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勸學》教案范文集錦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勸學》教案 篇1
在教《勸學》一課時,我事先并沒有告訴學生這一節(jié)課要學什么,而是讓學生做下面的“造句”練習:
1、事物經過變化,可以得到發(fā)展、提高,就像()一樣。
。病⑹挛锝涍^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就像()一樣。
。场⒆x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就像()一樣。
。础⒆鍪虑闀r借助外物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就像()一樣。
。、在學習上,積累是很重要的,就像()一樣。
。、做學問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取得理想的成就,就像()一樣。
。、心不專是取得成就的最大障礙,就像()一樣。
幾分鐘后,學生開始舉手回答問題,這些答案中,有的很有創(chuàng)意,如:
。、答為“人類進化”,
。、答為“鐵久煉而成鋼”,
。场⒋馂椤芭nD說自己取得成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答為“利用計算器可以算得更快”,
。怠⒋馂椤扒Ю镏,始于足下”,
。、答為“滴水穿石”,
7、答為“小貓釣魚”等等。
當然,也有些答案值得糾正的,如有的同學把4答為“考試作弊”、“談戀愛要有資本”,7答為“腳踏兩只船”等等,對這些答案必須正確引導,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然后,我對答案加以引導,依次把它們答為:青出于藍、把刀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刀會變得更鋒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借助車馬可以走得更快更遠、匯聚小河可以成為江海、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弱蚓心專能食土飲泉而強蟹心浮卻只能寄居,我特別強調了第7句的答案,說是某班一個學生的答案,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講到這里,學生已經隱隱約約地知道今天要學什么課文了,我便順勢問了一句:“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要學哪一篇課文嗎?”
“《勸學》──”學生異口同聲。
在這個基礎上,我又布置了下面一道題:
請從《勸學》一文中找出一些比喻句填在1~7中,看看古人的答案好還是你自己的答案好。
就這樣,在無形中就已經進入了《勸學》的學習。事實證明這幾十分鐘沒有白費,在分析課文重點的時候,稍加點撥,學生就理解了。真可謂:
暗渡陳倉,出奇制勝。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設想:
本單元是“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大板塊,下分兩個小版塊:“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經典的力量”!矮@得教養(yǎng)的途徑”意在關心下一代的成長,讓學生知道讀書學習的重要,以及如何通過閱讀經典獲得教益。從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層面上,學會恰當地表達思想,學習樸素的文風。
本文來自第一小板塊“求學之道”,這個板塊有兩篇文言文《勸學》《師說》!秳駥W》主要知道學習對成長的重要,《師說》拜師對成長的重要。既是文言文,本文又是學生進入高中后第一次接觸文言文,還是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教學。
教學要求與目標:
1、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2、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教學重點、難點:
1、識記重點文言實詞、虛詞。
2、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3、熟練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本文的可讀性很強,易于成誦,宜采用誦讀教法。誦讀要多次進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jié)奏鮮明,讀得順暢;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最后,經過分析、思考,要求領悟文章的基本內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課時安排:3教時
第一課時:以檢查預習方式統(tǒng)攝全文;作者簡介;誦讀第1,2段。
第二課時:誦讀第3段;總結全文。
第三課時(前半課時):背誦默寫全文。作業(yè)并檢查糾正(注:后半課時用于預習《師說》。)
第一課時
內容:以檢查預習方式統(tǒng)攝全文;作者簡介;誦讀第1,2段。
過程:
一、導入
識字,不等于有知識;有知識,不等于有教養(yǎng)。為什么人需要在學習中不斷地反省自己的行為?為什么要從師問道?為什么要閱讀經典杰作?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現在,是我們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了。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這個板塊。學習這個單元,注意從經典中獲得教益,學習思想觀點的表達,學習樸素的文風,學習生動、清晰地闡述抽象的道理。這節(jié)課我們學《勸學》。
二、檢查預習
。1)將下列各字的拼音寫在課文中該字下面:
輮( ) 雖又( ) 槁( )暴( ) 礪( ) 參( )省 ( )乎己 知( )明 跂( ) 生( )非異也 跬( ) 驥( ) 駑( ) 鍥( ) 鏤( ) 螯( )
(2)聽寫:
三、簡介作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述又稱孫卿。趙國人。曾游學于齊,在齊國稷下(今山東臨淄西北)任祭酒(官名);后去楚國,晚年定居該地,從事著述。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著有《荀子》,現存32篇。
荀子和孟軻雖然同屬于儒家學術的派別,但他在性善說上和孟子恰好相反,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其善者偽也”,要通過后天學習、反省才能夠棄惡為善。
四、誦讀第1段,并理解積累
1、誦讀
2、和周圍同學合作,交流下列詞語的意思:
勸學——已——于(1)——于(2)——于(3)——以為——有——暴——“木受繩”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來。
勸學—— 《勸學》本文是原文的節(jié)選,原文比較長,本文選了前面的部分內容。
已——
于(1)——
于(2)——
于(3)——
有——
暴——
日——
3、解決疑難
4、學生練習翻譯
5、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提問:這段話中哪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
這幾組設喻從總體上看,說明什么道理?
