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寫景的散文
寫景散文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xiàn)主題。
《黃山松》
作者:豐子愷
沒有到過黃山之前,常常聽人說黃山的松樹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聽別人描摹,總不得要領。所謂“黃山松”,一向在我腦際留下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已。這次我親自上黃山 ,親眼看到黃山松,這概念方才明確起來。據(jù)我所看到的,黃山松有三種特色:
第一,黃山的松樹大都生在石上。雖然也有生在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數(shù)是長在石山上的。我的黃山詩中有一句 :
“蒼松石上生!笔仙窃娭械脑;散文地說, 該是石罅生,或石縫生。石頭如果是囫圇的,上面總長不出 松樹來;一定有一條縫,松樹才能扎根在石縫里。石縫里有 沒有養(yǎng)料呢?我覺得很奇怪。生物學家一定有科學的解說; 我卻只有臆測:《本草綱目》里有一種藥叫做“石髓”。李 時珍說:“《列仙傳》言邛疏煮石髓!笨芍^也有養(yǎng)分。黃山的松樹也許是吃石髓而長大起來的吧?長得那么蒼翠,那么堅勁,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議啊!更有不可思議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樹,由于石頭崩裂,松根一大半長在空 中,象須蔓一般搖曳著。而這株松樹照樣長得郁郁蒼蒼,娉娉婷婷。這樣看來,黃山的松樹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氣,呼吸雨露和陽光,也會長大的。這真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生物啊!
第二個特色,黃山松的枝條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極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樹枝,絕大多數(shù)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條掛下去。然而柳條是軟弱的,地心吸力強迫它掛下去 ,不是它自己發(fā)心向下掛的。黃山松的枝條挺秀堅勁,然而絕大多數(shù)象電線木上的橫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黃山松更有一種奇特的姿態(tài):如果這株松樹長在懸崖旁邊,一面靠近巖壁,一面向著空中,那么它的枝條就全部向空中生長,靠巖壁的一面一根枝條也不生。這姿態(tài) 就很奇特,好象一個很疏的木梳,又象學習的“習”字。顯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傾向著陽光。
第三個特色,黃山松的枝條具有異常強大的團結(jié)力。獅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樹,叫做“團結(jié)松”。五六根枝條從近根的地方生出來,密切地偎傍著向上生長,到了高處才向四面分散,長出松針來。因此這一束樹枝就變成了樹干,形似希臘殿堂的一種柱子。我諦視這樹干,想象它們初生時的狀態(tài) :五六根枝條怎么會合伙呢?大概它們知道團結(jié)就是力量, 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風吹、雨打和雪壓,所以生成這個樣子。 如今這株團結(jié)松已經(jīng)長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樹干 ,覺得象鐵鑄的一般。即使十二級臺風,漫天大雪,也動彈它不了。更有團結(jié)力強得不可思議的松樹呢:從文殊院到光明頂?shù)?途中,有一株松樹,叫做“蒲團松”。這株松樹長在山間的一小塊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著石圍墻,足見這株樹是一向被人重視的。樹干不很高,不過一二丈,粗細不過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條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極長,足有樹干的高度的兩倍。這就是說:全體象個“丁”字 ,但上面一劃的長度大約相當于下面一直的長度的四倍。這一劃上面長著叢密的松針,軟綿綿的好象一個大蒲團,上面可以坐四五個人?拷降囊幻娴闹l,梢頭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個小阜,和枝條的梢頭相距不過一二尺。人要坐這蒲團,可以走到這小阜上,攀著枝條,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qū)Ц嬖V我:“上面可以睡覺的,同沙發(fā)床一樣。 ”我不愿坐轎,單請一個向?qū)Ш鸵粋服務員陪伴著,步行上山,兩腿走得相當吃力了,很想爬到這蒲團上去睡一覺。然而我們這一天要上光明頂,赴獅子林,前程遠大,不宜耽擱 ;只得想象地在這蒲團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勁,向光明頂邁步前進了。
《北平的春天》
作者:周作人
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經(jīng)開始了,雖然我還不大覺得。立春已過了十天,現(xiàn)在是六九六十三的起頭了,布袖攤在兩肩,窮人該有欣欣向榮之意。光緒甲辰即一九0四年小除那時我在江南水師學堂曾作一詩云:
“一年倏就除,風物何凄緊。百歲良悠悠,向日催人盡。既不為大椿,便應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處問靈蠢。”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這樣一首云:
