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魯迅散文《孔乙己》 推薦度:
- 魯迅作品孔乙己小說意義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魯迅《孔乙己》
魯迅-孔乙己
魯鎮(zhèn)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dāng)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里面預(yù)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xiàn)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柜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從十二歲起,便在鎮(zhèn)口的咸亨酒店里當(dāng)伙計,掌柜說,我樣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長衫主顧,就在外面做點事罷。外面的短衣主顧,雖然容易說話,但嘮嘮叨叨纏夾不清的也很不少。他們往往要親眼看著黃酒從壇子里舀出,看過壺子底里有水沒有,又親看將壺子放在熱水里,然后放心:在這嚴重監(jiān)督下,羼水也很為難。所以過了幾天,掌柜又說我干不了這事。幸虧薦頭的情面大,辭退不得,便改為專管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wù)了。
我從此便整天的站在柜臺里,專管我的職務(wù)。雖然沒有什么失職,但總覺得有些單調(diào),有些無聊。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滓壹阂坏降,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聽人家背地里談?wù),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于沒有進學(xué),又不會營生;于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抄抄書,換一碗飯吃?上钟幸粯訅钠猓闶呛贸詰凶。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里,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xiàn)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fù)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dāng)真認識字么?”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zé)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fā)笑?滓壹鹤约褐啦荒芎退麄冋勌,便只好向孩子說話。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么?”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滓壹旱攘嗽S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yīng)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柜也從不將茴香豆上賬;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么?”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滓壹簞傆弥讣蘸了酒,想在柜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滓壹褐嘶,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jīng)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有一天,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結(jié)賬,取下粉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我才也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么會來?…… 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說,“哦!”“他總?cè)耘f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fā)昏,竟偷到丁舉人家里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么?”“后來怎么樣?”“怎么樣?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來呢?”“后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
中秋之后,秋風(fēng)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了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臺下對了門檻坐著。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掌柜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xiàn)錢,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時已經(jīng)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guān),掌柜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guān)也沒有看見他。
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注:發(fā)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后編入《吶喊》。
《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后第2篇白話小說。
據(jù)魯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記》,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
作品分析
1.小說是怎樣抓住孔乙己臉色的變化來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幾次寫到孔乙己的“臉色”,這些“臉色”的描寫,對于刻畫人物性格特征,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突出小說的主題思想,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他出場的時候:孔乙己“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滓壹菏且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殘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一生窮愁潦倒,既未能進學(xué),又不會營生,再加上他好喝懶做,不愿以自己的勞動去爭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連溫飽都得不到保障,窮得“將要討飯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會達官豪紳那種“紅光滿面”、腦滿腸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臉色”。這“青白臉色”的描寫,再配合他那件“又臟又破”的長衫,不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會地位,而且為下文進一步刻畫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鋪墊。
第二次寫“臉色”是在有人揭發(fā)孔乙己偷了書的時候:“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滓壹罕臼“青白臉色”,但當(dāng)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時候,他就“漲紅了臉”,竭力爭辯,企圖維護自己“讀書人”的面子。這“漲紅了臉”的描寫,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內(nèi)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慣偷,而只是不得已偶爾為之。
第三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有人問他“你怎么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的時候:“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這“灰色”臉色的描寫,表現(xiàn)了孔乙己因撈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戳到內(nèi)心隱痛時那種失望、頹唐的悲涼心理,顯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所產(chǎn)生的頭腦僵化、迂腐不堪的習(xí)性。
小說最后一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他被丁舉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時候:“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這“黑而且瘦”的臉色,加上用手爬著“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樣在受盡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茍延殘喘活下來的。當(dāng)掌柜取笑他時,孔乙己只是低聲應(yīng)答掌柜的訕笑,露出“懇求”的眼色,顯現(xiàn)出他橫遭摧殘后那種畏縮、害怕、絕望無告的心境。這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犧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慘畫面。至此,孔乙己的悲劇形象也就大體完成了。
孔乙己的“臉色”由“青白”而“紅”,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邏輯發(fā)展。作者通過對人物神態(tài)變化的描寫,形象地刻畫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征。在教學(xué)時,我們不妨抓住孔乙己“臉色”變化這個特殊的細節(jié),來分析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2.小說是怎樣表現(xiàn)了舉人打折孔乙己雙腿這一情節(jié)的?這一情節(jié)對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作用?
分析:有人說:“寫丁舉人殘害孔乙己,正是從這個方面,作者對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又作了進一步的揭露和批判。”是的,孔乙己僅僅拿了幾本書,就被丁舉人私設(shè)公堂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一腳踢出門了事,連富人家一條狗也不如!這說明丁舉人這條橫行一方的惡狼,是致死孔乙己的直接兇手。他之所以敢于胡作非為,殘害黎民,確實是他沿著科舉制度爬上去成為“丁舉人”的結(jié)果。但是我們不能離開作品的實際來架空分析。分析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斷腿決不能忽視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情節(jié)的。這一重要情節(jié),作品里既沒有直接交代,也不是正面描繪,而是通過掌柜和酒客的平常搭話中透露出來的。掌柜隨口問,酒客信嘴答,一個漫不經(jīng)心,一個毫不在意。對孔乙己遭受那么大的冤屈和災(zāi)難,在熟識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們應(yīng)有的關(guān)切和同情;而對丁舉人的兇殘行徑,卻也沒有誰站出來表示一點憤慨和不平。中國封建社會里人們之間的隔膜、冷酷、麻木到了何等觸目驚心、令人顫栗的地步!這是小說的高潮所在,也是作者匠心獨運特別照亮主題的地方。所以我們認為,與其說丁舉人殘害孔乙己是“對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又作了進一步的揭露和批判”,倒不如說作品最后通過他殘害孔乙己在社會上竟然間無反響這一點進一步顯豁主題,向讀者提出了一個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改變他們的精神”的迫切任務(wù)更恰切些。
3.怎樣理解“短衣幫”的“笑”?