6、試背誦
先自讀兩遍,然后檢查試背。
7、學生齊背一遍
四、誦讀第2段,并理解積累
1、指名讀
要求注意某一節(jié)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知須臾之所學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齊讀
3、和周圍同學合作,交流下列詞語的意思:
而1——而2——而3——而4——而5——而6——而7——而8
“彰”──
“利足”──
“致”──
“能水”──
4、解決疑難
5、學生練習翻譯
6、文理分析
教師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起句和結句是怎樣的關系?
請歸納本段大意:
7、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8、作業(yè):看讀本中的文言文
第二課時
內容:誦讀第3段;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背誦1、2段
二、指名翻譯1、2段
三、誦讀第3段,并理解積累
1.、指名讀(要求注意某一節(jié)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jié)奏:
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2、齊讀
3、和周圍同學合作,交流下列詞語的意思: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無以”——致千里——至千里——“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句式有何特點——“上”“下”——“躍”“駕”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
“無以”——
而致千里—— 無以至千里——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上”“下”——
“躍”“駕”——
4、解決疑難
5、學生翻譯
6、層次分析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7、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主旨是:
8、先背誦本段,再背誦全文。
四、總結全文。
1、思想內容。
總結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論點(分論點);再分析這些論點跟“學不可以已”這句話(中心論點)的關系,指出分論點就是中心論點的論據,最后列表說明。
中心論點
分論點之一
分論點之二
分論點之三
2、探討:和周圍同學交流討論——作者的思想觀點和他的“性惡”說有什么聯系嗎?
3、本文運用設喻論證是非常明顯的,學生討論:
。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4、本文在句式上還使用了對舉的手法,請舉例說明。
說明:對舉是一種行文方式,就是將有關的兩個事物(包括同類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時舉出,其句子構造也相同或大體相同。
學生舉例
討論對舉的作用
五、作業(yè)。
背誦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第三課時
內容:背誦默寫全文。作業(yè)并檢查糾正(注:后半課時用于預習《師說》。)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方式:全班齊背一遍;聽教師背誦一遍,指出背錯的地方(故意弄錯,至多三處);學生互查。
二、當場默寫課文
二、完成練習并檢查糾正
三、預習《師說》
《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爸蹦緸檩啞闭f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 “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 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勸學》教案。
2. 了解本文比喻論證的寫法。
3. 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學習荀子用辨證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說得透徹淺顯卻又有氣勢充沛有說服力。
二、教學重點 探究詞義,學習比喻等論證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第1段。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綱,其起句“學不可以已”似易而難,因為全篇論述皆發(fā)源于此;其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明確地表示了作者反對儒家“生而知之”這一先驗論的立場,要聯系荀子的基本哲學思想才能獲得比較透徹的理解。本段中的設喻有的是并列關系,有的是層遞關系,也要善于區(qū)分。
四、課型 新授課
五、教學方法 誦讀教法
六、教學設想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介紹作者、解題;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勸學》教案》。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 zhòng 礪lì 參 c。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áo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拜姟焙汀盀椤笔莾蓚動詞,“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作“揉”,解釋“使……彎曲”!盀椤,做成!耙浴痹趦蓚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纟”,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敖印惫湃藢V搁L江、黃河,現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白ρ馈痹诒
《勸學》教案 篇5
勸學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設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 313—前 238),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lw/Index.html>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 zhòng 礪 lì 參 cān省 xǐng 跂 qì 臾 yú 螯 áo
2.給本課 12 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于
。1)介詞,從。雖然,受地于先王,終原守之。/ 青,取之于藍。
。2)介詞,比?琳陀诨⒁。/ 而青于藍。
。3)介詞,向。告之于帝。/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
