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與經(jīng)典對話-《滕王閣序》教學札記

時間:2024-06-16 21:51:19 滕王閣序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與經(jīng)典對話-《滕王閣序》教學札記

  引導語:歡迎大家學習與經(jīng)典對話的《滕王閣序》教學札記,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與經(jīng)典對話-《滕王閣序》教學札記

  與經(jīng)典對話——《滕王閣序》教學札記

  經(jīng)典文本的獨特之處在于,你每一次面對它時都如面對一個新的存在,無論你曾經(jīng)多少次閱讀闡釋過它。而這恰是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也是語文教師的痛苦所在。

  當我把上面的話帖在微博上的時候,皮鼓兄的留言使我豁然:

  因為經(jīng)典必須在當下複活,必須與你的存在進行生生不息的對話,否則,經(jīng)典便只是外在於你的僵死的知識。——這正是教學的難點所在也是魅力所在,是閱讀的困難所在也是吸引所在。

  一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曾經(jīng)在羲之的故鄉(xiāng)面對著巨大的《蘭亭集序》碑銘而潸然落淚,如今再讀,卻少了那種契入肺腑的疼痛。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如此,是經(jīng)典,是千古美文。然而語文教學即要求教師能夠感受得到語言文字的美麗與魅力,還要求教師能夠把這種感受準確詩意的傳達出來,這種傳達是一種艱難的過程。

  時常有這樣的欣慰與遺憾,往往在走出教室的時候,才對所講述的文本有了一種了悟與豁然。多有這樣的經(jīng)歷,備課時悉眉不展,山窮水覆;課堂進行到激奮處,口吐蓮花,柳暗花明。只因在那樣的情境下,你的情感與生命才走進那冰冷的文字中,與千百年前沸騰的心臟一起跳動,重溫那千百年前縱情奔放的歡歌與悲吟。

  在撕裂與折磨中,把《滕王閣序》結(jié)束了。事后想想,有些東西可以記下來。

  一、課文忌從第一段開始,即使介紹第一段,也忌坐實,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最怕的是面面俱到,仿佛把我該講的都講了,學生不會不喜歡,我也沒有責任了。

  忌上來介紹王勃――就后面的內(nèi)容而言,王勃的經(jīng)歷遭遇結(jié)合他失意的文字來說,最好。

  二、從題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可以略略介紹“洪府”,然后直接導入“秋日登”閣,對文章中的美景進行賞析。

  三、王勃筆下的秋景極美,關(guān)鍵是如何才能很好把美景傳達的給學生,這里面最重要的是問題的設置,因為只有恰當?shù)膯栴}才能逗引起學生的思維,而我們的教學大多止于所謂的“詩”――常常淪為煽情。

  比如“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兩句,哪有什么“寒”潭,而從來沒有什么“紫”山,作者為何如此寫來而我們反覺順暢雅致?

  比如在寫美景時為何突然插入“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之類的語句?這里其實寫南昌城的繁華富庶以及調(diào)進百姓生活的閑適富足。此一段可以和柳永的《望海潮》對照閱讀,我試著讓學生對照著寫了幾個句子,感覺很意味:

  杭州: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南昌:閭閻撲地,鐘鳴鼎食,參差十萬人家。

  杭州: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南昌:青雀黃龍繁華。有落霞孤鶩,秋水長天。雁陣驚寒,漁舟唱晚……

  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文字中傳唱最為久遠的一句,然而它究竟美在何處呢?

  在講述之前,我先給學生設置了一個問題。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陸游《馬上作》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葉詩是否抄襲之作?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馬射賦》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王文是否抄襲之作?

  其次進行意象分析。

  庾信文句的意象是:落花 芝蓋 楊柳 春旗

  王勃文句的意象是:落霞 孤鶩 秋水 長天

  這里有幾個要點。

  1是有生命的孤鶩,使整修圖畫動了起來,充滿了生命力。

  2是色彩。既燦爛又純凈。

  3是開闊的視野,天上布滿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飛過。秋天的水與廣闊的天空相接,呈現(xiàn)出同一種顏色。組成了一幅天地渾然一體的波瀾壯闊的畫面。沒有廣闊的胸襟和氣度的人,是斷不能寫出這樣視野開闊的句子來的。都督閻公與其說是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這兩句而贊嘆,不如說是為王勃蘊涵在這簡單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氣度以及才氣所折服了。

  4是景與情的交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里是否可以改為“落霞與群鶩齊飛”?

