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飛心情的勵志散文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請假的好理由 推薦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歲月靜好的心情散文
一、蒼山素野
春末時節(jié),與文友行于南洋,躍過它的每個美景,我們來到北寮。彷若是住這里多年的故人,沒有隔閡亦沒有生疏,亦象是出游多年的鄉(xiāng)人,抬頭閉眼皆是溫暖,熟悉的氣息,感覺每處風物都可以令我熱淚盈眶。居然是心內(nèi)最柔軟處的舊相識,那是與故鄉(xiāng)一樣的氣息。周遭的山環(huán)繞著茶樹,精致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想象著再過不久的時間,人們采摘聚天地精華的芽葉忙碌場景,就是這三葉一芽養(yǎng)就的人們,一如我的父母堅定而樸實的背,他們歡欣的身影,總會讓人感動而欣慰。
行于北寮“水仙茶合作社”一座簡樸的二層樓房,鄉(xiāng)間常見的小樓,立于那處,不避風雨地接納著茶農(nóng)時令的必要,亦包容我們一行人的侵擾。它的后山,一片茶園,像是一處風景畫,每一處的潑墨都點到為止,齊整地在我的眼前。茶園里的八角亭,點綴萬綠,不遠處的“茶圣”陸羽象,佇立茶園,一如茶園的守護神,身形飄逸,眼光如炬。
農(nóng)家的時令蔬菜,引著蜂繞,還有鄉(xiāng)道間偶遇的小雞,悠閑地令人嘆息。這時的北寮是綠色的,是文人骨子里的陌上清愁,是農(nóng)人的蒼山素野,一展其韻,便是驚艷。
我放慢步履,走在那一片片茶園,想敲開那一排排三層小洋樓某一扇微啟的門,討一杯水仙茶,聽聽那獨特的客家音,看一看遠離故土的客家人,一群、樸素、有點“倔強”又透著親的客家人。
我們不得不匆忙的腳步,告別北寮。往另一處美景,九鵬溪景區(qū),景區(qū)門口的九只鵬于欲飛形態(tài)。再前行幾步,便可見幽靜小道,小道三五丈寬,鋪就鵝卵石,路旁綠樹正蔭,正午的九鵬溪,寧靜一處,幾座客棧隱于林中,簡樸古韻。
我們行于景區(qū)內(nèi)的小道,路邊的花隨意開放,沒有更細致修剪的花,更顯它的嫵媚,把這一切收入相機中,似乎,便是一輩子也不會拋棄。
隨著景區(qū)經(jīng)理的引導,我們坐船駛于原作“雙洋溪”今稱“九鵬溪”中央,清澈之水投出我們的影子,我們的倒影在這一灣清水里,仿佛經(jīng)歷一場漣漪后,此時靜擁一懷淡雅,一懷悠然,感受一種凌空而舞的美麗。
從河中遠觀山中的徐霞客雕塑,似乎可以看見久遠的他于香山跋涉山水從雙洋溪沿頭,乘舟而來,一葉輕舟,迎風而行,便有他那流傳許久的《徐霞客游記》,翻出他那《《閩游日記》前后二篇,“十六日六十里,至雙溪口,與崇安水合。又五十五里,抵建寧郡。雨不止!憋L雨兼程中的人影,穿越幾百年,于此刻仿若就在眼前,從此雕像便攜古意,長久立于九鵬溪山里。
山風陣陣,隨舟而來吹起我們的發(fā)絲和我們的衣裙。心內(nèi)一直覺得有一些畫面是可以亙久的,在時光的深處,雖有些褪色,有些古舊,卻是可以保持鮮艷。一如眼前的九鵬溪。
再次踏行景區(qū)內(nèi)的木質(zhì)臺階,山中涼風拂面,不自覺得便感受到了一份薄涼。它的風景存在于我們的眼前,我用仰望的高度望向它,猝然發(fā)現(xiàn)自己渺如微塵。走上木質(zhì)臺階,便感受到那古舊與厚重,透著一絲霉味。有些風景是令人傷感了,一如江南的小橋流水,無論如何都讓人走不進去。這里的風景,是可以把你的心沉靜下來,而后,一心一意向上攀走。它不讓人傷感,亦不會騷擾你的心靈,如此讓你踏實與安心。
