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孟浩然的詩15篇
孟浩然的詩1
《與諸子登峴山》是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此詩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而作,詩人登臨峴山,憑吊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fā)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負(fù),不覺分外悲傷,淚濕衣襟。全詩借古抒懷,融、和說理于一爐,感情真摯深沉,平淡中見深遠(yuǎn)。
與諸子登硯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為紀(jì)念西晉名將羊沽而建。
【注釋】
、賺s山:又稱峴首山。在湖北襄陽南。②代謝:交替、轉(zhuǎn)換。③留勝跡:指前人留下的名勝古跡。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勝:優(yōu)美的。我輩:我們,指詩人自己與同游諸子。復(fù)登臨:又來登山觀看。這是對羊祜(hù)曾登臨峴山于前而言的。④魚梁:沙洲名,在襄陽鹿門山的沔水中。淺:是說魚梁洲因落水而顯露出來了。夢澤:指云夢澤。深:指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yuǎn)。⑤羊公碑:《·羊祜傳》,羊祜鎮(zhèn)守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游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dá)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傷悲。”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后,襄陽百姓于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倍蓬A(yù)因名曰“墮淚碑”。杜預(yù)(公元222—284):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xué)者、滅吳統(tǒng)一的統(tǒng)帥之一。
【文學(xué)知識】
、倜虾迫(689~740):襄州襄陽人。一生在隱居和游歷中度過。以五言詩著稱。風(fēng)格平淡自然。
②近體詩:舊體詩的一大類別。其特點是格律嚴(yán)密。產(chǎn)生于齊武帝永明年間,至唐代逐漸發(fā)展成熟,趨于定型。為了跟古體詩相區(qū)別,唐人將這種詩體稱為“近體詩”、“今體詩”或“格律詩”。
【參考譯文】
人事總是不停地變化著,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地流逝著。前人留下的名勝古跡,我們這些人又來登山遠(yuǎn)望。只見那魚梁州更多地呈露出水面,而云夢澤更加遼闊無際,令人感到深遠(yuǎn)。面對還屹立在峴首山上的羊公碑,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而無所作為,禁不住眼淚沾濕了衣襟。
【閱讀理解】
一:
1.此詩開首即發(fā)議論,似乎與題目無關(guān),有人稱之為“憑空落筆”。說說你對這一說法的看法。
2.第三句緊承第二句中的“____”字,第四句緊承第二句中的“_____”字。
3.第五、六句寫_______,“水落”“天寒”既表現(xiàn)了________,又烘托了_________。
4.說“末兩句才將‘峴山’扣實”是因為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是全詩的主旨,表達(dá)了詩人作詩的目的是吊古傷今。
2.古 今
3.“登臨”所見 時序為嚴(yán)冬 心情的傷感
4.羊公碑也叫“墜淚碑”,詩人在末兩句寫自己看到羊公碑而“淚沾襟”,既吊古又傷今(既追思羊公的政績,有傷感自己的無所作為)。
二: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請就這種體裁形式的特點做簡明解說。
答案:.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八句,每句五個字;第2、4、6、8句押韻;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偶;全詩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2)從這首詩的四聯(lián)中任擇一聯(lián),聯(lián)系全詩,就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談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首聯(lián)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對時光流逝、無可阻擋的感喟,奠定了全詩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詩句平實,內(nèi)涵豐富,既有對歷史英雄羊公的回憶,也有詩人吊古傷今的感懷。頸聯(lián)寫眺望所見:“水落”“天寒”簡捷形象地把羊公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描繪出來。尾聯(lián)是悠然的'收束,詩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淚,憑吊懷古中融入了因個人遭際生發(fā)的蒼涼感慨。
3、分析頷聯(lián)所用的手法及作用
答案:頷聯(lián)借景抒情。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夢澤,遼闊地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yuǎn)。登山遠(yuǎn)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赜械鼐拔,既表現(xiàn)出時序為嚴(yán)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4、體會尾聯(lián)“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答案:尾聯(lián)中的“尚”字包含了復(fù)雜的內(nèi)容,羊祜鎮(zhèn)守襄陽在晉初,孟浩然寫詩在盛唐,中間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變遷巨大,然而羊公碑還屹立在峴山上,令人敬仰;羊祜為國效力,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與山俱傳,而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詩人無限傷感,潸然淚下。
5、從這首詩的四聯(lián)中任選一聯(lián),聯(lián)系全詩,就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談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首聯(lián)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時光流逝,無可阻擋的感喟,譜出全詩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詩句平實,內(nèi)涵豐富,既有對歷史英雄羊公的回顧,也有詩人吊古傷今的感懷。頸聯(lián)寫眺望所見:“水落”“天寒”簡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描繪出來。尾聯(lián)是悠然的收束,詩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淚,憑吊懷古融入了因個人遭際生發(fā)的蒼涼感慨。
6.詩人孟浩然與_______齊名,同為唐代________詩派代表詩人,但本詩在題材上屬于____________。(3分)
7.對這首詩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詩首聯(lián)以一種籠罩古今的豪情和筆力,既寫出無限的傷感情緒,也包含積極的用世思想。
B.頸聯(lián)寫遠(yuǎn)眺所見,以景寫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這首詩辭藻華麗,用典貼切,意蘊豐厚,韻致深婉,體現(xiàn)孟浩然詩古澹清遠(yuǎn)的風(fēng)格。
D.這首詩歌先虛后實,先議論后寫景感慨,打破了傳統(tǒng)“觸景生情”的寫法。
8.尾聯(lián)中,詩人“淚沾襟”的原因是什么?(3分)
參考答案:
6、(3分) 山水 懷古詩
7、(2分)C
8、(3分)羊公碑至今還屹立在峴山上,令人仰慕;而詩人自己空有匡世濟國的愿望,卻報國無門,無所作為,死后難免如羊祜所說“湮滅無聞”。想及于此,詩人不免黯然神傷。(理解詩旨離不開知人論世,故有時細(xì)讀注釋十分重要。本題注釋就提供了兩個重要信息--作者寫詩時的境況、羊公碑的典故。)
三:
1.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面?對詩歌思想感情的表達(dá)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2.詩的尾聯(lián)說“讀罷淚沾襟”,結(jié)合全詩簡要概括詩人“淚沾襟”的原因。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描繪了一幅水枯天寒,凄冷、蕭條的畫面(2分)(類似意思即可,如:水落石出清冷凄寂,草木凋零凄冷蕭索)②水落,魚梁洲更多露出水面;天冷,遠(yuǎn)處的云夢澤更加深遠(yuǎn),烘托出(襯托出,借景抒情表達(dá)出)作者傷感之情(或“深秋的凋零,使詩人觸景生情,不能不使他有時光易逝、空懷才華卻無處施展的慨嘆”)。(3分,其中襯托或烘托或借景抒情自占1分,翻譯或者解釋句子2分)
2、①勝跡猶存,光陰流逝。②寒冬(或者深秋)登臨,觸景生情。③懷古傷己,壯志未酬。(三方面意思對即可,聯(lián)系詩句簡要分析即可,每點2分)
譯文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跡,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云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濕了衣襟。
