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汪莘《沁園春·憶黃山》宋詞鑒賞
汪莘——《沁園春·憶黃山》
【年代】:宋
【作者】:汪莘——《沁園春·憶黃山》
【內容】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
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親曾見,是龍?zhí)栋讜,海涌潮頭。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
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
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
誰如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
【鑒賞】:
黃山,是馳名中外的風景區(qū)是中國名山之一。本名黟山,因傳說為黃帝棲真飛升之地,故唐代改名黃山。黃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之勝,被稱為黃山四絕。
在宋詞中,寫黃山的作品不是很多,而寫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只有汪莘這首詞,可謂不可多得。在這首詞中,作者仿佛在讀者面前打開一座神界仙山,想象豐富,情思變化多端,筆觸多樣,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千姿百態(tài)的秀麗景色,使人應接不暇。詞的上片,描寫黃山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的壯麗風光。
下片則以動人的神話傳說寫黃山的奇情異彩。從起句開篇,詞人即縱筆揮灑,連刷三句,整體上繪出黃山雄偉瑰麗的畫面:“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所謂三十六峰,不是實指,乃概略之數。黃山有天都、蓮花等三十六大峰,玉屏、始信等三十二小峰;蛭《胄蹅,橫絕天表;或清秀雋美,流丹映彩。層巒疊嶂,屏張錦繡,爭奇斗艷,千姿百態(tài)。黃山地處皖南山區(qū),百千峭峰,摩天戛日,老樹古木,郁郁蒼蒼,雖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猶然涼爽如秋,所以說“長鎖清秋”。清字,不僅說氣候清涼,也是說景色清幽。而“鎖”字則點出清秋常在,獨存山中之意。接下去的四句,采取分鏡頭寫法,捕捉典型的景觀,細致刻畫黃山山水勝境:“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薄皩Α弊譃轭I格字,直領四句。一二、三四句各為一組,分寫孤峰云煙、懸崖瀑布。而一三、二四則是隔句對仗,謂之扇面對。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對仗,謂之當句對。包容交錯,如夜珠走盤,有往復迴環(huán)之美。這四句的寫景妙處,在于競秀、爭流的動態(tài)美。那孤峙飛聳的山巔絕頂,彩云繚繞,輕煙裊裊,或細如絲縷,柔如薄紗;或迷茫如海,橫際無涯。忽聚忽散,離合變化,各逞奇姿,互競秀色,氣象萬千。而懸崖之上峭壁之前的瀑布,飛流直下,素練遙掛,噴珠濺雪,爭瀉深潭,令人魂魄搖蕩。總起來說,這四句筆落情至,語出景現,無刻意雕鑿之痕而有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之美。言簡意賅,情韻俊秀。
詞人多年屏居黃山,耽于自然的山水情懷、云林雅趣,使他不知疲倦地遍游山中勝境,甚至不顧寒冷,踏雪覓勝,所以詞中寫了“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頭兩句根據傳說寫成。相傳黃山煉丹峰的煉丹洞里,有二桃,毛白異色,為仙家之物,“洞里桃花”即指此!跋杉抑ゲ荨保瑒t指服之可以成仙的靈芝草。相傳黃山軒轅峰為黃帝采芝處,今峰下有采芝源。寫仙桃與仙草,既點出黃山異景,也點出它的非凡的經歷。深山靈秘,正是尋幽探險的最好去處,雖在初春正月,詞人游興仍很高,雪過天晴之后便進山了。這三句中,“雪后”一句乃倒提之筆,點明入山尋訪仙物時的天氣、季節(jié)和急切心情。當他在進山路上,經過白龍?zhí)稌r,忽然想起曾見過的奇景,于是再追述一筆,寫了“親曾見,是龍?zhí)栋讜,海涌潮頭”。這里用“親曾見”三字先作交代,表明所寫奇景乃是親眼所見的實在之景,并非道聽途說,或是憑空想象的虛幻之景。所說“龍?zhí)丁,即白龍(zhí)叮谔一ㄏ嫌、白云溪白龍橋下。在那里,白云溪受眾壑之水,瀉入白龍?zhí)。每逢大雨傾盆之時,激流怒注,潭中之水有如雷輥霆擊,虎嘯龍吟,其勢洶涌澎湃,如海潮翻滾,白浪蹴空,令人神駭心驚,不敢逼視。詞人用“海涌潮頭”四字加以形容,確實恰到好處。
