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記事散文
【一】
最開始的時候,村子里只有一部老式手搖電話機,黑色的話筒和底座,擦拭得異常干凈,泛著凜然的光。多年來,它占據(jù)了村委會的醒目位置,和全村最高行政長官(大隊書記)的文件、公章交相輝映。握住搖柄嗡嗡嗡地轉上幾圈充電,算是正式打電話前的熱身。這和某些引人矚目的事件發(fā)生前必不可少的鋪墊相類似,儲備能量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更清晰地釋放引導的信號,它為我們很正直地詮釋了這一點。
我觀察過那支搖臂,它總是在朝著一個相同的方向運動,拋出一個虛構的圓,單調(diào)、嚴謹而規(guī)整。事實就是這樣:電話機在沿著一條固定了軌跡的道路奔跑,大體上和風行于生活中的我們相像。我知道,它所以能夠跑起來是因為有只手對它施加了力量,這只手命令它不斷地從一個起點跑向另一個起點。必須承認的是,我們的身后都有一雙這樣的手。那時的我們還看不到電是什么樣子的。但是后來,村子里出現(xiàn)了一種簡易手動玉米脫粒機,它同樣設置了金屬搖柄。玉米棒子放在頂端的料室,轉動搖柄,金黃的玉米粒從料室周遭的孔隙里嗶嗶啵啵地游離出來,從禁錮了它們的棒芯上逃脫出來,那些濺起在空中仿佛在歡呼的植物種子,大概就是電的樣子了。由此知道,所謂的電,其實就是一些掙脫了束縛的生命個體。正是這些獲得了陽光的自由的活潑潑的籽粒,讓光明與聲音的產(chǎn)生成為可能。
而代表了光明的聲音是一定會響起的!
那個時代的電話機屬于集體而非個人,按照慣例,接打電話要到大隊部去。因此,在現(xiàn)在人看來很普通的行為在當初也被賦予了神圣的色彩。那景象就如同虔誠的子民去朝見他們的天子一樣,他們從各自所處的邊緣出發(fā)。由邊緣到中央的過程,其實還是一個永恒的循環(huán)。
家到隊部的距離是1100步,來回就是2200步。我曾經(jīng)在有限幾次打電話的過程中默數(shù)并熟記了這個數(shù)字。除非事情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比如我已經(jīng)成年,步幅明顯超越了以往。否則,那數(shù)字不會改變的。但是即便數(shù)字改變,也不會等同距離的改變。有些距離注定了永遠不會為我們縮短,就如同有些目標我們將永遠無法實現(xiàn)一樣。然而行走卻不會因這樣的事實而停止,我們被要求一直向前。行走的真正意義,也許只在于行走本身。我們唯一需要相信的,是自己的雙腳。不容懷疑的是,在當時,我卻幾乎已成為那眾多踩踏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步點,和許多人一樣,被沿途的醒目標語引領著亦步亦趨,走上一條通往傾訴自我與聆聽他人的光輝道路。
到了那里,全村人的神經(jīng)中樞所在。聽過我的訴求,看更的老頭負責撥通接線員,接線員連接上線路那邊的另一個老頭,最后由那個老頭把電話聽筒遞到我的親戚手里。反過來也會一樣,接和打雖然注定了順序顛倒,結果卻毫無懸念的雷同。這和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事件相仿佛,所有假設最終只產(chǎn)生一個答案。所以很多人忽視了過程,他們只看到結局;標準流程基本上是這個樣子的,一種逼真假象的產(chǎn)生基本上是這個樣子的。
在我看來,電話線兩邊的老頭都很尋常。雖然他們一直在假裝著鄭重其事,仿佛真的能夠左右你說話的權力,就像過去和現(xiàn)在的某些人一樣。但我知道,他們不過是在虛張旗幟。真正神秘的其實是藏在線路里的那個接線員,他(她)的職能類似于媒婆或公證處。只有經(jīng)過了他(她)的批準,你和你的交談對象,才有可能在一條虛擬的'管道里相遇并擦出心靈的火花。在那些錯綜復雜糾纏在一起的線路中間,某個節(jié)點上的接線員,大體上就是決定了你話語走向的一枚公章吧。
【二】
