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材分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最通俗的解釋就是,運用了什么手法,描寫了什么內容,突出了什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你還會做古詩詞鑒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材分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一、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練、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是長春版語文教科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首古詩。本組課文由三首唐詩組成,皆為七言絕句,千古佳作!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作,書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游子在外,舉目無親,正逢佳節(jié),百感交集。全詩寫得非常樸素,感情十分自然。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就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形表達出來,同時傳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為下面思念的內容奠定了基礎。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一個“倍”字,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jié)極度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傳誦的佳句,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表達了億萬炎黃子孫共同的生活感受。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平時對古詩的積累,絕大多是學生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下來,并且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預習大概理解古詩的意思。但是這首詩的字里行間蘊含著強烈的感情卻很難體會,因為詩人所處的年代與學生十分遙遠,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所以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的意境是使學生最難的;谝陨蟽牲c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并默寫后兩句。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品重點字詞,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所以我打算運用情境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整體上把握古詩,通過層層誦讀的方法去指導學生體會它獨特的意韻美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法: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應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惫旁娬b讀課更應該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和情感體驗。所以本節(jié)課力求采取以讀促思,讀中感悟的學習方法。
四、微型課題實施分析
習作教學是我們年組共同研究的小課題。習作教學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發(fā)學生共鳴。本首古詩看上去好似離學生生活久遠,其實詩中蘊含的那種思親之情,正好與我們班學生的現實情況相符。他們大多家長要出外務工,長期不在家,所以濃濃的思念之情,讓學生和詩人一樣感同身受。因此可以安排學生課后練筆,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激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走進文本,走進現實生活。
五、教學過程預設
(一)、看圖激情,揭題解題
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币獙W生通過對課文學習來提高認識,受到感染,就必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共鳴。通過看圖說說離別的情景,讓學生體會離開家鄉(xiāng)、思戀親人的感受,通過“憶”字理解課題,為學習詩文營了一種良好的情感氛圍。
(二)、字正腔圓,初讀感知
學生在自己已讀基礎上,聽老師范讀全詩,并檢查標的停頓的地方是否劃對。讀后課件出示詩中停頓的地方。根據符號讓學生再次嘗試讀詩并敢于與老師挑戰(zhàn),讀的好與否。
(三)、發(fā)揮想象,讀出溫度
文字是有溫度的,讓學生通過讀下面的幾句話體會文字的溫度,并在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探究詩中的重點字詞,從“獨”、“異鄉(xiāng)”、“異客”中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從“每逢”、“倍”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思親。通過想像王維和兄弟互相牽掛對方,從讀中更深層地體會作者思鄉(xiāng)的傷感。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②、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變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邸⑼蹙S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了。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四)、原汁原味,吟誦古詩
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師生通過配樂誦讀,充分感受是人的真實情感和詩歌的藝術力量。
(五)、喚起思念,真情表白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一句詩的教學,不要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要引入學生生活,喚起學生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與祝福,讓學生用幾句話或一首小詩把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表達出來。這樣深入文本,和作者產生了共鳴,易于動筆,學生由感而發(fā),樂于表達。
六、教學建議
只有在朗讀(或吟誦)中才能充分發(fā)揮詩歌的抒情、審美的藝術效果,也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能辨味詩的語言,才能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才能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生共鳴。所以古詩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反復朗讀,體會文字的溫度。同時展開想象的翅膀走進詩中描繪的情景,把學生帶到作者的身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通過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深刻理解詩的含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唐代】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xiāng)之客,每逢佳節(jié)到來便加倍思親。
遙想兄弟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少我一個親人。
【創(chuàng)作背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是王維十七歲時所作。王維少年時就與胞弟王縉離開家鄉(xiāng)蒲州到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客游。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久負盛名,使他成為王公、駙馬、達官貴人的座上清客,這使他有機會大量接觸上層社會的生活,對世態(tài)炎涼和統(tǒng)治階級的生活有了深刻認識,并且產生了深深的厭倦。久而久之,思鄉(xiāng)懷親之感不斷襲擾他。特別是在他十七歲那年的“九·九”重陽佳節(jié)之日,達官貴人們都以家宴自娛,胞弟王縉也回蒲州去了,一種難以排遣的孤獨感和思鄉(xiāng)之情突然在舉目無親的詩人心中爆發(fā),遂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抒發(fā)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適逢佳節(jié)對故鄉(xiāng)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共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笔拙鋵懮碓诋愢l(xiāng)的詩人每到佳節(jié)倍加思念故鄉(xiāng)的兄弟親人。
起句一個“獨”字,造境突兀,既刻劃出了詩人舉目無親、孑然孤單的形象,又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涼的心境。兩個“異”字迭用,更加強了詩人的孤獨之感,為詩的畫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詩的詩眼和感情主線。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這一特定時間的局限,使人體會到詩中之情醞釀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發(fā)只不過是碰到了重陽佳節(jié)這一導火索罷了,一個“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明了平日思親之經常。這兩句詩著重在寫詩人節(jié)日的感受,由于詩題已經點明時值重陽佳節(jié),埋下了熱鬧歡愉的節(jié)日場面的伏筆,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鮮明。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后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后勁不足。這首詩的后兩句,如果順著“佳節(jié)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親,想到親人節(jié)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從而更加深了詩人珍視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情思。古時有重陽節(jié)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可以消災避邪之說。這里,詩人巧妙地通過兄弟重陽佳節(jié)佩茱萸囊登高這一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細節(jié)來使兄弟思己之情具體化、形象化,用兄弟對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遺憾心情來反射出詩人思親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詩情真摯:委婉動人。
這首詩注重感受和細節(jié)的典型性,“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受,既是詩人日常感受的升華,又是長期客居異鄉(xiāng)的游子節(jié)日感受的概括和總結,有相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細節(jié),體現了節(jié)日兄弟聚首的歡悅,同時也具有濃厚的時代和地方色彩。正因為這首詩注重感受、細節(jié)、時間、環(huán)境諸方面的典型選擇,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達了詩人具有典型意義的感情。因此千百年來屢經傳誦。
千古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詩的第一句用了“獨”、“異”兩個字,分量下得很足。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他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里面!爱愢l(xiāng)為異客”,不過是說在他鄉(xiāng)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xiāng)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詩人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xiāng)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爱愢l(xiāng)”、“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xiāng)者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jié)”——就很容易爆發(fā)出來,甚至一發(fā)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xiāng)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描寫就顯得十分自然。
這種體驗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xiāng)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相關名句:“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重陽獨酌杯中酒”。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材分析】相關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08-2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王維08-2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簡介08-2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原文08-29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10-24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賞析10-23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3-30
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賞析12-27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詩及解釋10-12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文及鑒賞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