過片兩句:“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用“當年”二字提引,點明回敘之意,也見出黃帝浮丘仿佛確曾棲隱于黃山。據說,在遙遠的古代,浮丘公曾來黃山煉丹峰煉得仙丹八粒,黃帝服其七粒,于是與浮丘公一起飛升而去。至今,煉丹峰上,浮丘公煉丹所用的鼎爐、灶穴、藥杵、藥臼仍然依稀可辨。
峰下還有煉丹源、洗藥溪呢。靈山仙跡,神奇動人。可是,詞人撇開這些不問,而獨獨問到玉枕玉床,說明別的靈跡都已見到,而枕臥之具卻未曾尋得。想象之中,這本是應該有的,如今不見了,卻不肯直說,而故意搖曳筆姿,問出“還在不”三字,親切自然,妙有靈動之感。接下去,詞人想入非非,進入幽渺的神話境界,以“向”字切入,領起四個四言秀句:“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彼f的天都,即黃山主峰之一的天都峰。其高度雖略低于蓮花峰和光明頂,但它風姿峻偉,氣勢磅礴,拔地聳天,雄冠群山,因尊稱之為天帝神都,故名曰“天都”。
“鳳管”,即鳳簫。相傳春秋時有蕭史善吹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蕭史教弄玉吹簫作鳳鳴,引鳳來歸,穆公為之筑鳳臺。后蕭史、弄玉俱乘鳳而去。鳳簫之名即由此而得。這里說“遙聞鳳管”,則由望仙峰傳說推想而來。相傳黃帝、浮丘從黃山望仙峰飛升時,彩云中遙聞有弦歌之聲,黃帝在仙樂接引下駕云而去,后來就有了望仙峰的名稱,而峰下之溪則因此得名為弦歌溪。詞人想,天都峰是黃帝聚會眾神之所,“中天開帝庭,百靈此朝饗”,當其降臨之時也該是仙樂齊奏的,故而揉合望仙、天都兩峰傳說,寫了“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這兩句不僅描繪出夜宿黃山的奇情逸趣和靈異境界,而且點帶出天都峰下月灑清輝、山幽峰秀的清美景色。黃山之夜是美的,黃山之晨也是美的,所以后面兩句“翠微霜曉,仰盼龍樓”,轉而描繪黃山翠微峰的清麗風光。翠微峰位于黃山后海,為三十六大峰之一。山上古樹參天,修竹遍地,郁郁蔥蔥,蒼翠可愛,故名之曰翠微。山下有翠微寺,為唐代麻衣禪師道場。他曾飛錫穿穴而得神泉。龍樓,是由大氣折射作用所生成的一種空中幻影,俗稱之為蜃樓。古人以蜃屬蛟龍一類的神異動物,能吁氣作樓臺城郭之狀,故以蜃樓、龍樓稱之。這種自然奇觀,在黃山不常見到。故而當翠微霜天拂曉,晨光曦微之際,詞人翹首仰盼,渴望幸得一見山中蜃樓奇景。他那舉首凝目的神態(tài)、執(zhí)意追求奇趣的情懷,活潑潑地表露出一顆熱愛自然的純真童心。神奇的黃山給予詞人的實在太豐富了。可是那些神奇的故事畢竟都是遙遠的過去的事情。詞人來黃山時,雖然靈宅仙窟遺跡猶存,但已非昔日風貌。想到這里,不免有渺茫悵惘之感,于是寫出了:“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這三句的大意說:浮丘公提煉丹砂的石穴之色,雖依然長紅,可是丹爐火盡,早已冷卻了,又怎能得到仙方靈丹,趕早修煉成仙呢?問到這謎一樣的事情,自然無人能答,似乎難以寫下去。然而詞人卻繞旋回折,點借仙物,寫出結末三句:“誰知此,問源頭白鹿,水畔青牛!薄罢l知此”三字,是就上句所問再作騰挪,而不即刻作答,象是“千呼萬喚始出來”,饒有韻味。究竟有誰知道這些服丹成仙的事呢?詞人說只有去問源頭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顯然這白鹿青牛定非尋常之物。原來,相傳浮丘公曾在黃山石人峰下駕鶴馴鹿,留下了駕鶴洞、白鹿源的遺跡。
白鹿既是浮丘公當年馴化的,想來定然應該知曉仙人的靈秘。而那水畔青牛也有一段非凡的經歷。相傳翠微寺左的溪邊有一牛,形質迥異,通體青色,一樵夫欲牽回家中,忽然青牛入水,無影無蹤。從此,那溪便稱為青牛溪,至今仍在?磥恚乔嗯R苍摱嗌僦佬┫扇说墓适。詞人用擬問語氣點出白鹿、青牛,作為詞的收結,辭盡而意不盡,含有無窮的韻味,使奇美的黃山又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進一步抒發(fā)了詞人飽覽黃山風光,領略河山之美的詩情游興。
這首詞所寫山水之景是實,神話傳說是虛,虛實緊密揉合,使山水充滿神奇色彩,使傳說宛然實有其事,令人神往。而全詞又是觸景生情,以景寫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為一的藝術妙境,確為黃山詞難得的神品。明人程敏政《游黃山記》說:“黃山之為景也,非太白之句不能當其勝,非摩詰之圖不能盡其變!
汪莘這首辭采橫溢、情韻深厚的黃山詞,可以說足以當其勝、盡其變而與名家并駕齊驅。
【汪莘《沁園春·憶黃山》宋詞鑒賞】相關文章:
沁園春·憶黃山_汪莘的詞原文賞析07-23
《沁園春》蘇軾宋詞鑒賞03-21
沁園春·憶黃山原文及賞析10-29
《沁園春》鑒賞11-04
沁園春的鑒賞06-11
宋詞鑒賞:《蝶戀花》10-16
《浣溪沙》的宋詞鑒賞08-02
《沁園春.雪》鑒賞09-24
沁園春·長沙鑒賞03-21
《沁園春·長沙》的鑒賞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