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定風波》蘇軾古詩賞析
蘇軾《定風波》,作于他被貶黃州第三年,言似簡,意實豐,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定風波蘇軾古詩選擇 ,歡迎借鑒!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字打葉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輕捷更勝過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料峭春風將我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斜陽卻殷殷相迎。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風雨蕭瑟地方,信步歸去風雨,天晴,我無謂。
賞析: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超然情懷。以上數(shù)句,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jié)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边@飽含人生哲理意味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大自然微妙一瞬所獲得頓悟和啟示:自然界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人生哲學和處世態(tài)度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沉浮、情感憂樂,我們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體悟。
整體賞析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xiàn)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上闋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下闋由雨中情懷的抒發(fā)轉(zhuǎn)入對雨后放晴的描述。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
結(jié)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帮L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定風波》蘇軾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定風波翻譯及賞析05-28
定風波蘇軾翻譯及賞析06-04
蘇軾的《定風波·紅梅》賞析07-30
蘇軾《定風波》原文及翻譯賞析03-26
蘇軾《定風波》原文及翻譯賞析12-28
蘇軾《定風波》詩詞原文及翻譯賞析05-22
定風波蘇軾原文及翻譯和賞析09-24
蘇軾《海棠》古詩賞析09-19
《定風波》蘇軾10-11
定風波 蘇軾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