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
【作品介紹】
《古悠悠行》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前四句由白天過去太陽已落山,黑夜到來月亮東升這一極其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萌生出“千歲隨風飄”的奇思遐想;后四句分別用兩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具體寫出了“千歲隨風飄”。全詩以晝夜之道,生死之說,譏刺秦皇漢武,諷寓當朝時弊,既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又具有尖銳的諷刺性。
【原文】
古悠悠行
白景歸西山⑴,碧華上迢迢⑵。
今古何處盡⑶,千歲隨風飄⑷。
海沙變成石⑸,魚沫吹秦橋⑹。
空光遠流浪⑺,銅柱從年消⑻。
【注釋】
、虐拙埃禾。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白景,日也。”
、票倘A:皎潔的月亮。迢迢:高貌。晉陸機《擬西北有高樓》詩:“高樓一何峻,迢迢峻而安。”這里指天空。
、墙窆牛褐^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惹q:千年,年代久遠!盾髯·非相》:“欲觀千歲,則數(shù)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
⑸“海沙”句:海里的沙變成了石頭,意思是說年代久遠,自然界變化巨大。
⑹魚沫:魚所吐之水沫。秦橋:相傳秦始皇東游時所造的石橋。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引《初學(xué)記》:“《三齊記》曰:‘青城山,秦始皇登此山筑城,造石橋,入海三十里。’”
⑺空光:陽光。宋王安石《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韻》:“掃石出古色,洗松納空光。”
、蹄~柱:銅制的支撐建筑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后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白話譯文】
太陽天天落下西山,月亮夜夜升上高天。
古往今來哪兒有盡頭,千年的時光隨風飄散。
海中是沙粒慢慢變成巖石,如今的秦橋只見魚兒吹沫戲玩。
時光像流水不斷逝去,漢武帝的銅柱也隨著歲月更移早已不在人間。
【創(chuàng)作背景】
李賀作詩,命題立意,比物征事,凡有諷寓,“皆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姚文燮《昌谷集注序》)。詩人經(jīng)歷的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 年)、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期間,唐王朝已由盛而衰,政治混亂,憲宗昏庸無能,惑于神仙,祈求長生不老,上行下效,形成風氣。此詩正是由此而發(fā)。
【賞析】
李賀常常用他的詩歌去探究宇宙的奧秘,人生的真諦,寫下了一曲曲帶有哲理意味的詠嘆調(diào)。這首《古悠悠行》就是這樣的作品。
“今古何處盡?千歲隨風飄。”這兩句雖然很簡短,但卻是經(jīng)過高度濃縮寫出來的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詩句。這兩句用粗線條勾畫了一幅綿延無盡的時間和廣袤無限的空間背景。“千歲”句表面上雖然只是指時間,“千歲”,在漫長的時間長河里像一陣風那樣飄忽而過。但是“千歲”又不僅僅是指時間,也指千歲之內(nèi)的一切事物。這千歲內(nèi)的人、事、物,也和時間一樣隨風飄蕩而逝,無影無蹤了。詩的`前四句是說,日入西山,夜色深遠,晝夜循環(huán),今古如此,無有窮盡,本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即使是千歲之久,在歷史的發(fā)展中,亦如風飄之疾速,匆忽即逝。詩人此種感系,曾在許多篇什中抒發(fā),如“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浩歌》)。以仙人比凡人,足見年命之短促。但日月遞更、今古無盡的道理,聯(lián)系實際,并不是人人都能悟得。
這是前面四句蘊含的無比深厚的內(nèi)容。這當中有詩人在時間消逝時心靈顫震的音符,有悠遠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背景。“千歲隨風飄”一句又帶起了下面四句。
詩的后四句,則進一步寫大自然的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求仙不老,終難實現(xiàn)。君不見海沙雖細,經(jīng)年變化,也可以長大為石。詩人在《夢天》中曾寫道:“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人間的滄海桑田之變,猶如千年走馬,說的是變化迅速。海沙成石說的是變化巨大。日久天長,人間萬物都會發(fā)生變遷。秦王石橋,群魚吹沫;漢武銅柱,流光銷磨,至今已不復(fù)存在。這說明代更年遠,必然發(fā)生陵谷之變,此為萬物消長的常理。看來“莫高如秦橋,而魚沫可吹;莫堅如銅柱,而流浪可消。是知世間未有久而不化之事。誰謂長生真可致乎?”(姚文燮《昌谷集注》)
此詩通篇富于哲理,充滿理趣,不生枝蔓,純乎理喻,這在李賀詩中是罕見的。在結(jié)構(gòu)筆法上,先寫日月如梭,反復(fù)更替,流光迅速,無有終期,是為不變之道;再寫海沙變石,魚沫吹橋,流光消柱,無法阻止,是為萬變之理。變與不變,對比寫來,深化主題,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量。
李賀善解樂府遺法,“設(shè)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語,渾于用意。”(毛馳黃《詩辯坻》)這正是此詩的特點。設(shè)色濃妙如“魚沫吹橋”;刻于撰語如 “空光流浪”(形容時光);渾于用意如“銅柱年消”;而寓詞旨于篇外者,則是詩中不言當朝惑于神仙之風,但句句對如此時弊隱含深刺。詩人處于元和政治混亂之時,為防不測,不得不深自弢晦,或藏孤憤之思于片章短什,或設(shè)弦外之音,感諷誹怨,還應(yīng)看作是很自然的事情。
【作者介紹】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yīng)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于韓愈、皇甫湜,并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七歲。其詩長于樂府,多表現(xiàn)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diào)陰郁低沉,語言過于雕琢。
【《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李賀《古悠悠行》鑒賞11-09
《古悠悠行》李賀05-05
李賀《古悠悠行》譯文及賞析11-23
李賀的唐詩《致酒行》鑒賞08-28
《致酒行》李賀唐詩05-08
李賀《秦王飲酒》唐詩鑒賞11-08
天上謠李賀唐詩鑒賞10-31
李賀《夢天》唐詩鑒賞10-30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詩12-01
《宮娃歌》李賀唐詩鑒賞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