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詩歌藝術特點
孟浩然是盛唐田園詩派的主要代表詩人之一,作為一位終身布衣的山水詩人,他詩中以清幽淡遠的景致為多。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孟浩然的詩歌藝術特點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一、自然流暢的藝術風格
孟浩然的七言詩,極少在語言上刻意雕琢,大多似脫口而出,甚至有些口語化,所以讀起來平易流暢,毫不拗口,如《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
昔時風景登臨地,今日衣冠送別筵。
閑臥自傾彭澤酒,思歸長望白云天。
洞庭一葉驚秋早,濩落空嗟滯江島。
寄語朝廷當世人,何時重見長安道?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同時自陳失意,表達希冀援引之情。開篇“昔時風景登臨地,今日衣冠送別筵”,就極簡單、極平易,又是極自然地引入正題。“昔時”、“今日”,都似日?谡Z一般,用在詩中恰恰點明了光陰已逝、物是人非;接下來自陳隱居的閑情逸致,借陶淵明的典故表明心跡。但家鄉(xiāng)萬里,思鄉(xiāng)之情實難掩飾,只能遙望天上的白云以寄托相思;不想又是一個秋天到來,“驚”、“早”二字都字表明詩人對時間流逝的驚訝和感慨。而自己卻功名無成,不能歸鄉(xiāng),仍然“滯江島”,一種漂泊無奈的心情油然而生;詩人又不甘心一事無成,現在借送別友人,表達自己的愿望。結尾的“寄語朝廷當世人,何時重見長安道”,更似嘮家常一般,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希圖出仕、渴望援引的心情,希望“朝廷當世人”能予以提攜,使自己有朝一日能重回京城,“重見長安道”。通篇送人、抒懷,毫不見精工雕琢的痕跡,不做作,全憑真情自然流出。皮日休《郢州孟亭記》評曰:“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劉辰翁《孟浩然集·跋》亦評價:“生成語難得,浩然詩高處,不刻畫,只以乘興!笨芍^抓住了孟詩的特點,“不拘奇抉異”、“不刻畫”,正說明孟浩然詩歌追求語言的平淡自然。
另如《登安陽城樓》一詩,寫登臨游覽,感嘆自然山水之妙,不刻意使用華詞麗句,在對自然的描繪當中,將讀者引入一幅美麗的畫卷之中!冻跚铩啡强谡Z化,將初秋之夜詩人那種獨特的感受,那一絲無奈與一抹凄涼準確地表達出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曰“孟詩勝人處,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準確說出了孟浩然追求平易詩風的特點。
孟浩然一生都在為尋求入仕而奔波,生活的困頓使他備嘗艱辛,因此在他的詩中很難有那種昂揚向上的激情,更多的是平淡自然的情感流淌。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是他親身體驗到的真實生活的反映,而非象有些學者所言“在盛唐的富庶繁榮的社會里,那些大官僚地主,或者在政治上受了某些挫折,或者在思想上受了佛道的影響,退居田園,優(yōu)游林下,逃避現實追求個人的超脫,田園山水便成為他們靈魂活動的小天地,便成為他們詩歌中的主要題材!盵1]孟浩然一直為能夠入仕而奔波,同謝靈運、王維這些厭倦了官場生活的人不同,山水田園就是他經常生活的場所,他對此是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的。由于生活經歷、身份的不同,面對山水、田園的心情自然也不同,景物是客觀存在的,是創(chuàng)作主體賦予它以情感。孟浩然將自己的失意寄托于山水,將自己的情感釋放于田園,毫無做作之態(tài),“無意求工”而自“工”,反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盛唐追求建功立業(yè)的洪鐘大音之中,孟詩則猶如涓涓細流出山間,清新流暢,沁人心脾。
二、抒情寫景的內在邏輯順序
孟浩然的七言詩,并不是大開大闔、天地古今地聯系起來,也不用跳躍性的思維,經常是娓娓道來,表面看來似乎是隨意寫的,其實是有自己內在的邏輯順序的,如《夜歸鹿門歌》: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開篇即寫聽覺—— “山寺鳴鐘”,繼而視覺——“晝已昏”;因為天色已晚,行人都急于趕路,所以才有渡頭的“爭渡”,才有眾人的“喧”。詩人隨人流而去,上船回家,“余亦乘舟歸鹿門”。接下來寫回到鹿門之后,經過“龐公棲隱處”,想起東漢時期襄陽著名的隱士龐德公;詩人油然而生一絲歸隱的念頭,也想歸隱家鄉(xiāng),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幽人”。全詩通篇是按照詩人感官的邏輯順序而寫,按照自己的行程及所見所感而寫,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都展現給讀者,流暢自然,毫無滯澀之感。讀者仿佛是跟隨詩人經歷了一次旅程一般。葉燮在《原詩·外篇下》九中批評曰:“孟浩然諸體,似乎淡遠,然無縹緲幽深思致,如畫家寫意,墨色都無。蘇軾謂‘浩然韻高而才短,如造內酒手而無材料’,誠為知言。后人胸無才思,易于沖口而出,孟開其端也。”其實孟浩然的詩歌雖平淡,口語化,但和“沖口而出”是不一樣的,孟詩是有自己的內在邏輯線索的,他并不在詩中展示學識,不旁征博引,而是以極其自然的手法寫出來,是詩人追求平淡自然詩風的結果。葉燮的批評實有些教條,更不應將開“后人胸無才思”之端的帽子戴在孟浩然頭上。