賞析:
該詩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所謂吊古,是憑吊峴首山的羊公碑。據(jù)《晉書·羊祜傳》,羊祜鎮(zhèn)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游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dá)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后,襄陽百姓于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弊髡叩巧蠉s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也沒有誰沒有感覺到。首聯(lián)兩句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頷聯(lián)兩句緊承首聯(lián)!敖搅魟氽E”是承“古”字,“我輩復(fù)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此處所說的“勝跡”,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魚梁洲等。
頸聯(lián)兩句寫登山所見!皽\”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yuǎn)。登山遠(yuǎn)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赜械木拔铮釤挸鰜,既能表現(xiàn)出時序為嚴(yán)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尾聯(lián)兩句將“峴山”扣實。“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fù)雜的內(nèi)容。羊祜鎮(zhèn)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該詩前兩聯(lián)具有一定的性,后兩聯(lián)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yuǎn)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边@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孟浩然的詩2
孟浩然的《春曉》是一首古今傳誦、家喻戶曉的佳作。詩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但這首詩的原作應(yīng)該是這樣的:
《春晚》
處處聞啼鳥,春眠不覺曉。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以孟浩然的原作和現(xiàn)今流傳的詩相對照,可知有兩處訛誤:一、詩題;二、詩的前二句次序顛倒。
明朱警集《唐百家詩》本《孟浩然詩集》題作《春晚》。宋《文苑英華》及明、清至今本均題作《春曉》。從版本上說,宋蜀刻本《孟浩然集》應(yīng)更為可靠。而“絕句”二字,當(dāng)為后人所附加的題注。其次,從詩的內(nèi)容和時令看,也應(yīng)作《春晚》才是。詩的'末二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寫的是暮春時節(jié),“花落知多少”是花落太多,不知多少之意,如是早春,花蕾初綻,即使有風(fēng)雨,一般也不會被刮落;如果是仲春,早開的花已落,新開的花長得很堅固,遇到風(fēng)雨,花落也是有限的;只有到了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花都該落了,再加上“夜來風(fēng)雨”一吹,更是落紅滿地!皶浴迸c“晚”系因形近而致誤。
孟浩然的詩3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貪利涉,
夜里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
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
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
涔陽何處邊?
孟浩然詩鑒賞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十五年( 727)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詩人三十六歲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本詩敘述夜渡湘水時的所見、所感,表現(xiàn)出詩人的淡雅、閑適以及對漁村生活的贊賞。
客行貪利涉,夜里渡湘川。詩人為貪趕路程,急于渡河而錯過了宿處,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
詩人用白描手法記述了匆匆趕路的情況,(利涉,語出《易經(jīng)》:利涉大川。)同時也點明了題目。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因為是夜渡,對于周圍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卻帶著露水的潮潤撲鼻而來,遠(yuǎn)處不時傳來悠揚、清脆的歌聲,那是采蓮女勞動中的歡聲笑語。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撐船人看到了對岸的`光亮,以為是江邊漁村,就把船向火光處駛?cè),等到了近前,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漁人夜宿潭邊,燃起的煙火。這兩句是視覺所見,把漁家生活形象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
行侶時相問,涔陽何處邊?一個時字,表達(dá)出詩人的急切心情。因為詩人急于見到久別的好友,不時地問船夫,涔陽在什么地方?何時才能到達(dá)?
連夜行舟詩人還嫌慢,可見他當(dāng)時心情是何等急切。
涔陽,在今湖南澧縣涔陽浦!毒鸥琛は婢酚型龟栙鈽O浦,橫大江兮揚靈之句,詩人因聯(lián)想及此而發(fā)問。
全詩記敘自然,情感真摯而恬淡,反映漁村生活的寧靜、和樂,描述采蓮女和漁夫的勞動情景,生動真實。
孟浩然的詩4
1、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2、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3、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4、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5、秦中感秋寄遠(yuǎn)上人——孟浩然
一丘嘗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guī)煛?/p>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fēng)至,聞蟬但益悲。
6、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fēng)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7、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wù)f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8、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的詩5
1、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清沈德潛稱孟浩然的詩“語淡而味終不薄”,就是說,讀孟詩,應(yīng)該透過它淡淡的外表,去體會內(nèi)在的韻味。聞一多曰:《過故人莊》已經(jīng)是“淡到看不見詩”,它的詩味在哪呢?
開頭兩句如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作者“至”,簡單隨便,如家人般的“故人”,沒有客套與寒暄,只有至交,才會不講虛禮和排場。
走進“故人”莊,綠樹環(huán)抱,別有天地;莊外青山依依相伴,給人一種清閑愉悅的享受。我們坐在屋里,推開軒窗,而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話桑麻”。我們不僅領(lǐng)略到強烈的農(nóng)村風(fēng)味,勞動生產(chǎn)氣息,甚至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芳香。
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組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fēng)景畫。詩人深深地被農(nóng)莊生活所吸引,臨走時,率真地表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真正的朋友,交的是心,講的是真,而不是客套的寒暄、虛偽的奉承。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2、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張五,名子容,隱居于襄陽峴山南約兩里的白鶴山,孟浩然登峴山對面的萬山望張五,并寫詩以寄。
首二句化用晉代陶弘景詩“山中何所有,嶺上白云多。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接下來,“相望”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因思念而“登萬山”遠(yuǎn)望,望而不見,只見北雁南飛,我的心似乎也隨鴻雁飛去。直到雁看不見了,臨近黃昏,心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景色卻讓詩人逸興勃發(fā)。
從山上四下眺望,薄暮時分,勞作一天的村民,逐漸歸來,有的從容地行走于沙灘,有的悠閑地坐歇于渡頭;遠(yuǎn)望“天邊”,那樹看上去細(xì)如薺菜,那江畔的小洲,蒙上一層淡淡的月色。這靜謐安寧的大自然,讓詩人愈加思念好友,張五啊,你什么時候才帶酒來我這,咱們“共醉重陽節(jié)”!
