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清玄散文《粗海鹽》
在朋友家吃炒花生,非常芳香好吃,與平常吃的花生大為不同。
不禁好奇心大起,問起花生的做法。
朋友說:“一點也沒有特別的技術,只是用粗海鹽來炒罷了。”
朋友說著,從廚房柜里找出她所用的粗海鹽,原來是我們小時候在用的那種沒有處理過的鹽。粗海鹽的結晶很大,像是染了米色的冰糖一樣。
朋友說,粗海鹽的味道很好,營養(yǎng)豐富,煮菜的時候,只要加一點粗海鹽,根本不需要加味素,就會齒頰留香了。
“像粗海鹽這么好的東西被現(xiàn)代人舍棄,卻用了味道不好、營養(yǎng)稀少的精鹽取代,實在是很可惜。”朋友感慨的說。
這使我想起,從前許多好東西,因為被看為“粗糙”而舍棄了,不只海鹽而已。曾經(jīng)有一位朋友帶一包“糖蜜”來送我,糖蜜是制造蔗糖第一道手續(xù)所熬出來的糖,黑色、呈蜜狀,朋友說:只有這種糖蜜是有益身體的,像“特級砂白”的糖,對身體只有傷害。
有一些老東西雖粗糙,卻有非凡的價值,像我們許多年前穿的粗棉、粗麻布,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頂尖時裝所追逐的。有一次去看“三宅一生”的最新時裝,不僅是最粗的棉,還弄得縐褶不堪,我心里一嘆:我小時候穿的面粉袋不就是這樣嗎?
特別是食物,愈粗糙愈有益健康,像糙米勝過白米,黑麥面包勝過白面包、天然食物勝過加工食品,我們不斷的把食物做得精致,事實上是在為自己制造禍害。
在“過度加工”與“過度精制”的時代,使我們產(chǎn)生了巨大的盲點,并把這些盲點傳給下一代,誤以為加工與精制是好的,那些傳統(tǒng)的、天然的事物反而被舍棄了。
我們坐在朋友的三合院里,談著“粗”與“細”的倒錯,朋友突然站起來,走到廚房,慎重的拿了一包粗海鹽出來,她說:“這一包海鹽送給你,你拿回去煮,就會發(fā)現(xiàn)食物的味道全不同了。”
她的話里有莊嚴的氣息,使我忍不住雙手捧著那包海鹽,內(nèi)心涌著感動。
原來,一包海鹽也可以當作最好的禮物送人,這世上的一切都如許珍貴呀!
拓展閱讀:林清玄的寫作之路
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后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么,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臺灣兒童繪畫賽優(yōu)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游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钴S,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chuàng)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林清玄散文《粗海鹽》】相關文章:
林清玄散文05-21
林清玄的經(jīng)典散文精選12-02
林清玄的散文精選10-02
林清玄精選散文11-21
林清玄與散文09-22
林清玄散文經(jīng)典10-02
林清玄散文精選08-08
林清玄散文精選10-11
林清玄經(jīng)典散文06-08
林清玄散文的作品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