水仙茶樹再次以一種從容的姿勢,不緊不迫呈現(xiàn)一片。眼觸它們,溫暖的氣息擁抱周身。家中老者的影子也隨之清晰,我那已逝的曾祖母亦曾于一樣的茶園中,唱著她的山歌,于春末間采茶,眼中片刻濕潤。我于時光洪荒的縫隙里再次拾起久遠的記憶,捧于手心,一生珍藏,舍不得的心思萬萬千。
這里的每個石階都有著它的故事與腳印,每一棵都為時光數(shù)著光陰,它們承載著人們的心愿與澄明。這里的山道,它每轉(zhuǎn)個彎,都會讓我怦然心動。半山腰的水,山路中的歇腳亭,亭角的刮痕。還有那延伸于山頂?shù)乃刹。嘆于它們的驚艷,令我癡戀,以及歡喜,以及無語凝噎。
低頭不理時光埋頭走路,想著李白的敬亭山,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在他們的詩行里,用我獨有的語氣吟誦,在這樣的水墨中咀嚼成了痕,或在這樣的行走中,細數(shù)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突然想起那一句“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贝髿庵校赋鰩追萃窦s。便有一種小情懷于此。
從山中回來,我們于茶舍間小憩,再次泡起水仙茶,再次提及它的寬厚,厚柔的葉片,隨水而起,它的每一次續(xù)水各有滋味,各有姿態(tài)。今日,在一片山水與一杯茶面前,我的心緒重新跌宕起來,亦是心內(nèi)誠明清韻難訴,用我不濟的筆力,表達內(nèi)心婉約的相思。
有些風景,有些痕跡可以逆行于時光,光陰愈久,時光愈寬厚,透著它獨有的氣息,纏綿于我的靈魂深處。松濤陣陣,天色已暮,回望九鵬溪,山河千隅,萬言一默。從此,我是遠行的故人。
二、赴一場荷約
于盛夏清晨,赴一場荷約,一次詩意的聚會。因荷而來,拱橋荷花園。與詩友乘車而去,歡喜見行。
或許是昨夜的雨,遠山云霧不散,山尖微露,朦朧而現(xiàn)。于談話間不久的時間,拱橋荷塘遠遠現(xiàn)于眼前。我們一群晨間早去,只見游人少許。隔岸而望,荷塘一片綠中露粉,見風輕搖,心突然見荷怯步,許是因愛而起。
只見荷塘邊,白濁的溪水跌跌絆絆撫過溪底的石頭,有聲有色地響徹不息,順岸而行,小橋,流水,人家。一片平和安居景象。我們必繞過這溪,再過遠處的橋才可近看荷花。步行可靜觀,行于只此,見遠山,見流水,見那遠處一片清蓮。為何不架浮橋而過?直接近觀荷花?再深思,想必這是拱橋政府的良心用苦。如若要見荷,必走這一番路,遠看與近觀各有美感。亦必走過居民農(nóng)家,戶戶門前栽樹而建,樹下三兩婦孺老者,孩童嬉笑,婦女剝蓮,老者倚樹沉思。只見柴門微啟,屋外擺蓮子、蓮蓬,新鮮蓮花,亦放些菜干,筍干等當?shù)赝撂禺a(chǎn),經(jīng)過的游人必會買上一些。鄉(xiāng)野人家是不理會美景好喜,年年勞作,年年收成,家家便安居,這亦是政府喜見的。所以便有這一段徒步而行的觀荷之路。亦形成河邊棧道,鵝卵石鋪就,光滑可映天之顏色,甚是好走,路邊仿木欄桿,椅欄而站,提傘握荷便是一處拍照好景處。
