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素知趣的散文
當面對油膩葷腥,推杯換盞形成常態(tài)時,當大快朵頤的眾生相常入眼簾時,忽然企望,該有一次“刷新內存”的體驗,該增添些“茹素”的妙趣。
我曾經(jīng)寫過《素心品杭州》。其實,品素何須赴江南!京城品素,也已成為文化人的時尚。我自然不會忘記,在北京云居寺、大覺寺……那縈回清新感的素齋飯。那一盤油汪汪、焦黃色的豆腐配以翠綠色新鮮時蔬,與紅、綠豆融入其中的米飯相伴,飯后,再加一勺浮著青翠香菜葉、如雪浪浮舟的冬瓜湯……在食境清雅、清香繞梁的齋堂里,時見表情沉靜的佛家弟子,把粗瓷碗里剩下的幾粒米認真夾起,送入口中,而后緩緩起身,向進餐的同門中人以及信眾躬身示禮,沉穩(wěn)而去。絲毫不影響窗外古松陰翳處那幾聲鳥啼,門外流泉潺潺處,那舒緩吟唱……
當素食潮席卷眾多大都市之后,想品嘗全素的我,不必登山入寺,在繁華鬧市之中,也多見主題趨同、格調有別的素菜館。攜侶食素、滌蕩五內、清茶論道、靜聽梵音,恍然感到,也可列入修為。
記不清那是春雨瀟瀟的午前,還是冬雪漫漫的'午后;是秋風瑟瑟的黃昏,還是夏蟬聲聲的初夜……我坐在素菜館臨窗位置,任由一抹霞光從落地窗簾輕移到餐桌之上。輕輕瞥一眼外面世界,車流如潮、聲響如潮,那些步履匆匆、只爭朝夕、為達目的,大可忽視精神享受以致高度疲憊的人們,總是用所謂“正能量”強制軀體超負荷運轉。殊不知,往往大功告成之前,淡然、沉靜,舉重若輕為要素。就像曙光初升、江潮欲來那一刻……
我悠然走入鬧中取靜、嘈雜中淡然的“靜心蓮”素菜餐廳,瞬間便有了“以隱為題、以和為尚”的融入感。入內之后,隨處可見的菩薩像與清麗的鮮百合盆景,像是在刷新每個人的靈魂。水光瀲滟且精巧的荷花缸、悄無聲息舒緩開合的木門、餐桌上題寫“智慧”、“知足”等字樣的小卡片……自然讓食客們消減幾分貪欲、浮躁,違和感。當面容清秀的“侍者”合掌當胸后奉上菜單,一種人與人之間不忘初心、相互尊重的氣氛,便彌散開來。
在恬靜處凝視“靜心蓮”餐單,品啜餐前茶,真的可讓意境與食境相對一笑。菜單的裝幀、色調,與店名的古雅感相近,內頁上顯現(xiàn)敦煌飛天之曼妙。茶杯雖有些古拙,但不失藝術格調,暖波里浮著燦若金秋的金蓮花。這道“文殊普賢羅漢茶”,亦或是一杯蕩滌塵埃的忘情水?
我掃視著這里的菜名,幾分詩意幾分禪悟縈回在前。那一款“點點寒梅處處香”菜品,讓我憶起南華禪寺首座比丘尼的尋梅詩。隨口一問,來自五臺山的“凈心蓮主人”輕移蓮步、走上前來,語速舒緩地告知,這道開胃菜,原本叫“開口笑”,是幾枚鮮紅飽滿的圣女番茄,一切兩半,填進新鮮、黑亮的西梅,再用簽子穿起,放置墨綠方盤中。不難想象,冬雪飄飛,枝頭一串串紅梅半綻之時,里面隱現(xiàn)幾點墨色嫩蕊,多清秒的視感!
一位相識的才女推門而進。見到我,莞爾一笑,請侍者把茶杯放在我的對面。輕聲細語,向我敘述了一段過往……
這家素菜館是她上下班必經(jīng)之處。從前,太過性情、時而因違心便“爆發(fā)”的她,自從成為這里?,多見的是——合掌微笑、溫和如春。常聽的是——舒緩輕柔的問詢,透徹心境的感悟。每每品嘗的是——鮮美清淡的吃食……不多時日,便深感有幾分“脫胎換骨”。自此,常以微笑面對榮辱得失,常以沉靜深思塵世萬象。
從這位文友的手機上,我看到京城諸多特色的素菜館,各自名稱,悅心悅目。如菩提緣、荷塘月色、云水居、我行我素、天廚妙香……我的神思,不知何時飄入手機屏幕,若步入其中……或坐在荷花池之上品味;或身在深庭小院舉杯;或笑看七寶池金魚游移,或背靠植物屏風反思過往……由此感悟:這些怡情養(yǎng)性品味地,菜肴中,隱現(xiàn)深度之美,既體現(xiàn)在名稱上,也表現(xiàn)于色香味形器,自此生發(fā)幾分形而上。
短暫賞讀之間,我努力記住幾款形色俱佳的菜品:紫氣東來、豉汁蒸絲瓜、春江水暖、在素金身、吉祥三寶、荷塘月色、楊枝甘露、九轉泉水羅漢齋……
與文友揮別后,我突發(fā)奇想:在品素漸為時尚的當下,如果組織一個專項旅游團,在京城品素論道、崇尚自然,似乎也不失一種功果……
想著想著,不覺已走到什剎海的西海之畔。環(huán)視,岸柳低垂、夕輝映波;靜聽,臨近胡同的廣化禪寺里,傳來暮鼓聲聲、梵音空渺而悠長。鬧市之中,最難守望也是最值得自享的,或許就是紛繁中一隅闌珊處,誘惑間一縷清雅風。南無阿彌佗佛!
【品素知趣的散文】相關文章:
做一素棉女子可好散文10-05
細品徐志摩的詩歌散文11-11
余光中的大品散文10-03
談談余光中的大品散文01-12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品一杯香茗11-28
品汪曾祺的語言04-27
聊齋志異《素秋》的原文06-30
品李清照04-22
品元稹的詩行宮01-31
黃帝內經(jīng)太素:帶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