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汪曾祺的散文

時間:2024-05-23 16:58:12 汪曾祺 我要投稿

汪曾祺的散文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那么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完成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的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汪曾祺的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1

  我父親結(jié)過三次婚。我的生母姓楊。我不知道她的學(xué)名。楊家不論男女都是排行的。我母親那一輩"遵"字排行,我母親應(yīng)該叫楊遵什么。前年我寫信問我的姐姐我們的母親叫什么。姐姐回信說:叫"強(qiáng)四"。我覺得很奇怪,怎么叫這么個名昵?是小名么?也不大像。我知道我母親不是行四。一個人怎么會連自己母親的名字都不知道呢?因為我母親活著的時候我太小了。

  我三歲的時候,母親就故去了。我對她一點印象都沒有。她得的是肺病,病后即移住在一個叫"小房"的房間里,她也不讓人把我抱去看她。我只記得我父親用一個煤油箱自制了一個爐子。煤油箱橫放著,有兩個火口,可以同時為母親熬粥,熬參湯、燕窩,另外還記得我父親雇了一只船陪她到淮城去就醫(yī),我是隨船去的。還記得小船中途停泊時,父親在船頭釣魚,我記得船艙里掛了好多大頭菜。我一直記得大頭菜的氣味。

  我只能從母親的畫像看看她。據(jù)我的大姑媽說,這張像畫得很像。畫像上的母親很瘦,眉尖微蹙。樣子和我的姐姐很相似。我母親是讀過書的。她病倒之前每天還寫一張大字。我曾在我父親的畫室里找出一摞母親寫的大字,字寫得很清秀。

  前年我回家鄉(xiāng),見著一個老鄰居,她記得我母親。看見過我母親在花園里看花--這家鄰居和我們家的花園只隔一堵短墻。我母親叫她"小新娘子"。"小新娘子,過來過來,給你~朵花戴。"我于是好像看見母親在花園里看花,并且覺得她對鄰居很和善。這位"小新娘子"已經(jīng)是八十多歲的老太太了!

  我還記得我母親愛吃京冬菜。這東西我們家鄉(xiāng)是沒有的,是托做京官的親戚帶回來的,裝在陶制的罐子里。

  我母親死后,她養(yǎng)病的那間"小房"鎖了起來,里面堆放著她生前用的東西,全部嫁妝--"摞櫥"、皮箱和銅火盆,朱漆的火盆架子......我的繼母有時開鎖進(jìn)去,取一兩樣?xùn)|西,我跟著進(jìn)去看過。"小房"外面有一個小天井?磕嫌幸粋秋葉形的小 臀花臺;ㄅ_上開了一些秋海棠。這些海棠自開自落,沒人管它。 "'花很伶仃,但是顏色很紅。

  我的第一個繼母娘家姓張。她們家原來在張家莊住,是個鄉(xiāng)下財主。后來在城里蓋了房子,才搬進(jìn)城來。房子是全新的,新磚,新瓦,油漆的顏色也都很新。沒有什i么花木,卻有一片很大的桑園。我小時就覺得奇怪,又不養(yǎng)蠶,種那么多桑樹做什么?

  都在這三問偏房里和姑媽在一起。我父親到老丈人那邊應(yīng)酬應(yīng)酬,說些淡話,也都在"這邊"陪姑媽閑聊。直到"那邊"來請坐席了,才過去。

  繼母身體不好。她婚前咳嗽得很厲害,和我父親拜堂時是服用了一種進(jìn)口的杏仁露壓住的。

  她是長女,但是我的外公顯然并不鐘愛她。她的陪嫁妝奩是不豐的。她有時準(zhǔn)備出門作客,才戴一點首飾。比較好的首飾是副翡翠耳環(huán)。有一次,她要帶我們到外公家拜年,她打扮了一下,換了一件灰鼠的皮襖。我覺得她一定會冷。這樣的天氣,穿一件灰鼠皮襖怎么行呢?然而她只有一件皮襖。我忽然對我的繼母產(chǎn)生一種說不出來的感情。我可憐她,也愛她。

  后娘不好當(dāng)。我的繼母進(jìn)門就遇到一個局面,"前房"(我的生母)留下三個孩子:我姐姐,我,還有一個妹妹。這對于"后娘"當(dāng)然會是沉重的負(fù)擔(dān)。上有婆婆,中有大姑子,小姑子,還有一些親戚鄰居,她們都拿眼睛看著,拿耳朵聽著。

  也許我和娘(我們都叫繼母為娘)有緣,娘很喜歡我。

  她每次回娘家,都是吃了晚飯才回來。張家總是叫了兩輛黃包車,姐姐和妹妹坐一輛,娘摟著我坐一輛。張家有個規(guī)矩(這規(guī)矩是很多人家都有的),姑娘回自己婆家,要給孩子手里拿兩根點著了的安息香。我于是拿著兩根安息香,偎在娘懷里。黃包車慢慢地走著。兩旁人家、店鋪的影子向后移動著,我有點迷糊。聞著安息香的香味,我覺得很幸福。