分析:《孔乙己》中傳出的笑聲大體有兩種:一種是長衫人物和掌柜們的笑聲,這笑聲在孔乙己被打成殘廢、蠕動在死亡線上時顯得特別起勁,這笑聲里抖動著剝削階級的殘忍和冷酷,這笑聲里震顫著“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殘暴。”另一種是短衣幫們的笑?滓壹捍┑碾m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站著喝酒”,說明他沒有擠進長衫主顧的行列,而和短衣幫相近。短衣幫和孔乙己的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幾乎處在同一層次上,那么,短衣幫笑孔乙己什么呢?
有些文章認為,短衣幫對孔乙己的嘲笑,是勞動人民對孔孟之道蔑視的感情的流露。應(yīng)該說這僅僅是笑聲所包含的一個內(nèi)容。短衣幫的笑聲所深蘊的內(nèi)涵遠非這一點?滓壹哼@樣一個備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殘害的“苦人”,本應(yīng)得到同樣不幸人們的同情,可是,“短衣幫”卻拿他逗趣、開心,給他取綽號,嘲笑他窮酸。特別是孔乙己的最后一次露面,情景更是凄慘,孔乙己被打斷了雙腿,是用手爬到酒店的,他已經(jīng)陷入絕境,可是店掌柜還要逼債。面對這一人間慘象,窮苦人們?nèi)允菆笾?ldquo;笑”。作者反復(fù)描寫短衣幫的奚落,表達了更深播的思想。其一,揭示短衣幫這樣的不幸人們的“病苦”,意在抨擊整個吃人的封建制度。在長期封建專制主義的統(tǒng)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這樣的悲劇人物,而且還普遍地毒害著被壓迫人們,使他們陷于麻木、不覺悟的精神態(tài)度,甚至連起碼的同情心也已喪失。魯迅著意揭出這一“病苦”,正說明要“療救”的不只是一個孔乙己,而是整個社會。其二,揭示不幸人們的“病苦”,目的在喚醒他們的覺悟。魯迅曾說,他的小說題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在揭示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表明魯迅對群眾的落后不是抱著嘲笑態(tài)度,而是進行嚴肅的思考,探索“療救”的方法,使群眾從封建思想桎梏下掙脫出來,去擔(dān)負起改造整個病態(tài)社會的責(zé)任。
4.這篇小說有哪些語句難以理解?
分析:(1)“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這里的“排”字是個很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值得好好體味。“排”這個動作處在孔乙己被人們嘲笑的環(huán)境里做出,它表現(xiàn)了孔乙己當(dāng)時怎樣的心態(tài),人們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幫面前顯示闊氣,炫耀自己有錢。對此,我有不同的意見。理由如下:
其一,從孔乙己的思想性格來看,他不會炫耀有錢?滓壹菏巧钍芊饨ㄎ幕、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窮知識分子,他深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信奉“君子固窮”。因此,值得他炫耀的并且已經(jīng)炫耀了無非是“讀書人”這一身份:他不肯脫去那件又臟又破但標志著讀書人身份的長衫,滿口“之乎者也”在小伙計面前吹噓“回”字的四種寫法……他不可能以錢為榮,況且他也無錢去炫耀。
其二,從場合看,他也不會炫耀有錢?滓壹阂坏骄频昃捅蝗顺芭、取笑,應(yīng)該說,他很窘迫,不會洋洋自得,甚至連回敬幾句的勇氣也沒有。只能不予理會,怎會在此種場合顯示闊氣、炫耀自己呢?
其三,就錢的來路及數(shù)目來看,他也不會炫耀。孔乙己“好喝懶做”,“弄到將要討飯的地步了”,便“偶然做些偷竊的事”,雖然他的錢不都是偷來的,但是,在眾人的眼里,他的錢是不干凈的,也許他自己也知道,因此,即使有錢他也不會在眾人面前炫耀,更何況他只有九文大錢,與那些穿長衫的人比,不知寒酸多少呢。
“排”字既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個規(guī)矩人,又是對短衣幫的取笑表示若無其事,以掩飾內(nèi)心的不安,活畫了孔乙己拮據(jù)窮酸的本相。
應(yīng)該如何去理解這個細節(jié)呢?我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察:
、倏滓壹旱倪@個付錢動作,是他在無端受到別人的訕笑、嘲弄,陷于很窘迫的境地,他向酒店的伙計要酒要茴香豆而同時發(fā)出的。孔乙己面對短衣幫的取笑,自然是厭煩和不安的,但表面上又要表現(xiàn)出不予理會、滿不在意的樣子,便“排出九文大錢”。因此,我認為這個細節(jié)是孔乙己以表面的鎮(zhèn)定、從容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不安。
、诳滓壹“排出九文大錢”是給伙計看的,似乎告訴伙計:九文,一文不少,請看清啊。意在表現(xiàn)他的“清白”,不做假。
(2)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這是《孔乙己》一文的結(jié)束語。“大約”是表或然判斷的,“的確”是表實然判斷的。一般說,這兩類互相矛盾的詞語是不能用在同一個句子中的。然而,我們在這篇小說結(jié)尾處讀到這個句子,不僅不認為語法和邏輯上有問題,反而覺得別有一種味道,有言盡而意未盡的感覺。
這一句話的核心意思是“孔乙己的確死了”。“的確”是對“孔乙己死了”的肯定,而“大約”又是對“孔乙己的確死了”的揣測。從語法上分析,“的確”是對“死了”的修飾,作“死了”的狀語,而“大約”是對“孔乙己的確死了”的修飾,是全句的狀語。
上面只是對這個句子本身進行靜態(tài)分析,我們再從上文所敘述的情節(jié)發(fā)展來體會作者為什么要運用這一組矛盾的詞語,進行動態(tài)的分析。
在小說的中間部分(即酒客議論孔乙己偷了舉人家被打折了腿的一段中),已經(jīng)有人說過孔乙己“許是死了”的話。但這個揣測被推翻了,因為中秋過后,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里來喝過一次酒。從此以后,孔乙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酒店掌柜在年關(guān)和第二年的端午還一直惦記著孔乙己所欠的十九個錢,然而到了中秋卻不再說起,這就含蓄地表明掌柜對這十九個錢已不存指望了,因為掌柜已經(jīng)猜測到孔乙己這回可真的“死了”。作為酒店中小伙計的“我”,對掌柜今年“中秋可是沒有說”起孔乙己的含義當(dāng)然是理解的,而且又經(jīng)“再到年關(guān)也沒有看見他”,“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的證實,所以“我”終于斷定“孔乙己的確死了”。顯然,“的確”一詞,是承前文而來的,這種對孔乙己結(jié)局的交代,是完全符合“我”當(dāng)時的想法的。從孔乙己這個悲劇人物的命運來看,他在那個時代不可能獲得別的結(jié)局:腿被打折,他的生計已很艱難,何況折腿以后,除了窮死,別無生路,“的確”一詞是孔乙己悲劇的必然歸結(jié)。那為什么用“大約”來表示對孔乙己的確死了的猜測呢?因為在咸亨酒店里出入的人誰也沒有看見過孔乙己死了的現(xiàn)場,誰也沒有聽到過孔乙己死了的音訊,人們本來就沒有關(guān)心過他,所以小伙計懸想孔乙己悲慘結(jié)局時用了一個“大約”,表示一種推測。
