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
《三月晦日偶題》作者闡發(fā)了季節(jié)更替,風(fēng)物變化乃是自然之理,認(rèn)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陰也足以怡人。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更多熱點雜文閱讀歡迎您繼續(xù)訪問(www.pop-photo.com/wenxue)。
三月晦日偶題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參考賞析
秦觀的《三月晦日偶題》,富有哲理,蘊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過了這天,意味著時令進入夏季。春去的傷感,對于情感敏銳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但這首詩,卻反其道而行之,寫出了新意。“節(jié)物相催”,是自然規(guī)律,非人力所能為。因為新陳代謝,是自然運行的鐵的規(guī)律!但那些“癡心兒女”卻想“挽留春”,不欲讓春歸去。這樣寫足了人們對春將逝去時的悵惘之感。為詩的后兩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鋪墊。
后兩句,反振一筆,如異峰突起,醒人耳目。繁華似錦(“芳菲”)的春天歸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呢?那“陰陰”的“夏木”同樣“可人”呢!詩人的樂觀、豪放、豁達,躍然紙上!
作者介紹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xué)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
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xué)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鏈接閱讀:秦觀《三月晦日偶題》元好問《點絳唇》比較閱讀答案
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
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絳唇
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渺渺予懷,澡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1)詞多富情趣,而宋詩多理趣。青從作品中作者對春逝態(tài)度的角度,分析秦詩之理趣、元詞之情趣是如何表現(xiàn)的。(5分)
秦詩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詞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點絳唇》一詞起句與結(jié)句頗有藝術(shù)特點。起句“醉里春歸”深婉有致,“醉里”可見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歸”卻明確點出“春去也”之無奈,奠定了全詞的基調(diào)。結(jié)句“夢里尋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秦詩之理趣_作者闡述了季節(jié)更替,風(fēng)物變化乃自然之理,認(rèn)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
元詞之情趣作者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詞語刻意營造春逝之氛圍,用“留春”“問春”“尋春”等傳達出他對春逝的悵惘意緒。
(2)《點絳唇》一詞起句與結(jié)句頗有藝術(shù)特點。起句“醉里春歸”深婉有致,“醉里”可見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歸”卻明確點出“春去也”之無奈,奠定了全詞的基調(diào)。結(jié)句“夢里尋春去”語淡情濃,表明作者不思春逝,著意到夢中尋覓春天的蹤跡,正可見(現(xiàn)實世界中)春逝之無可挽回,起結(jié)回環(huán),結(jié)句更凸顯此詞蘊藉的特點。
【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相關(guān)文章: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06-17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06-25
《三月晦日偶題》秦觀09-27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07-21
《三月晦日偶題》秦觀翻譯及賞析05-26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譯文及賞析03-26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譯文及賞析11-25
如何賞析秦觀的《三月晦日偶題》11-11
三月晦日偶題09-24
有關(guān)古詩三月晦日偶題秦觀賞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