過橋下幾個臺階,一片的荷花便近距離相望,只見農(nóng)人忙于采蓮子,合了那一句: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想必與古時王昌齡亦可景詩相連。花開亦樂,歡于塘內(nèi)。觀荷需早,可見它鵝黃花蕊透著點嬌羞,透著點霸氣。粉色,微粉,白色,荷花開在蓮葉間,秀而不媚,清而不寒。蓮葉相連,見不到邊,只見遠山圍護著荷塘,如綠色絲帶守護荷花不理時光地開放,開得熱鬧亦開得高貴。不容你拒絕,便在這天地間搖曳。荷田間,有小亭,亭內(nèi)游人小憩,無論認識以否,點頭招呼,沒有生分,亦沒有架子。涼風習習,荷花輕動。有那么幾處夏之枯荷,隱于荷塘一角,似有秋之蕭瑟,但具生機。
有友買荷,握于她們的手中,見微開的荷瓣嵌于她們的額邊,美麗而清雅,這是來自于天地間自然的美,來自于樸素精巧的雅,這美,無需多語,閉眼,便可感知。更有詩友為我們五女為“五美”之稱,于我們是歡喜,詩友的愛憐與調(diào)侃之稱,因荷而得,我們不再年輕的容顏,因詩、因荷、因友善而笑顏燦爛,美好安然。
再驅(qū)車另處,山間田陌,梯田漫延,經(jīng)過一片竹林不過五分鐘時間,便隱見人家,屋檐一角,透著古舊與樸素。老屋走出一中年男子,政府隨從人員介紹,此男子便是拱橋荷花第一撒蓮人。因為他的蓮子,才有如今拱橋政府的領(lǐng)頭之理,才有鄉(xiāng)親發(fā)家之路,只見這樸實的漢子,眼微露羞意。
屋子為舊式四合院,風雨不避,不緊不迫。與我家老屋極為相似,大堂與天井相連,明茶亮幾,墻上有涂鴉,并不影響我對于這個小四合院的喜愛。屋邊房前便是一大片荷田,真可謂:蕩漾湖光三十頃,未知葉底是誰蓮。蓮子隨梯田而灑,便見墨綠間那粉色之最,另一番風韻,透著清新,馨香襲來,醉于這一片山野荷塘。我駐足此間,看荷花綿延從山頂隨田而下,一如綠中帶粉的地毯,潑墨而來。它們自顧自地開放,令人不忍侵擾。我靜佇其中,仿佛立在一張水幅畫前,只可靜觀其美,靜思于寂。
花開半夏,一片清韻交疊,靈魂漸生纏綿,各自以獨立的氣質(zhì),徒步藏于朵朵蓮花中。擾攘的人群尚在九垓八荒里沉淪,它已默然開謝。交言寥落的距離適可隔離,伏流于一種空山寂靜的美好里。宛如舊識,因一場荷約,銜文字結(jié)巢,躋身于美麗清蓮里,更欣慰于政府對民眾的扶持。感慨于那填筑數(shù)樁輕重緩急日顯積多的緣份里。荷之空靈,政之清廉,人之清然,一脈流云穿透花蒂,嵌入蔚藍當空:清皎自如。
三、安居
我不是個要求太多的人。所理解的安居便是一處舒適潔凈的住所就好。無要求它的所在地方,亦無要求它的大小。所最為安心的便是一家人平安健康就可。無要求大富大貴,亦無需要紙醉金迷。想來,大多人不是太喜歡這樣的。
我所居住的小城,不如別地的一個小鎮(zhèn),人不太多,樓房亦沒有太高,人們生活悠閑,不急不迫。我極喜歡這樣的慢生活,沒有太多的緊迫感亦無需太去拼命。小城沒有什么名勝古居,亦沒有讓人驕傲的名人。但是,我喜歡這里不大不小的街道,不高不矮的房屋。你眼睛所能觸及的,便是你能走到的。在小城的某個街道,可以隨時見一個故人,所謂,三步一舊人,五步一親戚,這便是小城的人情世故。隨便一個轉(zhuǎn)頭,便會收到一個微笑。
我居住的地方,為小城的東部,小區(qū)的頭頂是一個古舊新建的塔。人們于早間或傍晚時分,便結(jié)三攜倆到塔下,鍛煉,休閑,話家常,一片平和的意境。擦肩而過時,無聲點個頭,也算是一種默契。小區(qū)離鬧市稍遠,所以頗為寂靜。四周滿是樹木,樹間亦有竹子,風一吹竹葉沙沙響,你若在房中,會以為雨下的如此之大,駭?shù)眉泵ν崎T關(guān)窗,才知,亦是一個可愛的“騙局”。小區(qū)內(nèi)分為電梯房與別墅區(qū),我所居住的別墅區(qū)不是通常理解的豪華,倒有幾分古樸與簡約。