類似這一句的形式,在魯迅別的作品中還可找到。例如《阿Q正傳》中:“似乎確鑿打在自己頭上”;《父親的病》中:“他大概的確有些特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類句子是有規(guī)律的,一般后面的“的確”或“確鑿”一類詞,常常是針對文中提及的一種說法或想法的肯定,而前面的“大約”“似乎”一類詞,則常是在婉轉(zhuǎn)推測的語氣中。
藝術(shù)構(gòu)思
(1)這篇小說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角度,用第一人稱“我”——12歲的小伙計的口吻來寫,使全文顯得真實可信,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量。“童言無忌”,一個12歲的小伙計的眼光來看待一切人和事,沒有偏見,沒有顧忌,因而行文比較自由,便于表達作者冷峻而熱烈的思想感情“我”即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他是一個喜劇人物與周圍的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diào),以喜寫悲,是悲更悲。
(2)“當(dāng)時”——1918年,封建科舉制度已經(jīng)廢除,孔乙己賴以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不復(fù)存在,人物,以及表現(xiàn)人物的故事情節(jié)就無法展開。寫20年前的故事能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3)開頭兩段,描寫了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咸亨酒店,然后讓主人公孔乙己出場,這樣安排的好處是:
、偈谷宋镌谝粋特定的環(huán)境里活動,故事情節(jié)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里展開。這樣,全文結(jié)構(gòu)嚴密,情節(jié)集中。
、谶@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偽的社會環(huán)境,為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的社會氣氛,預(yù)示著人物悲劇的必然性。這樣一種階級對立十分嚴重的社會環(huán)境,為既穿“長衫”又“站著”喝酒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場作了有力的鋪墊。
(4)這里寫的是無數(shù)次喝酒的情形。作者是取生活中幾件典型事例來寫,既節(jié)省筆墨,又能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
(5)要是再用一段文字,側(cè)面描寫孔乙己的死,就會顯得太平白、太直露,沒有給讀者回味、思考的余地,那么,表現(xiàn)主題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孔乙己”之謎
一、〈孔乙己〉的主角孔乙己,據(jù)魯迅先生自己告訴我,也確有此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們都叫他做“孟夫子”,其行徑與〈孔乙己〉中描述相差不多
----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二、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傳,他讀過書,但終于沒有進學(xué),又不會營生,以致窮得討飯.他替人家抄書,可是喜歡喝酒,有時連書紙筆都賣掉了。窮極時混進書房里去偷東西,被人抓住,硬說是“竊”書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來吃酒,可能住在近地,卻也始終沒人知道。后來他用蒲包墊著在地上,兩手撐了走路,也還來吃過酒,來了便不見了。(陳根生《擇取遺產(chǎn)融合新機——(孔乙己)從生活到藝術(shù)》)
三.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歡喝酒,抽鴉片,但能寫得一手好字。經(jīng)常穿著破舊骯臟的竹布長衫,頭上歪戴瓜皮帽,到處游蕩。他好罵人,卻經(jīng)常被人打。(陳根生《擇取遺產(chǎn)融合新機——(孔乙己)從生活到藝術(shù)》)
四. 相傳紹興城內(nèi)還有一個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由于生活貧困不堪,為謀生計,只得去賣燒餅油條勉強度日。因他不肯脫下長衫,又不愿意大聲叫賣,只好跟隨別的賣大餅油條的小販后面。小販們吆喝一次,他跟在后面低低地叫一聲“亦然”,令人啼笑皆非。街上的孩子們見他身穿長衫,手提貨籃,叫著使人不懂的話,于是就圍著哄笑起來,異口同聲叫他“亦然先生”。從此,“亦然先生”就揚名紹興了。
“亦然先生”賣完大餅油條,就緩緩地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幾枚銅錢,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吞吞地邊喝酒,邊津津有味地嚼著茴香豆。孩子們一見“亦然先生”在喝酒,紛紛地趕來討茴香豆吃。他就每人一顆地分給孩子們,直到碟子里的茴香豆所剩寥寥無幾了,就用手蓋住碟子,嘴里念念有詞:“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據(jù)說這位“亦然先生”就是魯迅筆下孔乙己的原型呢。(黃道富、慧芳:《咸亨酒店與孔乙己》)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篇課文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巨匠魯迅先生的著名小說,也是20世紀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經(jīng)典短篇小說之一。作家以極儉省的筆墨和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塑造了孔乙己這位被殘酷地拋棄于社會底層,生活窮困潦倒,最終被強大的黑暗勢力所吞沒的讀書人形象?滓壹耗强蓱z而可笑的個性特征及悲慘結(jié)局,既是舊中國廣大下層知識分子不幸命運的生動寫照,又是中國封建傳統(tǒng)文化氛圍“吃人”本質(zhì)的具體表現(xiàn)。