一般請朋友來自己家喝酒,主人肯定事先準(zhǔn)備好酒水,白居易就有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孟浩然卻說“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從側(cè)面反映出兩人不分彼此的真摯友誼。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3、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辛大疑即辛諤,為作者同鄉(xiāng)友人,常于夏日來南亭納涼,與孟浩然約為琴酒之會。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我沐浴后,洞開亭戶,披散著頭發(fā)靠窗而臥,多么涼爽清靜。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滴水可聞,細(xì)香可嗅,如此良辰美景,本想取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
《呂氏春秋、本味》記載: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湯湯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絕弦,不復(fù)演奏。
此時,我多么希望有你在身邊,閑話清淡,共度良宵,夢中我居然見到了你,我親愛的朋友。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4、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開元十六年(728),40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yīng)進士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xué)得滿腹文章,又得王維、張九齡之延譽,已經(jīng)頗有詩名。
此次失利,令他很是懊喪,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一肚子的牢騷不好發(fā)作,只得作詩,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fā)幽思,表面看是自責(zé),說自己一無可。还亲永飬s是怨天尤人,怨懷才不遇。
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nèi)署,恰遇玄宗到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就念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后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玄宗聽出了弦外之音,孟浩然被放還,終身未曾入仕。
職場忌諱:不要在辦公室發(fā)牢騷,尤其是在領(lǐng)導(dǎo)面前發(fā)牢騷,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5、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小詩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像是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汪泉水,晶瑩透澈,跳動著詩人的脈搏。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淡淡幾筆,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盎然春意,讀來如飲甘泉,沁人心脾。
6、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jīng)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日暮時分,我行船?吭谝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在這倦鳥歸巢、牛羊歸欄的時刻,愁緒從心頭涌起。
天地蒼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yuǎn)處的天空顯得比眼前的樹木還要低,明月高掛,映在澄清的江水中,這才發(fā)現(xiàn),唯有孤月和舟中的我是那么親近。
崔顥的“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悵然若失的鄉(xiāng)愁,而詩人心中卻是千愁萬緒,紛至沓來:“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fēng)塵厭洛京”,曾經(jīng)帶著多年的'準(zhǔn)備,滿懷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面對這悠悠江水、明月孤舟,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齊上心頭。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7、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這首送別詩別具一格。第一句安慰友人,荊州和吳郡是接壤的水鄉(xiāng)!扒G吳相接”似說“天涯若比鄰”;“水為鄉(xiāng)”,以水為鄉(xiāng)的荊吳人對漂泊生活習(xí)以為常。
第二句,你離去的時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正好利于行船,既含“君去”順利之喜,又含“君去”太疾之恨。
朋友才出發(fā),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有點擔(dān)心征帆傍晚時找不到停泊之處,既表現(xiàn)出對朋友的殷切關(guān)心,又體現(xiàn)依依惜別之情。
“天涯一望斷人腸”生動地勾畫出“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的送行情態(tài),更有“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深情。
8、 《渡浙江問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風(fēng),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lǐng)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開元初至開元十三年,孟浩然幾度出入張說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漫游吳越一帶。開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陽,沿汴河南下,經(jīng)廣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今紹興),這首詩即作于此時。
陳延杰《論唐人七絕》語:孟浩然的七絕詩,往往“造境飄逸,初似常語”而“其神甚遠(yuǎn)”,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詩人在杭州時,有句“今日觀溟漲”,可知之前遇潮漲。一旦潮退,舟路通,詩人便迫不及待登舟,首句由三個片語組成:潮落、江平、未有風(fēng),成功地寫出詩人重登旅途的愜意心境。
錢塘江江面寬闊,一葉“扁舟”坐不了多少人,“扁舟共濟與君同”,乍看似與同“扁舟”的乘客寒暄,實則包含“十年修得共船渡”的親切感,有一種傾蓋如故的感覺。
越中山川多名勝,是前代詩人謝靈運遨游歌詠過的地方,當(dāng)彼岸隱約可見一片青山,激起詩人的好奇與猜測,不禁時時引領(lǐng)翹望天邊,哪兒應(yīng)該是越中——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以問句作結(jié),留下想象空間,意境悠遠(yuǎn)。
蘇軾《古今詩話》語:“寄至味于淡泊”,平淡如水,卻兼容并包。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9、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羊公碑又名“墮淚碑”,位于湖北省襄陽市的峴山上,是當(dāng)?shù)匕傩諔涯钗鲿x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羊祜建立的。
《晉書、羊祜傳》記載:有一次,羊祜游峴首山時,對同游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dá)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家國興亡,生老病死,人事在不停止地變化;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在不停止地流逝。
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自己的身世,想到前人的千古流芳,而自己卻默默無聞,難免黯然神傷;再想到生命之短促,而自己卻懷才不遇,可能很快就會‘湮滅無聞’,不禁淚水沾濕了衣襟。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10、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dāng)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賞識和錄用,為了保持文人的清高身份,寫得比較委婉。
八月洞庭湖的秋水盛漲,幾乎與岸平接。遠(yuǎn)遠(yuǎn)望去,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是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瀚,下句則用窄小的立體感來反映湖的聲勢。
“欲濟無舟楫”面對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無人接引,正如想渡湖卻無船一樣。
“端居恥圣明”,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