我的房子于東面塔下。我與夫把它裝成簡中式,喜歡木頭透出來的穩(wěn)重氣息,所以,房內(nèi)大都以木為主。中國風電視背景墻是我們倆極為滿意的,夫最為得意的是我們那轉(zhuǎn)角樓梯,因為木料是他發(fā)萬份心所得,出來的效果亦是出乎意料的透亮。所以,每次扶梯而上時,他都會感嘆一番,我亦是心中歡喜。
小區(qū)的清晨是安靜的,沒有車水馬龍,亦沒有呼叫往來。最先叫醒我們的.是后山的鳥兒,你聽了并不覺得煩燥,倒聽出悅耳來。如若再早點起來,便可聽到對面小山若隱若現(xiàn)練嗓子的,亦可以聽到晨間塔下練太極拳舒緩的古風樂聲。再過不了多久,三三兩兩的孩童被放在車上急匆匆送學去。莫有吵雜,一切井然有序,有塵世的氣息又離煙火的味道。
如若不小心經(jīng)過哪個庭院,一簇簇的三角枚,艷麗清雅,還有哪家門前的炮仗花,爬藤而上,金黃色的花,隨藤開放,生出幾許悠然,幾許穩(wěn)妥,讓我想到五柳先生那悠悠見南山的情懷來。每個庭院持有特色,或木頭或鐵藝,透著各家的品味及喜好,亦透著俗世中難得的一隅安然。
很是喜歡小區(qū)的暮色,伴著樹葉響聲,不遠處的晚霞,有時感覺回到少年時期,出門可見山,抬頭可望樹。小區(qū)的忙了一天的人們,漫步于門前屋后,或遛狗,或散步,所見一時,大家點個頭,說一句家常,沒有城里的生疏感,多了幾分親切。鄰里如孩提時,自然相扶,過往對笑。
最喜是小區(qū)的雨后,濕的墻,濕的石頭。透著暮的微光,亦閃著它那灼灼其華的光彩。這時候的草于此間是零亂的,似是而非的疲憊的綠,會在那一瞬間,令人覺出冷清來。雨后的暮色,樹亦是緘默的,一株株的,看著人都寂寞。一如傷感,很濃地體現(xiàn)著,這樣的氣息。遠的山近的景,天際淡白的流云,還有那竹樹邊無意露出來的泥濘中的腳印,仿若能讓人失神的親默。這時候,你會聽到幾聲冷蟬的鳴叫聲,讓人自然地想到王籍的那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于此處渲染小區(qū)山林的幽靜雖不如古時那般,但也生生生出歸隱的感覺來。這時候的幽靜恬淡,恰是文海詩的那一種意境,起碼,我今可以妥帖于心中感受出來。
我不經(jīng)常于寂靜中獨行。倒時經(jīng)常會抬頭看遠天中偶爾吹起的煙火。那應是遠處工業(yè)區(qū)的濃煙,不那么美好,但會令我想起干凈空氣時的煙火。一直覺著煙是有顏色的空氣,一如水中的墨漬,成就一幅水墨畫。
我于此地,為安居,便也無端生出如陸游“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的美好感慨來。我默然于塵世,寂靜于此處,也時常停下腳步審視自己,想起自已曾寫過一句“慢三拍,靜一生”,人生莫過于如此。亦是時時愿安。
【歲月靜好的心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歲月靜好,愿與君語散文10-31
如花歲月散文02-12
靜適煙雨巷散文03-04
席慕容關(guān)于歲月的散文12-05
等待歲月里的必然的散文10-04
淺淡歲月笑看紅塵散文11-20
用心去聆聽歲月散文10-06
過年的心情散文12-03
關(guān)于青春歲月的隨筆散文10-21
拾起歲月的芬芳散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