“東風三月煙花好,涼意千山云樹幽,冬最無情今歸去,明朝又得及春游,”這詩是一樣的不成東西,不過可以表示我總是很愛春天的。春天有什么好呢,要講他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義,最好去查盲詩人愛羅先河的抒情詩的演說,那篇世界語原稿是由我筆錄,譯本也是我寫的,所以約略都還記得,但是這里謄錄自然也更可不必了。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接領略的,關門歌頌一無是處,所以這里抽象的話暫且割愛。
且說我自己的關于春的經(jīng)驗,都是與游有相關的。古人雖說以鳥鳴春,但我覺得還是在別方面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與花木。迂闊的說一句,或者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緣故罷。小時候,在春天總有些出游的機會,掃墓與香市是主要的兩件事,而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么這水與花木自然就不會缺少的。
香市是公眾的行事,禹廟南鎮(zhèn)香爐峰為其代表。掃墓是私家的,會稽的烏石頭調(diào)馬場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記憶中還是一種代表的春景。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記云:
“晨坐船出東郭門,挽纖行十里,至繞門山,今稱東湖,為陶心云先生所創(chuàng)修,堤計長二百丈,皆植千葉桃垂柳及女貞子各樹,游人頗多。又三十里至富盛埠,乘兜橋過市行三里許,越嶺,約千余級。山中映山紅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數(shù)株,著花蔚藍色,狀如豆花,結(jié)實即刀豆也,可入藥。路皆竹林,竹吻之出土者粗于碗口而長僅二三寸,頗為可觀。忽聞有聲如雞鳴,閣閣然,山谷皆響,問之轎夫,云系雉雞叫也。又二里許過一溪,闊數(shù)丈,水沒及肝,界者亂流而渡,水中圓石顆顆,大如鵝卵,整潔可喜。行一二里至墓所,松柏夾道,頗稱閎壯。方祭時,小雨籟籟落衣袂間,幸即晴霧。下山午餐,下午開船。將進城門,忽天色如墨,雷電并作,大雨傾注,至家不息!
舊事重提,本來沒有多大意思,這里只是舉個例子,說明我春游的觀念而已。我們本是水鄉(xiāng)的居民,平常對于水不覺得怎么新奇,要去臨流賞玩一番,可是生平與水太相習了,自有一種情分,仿佛覺得生活的美與悅樂之背景里都有水在,由水而生的草木次之,禽蟲又次之。我非不喜禽蟲,但它總離不了草木,不但是吃食,也實是必要的寄托,蓋即使以鳥鳴春,這鳴也得在枝頭或草原上才好,若是雕籠金鎖,無論怎樣的鳴得起勁,總使人聽了索然興盡也。
話休煩絮。到底北京的春天怎么樣了呢,老實說,我住在北京和北平已將二十年,不可謂不久矣,對于春游卻并無什么經(jīng)驗。妙峰山雖熱鬧,尚無暇瞻仰,清明郊游只有野哭可聽耳。北平缺少水氣,使春光減了成色,而氣候變化稍劇,春天似不曾獨立存在,如不算他是夏的頭,亦不妨稱為冬的尾,總之風和日暖讓我們著了單抬可以隨意倘佯的時候是極少,剛覺得不冷就要熱了起來了。不過這春的季候自然還是有的。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說節(jié)氣上的立春也已過了。第二,生物的發(fā)生當然是春的證據(jù),牛山和尚詩云,春叫貓兒貓叫春,是也。人在春天卻只是懶散,雅人稱曰春困,這似乎是別一種表示。所以北平到底還是有他的春天,不過太慌張一點了,又欠腴潤一點,叫人有時來不及嘗他的味兒,有時嘗了覺得稍枯燥了,雖然名字還叫作春天,但是實在就把他當作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頭,反正這兩者在表面上雖差得遠,實際上對于不大承認他是春天原是一樣的。我倒還是愛北平的冬天。春天總是故鄉(xiāng)的有意思,雖然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現(xiàn)在怎么樣我不知道。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鄉(xiāng)的冬天我也不喜歡:那些手腳生凍瘃,半夜里醒過來像是懸空掛著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氣的感覺,很不好受,在北平的紙糊過的屋子里就不會有的。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種好處,可以讓人家作事:手不僵凍,不必炙硯呵筆,于我們寫文章的人大有利益。北平雖幾乎沒有春天,我并無什么不滿意,蓋吾以冬讀代春游之樂久矣。
甘五年二月十四日。
摘自: 1936年2月作,選自《風雨談》
《昆明的雨》
作者:汪曾祺
寧坤要我給他畫一張畫,要有昆明的特點。我想了一些時候,畫了一幅:右上角畫了一片倒掛著的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一朵金黃色的花;左下畫了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題了這樣幾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門頭掛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懸空倒掛,尚能存活開花。于此可見仙人掌生命之頑強,亦可見昆明雨季空氣之濕潤。雨季則有青頭菌、牛肝菌,味極鮮腴!蔽蚁肽罾ッ鞯挠。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謂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體感受的。
我不記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長,從幾月到幾月,好像是相當長的。但是并不使人厭煩。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而且并不使人氣悶。我覺得昆明雨季氣壓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