全文可分三部分:前三段為第一部分。作者通過對敘述者“我”在咸亨酒店里當(dāng)小伙計的描述,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為主人公的出場及性格命運的展開作好了鋪墊,這可以說是小說的“序幕”部分。小說一開始,作者就刻意渲染了酒店顧客中“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兩大涇渭分明的社會群體,實際上是為下文孔乙己“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獨特形象所作的鋪墊。至于魯鎮(zhèn)上“當(dāng)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的酒店格局,鹽煮筍、茴香豆等“下酒物”,在不經(jīng)意中已展示出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從第四段到倒數(shù)第二段是第二部分,這是整篇小說的主體部分。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個層次:從“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到“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可以作為第一層,其余的段為第二層。在第一層中,作者以一系列生動逼真又極具概括力的細節(jié),傳神地刻畫了孔乙己的迂腐性格,展示了他的不幸遭遇;第二層則通過一個具體事件表現(xiàn)了孔乙己命運的突轉(zhuǎn):他因偷竊而被權(quán)勢顯赫的丁舉人家打折了腿,成了一個徹底的“廢人”,使他連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都難以維持了,但還是對掌柜的說是跌斷的。小說突現(xiàn)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買酒、在別人的恥笑聲中用手“慢慢走去”的凄慘場景。最后一段為第三部分,可以看做小說的尾聲。作者用短短的一句話將敘述者“我”的思緒從二十多年前的過去回到“現(xiàn)在”,以“我”的親身見證來推測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在首尾呼應(yīng)中強化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劇,含蓄地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抗議與批判。
孔乙己的悲慘命運既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逼迫的結(jié)果,也是他那可憐又可笑的個性特征所致:他“站著喝酒”已說明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像那些身穿長衫的闊綽者一樣,踱進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與“短衣幫”為伍;但他卻始終不肯脫下那件又臟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長衫,說明他是多么迷戀于自己頭腦中虛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他那“滿口之乎者也”的說話方式,那“竊書不能算偷”的歪理謬論,那見縫插針地向“我”賣弄“學(xué)識”的沉醉神態(tài),都足以顯示出他對自己讀書人“身份”近乎瘋狂般的固守與癡迷。而這一價值觀念的形成對孔乙己來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幾十年耳濡目染的教育,早已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滲入到孔乙己的心靈深處。但孔乙己卻沒有丁舉人那樣的幸運,讀了一輩子圣賢書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中,這就決定了他只能掙扎在社會的底層。而長期為應(yīng)試科舉而埋頭苦讀的生活已使他手無縛雞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識到,他實際上連加入“短衣幫”的本錢與資格都已喪失,成了人人輕視與恥笑的對象。而他越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屢次碰壁,越是受到人們的取笑和嘲弄,就越是渴望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得到心理支撐與平衡。這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過程:孔乙己那“高人一等”的幻想如同阿Q的“精神勝利法”一樣,越是沉迷于此就越可能喪失對社會與生活的抗爭能力,越容易被拋入社會的最底層,但那“高人一等”的“精神勝利法”又恰恰是阿Q、孔乙己們惟一的心靈避難所。——其實只要稍具理性,孔乙己就不能不對自己那一套價值觀念的虛偽與欺騙性有所認知,對自己凄慘的真實處境有所覺察,但他已習(xí)慣于像吸食鴉片一樣躲進那虛假而脆弱的“精神勝利法”中遮蔽外來的風(fēng)雨。
我們可以看到,孔乙己完全生活在一個敵對的異己環(huán)境中。不僅社會權(quán)貴與統(tǒng)治階層專以弱肉強食、欺壓百姓為能事,即使是同屬被壓迫階級的不同成員之間,也是那么寡情與淡漠。想當(dāng)年丁舉人原本也是讀書人,但考中了舉人成了統(tǒng)治階級的一員,其身份與地位自然就與孔乙己有了天壤之別。讀書人對讀書人下手又是那么毒辣兇狠;我們還可以想像到,施暴者該是何等的理直氣壯冠冕堂皇:因為他們是在懲罰“壞人”。而咸亨酒店里的所有的人,都在有意無意地把孔乙己作為嘲弄與取笑的對象,專以揭開他的心靈傷疤為樂?滓壹何┮槐蝗擞浧鸬睦碛桑褪撬拖欠了酒店老板的十九個銅錢。——通過作品中一再出現(xiàn)的“哄笑”聲,我們似乎可以聽到作者那發(fā)自心靈深處的吶喊:人為什么對自己的同類那么冷漠?為什么彼此之間就不能多一點關(guān)愛與同情?為什么像孔乙己這樣一個可憐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被剝奪得一無所有,而人們卻不肯給他一點點關(guān)心與幫助,卻還要對他加以欺凌和嘲弄?小說所隱含的這一復(fù)雜的情感內(nèi)蘊,需要細細體會并引導(dǎo)學(xué)生加以理解和感受。
二、問題研究
1.這篇小說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這篇小說的語言老辣深刻,字里行間充滿著對不公平社會的深刻批判,對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的無限感喟。但由于創(chuàng)作年代相對較遠,今天的中學(xué)生未必能準確理解其中意味,在教學(xué)中需要結(jié)合作品的時代背景與魯迅的藝術(shù)個性加以引導(dǎo)。如結(jié)尾處說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就需要向?qū)W生詳細解釋一下魯迅那特有的“非語法性”修辭手法。
2.這篇小說是從什么角度來講述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篇小說以一位不諳世事的酒店小伙計的口吻,不動聲色地講述著孔乙己的凄慘遭遇,貌似平淡輕松,實則蘊涵著深沉的批判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敘述者“我”實際上又是以一位對社會人生有著豐富體驗和深刻認知的中年知識分子的口吻,回憶著二十多年前發(fā)生的一幕幕景象。——經(jīng)過了二十多年的世事變遷,當(dāng)年的小伙計早已人到中年,并遠離了魯鎮(zhèn)和咸亨酒店,卻仍然對窮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當(dāng)時對待孔乙己的態(tài)度念念不忘,其中復(fù)雜的內(nèi)心隱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隱藏了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只是以一種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來,增添了小說的藝術(shù)魅力。
