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
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仆射乃其主將劉乃仆射之判官也)(杜甫 唐詩)
聞道南行市駿馬,不限匹數(shù)軍中須。
襄陽幕府天下異,主將儉省憂艱虞。
只收壯健勝鐵甲,豈因格斗求龍駒。
而今西北自反胡,騏驎蕩盡一匹無。
龍媒真種在帝都,子孫永落西南隅。
向非戎事備征伐,君肯辛苦越江湖。
江湖凡馬多憔悴,衣冠往往乘蹇驢。
梁公富貴于身疏,號令明白人安居。
俸錢時散士子盡,府庫不為驕豪虛。
以茲報主寸心赤,氣卻西戎回北狄。
羅網(wǎng)群馬籍馬多,氣在驅(qū)馳出金帛。
劉侯奉使光推擇,滔滔才略滄溟窄。
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識長沙驛。
強梳白發(fā)提胡盧,手把菊花路旁摘。
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
當杯對客忍流涕,君不覺老夫神內(nèi)傷。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中國唐朝現(xiàn)實主義詩人。祖籍湖北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因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又因為他搭草堂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yù)之后裔(杜甫為杜預(yù)二十世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shù)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對后世影響深遠。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
今耒陽有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橋、杜陵書院等遺址,在杜甫遺址的基礎(chǔ)上辟有杜甫公園。杜甫遺愿要歸葬首陽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窮困無力做到,只好暫時掩埋于耒陽,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孫杜嗣業(yè)扶柩歸葬于河南洛陽偃師首陽山下,在首陽山下也有杜甫墓。歷代僅杜甫墓、杜公祠題詠多達六十余首,還有成都杜甫草堂。
【唐詩《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相關(guān)文章:
《汴泗交流贈張仆射》韓愈唐詩鑒賞10-30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唐詩譯文及鑒賞10-31
《汴泗交流贈張仆射》韓愈的唐詩鑒賞10-29
送劉師服唐詩原文11-11
《贈李愬仆射二首(其一)》王建唐詩鑒賞11-14
杜七兄仆射李商隱的詩詞12-29
岑參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11-29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岑參11-27
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11-24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岑參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