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洞庭春色賦》帖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蘇軾《洞庭春色賦》帖賞析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yǎng),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彼卦趯憽耙狻,寄情于“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tǒng)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chuàng)造,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造中去豐富和發(fā)展傳統(tǒng)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后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樸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系,蘇軾執(zhí)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于虎口之間,類似于現(xiàn)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
黃庭堅將蘇軾書法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tài)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郁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tài)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天際烏云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寒食詩》、《醉翁亭記》等。蘇軾的書法,后人贊譽頗高。最有發(fā)言權的莫過于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洞庭春色賦》,為蘇軾撰并書。此賦并後記,為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28.3厘米,橫306.3厘米,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作於公元1091年冬,為蘇軾晚年所作,蘇軾貶往嶺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縣)書此賦述懷。自題云:“紹圣元年(1094)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睍r年已五十九歲。
此時,蘇軾筆墨更為老健,結字極緊,意態(tài)閑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乾隆曾評:“精氣盤郁豪楮間,首尾麗富,信東坡書中所不多覯!泵鲝埿⑺荚疲骸按速x經(jīng)營下筆,結構嚴整,郁屈瑰麗之氣,回翔頓挫之姿,真如獅蹲虎踞!蓖跏镭懺疲骸按瞬晃┮怨叛艅伲易藨B(tài)百出,而結構謹密,無一筆失操縱,當是眉山最上乘。觀者毋以墨豬跡之可也。”。
此帖真跡清初為安岐所藏,乾隆時入清內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儀遜位,被輾轉藏入長春偽帝宮,1945年散失民間。1982年12月上旬發(fā)現(xiàn)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館。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時被人撕掉,造成殘損。
附文:
洞庭春色賦
吾聞橘中之樂,不減商山。豈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戲于其間。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舉棗葉之有馀,納芥子其何艱,宜賢王之達觀,寄逸想于人寰。嫋嫋兮春風,泛天宇兮清閑。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攜佳人而往游,勤霧鬢與風鬟,命黃頭之千奴,卷震澤而與俱還,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蒸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銀罌,紫絡青倫,隨屬車之鴟夷,款木門之銅镮。分帝觴之馀瀝,幸公子之破慳。我洗盞而起嘗,散腰足之痹頑。盡三江于一吸,吞魚龍之神奸,醉夢紛紜,始如髦蠻,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瓊關。臥松風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鰥,屬此觴于西子,洗亡國之愁顏。驚羅襪之塵飛,失舞袖之弓彎。覺而賦之,以授公子曰:烏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為我刪之。
【蘇軾《洞庭春色賦》帖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洞庭春色賦》帖賞析10-27
蘇軾赤壁賦賞析09-29
蘇軾《赤壁賦》的賞析07-29
蘇軾 《赤壁賦》 賞析09-18
蘇軾《赤壁賦》原文賞析01-21
蘇軾赤壁賦翻譯及賞析08-31
蘇軾的《前赤壁賦》賞析06-08
蘇軾的前后《赤壁賦》賞析09-06
蘇軾《赤壁賦》詩意賞析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