練習(xí)說明
一、小說中有哪幾處寫到眾人的哄笑?他們?yōu)槭裁炊?作者用眾人的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本題意在引導(dǎo)學(xué)生整體把握小說內(nèi)容,加深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小說有四處寫到眾人的哄笑:一處是第四段,一處是第六段,一處是第八段,一處是倒數(shù)第三段。四次哄笑,描寫的實際上是眾人四次戲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尷尬狼狽、窮于招架的樣子讓他們很開心。眾人的冷酷、麻木、對弱者的踐踏由此可見一斑。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會的基礎(chǔ),在這樣等級森嚴的封建統(tǒng)治下,民眾的活力、熱情、同情心都被扼殺,變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在短衣幫的心目中也以為既然“學(xué)而優(yōu)則仕”,那么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的孔乙己當(dāng)然是劣貨,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同樣在封建秩序中處于倍受壓迫的社會底層,同樣可悲可憐,所以他們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不幸者不但沒有同情和幫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樂,在他們勞累而苦悶的生涯中尋求片刻的快樂。
孔乙己是一個在當(dāng)時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眾人的哄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這種哄笑是麻木的笑,這使孔乙己的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一面是悲慘的遭遇和傷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淚,而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就更加深刻了。
二、細讀課文,探究下面的問題。
1.小說對孔乙己的描寫,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寫?哪些地方是側(cè)面描寫?由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正面描寫的地方比較多,如對孔乙己外貌和綽號來歷的描寫,對孔乙己面對眾人嘲弄時語言、表情和動作的描寫等都屬于正面描寫。而第五段和第十段則從側(cè)面,由別人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經(jīng)歷,豐富了人物性格。由這些描寫可以看出,孔乙己貧困潦倒卻又想保持讀書人的架勢,善良而又無能,可憐而又可氣,是一個時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舉制的犧牲品,也是當(dāng)時冷酷社會的犧牲品。作者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
2.作者為什么要通過一個小伙計“我”的眼光來講述孔乙己的故事?體會一下這種寫作角度與直接用第三人稱描寫的不同效果。
作者以一名不諳世事的酒店小伙計的口吻,不動聲色地講述著孔乙己的凄慘遭遇,讓人體會到,連這樣一個小孩子都這樣冷漠,可見當(dāng)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而且以第一人稱講述故事,比第三人稱顯得更為真實親切。
三、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號中的問題(也可以另外圈點幾個精彩的句子進行分析、體味)。
1.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錢。②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
(一處用“排”,一處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排”字體現(xiàn)出孔乙己想要顯示自己付得起兩碗酒和一碗茴香豆價錢的心理。“摸”字體現(xiàn)出孔乙己的吃力。一“摸”一“排”形成鮮明對比。
2.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
(“撈”字顯示了問話人怎樣的口吻?“籠”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樣的心態(tài)?)
“撈”字顯示了問話人輕蔑、嘲笑的口吻,“籠”字體現(xiàn)了孔乙己的窘迫,他不愿意與別人說這個。
3.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說明他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為下文他腿斷了沒有人同情他反而繼續(xù)嘲笑他做鋪墊。
4.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既然是“大約”,為什么又說“的確”,這是否矛盾?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在這里并不矛盾,用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用的確是因為當(dāng)時的社會黑暗,孔乙己那樣的人是沒有活路的。
四、對造成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原因,有多種看法:有的說他是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有的說是冷酷無情的社會害了他,有的說也要歸咎于他自己的不爭氣……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學(xué)們探討一下。
本題主要讓學(xué)生進行探究性學(xué)習(xí),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的性格內(nèi)涵。要鼓勵學(xué)生發(fā)表獨到的見解。
例 (個人意見,僅做參考)
1 科舉制度使孔乙己追求功名利祿,死讀書,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