我的那張畫是寫實的。我確實親眼看見過倒掛著還能開花的仙人掌。舊日昆明人家門頭上用以辟邪的多是這樣一些東西:一面小鏡子,周圍畫著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個洞,用麻線穿了,掛在釘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園的周圍種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籬笆。——種了仙人掌,豬羊便不敢進園吃菜了。仙人掌有刺,豬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極多。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來的時候,家家飯館賣炒牛肝菌,連西南聯(lián)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須多放蒜,否則容易使人暈倒。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diào)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雞土從,味道鮮濃,無可方比。雞土從是名貴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貴得驚人。一盤紅燒雞土從的價錢和一碗黃燜雞不相上下,因為這東西在云南并不難得。有一個笑話:有人從昆明坐火車到呈貢,在車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雞縱,他跳下去把雞土從撿了,緊趕兩步,還能爬上火車。這笑話用意在說明昆明到呈貢的火車之慢,但也說明雞土從隨處可見。有一種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干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里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jié)舌:這東西這么好吃?!還有一種菌子,中看不中吃,雞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塊銀圓那樣大,的溜圓,顏色淺黃,恰似雞油一樣。這種菌子只能做菜時配色用,沒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楊梅。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做“火炭梅”。這個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我吃過蘇州洞庭山的楊梅、井岡山的楊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緬桂花。緬桂花即白蘭花,北京叫做“把兒蘭”(這個名字真不好聽)。云南把這種花叫做緬桂花,可能最初這種花是從緬甸傳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點像桂花,其實這跟桂花實在沒有什么關系!贿^話又說回來,別處叫它白蘭、把兒蘭,它和蘭花也挨不上呀,也不過是因為它很香,香得像蘭花。我在家鄉(xiāng)看到的白蘭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緬桂是大樹!我在若園巷二號住過,院里有一棵大緬桂,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寡婦)就和她的一個養(yǎng)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里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
雨,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的。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為許多久客的游子而寫的。我有一天在積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從聯(lián)大新校舍到蓮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滿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裝的陳圓圓的石像(傳說陳圓圓隨吳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蓮花池而死),雨又下起來了。蓮花池邊有一條小街,有一個小酒店,我們走進去,要了一碟豬頭肉,半市斤酒(裝在上了綠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來。雨下大了。酒店有幾只雞,都把腦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腳著地,一動也不動地在檐下站著。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這樣大的木香卻不多見。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shù)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漲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濕透了。我們走不了,就這樣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寫了一首詩: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名家寫景的散文】相關文章:
名家唯美寫景散文01-07
寫景散文名家名篇02-15
寫景散文名家名篇冬季02-24
名家經(jīng)典散文06-11
名家短篇散文精選07-06
名家短篇散文02-21
名家游記的散文02-17
名家短篇經(jīng)典散文07-15
名家茅盾散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