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止步于而立之年的王勃
時間是上元三年(676),歷史的星空,一顆年輕而耀眼的流星在劃過一道深深的痕跡之后,便悄然消逝于歲月的長河。那年,王勃才27歲,是一場無色無嗅的自然風雨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讓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王勃永遠地把自己融入在那波濤洶涌的湛藍的大海之中……
天才的少年
少年才智如神助,大道通天暢未來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王勃自幼聰穎,悟性過人,是個早熟的神童!杜f唐書》記載王勃“六歲能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當時的大儒顏師古)《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jīng),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居難則易,在塞則通;于術無所滯,于辭無所瑕。”
不過,王勃的家庭,書香氣息濃厚,才子非常多。哥哥王劇、弟弟王助都考中進士,做了官。最初王面力 、王劇、王勃兄弟三人出了名,被父友杜易簡稱為王氏“三株樹”。后來王助、王頡 長大了,他們都有文名,“三株樹”似乎變成了“五株樹”。最小的兄弟王勸長大后也是一才子。王勃的從祖父王績、祖父王通也是著名的學者、詩人。王通是隋秀才高第,曾任過蜀郡司戶書左和蜀王侍讀等官,后來退官在家,專門講學著書。父親王福峙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但這些并沒有給王氏兄弟在仕途上帶來太大的政治資本,這樣的家庭背景,使王勃兄弟們從小就注重經(jīng)世致用之學,關心國家政事,尋找機會上書獻頌以自薦。高宗麟得元年(664)仲秋,右相劉祥道巡行關內,年方十五歲的王勃上書劉右相,其中有抨擊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對討伐高麗。“辟地數(shù)千里,無益神封;勤兵十八萬,空疲帝卒。警烽走傳,駭秦洛之氓;飛芻挽粟,竭淮海之費”。王勃的上書,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滿情緒。劉祥道看后,十分驚訝,贊王勃為“神童”,并上書表舉薦。
王勃在應麟得三年(666)制科時,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年齡才14歲,少年得志的王勃,也象其他文人一樣,渴求在仕途一展才華。14歲入朝為官,讓才華橫溢、文思敏捷的他如魚得水。高宗皇帝召見他時,當面詢問考察,王勃引經(jīng)據(jù)典、侃侃而談,頗得高宗皇帝的賞識。朝廷每有喜慶大典,他都能寫出精美的頌文獻給皇帝,一時間王勃聲名鵲起。王勃在皇家瑞氣的宮室里盡情渲灑著自己的才情,擺在他面前的似乎有一條通天的大道,把這位聰明絕倫,才高八斗的少年引向不可預測的未來。
少年的王勃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十一二歲時遇到當時的名醫(yī)曹元(世稱曹夫子),王勃是個有孝心的孩子,父親對他也十分慈愛,并經(jīng)常教導他說:“人子不知醫(yī),古人以為不肖。”王勃牢記在心,暗中到處查訪良醫(yī),希望學得一手醫(yī)道,做個孝子。公元661年,是命運的偶合,讓他碰到繼扁鵲、華佗之后《皇帝八十一難經(jīng)》的直系傳人——曹夫子。他師承曹夫子五年,終于“有升堂睹奧之心”。最后,他“鉆仰太虛,導引元氣”,內精澄明,以至修煉到想要放棄常人的生活、修成神仙的愿望。
疏于人事的青年
(一)、不明朝廷是非地,一紙戲言誤前程
上面談到少年英才的王勃讓高宗皇帝龍眼大悅。王勃的才情,也使得他聲明大震。這也驚動了另一位少年——皇子沛王。于是王勃被沛王邀至沛王府,并備受器重,為沛府修撰。這是王勃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時候。然而命運也常常象一種游戲,時不時捉弄一下一位少不更事、漫不經(jīng)心而又自恃才高的少年。正當王勃做著用文章來經(jīng)營人生的美夢時,出其不意的打擊悄悄地降臨到他的頭上。
當時皇宮中風行一種斗雞的游戲,諸皇子之間也以斗雞取樂。一次恰逢沛王與英王李哲斗雞,王勃興致勃勃地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來討伐英王雞,以此為沛王助興。這篇文章卻引起了英王李哲的不滿,一場斗雞游戲不歡而散。高宗皇帝得知此事,認為如此鬧騰,勢必引起皇子之間的不和。這似乎讓高宗皇帝李治想起當年父輩們兄弟相殘,自己兄弟之間明爭暗斗的驚心動魄的駭人場面。誰知王勃本來是一篇玩笑的文章卻不經(jīng)意間揭開了高宗皇帝的感情瘡疤。此時年輕氣盛、不諳時世的王勃哪里知道(按理他也應該知道)宮廷家事,外人不得干涉也不能干涉的道理。三國的楊修因恃才放曠,終遭殺身之禍的歷史事實,也沒能讓王勃清醒為人。也許是王勃太過于專著于對沛王的忠誠,也許是才高八斗的王勃想借此炫耀自己的文采與聰明,但是王勃畢竟還年輕,還不太熟悉為官之道,一心想建功立業(yè)的熱情讓他忽略了伴君如伴虎的危險處境。統(tǒng)治者只允許你對他竭盡忠誠,絕不允許你觸及到他利益的絲毫“不軌”。結果,王勃被趕出沛王府。
其實,王勃人生的第一次打擊并非真的因為《檄英王雞》,而是因他的才高被嫉妒,是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的結果。試想,大唐天子的眼皮底下怎么能容得下這么一個光耀朝廷而又不遮不掩的狂傲少年?如此看來,這場有聲有味的政治風雨揭開了王勃悲劇人生道路的序幕。
前面我們也談到王勃學醫(yī)修煉的故事?赡苷驗檫@一段歷史淵源,使王勃產(chǎn)生了想建立別人高不可攀的功業(yè),也恰恰因為這一段淵源,滋長了王勃為人的放蕩與清高。
少年得志的王勃經(jīng)歷了這樣的打擊,心情自然沉重。他在《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說道:“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頓忘山岳,坎坷于唐堯之朝;傲想煙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其凄愴悲苦和憤激之情可見一斑,于是,他在總章二年(669)五月,悻悻離開長安,入蜀地游覽。他與楊炯等人結伴而行,放曠詩酒,馳騁文場。仕途的挫折,生活的體驗,山川的感召,使王勃此間寫下了很多優(yōu)美的抒情之作。
(二)、不諳人間尋常事,闖下禍患絕仕途