2 封建文化糟粕,使他靈魂墮落,相反成了不能謀生的可憐蟲,沒有成材。
3 封建等級制度使百姓麻木不仁,意識不到自己的奴隸地位,反而嘲笑更為不幸的孔乙己。
4 以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tǒng)治者橫行霸道,冷酷殘忍,將孔乙己推上一條不歸之路。
5 總之,是腐朽黑暗的封建統(tǒng)治制度造成孔乙己的悲劇。
有關(guān)資料
一、析魯迅《孔乙己》的現(xiàn)實性與象征性(節(jié)選)(王潤華)
咸亨酒店:舊中國社會的象征
《孔乙己》的故事發(fā)生在魯鎮(zhèn)里的咸亨酒店!秴群啊防锏摹睹魈臁芬舶l(fā)生在魯鎮(zhèn),小說中的人物(群眾)常去喝酒的地方也叫咸亨酒店。酒客中紅鼻子老拱,藍皮阿五,包括掌柜的都是些無賴之流,不是想調(diào)戲婦女,就是騙錢混飯。另外《風(fēng)波》也有魯鎮(zhèn)和咸亨酒店,不過這次魯鎮(zhèn)是個水鄉(xiāng),而酒店卻在城里,收集在《彷徨》里的《祝!繁尘耙步恤旀(zhèn)。
魯鎮(zhèn)在魯迅小說中,就像以其他地名出現(xiàn)的背景如《故鄉(xiāng)》中的故鄉(xiāng)、《阿Q正傳》的未莊、《長明燈》的吉光屯、《在酒樓上》的S城,不但地方原型都是紹興(包括他母親故鄉(xiāng)安橋頭),這些地方都是象征舊中國社會,從前我用《故鄉(xiāng)》中的故鄉(xiāng)作為例子分析過這個象征結(jié)構(gòu)之內(nèi)涵。魯鎮(zhèn)也好,故鄉(xiāng)也好,只是一個大背景,魯迅喜歡把舊中國的社會及其群眾濃縮成一間酒店,在《孔乙己》《明天》《風(fēng)波》《祝!分羞@意象叫作咸亨,在《長明燈》和《藥》里只稱作茶館,沒有明確的招牌。
在魯迅故家對面,同時又是由周家的親戚經(jīng)營的酒店,一旦寫進小說后,就變成舊中國的一個縮影,怪不得他在這篇小說的后記中說,“這一篇很拙的小說……單在描寫社會上的或一種生活。”這個酒店的酒客,很清楚有兩個不同的等級:出賣勞力為生的短衣幫和以地主、讀書人、有錢人為主的長衫客兩種。短衣幫只能站立在柜臺外喝酒,長衫客則可走進屋里的雅座,叫酒叫菜,慢慢吃喝。在這小小的酒店里,除了顧客與顧客之間的階級差別,酒店職員也有極大的等級差別。掌柜的嚴厲冷酷,對小伙計常擺出一副兇臉孔,嫌他“太傻”,不準他侍候長衫客,“幸虧薦頭的情面大”,才沒有被辭退。小伙計連言笑都要看掌柜的臉色。顧客與掌柜、小伙計之間也不信任,因為掌柜唯利是圖,賣酒要羼水以牟取利潤。孔乙己固然窮困潦倒,地位低微,掌柜、長衫客把他踐踏,但其他同樣被侮辱、被損害者,如短衣幫,也同樣對孔乙己冷酷無情,加以譏笑。連可憐的、地位低微的小伙計對懇切教他寫字的孔乙己也反感,認為他是“討飯的人”,不配考他。
咸亨酒店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國民精神的麻木愚昧、冷酷無情,孔乙己雙層性的悲。罕粔浩扰c被侮辱者的悲劇,這些不正是當(dāng)時中國“病態(tài)社會”及其“不幸的人們”的象征嗎?就因為魯迅把舊中國縮小成一個魯鎮(zhèn),又把焦點放在咸亨酒店,舊社會的各種癥結(jié)都立體的通過酒店這個象征表現(xiàn)出來。
魯迅的象征現(xiàn)實主義是使他的寫實小說比其他同代人的要復(fù)雜和具有深度的一大原因?上壳耙话闳酥蛔⒁狻犊袢巳沼洝泛汀端帯罚@篇小說是“氣急虺”的作品,不算是最好的作品。魯迅的另一篇象征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是《故鄉(xiāng)》,其中故鄉(xiāng)這一象征也是強有力的代表舊中國之一個象征。這兩個象征成為互相配合的一對。故鄉(xiāng)以故家為縮影,人物事件發(fā)生在房屋內(nèi),而魯鎮(zhèn)以大門敞開的酒店為焦點,悲劇在街邊的柜臺旁產(chǎn)生。
魯迅為孔乙己塑造的四座銅像
魯迅在他的生活經(jīng)驗中,在眾多相關(guān)的人物身上,整理出一些跟孔乙己這個舊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有關(guān)的特點,然后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形象、場景和對話,就因為通過這個結(jié)構(gòu),這篇只有二千多字的小說才能產(chǎn)生強大的爆炸力。
我讀《孔乙己》,首先是感觸到它的視覺形象特別強烈。魯迅把孔乙己復(fù)雜的一生,把原來應(yīng)該運用的敘述文字,節(jié)縮、提煉成一座座雕塑?滓壹涸谛≌f中只出現(xiàn)四次,每次魯迅都用一座塑像代替了許許多多的敘述文字。第一次,孔乙己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咸亨酒店的: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
第一個句子“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是這尊雕像的主要相貌。它是孔乙己一生的寫照,包括他的身份、身世、性格及其生活的社會背景。他身材高大,受人注目,因為他原是讀過書的人,只是在連半個秀才撈不到后,才淪落潦倒,以致偷東西被人打斷腿。最后出現(xiàn),斷了腿,爬著走路,柜臺里的人都看不見他,那是象征他已被踐踏、潦倒卑下了。他的破爛長衫是他忘記不了讀書人、君子高尚身份的內(nèi)在意識的標志。他有高大身材(有力氣)可以勞動,中了舊思想的毒素,使他被上下階層的人所踐踏。
孔乙己“臉上皺紋間時常夾著些傷痕”,這些新舊的疤痕又包涵著多少社會的殘酷,及他自己好吃懶做的性格?滓壹旱谋瘎∈请p重性的,他一方面是舊讀書人的悲劇,也是底層社會被壓迫與被侮辱者的悲劇。
孔乙己第二次出現(xiàn)在小說里,是以這尊雕像出現(xiàn)的,他的身邊多了一位小伙計:
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當(dāng)孔乙己在第三次出現(xiàn)時,更被一群孩子包圍住,“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這座雕像刻上他和孩子們。這表示在他迂腐的思想之內(nèi),還有一顆善良和懇切的心。他在咸亨酒店,品行比別人都好,老實,從不拖欠。他的嘆息,除了因為了解到自己的卑下,成為眾人輕視、嘲笑、欺凌、侮辱的對象,也悲嘆年青一代居然也參加進入以他人的恥辱和痛苦為快樂的群眾隊伍。他原來覺得成人社會的冷酷與無情,才轉(zhuǎn)向小孩求取安慰,而他們也很現(xiàn)實(“眼睛都望著碟子”)、絕望(不敢企望能成為掌柜,因此不需學(xué)寫字)和冷酷無情(“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現(xiàn)時,魯迅把原來高大的孔乙己,突然縮小成被打斷腿,用手走路的乞丐:
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
原來高大的孔乙己現(xiàn)在站不起來了。因為偷了一些書紙筆硯,先后被吊起來打,最后腿也被打斷了。魯迅便以這尊雕像來代表孔乙己永恒的、最后的悲劇。
象征戲劇的對白
小說中連聲音都具有象征的結(jié)構(gòu)。
孔乙己一共出現(xiàn)在咸亨酒店四次,每次都與人作簡短的對話(第一回向群眾申辯竊書不能算偷。第二回與小伙計對話。第三回的對話是對貪吃的小孩子說的。第四回是與掌柜的對話):
一、“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二、“你讀過書嗎?”
