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汪曾祺的談吃讀后感
引導(dǎo)語:汪曾祺以平實委婉而又有彈性的語言,反撥了籠罩一切的“毛話語”的僵硬,下面是小編收集他的談吃散文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
汪曾祺談吃散文《故鄉(xiāng)的食物》讀后感
那天逛街,在購書中心買回三本書:汪曾祺《故鄉(xiāng)的食物》,蕭紅《呼蘭河傳》,還有一本帶拼音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是給外甥女的。外甥女已經(jīng)可以一板一眼的按照拼音自己讀故事,一本美人魚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除了安徒生,其實還有很多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我希望這些童話故事可以帶著她神游各種奇幻世界,希望她的童年充滿美好,所以我要把這些美麗至極的童話故事一點點的介紹給她。
每看到蕭紅這個名字,就會有一番別樣的滋味。對她是有著別樣的感情在里面的。在中國歷史上,女作家輩出的年代正是她在的那個年代,而在這些女作家中,我尤其喜愛的就是蕭紅了。很多人大愛張愛玲?墒菑?zhí)饪,太灰暗,且是大上海的味道。石評梅太凄苦,太絕望。冰心太簡單,太干凈。丁玲太激昂,太革命。張是老照片樣的灰褐色;石是灰色的;冰心是透明的;丁玲是橄欖綠。只有蕭紅是彩色的,就像東北鄉(xiāng)下棉被被面兒上的紅底兒的鳳凰牡丹的圖案。蕭紅一生奔波、坎坷且短暫,如今對她所經(jīng)歷的那些故事依然說法各異,褒貶不一。盡管如此,她還是堅強而倔強的活著,用她的筆戰(zhàn)斗著,直到生命的最后。蕭紅一生遇人不淑,一生受挫,一生都是孤零零的漂泊著。“從異鄉(xiāng)又奔向異鄉(xiāng),這愿望多么渺茫,而況送我的是海上的波浪,迎接我的是異鄉(xiāng)的風(fēng)霜”。(寫到這,去網(wǎng)上確認細節(jié),又看到她生活的片段和后來人們的紀念,竟至流淚不止。大概因為有過一年在東北鄉(xiāng)下生活的經(jīng)歷,對于她筆下的人物和風(fēng)情感到熟悉而親切,有溫暖的鄉(xiāng)土氣。說到這,后來的那個人是我的老鄉(xiāng),大概離得還很近,明明是東北農(nóng)村,不知道為什么非要起一個四個字的名字,像個日本人;畹拈L久,不知道對他來說是不是一種折磨呢?一個人,不管他怎樣澄清,真正的事實也就只在他自己的內(nèi)心,該報應(yīng)的自然就報應(yīng)了,不用別人費心吧。)可她的文字卻溫暖而清麗,充滿色彩。把她的書放在那里,不忍猝讀,就像一段沉重的心事,安放好,輕易不去觸碰。
看汪曾祺的`書,只為看那些食物。是消遣用的。這次回來大連,隨身帶了來。飛機晚點50分鐘,在機場看著看著睡著了。醒來剛好登機。飛機上最適合看書了,電子產(chǎn)品不能始終打開且又依賴電,書可以一直看著且字和版面都夠大,捧在手里始終是比ipod舒服?墒沁@本書卻怎么也看不下去,飛機3個小時,也只看了短短兩篇小文。不為別的,因為是食物和這些文字引來太多神思,沒讀幾個字,童年的那些瑣碎的記憶就奔忙著跑了出來,喜的、傷的、平淡無奇的。小時候一直以為自己過著最無味的生活,現(xiàn)在回想起來卻是別一番滋味。老頭子跟個貪吃的頑童似的,心心念念記掛著那些關(guān)于食物的點滴,說“我有四十五年沒有吃過了”,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滄桑啊。我如果不是離開北方整整一年,大概體會不到對自認是一種普通的食物后來卻產(chǎn)生綿遠的牽掛的滋味吧。我有整整一年的時間沒有吃到大醬了,有一年的時間沒吃到酸菜了。雖然相比之下清淺了許多,我不敢想象我將要經(jīng)歷的滄桑,因為我已經(jīng)有兩年沒看到下雪了。沒有雪我是不能活的。我以為沒有你我是不能活的,可我還是活了下來。我想,我該像他一樣,把這些食物的記憶寫出來,也許沒有多么精彩,可對我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汪曾祺談吃》讀書筆記
《家常酒菜》
家常酒菜,一要有點新意,二要省錢,三要省事。偶有客來,酒渴思飲。主人卷袖下廚,一面切蔥姜,調(diào)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顯得從容不迫;若無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腳亂,客人坐立不安,這酒還喝個什么勁!
