從而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綜上所述,魯迅善于在小說中運用“道具”藝術,而且能給這些“道具”派上適當的用場,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魯迅小說的“道具”藝術】相關文章:
魯迅小說讀后感07-21
張愛玲小說的語言藝術09-14
魯迅小說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10-30
解讀魯迅小說《祝!分械闹貜蛯Π09-16
魯迅小說孤獨者讀后感08-08
《魯迅小說珍藏》讀后感300字07-05
淺析汪曾祺小說語言的藝術美11-22
論《孟子》的論辯技巧對魯迅小說影響論文08-12
論魯迅小說對看客心理的批判論文07-29
論《孟子》的論辯技巧對魯迅小說的影響論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