另如《鸚鵡洲送王九游江左》,前十句寫送別之地鸚鵡洲的美麗景色,由暮及夜,由遠及近,由景物及人,按照詩人觀察的邏輯順序層層寫來,最后自然引出對友人保持高潔操守的希望“君行采采莫相忘”。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孟浩然》評曰:“孟襄陽寫景、敘事、述情,無一不妙,令讀者躁心欲平!边@同樣和孟浩然詩歌內在的邏輯順序有關。孟詩平緩,不突兀,如涓涓細流,才能“令讀者躁心欲平”。
孟浩然同王維同屬山水田園詩派,但王一生篤信佛教,其山水詩多清空靜謐之感,往往在無人之境尋求內心的超脫;孟則崇尚儒學,積極入世,其詩多在有人之地展現個人理想!皾O梁渡頭爭渡喧”,豈不是世上紛紛擾擾爭功名之人的寫照?孟浩然不似李白那樣天才橫溢、自由揮灑,孟詩中也是理性多于感性,因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著自己內在的邏輯順序。
三、寫作技巧的多方面探索
謝榛《四溟詩話》卷二云:“律詩雖宜顏色,兩聯貴乎一濃一淡。若兩聯濃,前后四句淡,則可;若前后四句濃,中間兩聯淡則不可。亦有八句皆濃者,唐四杰有之;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韋應物有之。非筆力純粹,必有偏枯之病!睆倪@段評論可以看出孟浩然對律詩寫作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追求一種平淡的詩風,不但在遣詞造句上力求平淡,在形式上也多方嘗試。如《春情》:
青樓曉日珠簾映,紅粉春妝寶鏡催。
已厭交歡憐枕席,相將游戲繞池臺。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更道明朝不當作,相期共斗管弦來。
全詩從內容上看無多少可觀之處,很類似后來的艷詞。首聯寫女子清晨起床,梳妝打扮;頷聯寫到池臺游戲;頸聯寫游戲時的情形;尾聯寫日后相約。全詩也是按時間順序寫來,將青樓女子同情人的歡娛情形展現出來。清人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對此詩大加好評:“《春情》者,閨人春園之情也,艷而不俚,乃上乘。他人寫情,必寫其晏眠不起,而此偏寫其早起;他人寫情,必寫其憐枕席,而此偏寫其厭交歡,落想已高人數等。而尤妙在從朝至暮,曲曲折折寫其初起,寫其妝成,寫其游戲,既寫其坐,復寫其行,五十六字中使之得幾幅美人圖,真能事也!痹撛姼裾{雖然不高,但形式上渾然一體,且無一聯是“濃”的,并不用典故或警句,全靠平鋪直述,沒什么大的波瀾,只寫同情人嬉戲游玩,十分符合一個青樓女子的日常生活。這樣的寫法在律詩中是不常見的,從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對七言律詩創(chuàng)作的探索。
孟浩然在形式上追求平淡流暢,在詩的意境上更是如此。謝榛《四溟詩話》卷二批評孟浩然“七言長篇,語氣平緩,若曲澗流泉而無風卷江河之勢!标憰r雍《詩鏡總論》也有相類似的評價:“孟浩然材雖淺窘,然語氣清亮,誦之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另《蠖齋詩話·孟詩》亦云:“蓋長篇中需警策語耐看”。其實謝、陸所說的“曲澗流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正是孟浩然所追求的風格。孟浩然在七言古詩、律詩中,偏不用“警策語”,而是用淺近通俗的語言,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感受。孟詩如涓涓清泉流于石上,遇彎則彎,遇直則直,時緩時急,自然流淌。七言長篇為什么就一定要有“風卷江河之勢”呢?為什么一定要有“警策語”才“耐看”呢?孟浩然通過探索,給出了另一個答案。
四、七言詩的藝術缺陷
孟浩然七言詩存在氣格纖弱的弊病。他雖生于盛唐,但七言詩卻氣格纖弱,多是感嘆個人的落寞,氣氛傷感凄涼。如《除夜有懷》:
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回。
帳里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
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消竹葉杯。
