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老巷口的豆食香的散文
日子在光陰里,推著年輪把記憶加深了,村莊里的落葉已杳無聲息了,隆冬沉寂在山與山之間,時光早已在靜靜期待。一九還未出頭,老巷口迫不及待地飄出了第一縷豆食香,左鄰右舍不約而同地忙活了起來。
提起數(shù)九天豆食,那可是西府人舌尖上的家,有著濃郁的地域特色。我的家鄉(xiāng)斜谷村素有“小江南“之美譽(yù),諸葛屯田典故的遺址,水田是當(dāng)年蜀軍屯糧所修,在清朝,斜谷村的米被破格定為貢米,擁有了魚米之鄉(xiāng)的殊榮。好米得有好菜配,豆食從西周開始就成了一道家常菜,后來被納為米飯的一道必備菜,成為家喻戶曉的食譜。記得初嫁婆家,一切都是那么生疏,日子里飄著淡淡的清苦,初識這個陌生的家,是在臘月初,滿巷子飄著豆食味,和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咀嚼,品出了與眾不同的滋味,成為九十年代姑娘們嫁的幸事。
那些年代,肉總是一年的奢望,年底才能一飽口福,炒豆食伴著大米飯,成為平常日子的味道。記得那時,吃面條與饃頭長大的我,嫁到稻谷飄飄的水鄉(xiāng),聽著徹夜的蛙鳴,與成群結(jié)隊的蚊蟲叮咬,儼然與家鄉(xiāng)兩重天的感覺。端起第一頓米飯時,吃得是津津有味,日子長了,一日三餐的米飯,我開始叫苦連天,唯有白米飯里香酥爽口的豆食香,卻越嚼越香,是我喜歡的味道。
時光是把殺豬刀,擄走了青澀的年華,和斜谷村小江南的韻事。站在古老的巷口,曾經(jīng)一望無際的水田,改造成一片一片獼猴桃園,與大櫻桃園魚掌兼得,堪稱農(nóng)業(yè)特色基地。環(huán)境改變了,斜谷村人愛吃大米飯的習(xí)慣一直保留,還有那口齒溢香的豆食,成為本土的一大特色美食。每逢臘月入九天,家家戶戶精心做的豆食,是對過去日子的回味與眷戀。
提起做豆食,里面的奧妙挺多的。豆食的主要食材是黃豆,每年的秋收季節(jié),各家都挑選出優(yōu)質(zhì)黃豆,留著備用。季節(jié)的輪回,霜降在禿枝丫上凝白,又到了一年做豆食的高峰期,老人們對做豆食最講究,盡管一年儲存的豆食早已吃光,卻不著急趕制新豆食,總是早早籌集配料,等到最冷的數(shù)九寒天才煮豆食,老人說這個季節(jié)做的豆食耐存放,味道也是最香,最有嚼頭。
煮豆食,是做豆食的第一道工序,豆子加上適量的水,在大口鍋用柴火燒開,煮到一小時左右,然后小火燜,等豆子呈暗紅色,湯汁收到豆子里就可以出鍋了。用敞口的大盆盛起來,放到燒炕頭捂嚴(yán)實,二到三天時間,豆子發(fā)酵扯絲,就可以端到灶臺做第二道工序。
捏豆食,把發(fā)酵的豆子,又倒進(jìn)鍋里,微火加熱,噴白酒殺茵,然后加鹽,姜,辣椒面,適量調(diào)料面,花椒面之后,用長勺來回?fù)v,將豆子打得稀巴爛,等調(diào)料入味,色澤鮮紅,有股酸爽撲鼻而來,那種發(fā)過酵的醇厚味望風(fēng)而去,老巷口開始聞著了豆食味。調(diào)料的拿捏很關(guān)鍵,總是品了又品,在最佳的口味中,才開始捏豆食。最初的豆食,和小皮球一般大,在掌心捏緊揉成團(tuán),用豆子面沾沾,然后依次擺放在簸箕里。
天放晴了,擺放在庭院中央的豆食疙瘩,有種熏鼻的異味,別名“臭豆食”,還有略帶發(fā)酵后的酸爽,被調(diào)料中和后,散發(fā)出獨(dú)特的食香。豆食晾曬定了型,一部分饋贈親友,另一部分通過晾曬留作一年食用。
炒豆食是對美食的升華。刀子剁碎的豆瓣,心甘情愿地被油煎,外帶蒜苗與蔥頭的炒作,加上油膩膩的大肉摻合,和幾滴醋的點(diǎn)化,鍋里的豆食再也按耐不住沉默,老巷口冉冉升起的豆食香,成了美食家咋舌的理由。
如今的斜谷村人,吃米飯與面食都離不豆食,肉片豆食,豆食夾饃,在平常日子里,把生活品得有滋有味,口齒生香。如今,鄉(xiāng)親們?nèi)兆雍眠^了,炒豆食做為本土特色風(fēng)味食品,帶著以往抹不滅的味覺,去品嘗幸福生活的多樣化。
老巷口每逢飄起豆食香,那是這個古老村落揮之不去的鄉(xiāng)土味,在時光里安放了一縷陽光,留給子子孫孫品味日子的味道。
【老巷口的豆食香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老油罐散文隨筆05-15
流浪的心讓秋雨濕了香散文08-27
秋雨飄散,蘭香彌漫散文07-19
茶香歸處是相逢散文08-05
林清玄散文《梅香》閱讀答案10-27
青花雪,一婉暖香經(jīng)典散文07-17
我在城里慢慢變老愛情散文09-24
心體會水有香-生活感悟散文09-09
初二散文-狐女嘆香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