“垂釣者”暗指張九齡。最后兩句是說:張大人啊,您主持國政,我很欽佩,但我不能追隨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地表示欽羨之情罷了,巧妙地化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且另翻新意。
求人辦事的最高境界,莫過于此了,措辭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
孟浩然的詩6
一、清遠(yuǎn)的美,人情的美
說到山水詩,我們馬上就會想到謝靈運,清代的沈德潛在《說詩啐語》中說“謝詩經(jīng)營而反于自然,不可及處,在新在俊,謝詩勝人正在排!币簿褪钦f謝靈運寫山姿水態(tài),是對山水情貌不遺余力地勾勒和描繪,而這樣的后果就是使得其詩歌大多是有句無篇。及至唐代,山水詩是在不斷地發(fā)展過程中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這么一個發(fā)展孟浩然是作出了貢獻了的。筆者認(rèn)為孟詩是體現(xiàn)出了一種人情之美和清遠(yuǎn)之美的。
首先來看他的《過故人莊》,當(dāng)然這首詩是一首山水田園詩,并非純山水詩,但還是有必要提一下,畢竟其中含有對山水的描寫,且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一獨創(chuàng)也!“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痹娙耸紫炔]有用很華麗的語言去可以雕琢這一詩作,而是用一種很樸素的言語來描寫田園、山水之景,透出一種清遠(yuǎn)的意味,這就是他生活環(huán)境的一部分。綠樹、青山,兩個簡單而又平常的意象在他的筆下卻是給人異樣的感受“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痹倏础肮嗜司唠u黍,邀我至田家”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一種何等淳樸的民風(fēng),這是一個充滿著人情美的農(nóng)莊。難怪沈德潛說孟浩然的詩歌是“語淡而味終不薄。”
雖然山水田園詩的融合從孟浩然開始,但他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他筆下的山水。如《晚泊洵陽望廬山》:“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洵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yuǎn)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這首詩歌乍一讀來,好象描寫山水之處并不是很多,但這恰恰于無聲處聽驚雷,無聲勝有聲,因為他追求的是山水的神似,而非簡單的形似。他人看山水用眼看,孟浩然卻是在用心去體悟,于這種靜美中傳達(dá)出更加深刻的東西。
從孟浩然的詩歌中可以看出,他受到陶淵明的影響是很大的,因而他的詩歌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透露著玄音,富有一種清遠(yuǎn)之意,淡淡地,卻又是那么美。
二、空靈的美,寂靜的美
空靈這個詞,其實是來源于佛教用語的。也就是說王維的山水詩是充滿著許多禪趣的,而這正是因為他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大的緣故,尤其是禪宗。因而,他看山水就是用的這種禪宗觀物方式。禪為何物?釋慧皎的《高僧傳》卷十一中是這樣說的:“禪也者,妙萬物而為言,故能無法不緣,無境不察。然緣法察境,唯寂乃明。其猶淵池息浪,則徹見魚石;心水既澄,則凝照無隱!边@一思維方式,以“妙萬物”為內(nèi)核,以“寂”為基本途徑,其基本特征在于“緣法察境,唯寂乃明”,有如淵池魚石,心澄而悟,則可凝照一切,妙觀萬物。
先來看看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痹娙嗽谶@么一種清新而又寧靜的山水中,體悟到萬物生生不息的樂趣。同樣是寫山水,就可見出孟詩和王詩的山水是各有千秋,王維好似出乎其外在描寫著這一切,觀照著這一切,山山水水就渾然如同畫卷一般,而孟浩然則是入乎其內(nèi)訴說著這一切,他是把自己融入了其中。王維如同一個畫師一樣讓他筆下的山水于空靈中見美,于寂靜中見生機,不管是人、景、物,都有他們各自的狀態(tài),遵循著他們自身的本真,可謂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彪y怪殷幡在《河岳英靈集》中稱“維詩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三、美的指歸──情
盡管孟浩然和王維所表現(xiàn)的.山水詩意蘊各有不同,但在詩人背后還是有著某種共同的元素。筆者認(rèn)為這個共同的元素在于情.這個情是個極大范圍的:有隱逸之情,有對人生之情,有對生命之情,諸如此類。
先說隱逸之情,隱逸可算得上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人生境界和人格理想的一種審美追求.唐以前有“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 陶淵明,唐以后有“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孔子說:“天下有大道則見,無道則隱!笨梢姡伺c隱其實都是主動的,自由的,具有人格力量的。因而,筆者認(rèn)為這個隱逸之情可以說是二位詩人內(nèi)在人格美的表現(xiàn)。
至于人生之情,生命之情,則是詩人將他們以融入到自己詩作的字里行間了,所以他們的山水才能夠被后人無數(shù)次的吟誦與品評。
不論是孟浩然詩歌中所顯現(xiàn)的那種安頓生命,亦或是王維詩中的那種啟迪生命之哲思,皆流露出一種美學(xué)的特質(zhì)──他們對自然、山水、人生和美的深情!
美在深情,所謂皎然《詩式》所云:“不顧詞采而風(fēng)流自然”,“但見性情不睹文字”。(作者單位:長江大學(xué)中文系)
孟浩然的詩7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1:
八月洞庭水滿,河岸邊幾乎相平,湖水空明,與藍(lán)天相接。云夢澤上蒸騰像霧一樣的水汽,湖中波濤澎湃動蕩搖撼岳陽城。想要渡湖卻沒有船只,閑居在家,圣明時代無事可做,感到羞愧。坐著觀看垂釣的人,只是空有對魚的羨慕之情。
譯文2:
八月的湖水漲滿,幾乎與四岸齊平,無崖無端,似將萬里長天包容。
水氣蒸蒸,籠罩了這古老的大澤云夢;波光粼粼,雄渾的氣勢撼動了岳陽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卻沒有舟帆載乘;若要閑居端坐,對不起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來觀看那些垂釣之人,空懷著實現(xiàn)理想的激情。
譯文3:
仲秋八月的時節(jié),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齊平了,湖水涵容著天空,水天渾然一體。湖上蒸騰的霧氣籠罩著整個云夢澤,洶涌的波濤沖擊著岳陽城。(正像)想要渡湖卻沒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卻沒人引薦),(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旁觀垂釣的人,空有一廂羨慕之情。
【詞語解釋】
涵虛:水汽浩茫。
云夢澤:古大澤名。
岳陽城:在洞庭湖東面。
濟:渡過。
端居:閑居。
坐:因為。
徒:徒然。
背景:
此詩舊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為相時,孟浩然(45歲)西游長安,以此詩投贈張九齡,希望引薦。然有人說733年孟浩然在長安時,張九齡尚在家鄉(xiāng)韶關(guān)丁母憂,張于年底才進京就任中書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見到張九齡。二人之相會當(dāng)在張貶荊州長史時。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云:"本詩當(dāng)作于開元四年(716,浩然28歲)左右張說任岳州刺使期間。" "張丞相當(dāng)指張說"。
【賞析】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來到長安,并贈給當(dāng)時宰相張九齡一首詩。這是一首他在游歷洞庭湖時寫的。詩人借洞庭湖起興,描寫了洞庭湖壯麗的景色,進而抒發(fā)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fù),希望有人引見的心情。這首詩寫得得體,有分寸,同時也沒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著痕跡,流露心跡。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山水詩的另類題材的佳作。全詩“體物寫志”,表達(dá)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從政的理想。詩人托物抒懷,曲筆擒旨,于浩淼闊大、洶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聲。該詩含蓄委婉,獨標(biāo)風(fēng)韻。
詩人選取洞庭湖為切入點,首聯(lián)描寫洞庭湖全景!鞍嗽潞,涵虛混太清”,八月秋高氣爽,浩闊無垠的湖水輕盈蕩漾,煙波飄渺。遠(yuǎn)眺碧水藍(lán)天,上下渾然。一個“混”字寫盡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雄渾壯觀,表現(xiàn)了一種汪洋恣肆、海納百川的意境。
頷聯(lián)描寫湖水聲勢!皻庹粼茐魸,波撼岳陽城”,寫云夢澤水汽蒸騰,岳陽城受到洞庭湖波濤的搖撼。句式對仗工整,意境靈動飛揚,表現(xiàn)出大氣磅礴的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云蒸霞蔚、龍騰虎躍、萬馬奔馳之勢;一個“撼”字,筆力千鈞,如同巨瀾飛動、“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場景,然而,“岳陽城”又被壯闊的湖水所擁抱。這使讀者比物聯(lián)類:一座古城與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況是一個人的力量。如果沒有湖的涵養(yǎng)、滋潤,就不會有百草豐茂、萬樹花開的美景。這里妙筆生花,一語驚人,是千古名句。