“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寫的?”
“不能寫吧?……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yīng)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
三、“不多了,我已經(jīng)不多了。”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四、“溫一碗酒。”
“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xiàn)錢,酒要好。”
“不要取笑!”
“跌斷,跌、跌……”
滕云在《從〈孔乙己〉談魯迅小說的藝術(shù)成就》一文中分析得很好:
這11句話里有孔乙己的自持與辛酸,有他的卑微與良善,有他的性格與神情,有他的每況愈下的沉淪。這11句話,句句是人物的靈魂的自白……
其實這四次對話,都是現(xiàn)代象征戲劇中的語言,具有豐富的聯(lián)想力,它是讓人聽見后再去感受其內(nèi)涵,它不是普通的小說人物的對話。群眾、掌柜、小伙計的面目都不清楚,我們需要這些充滿視覺意象的聲音去認識他人的面貌。譬如掌柜的說了四次話,每次只有一句,而且關(guān)心的是孔乙己欠下的十九個錢:
一、“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
二、“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
三、“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四、“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一直到孔乙己大約已的確死了,掌柜的才停止那句話,它雖然簡短,但對窮人來說,比子彈還可怕。它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這是任何社會都可聽見的聲音,因為任何社會都有窮人,也有像掌柜的市儈氣十足、落井下石的人。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群眾、小伙計、小孩子們、掌柜輪流向孔乙己的對話,我們發(fā)現(xiàn)都是攻擊性的,對準他的弱點、隱痛,使他難堪。最后由何大人與丁舉人來把他打得遍體鱗傷,最后死于嚴寒的冬天。“中秋過后,秋風(fēng)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孔乙己生活的那個對苦人涼薄的社會風(fēng)氣還不是跟天氣一樣?所以孔乙己最后死于冬天。請看小說中三種人的口里或心中所說的一些話:
一、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痕了!”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
二、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
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么?”
三、掌柜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你還欠十九個錢呢!”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
孔乙己像一個垂死的人,正在被一群尖聲叫著的狼群撕咬,成為腐朽的科舉制度的殉葬品。
從中國到世界性的意義
孫伏園在簡括魯迅當(dāng)年告訴他最喜歡《孔乙己》的意見時說:“《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因此我們讀《孔乙己》不一定永遠都把它放在中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來解釋其意義。過去多數(shù)人以科舉制度對中國人民的毒害的角度來解釋,孔乙己代表典型的舊知識分子,成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但是正如魯迅所說“誰整個的進了小說,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傳的話,讀者所見的就是書中人,和這曾經(jīng)實有的人倒不相干了”。因此他堅持要了解《紅樓夢》就不要去追究曹,從他身上去了解賈寶玉或小說的意義。因為“人生有限,而藝術(shù)卻較為永久”。同樣,我們可以超越寫作時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來讀《孔乙己》,它一樣具有普遍性的意義。
當(dāng)我們不把這篇小說局限于中國封建社會中來解釋時,它就是“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這種苦人在世界各地都可找到。這個涼薄的社會,全世界都一樣,古代和現(xiàn)代,今天和明天都不會消失。魯迅表面上寫發(fā)生在中國清末的社會與中國人,實際他也同時在表現(xiàn)人類及其社會中永恒的一個悲劇。表面上孔乙己是一個受了科舉制度毒害,“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但他也是普遍性的代表了個人與社會之沖突的多種意義的象征。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中,多少人就像孔乙己那樣,不為社會所接納,被群眾嘲笑、欺凌和侮辱,只是原因不同而已?滓壹捍砹死硐牖蚧孟肱c現(xiàn)實社會的沖突,他的悲劇在于他分不清理想(或幻想)與事實的區(qū)別。在科舉時代偷書不是一件可恥或甚至犯罪的行為,他染上這種舊習(xí)后,社會卻改變了。因此咸亨酒店,那個小小的社會對孔乙己,永遠是一個埋葬他、置他于死地的陷阱。
今天,從東方到西方,多少人是根據(jù)自己的思想、理想、幻想或價值觀而生活,而他自己又不了解或醒悟他是生活在夢幻中,他生活著的社會根本不能容納像他那樣的人。離開科舉的框框讀《孔乙己》,我們更能感到這篇小說的意義的豐富,而且具有很普遍的世界性的意義?滓壹汉涂ǹ姷摹懂愢l(xiāng)人》(《The shaager》)的異鄉(xiāng)人羅梭,米勒的《推銷員之死》中的推銷員(《willg Lo man》)同樣是屬于具有全人類意義的代表人物。
選自《魯迅小說新論》,學(xué)林出版社1993年版
*《孔乙己》發(fā)表于1919年4月第六卷第4號,后編入《吶喊》。
越劇劇目
近代清裝劇。沈正鈞于1998年新編。4幕7場。取材于魯迅的《孔乙己》和《藥》等小說。故事發(fā)生在1906—1907年間的浙江紹興。
春天。咸亨酒店開張志慶。長衫幫、短衣幫紛紛前來祝賀。即將赴京城趕考的孔乙己走進了酒店,正當(dāng)他深深陶醉于自己為志慶所作的詩聯(lián)時,丁舉人帶來了朝庭廢除了科舉制度的消息,孔乙己如墜入萬丈深淵。被賴皮阿五和老鴇追捕的小寡婦,慌亂中躲進了孔乙己的住處?滓壹杭敝猩,讓其“裝死”與她一道“橫尸床上”,以逃一劫。小寡婦為報救命之恩,愿以身相許,孔乙己拒之。臨別,心地善良的孔乙己贈扇一把和長衫一領(lǐng)與小寡婦。
