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昌齡唐詩《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昌齡唐詩《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王昌齡。其古詩全文如下: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前言】
《采蓮曲》作者為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因擅長寫七言絕句,因而被稱為“七言絕句圣手”。這首詩與南朝樂府《采蓮曲》中的少女的描寫,手法不同,性格有異。手法的差別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詩用映襯手法。性格差別是王詩更加精巧活潑。荷葉和采蓮女的衣裙,簡直就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這里代指蓮花。)采蓮女們進入蓮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葉哪是衣裳,哪是蓮花哪是人面,直到聽見歌聲,才知道她們來了。
【注釋】
(1)羅裙:絲綢制作的裙子。這里指荷葉像裙邊一般
。2)芙蓉:即荷花,又名蓮花
【翻譯】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人花難辨;烊肷彸刂胁灰娏僳櫽埃牭礁杪曀钠鸩庞X察到有人。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詩的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采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前兩句側(cè)重于客觀描寫,后兩句側(cè)重于寫主觀感受,客觀描寫與主觀感受相結(jié)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現(xiàn)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yōu)美意境。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畫面上出現(xiàn),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yōu)美意境。這樣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獨具匠心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組成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闭f女子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fēng)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fēng)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像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lián)成一體,讀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jīng)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
第三小分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dāng)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笆加X有人來”要和“聞歌”聯(lián)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于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
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xiàn)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借助動詞,展現(xiàn)采蓮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表現(xiàn)出采蓮女天真浪漫、朝氣蓬勃的性格。
王昌齡的生平簡介
王昌齡大概出生于698年,家境貧寒,直到30歲,王昌齡才成為進士,擔(dān)任秘書省校書郎,后來被貶到嶺南一段時間后再次被調(diào)回長安。王昌齡在游襄陽的時候,曾與孟浩然見面,后來又結(jié)識了李白,當(dāng)時兩人都是在貶途中。王昌齡曾擔(dān)任江寧丞所以人稱王江寧,在前往江寧的途中與詩人岑參相識,經(jīng)過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一起游玩。王昌齡在當(dāng)時也算一個著名的人物,但是他的生平資料卻很少,大多都是詩人間彼此留詩互贈才得以流傳事跡。
王昌齡一生都是在被貶中度過的,他再貶做龍標(biāo)尉的時候,人們稱他為王龍標(biāo)。王昌齡被貶的理由已經(jīng)在資料里找不到了,所以我們無法知道這位著名的詩人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安史之亂時,王昌齡被閭丘曉所殺,據(jù)說是閭丘曉嫉妒王昌齡的才華。
王昌齡代表作
王昌齡作為我國著名的詩人,寫下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流傳后世。王昌齡在七言絕句的創(chuàng)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被人們稱為七絕圣手。而王昌齡代表作有很多,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從軍行》和《塞下曲》。
從軍行》有很多首,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第一首: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其中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這一首七言絕句當(dāng)中的千古名句,受到了后世的推崇與贊揚。
《從軍行》這首絕句是年輕時的王昌齡所寫下的,表達了王昌齡想要投筆從戎,去到沙場上面殺敵立功,從而成就一番事業(yè)的理想與抱負。你也正是因為王昌齡所寫下的《從軍行》,使得很多的愛國男兒紛紛趕往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
《塞下曲》之所以能夠成為王昌齡代表作,不僅僅是因為《塞下曲》當(dāng)中所使用的詞語與手法非常的絕妙,更是因為《塞下曲》當(dāng)中所表達的感情,容易使人產(chǎn)生共鳴。
《塞下曲》是中老年時期的王昌齡所寫下的,在《塞下曲》當(dāng)中,多描繪戰(zhàn)場的殘酷,以及戰(zhàn)爭給士兵的家人所帶來的種種痛苦。主要是表達了王昌齡的非戰(zhàn)思想,讓人們可以盡早的化干戈為玉帛,避免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傷害。由此可以看出,王昌齡不僅僅擁有才能,更擁有一顆博愛之心。
王昌齡的詩有哪些
王昌齡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大多是七言絕句,并在七絕上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因有五言絕右丞,七言絕龍標(biāo), 右丞就是王維,而七言就是王昌齡。王昌齡的詩大反映自身的愛國精神和戰(zhàn)爭中人民的艱苦,他善于借景言情,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出塞》。
王昌齡的《出塞》一共有兩首,而我們最熟悉的其中一首就是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這兩首就是對當(dāng)時邊塞戰(zhàn)爭的描寫,歷來他的這首詩在文壇的評價很高,有人曾說它是唐朝七絕的壓軸之作。還有王昌齡曾學(xué)過剁手《從軍行》,里面也有名作留世,王昌齡還寫過《西宮春怨》、《閨怨》等描寫女性不幸遭遇或者思春情懷的詩句,他的《采蓮曲》則是表現(xiàn)了少女的天真爛漫。王昌齡的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也是千古名作。
王昌齡也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之一,是與高適、岑參一樣的邊塞詩派詩人,王昌齡的仕途并不一帆風(fēng)順,但他依然有想為國家征戰(zhàn)沙場、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可見他是一位愛國詩人,可惜歷史上關(guān)于王昌齡的資料很少,我們也只能從他的詩中了解這位大詩人。
【王昌齡唐詩《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相關(guān)文章:
王昌齡采蓮曲賞析12-03
采蓮曲賞析王昌齡12-02
王昌齡《采蓮曲》賞析06-01
《采蓮曲二首(其二)》王昌齡唐詩鑒賞12-09
采蓮曲王昌齡翻譯賞析12-06
白居易唐詩《采蓮曲》鑒賞12-09
王昌齡《采蓮曲》教案(通用5篇)07-28
王昌齡《采蓮曲二首》全文及鑒賞07-20
王昌齡《采蓮曲二首·其二》賞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