頸聯(lián)轉(zhuǎn)入抒情!坝麧鸁o舟楫,端居恥圣明”,這兩句用了類比的`手法,先說詩人自己本想渡過洞庭湖,卻缺少舟和槳,詩人以“無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從政而無人接引賞識。后一句中一個“恥”字,道出躬逢盛世卻隱居無為、實在感到羞愧的情,言下之意還是說明詩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薦舉出仕!坝麧倍鵁o舟楫”,比喻恰當(dāng),婉曲傳旨。
尾聯(lián)化用典故,“卒章顯志”。“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化用《淮南子·說林訓(xùn)》的古語:“臨河而羨魚,不若歸而結(jié)網(wǎng)。”喻指詩人空有出仕從政之心,卻無從實現(xiàn)這一愿望,這是對“頸聯(lián)進一步深化!按贯炚摺北扔鳟(dāng)朝執(zhí)政的人,這里指張九齡,懇請他薦拔;“羨魚情”喻從政的愿,希望對方能竭力引薦,使詩人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活靈活現(xiàn)地表達(dá)了詩人慕清高又想求仕而以啟齒的復(fù)雜心理?傊,詩人那種有志難酬、不得已而為之的難言之情“逸”于言表。
詩人繼承了自《詩經(jīng)》以來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諧。既包蘊著豐富的自然美,又體現(xiàn)了詩人的逸士風(fēng)神,正是“筆墨之外,自具性情”。
孟浩然的詩8
孟浩然《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賞析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wù)f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這首詩里包含了相當(dāng)復(fù)雜的情緒,既有不平,也有傷感;感情深沉,卻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煉而含蓄的小詩。
前兩句完全點出題目!奥尻枴敝该鞯攸c,緊扣題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遺:“江嶺作流人”,暗點“不遇”,已經(jīng)作了“流人”,自然無法相遇了。
這兩句是對偶句。孟浩然是襄陽人,如今到了洛陽,特意來拜訪袁拾遺,足見二人感情之厚。稱之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賦》“賈誼洛陽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遺與賈誼相比,足以說明作者對袁拾遺景仰之深。
“江嶺”指大庚嶺,過此即是嶺南地區(qū),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嶺”與“洛陽”相對,用“才子”與“流人”相對,揭露了當(dāng)時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安抛印笔请y得的,本來應(yīng)該重用,然而卻作了“流人”,由“洛陽”而遠(yuǎn)放“江嶺”,這是極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何況這個“流人”又是自己的摯友呢。這兩句對比強烈,突現(xiàn)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聞?wù)f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兩句,寫得灑脫飄逸,聯(lián)想自然。大庚嶺古時多梅,又因氣候溫暖,梅花早開。從上句“早”字,見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遲”字。早開的梅花,是特別引人喜愛的?墒橇鞣艓X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鄉(xiāng)呢?此詩由“江嶺”而想到早梅,從而表現(xiàn)了對友人的深沉懷念。而這種懷念之情,并沒有付諸平直的敘述,而是借用嶺外早開的梅花娓娓道出。詩人極言嶺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開之遲,便有波瀾,更見感情的深摯。
全詩四句,貫穿著兩個對比。用人對比,從而顯示不平;用地對比,從而顯示傷感。從寫法上看,“聞?wù)f梅花早”是縱筆,是一揚,從而逗出洛陽之春。那江嶺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愛,但洛陽春日的旖旎風(fēng)光,更使人留戀,因為它是這位好友的故鄉(xiāng)。這就達(dá)到了由縱而收、由揚而抑的目的。結(jié)尾一個詰問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鮮明,語氣更加有力,傷感的情緒也更加濃厚。
孟浩然《春曉》賞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fù)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shù)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shù)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fēng)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yuǎn)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shù)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洞簳浴芳扔杏泼赖捻嵵拢形挠制鸱,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xiàn)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fēng)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xiàn)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保◤埥洹稓q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fā)展的最富于生發(fā)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
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cè)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fēng)雨。鳥聲婉轉(zhuǎn),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yuǎn)近應(yīng)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之感。春風(fēng)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nèi)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
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nèi)、讓人想象墻內(nèi);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保ā秿s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huán)波折。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zhuǎn)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dān)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拔恼卤咎斐桑钍峙嫉弥,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孟浩然《渡浙江問舟中人》賞析
潮落江平未有風(fēng),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lǐng)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詩主要以五言擅場,風(fēng)格渾融沖淡。詩人將自己特有的沖淡風(fēng)格施之七絕,往往“造境飄逸,初似常語”而“其神甚遠(yuǎn)”(陳延杰《論唐人七絕》)。此詩就是這樣的高作。
孟浩然于開元初至開元十二三年間,數(shù)度出入于張說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有吳越之游,開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首途,沿汴河南下,經(jīng)廣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今紹興),詩即作于此時。
在杭州時,詩人有句道“今日觀溟漲”,可見渡浙江(錢塘江)前曾遇潮漲。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詩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續(xù)行。首句就直陳其事,它由三個片語組成:“潮落”、“江平”、“未有風(fēng)”,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語。然而細(xì)味,這樣三頓形成短促的節(jié)奏,正成功地寫出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愜意的心情。可見有時語調(diào)也有助于表現(xiàn)詩意。
錢塘江江面寬闊,而渡船不大。一葉“扁舟”,是坐不了許多人的!爸壑腥恕碑(dāng)是來自四方的陌生人!氨庵酃矟c君同”,頗似他們見面的寒暄。這話淡得有味:雖說彼此素昧平生,卻在今天走到同條船上來了,“同船過渡三分緣”,一種親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見有同舟共濟的親切感。所以問姓初見,就傾蓋如故地以“君”相呼。這樣淡樸的家常話,居然將承平時代那種淳厚世風(fēng)與人情味維妙維肖地傳達(dá)出來,誰能說它是一味沖淡?