《寫字•畫畫•做飯》
習(xí)字,除了臨摹,還要多看,即“讀帖”,我的字受“宋四家”(蘇、黃、米、蔡)的影響,但我并未臨過“宋四家”,是因為愛看,于不知不覺中受了感染。
寫字、畫畫是一種內(nèi)在的運動。寫字,畫畫,都要把心沉下來,齊白石題畫曰:“心閑氣靜時一揮。”心浮氣躁時寫字、畫畫,必不能佳。寫字畫畫可以養(yǎng)性,故書畫家多長壽。
做菜要有想象力,愛捉摸,如蘇東坡所說:“忽出新意”:要多實踐,學(xué)做一樣菜總得失敗幾次,方能得其要領(lǐng):也需要翻翻食譜。在我所看的閑書中,食譜占一個重要地位。食譜中寫的最好的,我以為還得數(shù)袁子才的《隨園食單》。這家伙確實很會吃,而且能說出個道道。如前面所說:“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實是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葷菜素油炒,素材葷油炒”,尤為至理名言。
《蘿卜》
大抵一種東西第一回吃,總是最好的。
《四方食事》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東西大家都愛吃。
有些東西,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
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成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yīng)該這樣。
《葵•薤》
我寫這篇隨筆,用意是很清楚的。
第一,我希望年輕人多積累一點生活知識。古人說詩的作用: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還可以多識于草木蟲魚之名。這最后一點似乎和前面幾點不能相提并論,其實這是很重要的'。草木蟲魚,多是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對于草木蟲魚有興趣,說明對人也有廣泛的興趣。
第二,我勸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嘗嘗,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異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點。一個一年到頭吃大白菜的人是沒有口福的。許多大家都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萵筍,其實原來都是外國菜。西紅柿、洋蔥,幾十年前中國還沒有,很多人吃不慣,現(xiàn)在不是也都很愛吃了么?許多東西,乍一吃,吃不慣,吃吃,就吃出味兒來了。
你當然知道,我這里說的,都是與文藝創(chuàng)作有點關(guān)系的問題。
《吃食與文學(xué)》
一個文藝工作者、一個作家、一個演員的口味最好雜一點,從北京的豆汁到廣東的龍虱都嘗嘗,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四川話、蘇州話、揚州話。否則,是個損失。
口味單調(diào)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對于苦瓜,可以各取所需,愿吃皮的吃皮,愿吃瓤的吃瓤。對于一個作品,也可以見仁見智?梢蕴剿髌湔軐W(xué)意蘊,也可以蹤跡其美學(xué)追求。北京人吃涼拌芹菜,只取嫩莖,西餐館做羅宋湯則專要芹菜葉。人棄人取,各隨尊便。
“文化小說”的概念頗含糊。小說重視民族文化,并從生活的深層追尋某種民族文化的“根”,我以為是未可厚非的。小說要有濃郁的民族色彩,不在民族文化里腌一腌、醬一醬,是不成的,但是不一定非得追尋那么遠,非得追尋到一種蒼蒼莽莽的古文化不可。古文化荒邈難稽。尋找古文化,是考古學(xué)家的事,不是作家的事。
從食品角度來說,與其考察太子丹請荊軻吃的是什么,不如追尋一下“春不老”,與其查究楚辭里的“蕙肴蒸”,不如品味品味湖南豆豉,與其追溯斷發(fā)文身的越人怎樣吃蛤蜊,不如蒸一碗霉干菜,喝兩杯黃酒。我們在小說里要表現(xiàn)的文化,首先是現(xiàn)在的,活著的;其次是昨天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嘗得出,想得透。
【汪曾祺的談吃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汪曾祺談吃散文(通用18篇)07-27
汪曾祺吃的文章03-30
汪曾祺談飲食文化04-29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吃》12-03
梁實秋《雅舍談吃》簡介08-08
汪曾祺的語調(diào)04-19
汪曾祺介紹12-09
汪曾祺的介紹03-02
汪曾祺的語錄11-01
汪曾祺的詩歌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