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課課堂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tǒng)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范,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jié)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币韵率切【幘恼淼纳险n課堂三字經,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課課堂三字經
一、姿勢
要讀書,先坐正,頭抬起,腰挺直
手拿書,眼平視,一心意,牢記清
寫好字,三個一,胸離桌,一拳頭
手執(zhí)筆,只一寸,眼和紙,差一尺
腳平放,心入靜,看清楚,再動筆
不低頭,不側身,紙和筆,要珍惜
二、計劃
學習前,定計劃,每日照,謹遵行
定目標,有作用,先定近,后定遠
一個個,都能超,措施細,講效率
學與玩,巧結合,多檢查,常調整
德智體,全發(fā)展,做主人,成良才
三、預習
做預習,不可少,初讀文,劃生詞
不明意,查字典,細讀文,明內容
不理解,打個問,課后題,動動筆
查資料,試解決,上新課,學輕松
四、聽課
人坐正,心入定,重難點,注意聽
疑難處,動腦筋,腦眼手,齊參與
眼要到,手要到,口要到,心要到
下課后,細回憶,溫故知,找新問
五、筆記
專心聽,認真記,看板書,明要點
圈點劃,作旁注,復習時,有依據(jù)
真生活,真感受,好素材,別錯過
師妙言,生佳句,勤積累,多摘記
六、發(fā)言
多發(fā)言,練大腦,反應快,更靈巧
細聆聽,明問題,抓關鍵,精整理
敢舉手,不怕錯,不思考,才是錯
有見解,大膽說,聲音亮,口齒清
七、復習
通讀文,查缺漏,再精讀,攻難點
翻筆記,憶講解,做練習,用新知
反復練,反復記,多聯(lián)想,;貞
八、字典
字不明,義不清,查字典,能弄明
知拼音,查音序,曉字形,查部首
形難辨,查難檢,工具書,很實用
九、讀書
讀書時,作筆記,成習慣,多得益
記書名,記日期,定格式,有規(guī)律
好詞語,先圈起,修飾名,多摘錄
列提綱,概內容,明中心,談感受
十、三多
學語文,有三多,多多看,多多記
多多問,好習慣,堅持做,多受益
讀課文,如流水,精彩處,記腦中
課外書,廣泛讀,勤摘記,是關鍵
閱讀時,多提問,審題目,須質疑
為何寫,怎樣寫,在書中,細求解
處處問,時時問,問中學,學中問
《三字經》拓展:
作品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shù)。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
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稱行省,三十五。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xié)。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
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禮樂射,御書數(shù)。古六藝,今不具。
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歷史背景
關于《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shù)后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于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1]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為了體現(xiàn)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例如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了關于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1]
原文鑒賞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shù),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shù)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xiàn)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后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后,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度纸洝纷詈髲娬{學習的態(tài)度和目的?梢哉f,《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注意!度纸洝酚玫涠,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上課課堂三字經】相關文章:
課堂“三字經”01-12
《三字經》兒歌及《三字經》全文06-08
三字經10-24
《三字經》作者及新舊《三字經》版本06-17
三字經古詩09-12
三字經鑒賞08-01
《三字經》的原文03-29
《三字經》原文09-16
三字經賞析09-27
班規(guī)三字經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