  我們在許多圖片資料中看到的都是許多只鴨子一起在晚霞中高低錯落地飛著。還有李清照《如夢令》詞中所寫“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因此王勃所看到的很可能是“群鶩”而非“孤鶩”?

  與“落霞”齊飛的那只“孤鶩”,與其說是一只大雁,不如說是王勃自身的寫照,是王勃的懷才不遇的孤獨感在文句中的間接反映。

  五、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這是王勃由樂轉(zhuǎn)悲的兩句詩文。該如何解讀?

  有時感覺經(jīng)典的文字有時是無法解釋與翻譯的,比如“天高地迥”“宇宙無窮”這八個字,它寫盡了天地之蒼茫遼闊之景。那么悲從何來呢?

  正如《韓詩外傳》所載,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首先登高之后,人的視野開闊,能夠感受到宇宙之闊大。而高臺大多在野外,孤獨的詩人在蒼茫的曠野之中登上高臺,在宇宙蒼穹的廣闊與恒久的對照之下,個體的渺小與短暫感凸顯的淋漓盡致,于是那種發(fā)端于個體而實屬于人類的傷感與悲痛不可遏止的涌上心頭。正如陳子昂在古幽州臺上所悲歌的那樣: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六、作者的情感變化是這篇文章的一個主線,如何理解。

  問題討論:有人說對失意人生的悲嘆是這篇文章的本質(zhì),你是否同意。

  可以說,王勃在最初表現(xiàn)出來的逸興只是斯時斯地的感觸,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對賓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對《滕王閣序》而言,這些均不足觀。足觀的是“失路之人”在強烈的渴望“望長安于日下”,在熱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觀的是“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給自己加油鼓勁吶喊助威,“老當益壯”“窮且益堅”;足觀的是“有懷投筆”者“無路請纓”,只好“奉晨昏于萬里”,無奈到絕望。只有體會笑臉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經(jīng)歷,年輕背后的滄桑,輝煌后的傷痕。這樣的情感才是最真的,這樣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

  在大起大落、騰挪跌宕的筆勢下,交織著王勃內(nèi)心的希望與失望、追求與痛苦、奮進與失意,隱藏著一顆不甘寂寞的靈魂。一介書生無法濟世匡時卻又積極進取,他于痛苦中自勵,從困厄中振奮,在逆境中吟唱,奏出了初唐時的生命最強音。這是文章最令人動容之處,也使此文歷經(jīng)千載超越了時空!

  七、對《滕王閣詩》的理解。

  《滕王閣詩》為序文所掩沒已久,而此詩中一些句子可令人想起一些名篇名句,與之相較而毫不遜色。比如“物換星移幾度秋”使人較自然的聯(lián)想起楊慎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檻外長江空自流”,使人自然的想起李白的“唯有長江天際流”。

  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此詩作詩歌鑒賞,可參考《唐詩鑒賞辭典》的解釋:

  第一句開門見山,用質(zhì)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滕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門上,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閑云”、“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一句“高閣臨江渚”生發(fā)出來。滕王閣的形勢是這樣的好,但是如今閣中有誰來游賞呢?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jīng)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第一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一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運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chǎn)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余。

  三四兩句緊承第二句,更加發(fā)揮。閣既無人游賞,閣內(nèi)畫棟珠簾當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這兩句不但寫出滕王閣的寂寞,而且畫棟飛上了南浦的云,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寫出了滕王閣的臨遠,情景交融,寄慨遙深。