當(dāng)彼岸已隱隱約約看得見一帶青山,更激起詩人的好奇與猜測。越中山川多名勝,是前代詩人謝靈運遨游歌詠過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時時引領(lǐng)翹望天邊:那兒應(yīng)該是越中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呢?他大約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這里并沒有窮形極象的景物描寫,唯略點“青山”字樣,而越中山水之美盡從“時時引領(lǐng)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絕妙傳出?芍^外淡內(nèi)豐,似枯實腴。“引領(lǐng)望天末”,本是陸機《擬蘭若生朝陽》成句。詩人信手拈來,加“時時”二字,口語味濃,如自己出,描狀生動。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語特點、富于生命力的語匯,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擅的`本領(lǐng)。
“何處青山是越中?”是“問舟中人”,也是詩的結(jié)句。使用問句作結(jié),語意親切,最易打通詩與讀者的間隔,一問便結(jié),令讀者心蕩神馳,使意境頓形高遠(yuǎn)。全詩運用口語,敘事、寫景、抒情全是樸素的敘寫筆調(diào),而意境渾融、高遠(yuǎn)、豐腴、完滿。“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詩話》引蘇軾語,見《宋詩話輯佚》),對此詩也是確評
孟浩然《過故人莊》的詠菊意味
愛菊。他的田園詩中涉及到菊花的有五首,《過故人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也最能體現(xiàn)孟浩然的情懷的一首!哆^故人莊》是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到一位山村友人家做客所寫: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在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中,菊花的出現(xiàn)是在非常自然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看似只是一種自然的故人之間約定,好似和詠菊無關(guān),可如果看看歷史中真實的孟浩然,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當(dāng)中那含而不露的詠菊意味了。孟浩然四十歲進長安,應(yīng)進士不第,后又因“不才明主棄”(《歲末歸南山》)觸怒玄宗,以至終生仕途黯淡,平生抱負(fù)難酬,于是他便將興致徹底轉(zhuǎn)向山水之間,后雖入了張九齡的幕府,或許因為此非其志所在,時日不長就又飄然而去了?v觀孟的一生經(jīng)歷,雖初有入世之愿,但最終徹底走上了出世之路,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隱者。
由此可見,菊花是《過故人莊》這首詩的靈魂。和梅、蘭、竹一樣,菊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著特殊象征意味。因為它有百花凋謝時傲然獨放,花期過后敗而不落的精神,故而被中國詩人賦予了臨霜綻放、清操獨標(biāo)的品格。它的這種獨特品性,在文人筆下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yuǎn)的象征意義,顯得更為人性化,因而也就成為了中國文人人格和氣節(jié)的寫照,自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它就不斷地被中國文人熱情地歌頌著,例如,李世民(“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李白(“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王安石(“黃昏風(fēng)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李清照(“人比黃花瘦”)、文天祥(“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fēng)”)、朱元璋(“忽與西風(fēng)戰(zhàn)一場,滿身披上黃金甲”)、曹雪芹(“孤標(biāo)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等人,因境遇和身份的不同,對菊花寄予了各個不同的情思,使得菊花之執(zhí)著、清傲的形象和品格更為美好、豐富,而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使菊花具有了隱者的超脫和人的靈性。
從隱者的定義出發(fā),孟浩然和陶淵明都是神如菊花的,但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卻也顯而易見。陶的詩多外露清寒之姿,內(nèi)含清苦之意,雖自然,終有不平無奈,讀來總給人以隱痛和惆悵的感覺,透出魏晉時期凄愴的氣息。陶詩之所以如此,那是朝政時局的黑暗和自身政治理想相矛盾造成的。先是因門閥制度形成的不平等,讓他受人歧視,以致不堪為吏,后又分別受惑于桓玄、劉裕,讓他徹底對當(dāng)時的政治絕望,故而在“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歸田園居》其五)后,產(chǎn)生了“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同上)的輕松,進而產(chǎn)生了“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哭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同上)的歡愉。但無論是輕松也罷,歡愉也罷,其底色畢竟是“悵恨”。
而孟浩然的詩,則讓人能感受到一種從容不迫、大度自然、恬淡祥和的盛唐氣象。在孟詩中常多“為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經(jīng)七里灘》)、“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秋登南山寄張五》)的歡娛。對此林庚先生精辟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六朝人的生活是雋永的,唐人的生活是活潑的。前者是深刻,后者正是浪漫與健康。”正是這種差異性,造就了陶、孟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另一個原因在于二人生活質(zhì)量上的差別。陶淵明的生活無疑是清貧的,故有《詠貧士七首》之嘆和《乞食》之悲。而孟浩然的生活則是不用煎熬于肚子的問題,在他的一些詩中,我們可以聽到牢騷和憤懣,但絕無饑寒之哀和“一旦壽命盡,弊服仍不周”(《詠貧士七首其四》)的凄慘?傊,雖然二者都是因政治的失意而徹底地走上隱逸之路,二者詩的風(fēng)格在許多地方也有相似之處,但他們對菊花的愛是不一樣的:前者愛得深沉,后者愛得從容,前者是“道”的追求和維護,后者則是生活化的自然意興的表達(dá)。
正因為如此,作者在《過故人莊》中,不加雕飾地流露出“就菊花”,也就顯得異常恬淡自然和不露痕跡了。其隱逸思想也以一種徹底生活化的方式,自然而然體現(xiàn)出來的,并且達(dá)到了一種神形兼?zhèn)?內(nèi)外統(tǒng)一的物我(菊我)兩合、物我(菊我)不分的境界。這正如聞一多先生在《說唐詩》中評價的那樣:“孟浩然可以說是能在生活與詩兩方面足以與魏晉人抗衡的唯一的人。他的成分是《世說新語》式的人格加上盛唐詩人的風(fēng)度!