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在除夕之夜,天將欲曉之時,本來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即將來臨,詩人非但沒有興奮之情與對前途的憧憬,反而倍感孤寂,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全詩語調凄惋、傷感,情緒低沉。無怪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孟浩然》評曰:“雖凄惋入情,卻竟是中晚唐態(tài)度矣!蓖瑯拥娜秉c在其《登萬歲樓》等詩中也存在。
孟浩然雖積極入世,尋求晉身之階,卻屢試不第,僅僅做過幾天幕僚,最后以布衣終其一生,在唐代著名詩人中是罕見的。他也曾走以隱求仕的道路,也無果而終。孟浩然年輕時也充滿蓬勃的理想,追求建功立業(yè),但生活的失意,使他的詩歌中很難有那種昂揚向上的豪邁激情,更多的是無奈的嘆息與失意的彷徨。賀裳批評其詩有“中晚唐態(tài)度”是準確的。
蘇軾曾評孟浩然“韻高而才短”(陳師道《后山詩話》),有學者曾對此辨析。[2]由于經歷的影響帶來的思想單純、視野狹窄,使孟浩然的生活感受不夠豐富,也就限制了他的詩歌成就。孟詩題材過于狹窄,不論是五言還是七言都有此缺憾。在他現存的十七首七言詩中,有九首感懷詩,六首送別詩,一首懷古詩,一首游覽詩,基本都是抒寫個人的失意情懷,對社會生活關注的不夠廣泛,更不夠深刻。其實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其作品體裁可以單一,但題材應廣泛,才能跳出個人的`小圈子,使詩歌具有更高的藝術性和社會性。另外不知為什么,孟浩然賴以成名的田園詩,在七言詩中卻不見蹤影。
總的說來,孟浩然的七言詩藝術性確不如其五言詩高,但也并非毫無可取之處。我們不能要求一個詩人各體兼善,孟浩然雖不擅七言詩,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大詩人。孟浩然是繼陳子昂、張說、張九齡之后,進一步用詩歌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下層士子的理想抱負的詩人!八脑娛浅跆圃姼柘蚴⑻圃姷母叻暹^渡時期的一座豐碑,對唐宋及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王世懋《藝圃擷英》即曰:“詩有必不能廢者,雖眾體未備,而獨擅一家之長。如孟浩然洮洮易盡,止以五言雋永,千載并稱王孟!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孟浩然》亦云:“智者善藏其短耳!虾迫唬┕迤胬诼洌瑢嵥蛔,故不甚作七言,專精五字!蓖ㄟ^對孟浩然七言詩的藝術分析,可以形成對詩人完整的認識,更有助于在教學中全面闡釋與講授孟詩的藝術價值。
拓展:
孟浩然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
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并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后,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精力渾健,俯視一切。但這類詩在孟詩中不多見。總的來說,孟詩內容單薄,不免窘于篇幅,F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但竄有別人作品。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這是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這里有強烈的生活感。這里“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藝術美更不乏淳樸的生活美。孟浩然在這里仿佛尋找到了一種皈依的感覺。詩人終于將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連那隱居中孤獨抑郁的情緒也徹底丟開了。思緒終于舒展了,甚至詩人的舉措也都靈活自在了,自然在這里顯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四句詩是孟浩然藝術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王國維評價李煜的詞“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孟浩然這兩句詩里面也有一種極大極深的感情蘊涵著。“他的情與萬物的情有一種共鳴”,有一種對宇宙對人生的深厚的同情。這首詩表現最高的玄心,亦表現最大的風流。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達到了無我,盡管這期間他甘苦備嘗,但終于苦盡甘來
【孟浩然的詩歌藝術特點】相關文章:
席慕蓉詩歌的藝術特點10-23
李白詩歌主要藝術特點08-25
從觀滄?床懿僭姼璧乃囆g特點08-31
孟浩然的詩歌成就11-02
溫庭筠的詩歌特點08-28
徐志摩的詩歌特點09-08
元稹詩歌特點11-21
王安石詩歌特點09-01
詩人孟浩然的詩歌成就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