  至此,詩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達方法上,還是比較隱藏而沒有點醒寫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個比較沉著的韻腳之后,立即轉(zhuǎn)為“悠”“秋”“流”三個漫長柔和的韻腳,利用章節(jié)和意義上的配合,在時間方面特別強調(diào),加以發(fā)揮,與上半首的偏重空間,有所變化。“閑云”二字有意無意地與上文的“南浦云”銜接,“潭影”二字故意避開了“江”字,而把“江”深化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還是在寫空間,但接下來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間轉(zhuǎn)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經(jīng)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季節(jié),星座轉(zhuǎn)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閣的人而今安在。這里一“幾”一“何”,連續(xù)發(fā)問,表達了緊湊的情緒。最后又從時間轉(zhuǎn)入空間,指出物要換,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恒地東流無盡。“檻”字“江”字回應第一句的高閣臨江,神完氣足。

  先給學生抄寫了在微博上看到的周國平的兩段文字:

  怎樣才能使我們的靈魂越來越豐富?當然,途徑很多,但我強調(diào)兩點。第一點要有內(nèi)心生活,要養(yǎng)成一種獨處的習慣;另一個重要途徑是閱讀。

  靈魂永遠只能獨行。當一個集體按照一個口令齊步走的時候,靈魂不在場。當若幹人朝著一個具體的目的地結(jié)伴而行時,靈魂也不在場。不過在這些時候,那缺席的靈魂很可能就在不遠的某處,你會在眾聲喧嘩之時突然聽見它的清晰的足音。

  然后是文章的最后一段: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這一十八字,學生讀得平淡而無味。于是示范讀,齊讀,男女生分讀。

  然后把這十八字分成兩行來比較。

  勝地,盛筵;蘭亭,梓澤。  上面均是優(yōu)美繁華盛大的代名詞。

  不常,難再;已矣,丘墟。  下面均是無;氖弬械拇~。

  作者用寥寥數(shù)語,寫盡古今盛會曲終人散,無跡可尋的凄涼。這繁華與荒蕪的對比的詩文在歷史文化長河中俯拾皆是。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

  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唯有鷓鴣飛

  比如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然后再回歸到寫作上來。作者在這十八個字里使用的修辭手法有:對偶對比排比(鋪排),這種意思只用“勝地不常,盛筵難再”亦或“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就已經(jīng)可以表達出來,但作者為何連用四個四字句加以說明,就是為了形成文章那種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氣勢。文氣暢達,是好文章的標準之一。

  比如我們學習《過秦論》時所講的。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等等。

  最后是《滕王閣詩》,關(guān)鍵指導學生誦讀。

  四句詩,大抵是前半句高昂,后半句低洄。指導學生讀出音樂的節(jié)奏與韻律來,當時既有齊讀,又有男女生比賽著讀。只要教師指導到位,誦讀是理解詩歌的非常好的形式。

  中間那個“朝飛”學生一直讀不成chao飛,我故意不說,讓學生反復誦讀這兩句,最后學生終于豁然而笑。

  [知識拓展]

  滕王閣序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 一作:層臺;即岡 一作:列岡;天人 一作:仙人)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 通:舳;迷津 一作:彌津;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一作: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遙襟甫暢 一作:遙吟俯暢)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見機 一作:安貧)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寫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shù)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于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于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jīng)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nèi)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這篇序文內(nèi)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guān)于寫作時間,課文的注釋解說采用后一種說法。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關(guān)于《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于勃側(cè)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還有一種說法《唐才子傳 王勃》父福疇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夸盛事。勃至,入謁,帥知其才,因請為之。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酒酣辭別,帥贈百縑,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

  父親王福畤被牽連貶為交趾縣令。王勃前往探望,路過南昌。當時都督閻公新修成滕王閣,九月九日,大宴賓客,準備讓他的女婿寫篇記,來夸耀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見閻公,閻公知道他的才華,就請他來作記。王勃欣然對客提筆,一會兒就寫成了,還不加修改,滿座賓客大為驚奇。酒酣辭別。閻公贈送他一百匹縑,他就揚帆離去。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當時是二十九歲。

【與經(jīng)典對話-《滕王閣序》教學札記】相關(guān)文章:

《滕王閣序》教學札記08-28

滕王閣序05-23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07-31

《滕王閣序》教學教案07-03

滕王閣序教學反思10-25

《滕王閣序》教學實錄06-02

《滕王閣序》教學素材06-07

《滕王閣序》序的意思08-23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7-16

《滕王閣序》王勃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