夏天。眾人依然相聚在咸亨酒店,以抄寫經(jīng)書為生的孔乙己在眾人的嘲諷中,還是不卑不亢地教小栓四種“回”字的寫法。一位裝束打扮與當(dāng)?shù)厝隋娜徊煌呐顺霈F(xiàn)在咸亨酒店,她就是從日本留學(xué)歸來的夏瑜。當(dāng)她與孔乙己談?wù)撛娢臅r,后者卻被她手中的扇子所吸引。孔乙己仿佛又見到了小寡婦……在丁家書房,嗜書如命的孔乙己,無意間“拿了” 丁家的書,被丁少爺打傷了腿。
秋天。人們忙著趕來看戲,看殺人。小栓父母終于得到了可以為小栓治病的人血饅頭?滓壹盒凶咴谌巳簲動之中。他不明白夏瑜的寧死不逃,更無法面對小栓吃下用夏瑜鮮血浸泡而成的饅頭的殘酷事實?滓壹呵椴蛔越麑l(fā)千古之幽思……
冬天。吃了人血饅頭的小栓最終還是死了。這一噩耗讓孔乙己產(chǎn)生了強烈的幻覺——他覺得自己喝的不是酒而是血?滓壹号c女戲子驟然相遇。女戲子使孔乙己恍忽又見小寡婦和夏瑜。他與女戲子一番“論扇”之后,把夏瑜留下的扇子交到她的手中。孔乙己因此頓時深感一身輕松?滓壹鹤淼乖谙毯嗑频甑慕锹淅。店外,大雪紛飛揚……似乎一切都不曾發(fā)生過。人們照樣喝酒,說閑話。
青年的表演藝術(shù)家茅威濤,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成立了“茅威濤戲劇工作室。她為了尋求舞臺上的自我突破,約編《孔乙己》,并于1998年10月與男女合演、陣容強盛的浙江越劇團,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共同投資、聯(lián)手排演。另由紹興市咸亨酒店加盟投資,結(jié)成三個聯(lián)合制作單位,為戲劇創(chuàng)作體制上一次全新的探索與嘗試。茅威濤領(lǐng)銜主演孔乙己。李麗飾小寡婦、夏瑜、女戲子三個角色,華渭強飾掌柜,李海明飾老栓,張偉忠飾丁舉人,宋順發(fā)飾紅眼睛阿義,邵龍飾康大叔,陳明水飾孟老二,任永鑫飾半瘋子、男旦。導(dǎo)演郭小男,唱腔設(shè)計胡夢橋,音樂設(shè)計翁持更,配器陳國良,舞美設(shè)計趙國良、商嘉民,服裝、化妝設(shè)計藍玲。
在杭州首演后,如一聲春雷震響劇壇。1999年,受邀巡回演出于全國各大城市與香港,引發(fā)一股“越劇沖擊波”,褒揚與爭鳴不斷。較多人士認為:題材的突破,導(dǎo)演的大氣手法,開拓了越劇的視野。茅威濤以美演丑、丑中寓美,以新的表演語匯、新的唱腔塑造了性格復(fù)雜、內(nèi)涵豐富、境遇悲愴的清末文人形象。落魄潦倒中不乏滄桑、凝重之美,與魯迅原著中人物相比,可謂“形異而神同”,且富有現(xiàn)代審美意識和社會現(xiàn)實意義。同臺的浙越男女演員,被譽為可與話劇《茶館》演出陣容媲美。由此,提升了越劇的文化品位和觀眾層次。評論界認為《孔乙己》的創(chuàng)造革新,是繼20世紀40年代袁雪芬演出《祥林嫂》對越劇首開里程碑式的改革之后,堪稱世紀末“越劇新里程碑”的經(jīng)典之作。但也有眾多持不同意見者:一、認為編劇拔高了魯迅原作中的孔乙己,官府派人去抓革命黨,孔居然去通風(fēng)報信,不可思議;二、茅威濤飾演孔乙己,脫離了劇種與本人的風(fēng)格本體;三、設(shè)計的新腔,令茅迷們失望。
在京參加國慶50周年優(yōu)秀劇目獻禮演出期間,茅威濤成了第一位走進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節(jié)目的越劇表演藝術(shù)家。中央領(lǐng)導(dǎo)李鵬、尉健行、李嵐清等觀看了演出,給予高度評價。并連連折桂中國戲劇節(jié)各項綜合藝術(shù)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浙江省第八屆戲劇節(jié)各項綜合藝術(shù)優(yōu)秀獎。茅威濤又連獲上海“白玉蘭獎”、省“表演藝術(shù)突出成就獎”。李麗、任永鑫、華渭強獲省優(yōu)秀表演獎;宋順發(fā)、邵龍、陳明水、姚春曉、王松平、張偉忠獲省表演獎。
孔乙己
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選自《吶喊》(《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現(xiàn)入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科書。
魯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評論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lǐng)導(dǎo)人。人稱“文思革”(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而已集》等。
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魯迅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更名為周樹人,字豫才。1902年公費至日本留學(xué),原在仙臺醫(yī)學(xué)院學(xué)醫(yī),理想以自己的雙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戰(zhàn)亂紛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jié)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xué)。同年留日歸國,任時兩級師范(現(xiàn)杭州高級中學(xué))生理、化學(xué)教員,兼日語助教。其講課及所編《生理學(xué)講義》,深受學(xué)生歡迎。同年冬參加木瓜之役。1918年首次以魯迅筆名發(fā)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成為新文學(xué)典范。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成婚,生有一男,名周海嬰。有3個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后于1981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中《祝!、《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較為知名。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小說《祝!贰ⅰ栋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魯迅《孔乙己》】相關(guān)文章:
魯迅與《孔乙己》03-23
魯迅散文《孔乙己》03-26
魯迅作品孔乙己小說意義03-24
魯迅吶喊12-08
魯迅經(jīng)典名句03-23
魯迅語錄經(jīng)典04-08
魯迅故居04-13
對魯迅的評價08-07
魯迅與《詩經(jīng)》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