參考文獻:
[1]游國恩. 中國文學(xué)史 [M].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2]韋鳳娟. 悠然見南山 [M] . 濟南: 濟南出版社,20xx。
孟浩然《留別王維》賞析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據(jù)《舊唐書。文苑傳》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應(yīng)進士不第,還襄陽”。這首詩便是臨行前留給王維的,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
第一聯(lián)寫落第后的景象:門前冷落,車馬稀疏!凹偶拧眱勺,既是寫實,又是寫虛,既表現(xiàn)了門庭的景象,又表現(xiàn)了作者的心情。一個落第士子,又有誰來理睬,又有誰來陪伴?只有孤單單地“空自歸”了。在這種情形下,長安雖好,也沒有什么可留戀的。他考慮到返回故鄉(xiāng)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試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聯(lián)寫惜別之情。“芳草”一詞,來自《離騷》,王逸認(rèn)為用以比喻忠貞,而孟浩然則用以代表自己歸隱的理想!坝麑し疾萑ァ保砻魉挚紤]歸隱了!跋c故人違”,表明了他同王維友情的深厚。一個“欲”字,一個“惜”字,充分地顯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與斗爭,從這個思想活動里,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別之情。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句,說明歸去的原因。語氣沉痛,充滿了怨懟之情,辛酸之淚。一個“誰”字,反詰得頗為有力,表明他切身體會到世態(tài)炎涼、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維,這的確是太少了!一個“稀”字,準(zhǔn)確地表達(dá)出知音難遇的社會現(xiàn)實。這在封建社會里是具有典型意義的。
這一聯(lián)是全詩的重點,就是由于這兩句,使得全詩才具有一種強烈的怨懟、憤懣的氣氛。真摯的感情,深刻的體驗,是頗能感動讀者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有類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鳴。如果再從結(jié)構(gòu)上考慮,這一聯(lián)正是全詩的樞紐。由落第而思?xì)w,由思?xì)w而惜別,從而在感情上產(chǎn)生了矛盾,這都是順理成章的。只是由于體驗到“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這一冷酷的現(xiàn)實,自知功名無望,才下定決心再回襄陽隱居。這一聯(lián)正是第四聯(lián)的依據(jù)。
“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表明了歸隱的堅決!爸粦(yīng)”二字,是耐人尋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來歸隱是唯一應(yīng)該走的道路。也就是說,赴都應(yīng)舉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場誤會,所以決然地“還掩故園扉”了。
綜觀全詩,既沒有優(yōu)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卻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跡。然而卻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現(xiàn)得頗為深刻。言淺意深,頗有余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賞析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fēng)。
掛席候明發(fā),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崢嶸當(dāng)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yuǎn)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dāng)來同。
這首詩是作者漫游東南各地、途經(jīng)鄱陽湖時的作品。
孟浩然寫山水詩往往善于從大處落筆,描繪大自然的廣闊圖景。第一二兩句就寫得氣勢磅礴,格調(diào)雄渾。遼闊無邊的太空,懸掛著一輪暈月,景色微帶朦朧,預(yù)示著“天風(fēng)”將要來臨!霸聲灦L(fēng)”,這一點,“舟子”是特別敏感的。這就為第三句“掛席候明發(fā)”開辟了道路。第四句開始進入題意。雖然沒有點明彭蠡湖,但“渺漫”這個雙聲詞,已顯示出煙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進一步扣題!翱锔贰笔菑]山的別稱。作者“見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進中,“勢壓九江雄”的“壓”字,寫出了廬山的巍峨高峻!皦骸弊种,配以“勢”字,頗有雄鎮(zhèn)長江之濱,有意“壓”住滔滔江流的雄偉氣勢。這不僅把靜臥的廬山寫活了,而且顯得那樣虎虎有生氣。
以下四句,緊扣題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葉扁舟,遠(yuǎn)望高山,卻是一片“黛色”。這一“黛”字用得好!镑臁睘榍嗪谏@既點出蒼翠濃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方漸漸顯露出魚肚白。高聳的廬山,在“曙空”中,顯得分外嫵媚。
天色漸曉,紅日東升,廬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爐峰,抹上一層日光,讀者是不難想象其美麗的。而“瀑水噴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贊嘆不已。以虹為喻,不僅表現(xiàn)廬山瀑布之高,而且顯示其色。飛流直下,旭日映照,煙水氤氳,色如雨后之虹,高懸天空,是多么絢麗多彩。
這樣秀麗的景色,本該使人流連忘返,然而,卻勾起了作者的滿腹心事!熬糜飞凶樱瑳r茲懷遠(yuǎn)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脫隱逸的思想!吧凶印敝干虚L,東漢隱士:“遠(yuǎn)公”指慧遠(yuǎn),東晉高僧,他本來是要到羅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屆潯陽,見廬峰清凈,足以息心”,便毅然棲息東林!白贰薄皯选倍,包含了作者對這兩位擺脫世俗的隱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愛戴;詩人望廬山,思伊人,多么想留在廬山歸隱呀,然而卻沒有,為什么呢?
“我來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這個問題。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為“于役”,他還要繼續(xù)到長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廣大地區(qū)去漫游,現(xiàn)在整個行程還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時間卻將要完了。“淮!薄ⅰ靶撬边@個對偶句,用時間與地域相對,極為工穩(wěn)而自然,這就更突出了時間與空間的矛盾,從而顯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這對“久欲追尚子”兩句說來是一個轉(zhuǎn)折,表現(xiàn)了隱逸與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dāng)來同”,對以上四句又是一個轉(zhuǎn)折!皫r棲者”自然是指那些隱士高僧!爱吶ぁ钡摹爱叀睉(yīng)作“盡”講,“趣”指隱逸之趣。意思是盡管現(xiàn)在不留在廬山,但將來還是要與“巖棲者”共同歸隱的。表現(xiàn)出對廬山的神往之情。
這雖是一首古詩,但對偶句相當(dāng)多,工穩(wěn)、自然而且聲調(diào)優(yōu)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崢嶸當(dāng)曙空”中的“黯黮”與“崢嶸”,都是疊韻詞。形容顏色的兩字,都帶“黑”旁,形容山高的兩字都帶“山”旁。不僅意義、詞性、聲調(diào)相對,連字形也相對了!度圃姟贩Q孟詩“佇興而作,造意極苦”,于此可見一斑。
此詩結(jié)構(gòu)極為緊密。由“月暈”而推測到“天風(fēng)”,由“舟子”而寫到“掛席”,坐船當(dāng)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見廬山。這種聯(lián)系都是極為自然的。廬山給人第一個印象是氣勢雄偉;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嫵媚多姿、絢麗多彩。見廬山想到“尚子”和“遠(yuǎn)公”,然后寫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順理成章,句句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毫無跳躍的感覺。作者巧妙地把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變化,思想的矛盾,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這正是它結(jié)構(gòu)之所以緊密的秘密所在。
孟浩然的詩9
與諸子登峴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尚在一作:字在)
譯文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跡,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魚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濕了衣襟。
注釋
峴山:一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陽城以南。諸子:指詩人的.幾個朋友。
代謝:交替變化。
往來:舊的去,新的來。
復(fù)登臨:對羊祜曾登峴山而言。登臨:登山觀看。
魚梁:沙洲名,在襄陽鹿門山的沔水中。
夢澤:云夢澤,古大澤,即今江漢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為紀(jì)念西晉名將羊祜?而建。羊?祜?鎮(zhèn)守襄陽時,常與友人到峴山飲酒詩賦,有過江山依舊人事短暫的感傷。
鑒賞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所謂吊古,是憑吊峴首山的羊公碑。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詩即創(chuàng)作于詩人在家鄉(xiāng)隱居讀書、寫詩自娛期間。詩人與幾個朋友登上峴山游玩,憑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說過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yuǎn)望如我與卿著,皆湮滅無聞,使人傷悲”的話,正與詩人的處境正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懷,寫下了這首詩。
孟浩然的詩10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fā)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題義公禪房