我們知道王勃畢竟是一位歷史上少有的才子,他的名氣也畢竟給世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影響。朝中曾先后征召過王勃。早年得道的王勃在經(jīng)歷了人生第一次的打擊后,就產(chǎn)生了恥以文才受召的想法。他作文述志,表明對官場的鄙棄,結果觸怒權貴,被斥為“才有名氣,爵祿蓋寡”。這樣的定論,基本斷送了王勃的政治前程。這些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建功立業(yè)、出人投地的大好時機,卻因為王勃看淡世間的榮華富貴,卻因他孤傲清高的性格,卻因他對人世的冷淡而瞬間即逝。此時的王勃更加向往他當年學醫(yī)求道的生活。在咸亨四年(673),王勃聽友人陸季友說虢州多藥草,他很想去,便設法做了個虢州參軍。這三心二意的動機,讓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誰能料到,等待他的卻是第二次更沉重的人生打擊。
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參軍任上與同僚的關系很僵。當時有一官奴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何卻把他藏到自己的府內。后來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就私下把曹達殺了。事情暴露,王勃因無人保護而被判死刑(可能是有人蓄意謀害)。后來又遇大赦,幸免一死。但王勃這一次的災禍不僅影響了自己的一生,也影響了他的家庭。父親王福峙因此事從雍州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此時的王勃似乎看清了自己的政治命運的慘淡,同時也讓王勃更加珍惜劫后的余生。“富貴比浮云,光陰逾于尺壁。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詞翰,倍所用心”。雖然朝廷第二年恢復了王勃的原職,他決計棄官為民,立志著書立說,成就了他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最輝煌時期。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王勃是位孝子,他第二次的人生打擊使父親受到連累,這讓王勃感到愧對家父。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從龍門的老家起程,決定前往交趾看望父親,以表達孝奉的心愿和愧疚之情。他一路經(jīng)過洛陽、揚州、江寧,九月初到達洪州。在洪州期間,命運再一次和王勃開了一個永恒的玩笑。
(三)、才高不介俗人意,渲灑文采傳美名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落成,重陽之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閻都督早聞王勃之名,聽說他路過此地,便邀請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原只為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學士(吳子章)的才學并以此抬高其名聲,故事先讓女婿事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之作展示給大家。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謙讓一番。大家知道其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當輪到王勃時,不知其中蹊蹺的他竟毫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十二分地不滿,于是拂衣而去。中間不停地讓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始覺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欣然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為此,閻都督與王勃建立了忘年之交。從這一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王勃對人情世故的疏忽,對為人處世的粗糙。王勃的不諳時世讓他的一生吃盡了苦頭。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也正是因為他不遮不掩的個性,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位流芳千古的王勃,一個讓我們深感惋惜的王勃!
人生無常的“晚年”
人生難料無常事,秋水長天慰平生
滕王閣宴會之后,王勃繼續(xù)南下,與上元二年(675)十一月初七到達嶺南都督府所在地海南,第二年秋由廣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僅二十七歲。
此時,我們再把目光投向王勃的一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還是那場有聲有味的政治風雨注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和他的悲劇結局。但這顆流星地滑落讓我們驚羨生命之花的美麗和它綻放出的清香,也讓我們在惋惜與痛苦的交織中感受生命的不屈與自強。因為,王勃歲英年早逝,卻獨立初唐四杰之首,在扭轉齊梁頹靡、開創(chuàng)唐詩新風上繼往開來,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的名篇。他的五言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杰作,“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被人們傳誦。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還是他那被人們傳為佳話的《滕王閣序》。初唐的歷史遇上王勃也可謂大幸,而王勃,一個年輕而短暫生命,他也萬萬沒有想到因為他的一篇《滕王閣序》,讓他的靈魂和生命那么閃光。正如鄭振鐸先生評價:“正如太陽身神萬千縷的光芒還未走在東方之前,東方是先已布滿了黎明女神的玫瑰的曙光了。”
【止步于而立之年的王勃】相關文章:
王勃的詩集及王勃簡介04-19
王勃的故事06-30
王勃的名言12-27
《滕王閣序》王勃04-21
王勃 《滕王閣序》03-24
騰王閣序王勃08-05
王勃滕王閣序06-15
王勃詩歌鑒賞04-12
王勃詳細介紹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