我在鄉(xiāng)村的童年時期應該是沒有一件像樣的玩具的。但也許事實正相反,和現(xiàn)在的人用金錢購買快樂的方式不同,我那時候的快樂是媽媽為我創(chuàng)造出來的。
通常是這樣的情形:天高云淡的秋天的黃昏或是雪后初晴的冬日午后,明媚的陽光透過窗子靜靜地投射在埋頭縫補衣衫的媽媽身上,她的神情專注,恬靜的目光隨著針線靈活地穿行游走而越發(fā)柔和。忽然,她停下手,把連綴著衣物的棉線頭遞到微張的唇邊,用雪白的牙齒“嘣”一聲咬斷,閃亮的縫衣針斜放到頭頂烏黑濃密的發(fā)絲上沙沙地蹭上幾下,拿下來隨手插在身畔圓滾滾的棉線錘子上。從針線笸籮里掂起一枚大小適中的紐扣舉在陽光里,扯一段棉線,就著亮光從正對角的兩個扣眼穿進去,棉線頭相接,挽成一個死疙瘩。雙手的手指張開套進線套,兩臂伸展著,向一個方向不停地繞緊,那抖抖索索的樣子倒像是在模仿街邊拉面的呢。等平行的兩根棉線越挨越近,直到呈螺紋狀緊緊糾纏在一起,媽媽先是把它向里一收,緊接著再向外一繃,讓我倍感驚奇的事情發(fā)生了。如同被上緊了的發(fā)條一樣的棉線,帶動著紐扣嗡嗡著飛速地旋轉起來了!這時候的棉線是充滿力道與彈性的,它被放開向一個方向釋放過能量后,因為再次繃緊而重新獲得來自相反方向的動力。隨著嘴角含笑的媽媽重復一收一緊的動作,毫不起眼的扣子忽上忽下歡快地飛舞著。這時候的媽媽,面龐紅潤著,望向我的目光是那樣溫暖而充滿愛意的,她讓我想起電影里那些令人著迷的風琴手,而那枚小小的紐扣就是為我而跳躍在陽光里活潑的音符!
記憶中,媽媽是沒有休息日的,她就像是一只不知疲憊的陀螺,從開春兒一直轉到了冬閑。當屋外瑞雪紛飛,糊窗紙在北風中風箱一樣忽噠著,媽媽的紡車又開始吱吱呀呀晝夜不停地搖響了。紡成的粗棉線媽媽需要把它們團成線團,這樣使用起來才會更方便。媽媽經(jīng)常獨立完成這樣的工作:她盤膝坐在熱乎乎的土炕上,用兩個膝蓋撐開成把的棉線,一只手扥了線頭舉在半空,隨著腰肢地扭動,另一只手順勢從棉把子上飛速地逐層拉出雪白的棉線,在靈活的十指小燕兒一樣輕盈地騰躍翻飛中,一只只線團在媽媽的手中豐盈起來了、飽滿起來了……這時正是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她會暫時放下手上的營生,興致勃勃地將一根棉線挽成套子,用兩手撐開,變魔術似的嫻熟地左勾右挑著。到它成為一張復雜的網(wǎng)的形狀時,笑盈盈地媽媽將雙手向前一伸。在她的指點示意下,我笨手笨腳地將左手和右手的兩根手指分別伸進其中的一個網(wǎng)眼,用力向兩側一扥,小小的奇跡發(fā)生了:縱橫交錯橫豎相連的線網(wǎng)居然在我的手上瞬間改變了形狀,那情形就像是變色龍忽然轉換了體色一樣。在當時的我看來,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那么普通的一條棉線卻仿佛有了生命,在我和媽媽的手中千變?nèi)f化著、眼花繚亂著。當因為我疏忽挑錯網(wǎng)格,一張精彩紛呈的網(wǎng)忽然變成一條毫無生氣的棉線軟綿綿地垂下來時,滿臉喜悅光芒的媽媽裝出失望的神情,卻是為了趁我不備在我的胳肢窩里呵癢呢。那年,被媽媽抱在懷里躺倒在老屋土炕上笑成一團的影像,成為我今生里最溫暖的回憶。我常在想,假如我是媽媽手中的那條棉線該有多好啊!讓媽媽賦予我生命,賦予我精彩紛呈不一樣的人生。
應該說,我的童年時期是沒有一件像樣的玩具的,但我反而收獲了更多的快樂,那快樂是媽媽帶給我的。可是誰又給媽媽送去快樂呢?也許,能夠看到我的茁壯成長就是她最大的快樂吧?若能選擇,讓我做媽媽掌心里的玩具吧,讓我陪伴親愛的媽媽,守著那鄉(xiāng)村上空裊裊升起的炊煙,一生一世……
【鄉(xiāng)村記事散文】相關文章:
鄉(xiāng)村之夜散文10-01
記事散文:起床10-06
描寫鄉(xiāng)村的散文09-22
鄉(xiāng)村的年味散文10-02
韓愈的尷尬記事散文07-31
余光中記事散文12-29
學車二三事-記事散文10-06
以開學為題目的記事散文10-06
掃描鄉(xiāng)村二維碼散文10-06
關于精選五篇散文隨筆記事500字范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