。1)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表示“……的人或事物”。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2)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
。1)連詞:并列關系。君將哀而生之乎。/ 知明而行無過矣。
。2)連詞: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吾嘗終日而思矣。
。3)連詞:轉折關系。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連詞:順接關系。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勸學》教案(教師中心稿)教案。
2、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4、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和實詞。
教學難點:對荀子的學習觀的理解。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2、介紹作者、解題;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5、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結合“思考和練習”二,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勸學》教案(教師中心稿)教案》。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1.認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3.熟讀課文,初步自析課文,思考題:
(1)課文的三段各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2)課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1、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系;
2、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3、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育什么內在聯系?
第三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保Y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討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積累和掌握文言詞類和句式現象;
2、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對比論證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以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2、本文的比喻論證有何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本文
由先秦文學談百家爭鳴;綜合上節(jié)課所講《秋水》一文莊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趙國人。一生主要從事學術活動;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勝天;
3、人性惡,重視教育。
其思想主要體現有《荀子》一書,被郭沫若稱為先秦散文四大臺柱之一。其文渾厚,邏輯嚴密。
三、解題
勸,即勸勉,鼓勵。
四、誦讀第一段
1、誦讀的準確。先劃分節(jié)奏,糾正字音;
2、學生朗讀第一段;
3、學生歸納其中的詞類現象,文言句式;老師指導;
4、指名學生口譯第一節(jié);
5、文理分析:
、 本節(jié)的.觀點是什么?
、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論證觀點的?
、 比喻論證,其中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 這一節(jié)作者從學習的哪個層而來勸學的。
五、誦讀第二節(jié)
1、主要步驟同上(第一節(jié));
2、文理分析:
⑴ 本節(jié)的論點是什么?
、 此節(jié)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論證,馬上一節(jié)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組比喻。
討論:分析、歸納這些比喻論證中的本、喻體及內涵。
⑶ 此節(jié)的第一句有內容上如何理解?在結構上起到怎樣作用?
、 這一節(jié)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六、誦讀第三節(jié)
1、主要步驟同上;
2、文理分析:
⑴ 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 第一次運用比喻論證,分析其此喻意,這一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證的?
、 第二層除了喻證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這一句側重哪個角度的對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這一句側重哪個方面的對比?
⑷ 最后一層內容如何理解?
、 這一節(jié)側重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七、全體學生一齊朗讀本文
八、《勸學》是節(jié)選,結合本文,拓展思維。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樣的思想
九、結合上面的討論,進一步思考:比喻論證有怎樣的作用
十、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文;
2、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
【附板書設置】
一、學不可以已
1、通過學習,可超越前人(橫向);
2、通過學習,可提高自身(縱向);
3、總結:只要學習,必有進步,甚至知明而行無過。
──學習的意義
二、學習要善假于物
1、過渡:承上啟下;
2、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必須
1、善于積累:正、反;
2、持之以恒:主觀、客觀;
3、用心專一。
──學習的態(tài)度、精神
【《勸學》教案】相關文章:
勸學 教案08-07
《勸學》教案12-28
《勸學》的教案07-02
《勸學》的教案07-22
勸學優(yōu)秀教案06-06
荀子《勸學》經典教案09-26
《勸學》教案【熱】07-07
《勸學》教案【薦】09-20
《勸學》教案【推薦】09-08
【熱】《勸學》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