義公習(xí)禪寂, 結(jié)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 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 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 方知不染心。
臨洞庭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fēng)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的詩11
晚泊潯陽望廬山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yuǎn)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孟浩然詩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于開元二十一年(733),漫游吳越之后,在還鄉(xiāng)路上,途經(jīng)九江時,晚泊潯陽,眺望廬山所發(fā)思古幽情之作。
這首《晚泊潯陽望廬山》,一開篇便是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筆輕輕揮灑,勾勒出一片寬廣的大自然,不精雕細(xì)刻個別景物,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我們仿佛看到詩人的輕舟,掠過千里煙波江上的無數(shù)青山。詩的起勢高遠(yuǎn)。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將詩人對于名山的熱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寫出來了。接著,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只以始見二字輕輕點染,就描摹出詩人舉頭見到廬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驚喜神態(tài)。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氣直下,以空靈之筆敘事;感情卻從都未逢、始見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從眼中所見直寫望廬山之意,下半首則是從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對著香爐峰上煙云繚繞,詩人的思緒也隨之飄忽。他想起了曾經(jīng)在香爐峰麓建造東林精舍,帶領(lǐng)徒眾同修凈業(yè)
的`高僧慧遠(yuǎn)。他讀過慧遠(yuǎn)的傳記,深深地傾慕與懷念這位高僧棄絕塵俗的幽蹤。此刻,東林精舍就在眼前,而遠(yuǎn)公早作了古人,詩人因此而感到惆悵和感傷。詩的末尾,寫夕照中從東林寺傳來一陣悠揚的鐘聲。把詩人惆悵、懷念的感情抒寫得更為深遠(yuǎn)。山寺都是朝暮鳴鐘,日暮是聞鐘的時間,聞鐘又渲染了日暮的氣氛。日暮聞鐘,帶給人憂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鐘聲空聞,從而傳達(dá)出詩人的懷念、惆悵等復(fù)雜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沒有出現(xiàn)望字,但詩人遐想高僧和聆聽暮鐘,卻透露出了望意!短迫w》卷六何焯評這首詩:
發(fā)端神來,所以雖晚而極望也。眼中意中前后兩層透出望字神味。..后半寫望字閑遠(yuǎn)空闊。沈德潛也說:但聞鐘聲,寫望字意,悠然神遠(yuǎn)(《唐詩別裁》卷一)。
清代標(biāo)舉神韻說的詩論家王士禎,很推崇王維和孟浩然。他曾舉孟浩然的這首詩作為神韻的范本,并且評論說: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者也(《帶經(jīng)堂詩話·入神類》)。
其實所謂韻和神韻,就是指詩人用平淡自然的語言和高度傳神的筆法寫景抒情罷了。由于筆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無,若隱若現(xiàn)之間,卻蘊藏著豐富悠遠(yuǎn)的情思,余味無窮。
王士禎等人推崇這首詩有神韻,足當(dāng)逸品,一片空靈,主要是欣賞孟浩然詩的清空、古淡的韻致。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傾羨,企圖超脫塵世的思想;在藝術(shù)上,詩人以簡淡的文字傳出景物和人物的風(fēng)神,表現(xiàn)豐富的情意,給人以言簡意賅、語淡味醇、意境清遠(yuǎn)、韻致流溢的感受。
縱觀全詩,氣勢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韻自然貫通,詩人用晚泊潯陽的所見、所聞、所思,表露了對隱逸生活的追慕。
孟浩然的詩1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意思翻譯:
陽春三月,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與李白辭別,順江而下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yuǎn)去,消失在碧色天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全詩賞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李白十分敬愛孟浩然,此番送別,情自依依。然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yuǎn)而不虛。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guān)系!肮嗜恕币辉~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包S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dāng)。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dá)了詩人內(nèi)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dāng)友人揚帆遠(yuǎn)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么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北砻婵磥磉@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肮路苯^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fēng)帆,漸去漸遠(yuǎn),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dá)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diào)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yuǎn)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tài)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shù)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yuǎn),太白有焉!崩钐椎钠呓^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孟浩然的詩13
宿天臺桐柏觀
唐代 孟浩然
海行信風(fēng)帆,夕宿逗云島。
緬尋滄洲趣,近愛赤城好。
捫蘿亦踐苔,輟棹恣探討。
息陰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鶴唳清露垂,雞鳴信潮早。
愿言解纓絡(luò),從此去煩惱。
高步陵四明,玄蹤得二老。
紛吾遠(yuǎn)游意,樂彼長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濤空浩浩。
譯文
憑風(fēng)鼓帆海上行,黃昏住宿逗云島。
遠(yuǎn)尋水濱隱者的樂趣,近愛赤城山無限美好。
手?jǐn)堥L蘿足踩著軟苔,停船到天臺山觀賞探討。
桐柏觀中稍休息,采摘靈芝仙人草。
深夜鶴鳴露水垂降,拂曉雞啼信潮早。
真想拋開官服印信,從此去掉世間煩惱。
邁開大步登上四明高頂,探蹤覓跡尋得二老。
我饒有離家遠(yuǎn)游的意趣,就是要學(xué)他們的長生之道。
日日夜夜遙望海上三神山,只看到云水相接一片浩渺。
注釋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省天臺縣東北。西南接括蒼山、雁蕩山,西北接四明山、金華山。桐柏觀:即桐柏宮。觀:道教之廟宇。
信:任憑。
逗:停留。
緬尋:遠(yuǎn)處探訪。緬,遙遠(yuǎn)的樣子。
捫蘿:捫,攀援。蘿,女蘿,生長在山中的.一種地衣類植物,常自樹梢懸垂,全體絲狀,呈淡黃綠色或灰白色。
輟棹:停船。棹,劃船工具。恣探討:盡情賞玩。
唳:鶴鳴聲。
信潮:潮水定時而起,故稱。
紛:盛多的樣子。
長生:生命永遠(yuǎn)存在。
三山:古代傳說中的三座仙山。
孟浩然的詩14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贈孟浩然作品賞析【注解】:
。、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场⑴P松云:隱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怠⑶宸遥褐该赖。
【韻譯】: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
他為人高尚風(fēng)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
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dá)。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評析】: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fēng)雅瀟灑的'品格。首聯(lián)點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
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dá)詩人的敬慕
之情。
孟浩然的詩15
孟浩然寫的'詩:春中喜王九相尋 晚春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dāng)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孟浩然寫的詩:夜歸鹿門山歌 夜歸鹿門歌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孟浩然寫的詩:與諸子登峴山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字在 一作:尚在)
孟浩然寫的詩: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寫的詩:留別王侍御維 留別王維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孟浩然的詩】相關(guān)文章:
孟浩然的詩09-16
孟浩然的詩12-06
孟浩然的詩春曉10-17
關(guān)于孟浩然的詩精選08-09
孟浩然的送別詩03-27
孟浩然詩的“清淡”03-23
[優(yōu)秀]孟浩然的詩02-04
孟浩然寫的詩11-07
孟浩然的田園詩09-05
孟浩然送王昌齡的詩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