  小學(xué)一年級時,冬天,有一天放學(xué)回家,我大便急了,憋不住,拉在褲子里了(我記得我拉的屎是熱騰騰的)。我兜著一褲兜屎,一扭一扭地回了家。我的繼母一聞,二話沒說,趕緊燒水,給我洗了屁股。她把我擦干凈了,讓我圍著棉被坐著。接著就給我洗襯褲刷棉褲。她不但沒有說我一句,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

  我妹妹長了頭虱,娘煎草藥給地洗頭,用篦子給她篦頭發(fā)。張氏娘認(rèn)識字,念過《女兒經(jīng)》。"女兒經(jīng)》有,乙個版本,她念過的那本,她從娘家?guī)過來,我看過。里面有這樣的句子:"張家長,李家短,別人的事情我不管。"她就是按照這一類道德規(guī)范做人的。她有時念經(jīng):《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高王經(jīng)》。她是為她的姑媽念的。

  她做的飯菜有些是鄉(xiāng)下做法,比如番瓜(南瓜)熬面疙瘩、煮百合先用油炒一下。我覺得這樣的吃法很怪。

  她死于肺病。

  我的第二個繼母姓任。任家是邵伯大地主,莊園有幾座大門,莊園外有壕溝吊橋。

  我父親是到邵伯結(jié)的婚。那年我已經(jīng)十七歲,讀高二了。父親寫信給我和姐姐,叫我們?nèi)⒓铀幕槎Y。任家派一個長工推了一輛獨輪車到邵伯碼頭來接我們。我和姐姐一人坐一邊。我第一次坐這種獨輪車,覺得很有趣。

  我已經(jīng)很大了,任氏娘對我們很客氣,稱呼我是"大少爺"。我十九歲離開家鄉(xiāng)到昆明讀大學(xué)。一九八六年回鄉(xiāng),這時娘才改E1叫我"曾祺"--我這時已經(jīng)六十六歲,也不是什么"少爺"了。我對任氏娘很尊敬。因為她伴隨我的父親度過了漫長的很艱苦的滄桑歲月。

  她今年八十六歲。

  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一日載一九九三年第二期《作家》

  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季羨林散文

  有誰沒有手呢?每個人都有兩只手。手,已經(jīng)平凡到讓人不再常常感覺到它的存在了。

  然而,一天黃昏,當(dāng)我乘公共汽車從城里回家的時候,一雙長滿了老繭的手卻強(qiáng)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最初只是坐在那里,看著一張晚報。在有意無意之間,我的眼光偶爾一滑,正巧落在一位老婦人的一雙長滿老繭的手上。我的心立刻震動了一下,眼光不由得就順著這雙手向上看去:先看到兩手之間的一個脹得圓圓的布包;然后看到一件洗得挺干凈的.褪了色的藍(lán)布褂子;再往上是一張飽經(jīng)風(fēng)霜布滿了皺紋的臉,長著一雙和善慈祥的眼睛;最后是包在頭上的白手巾,銀絲般的白發(fā)從里面披散下來。這一切都給了我極好的印象。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一雙長滿了老繭的手,它像吸鐵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

  老婦人正在同一位青年學(xué)生談話,她談到她是從鄉(xiāng)下來看她在北京讀書的兒子的,談到鄉(xiāng)下年成的好壞,談到來到這里人生地疏,感謝青年對她的幫助。聽著她的話,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憶中,幾十年的往事驀地涌上心頭。

  在故鄉(xiāng)的初秋,秋莊稼早已熟透了,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長滿了谷子、高梁、老玉米、黃豆、綠豆等等,郁郁蒼蒼,一片綠色,里面點綴著一片片的金黃和星星點點的淺紅和深紅。雖然暑熱還沒有退盡,秋的氣息已經(jīng)彌漫大地了。

  我當(dāng)時只有五六歲,高梁比我的身子高一倍還多。我走進(jìn)高梁地,就像是走進(jìn)了大森林,只能從密葉的間隙看到上面的藍(lán)天。我天天早晨在朝露未退的時候到這里來擗高梁葉。葉子上的露水像一顆顆的珍珠,閃出淡白的光。把眼睛湊上去仔細(xì)看,竟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縮得像一粒芝麻那樣小的面影,心里感到十分新鮮有趣。老玉米也比我高得多,必須踮起腳才能摘到棒子。谷子同我差不多高,現(xiàn)在都成熟了,風(fēng)一吹,就涌起一片金浪。只有黃豆和綠豆比我矮,我走在里面,覺得很爽朗,一點也不悶氣,頗有趾高氣揚(yáng)之概。

  因此,我就喜歡幫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我當(dāng)時除了跟大奶奶去玩以外,總是整天纏著母親,她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有時候,在做午飯以前,她到地里去摘綠豆莢,好把豆粒剝出來,拿回家去煮午飯。我也跟了來。這時候正接近中午,天高去淡,蟬聲四起,蟈蟈兒也爬上高枝,縱聲歡唱,空氣中飄拂著一股淡淡的草香和泥土的香味。太陽曬到身上,雖然還有點熱,但帶給人暖烘烘的舒服的感覺,不像盛夏那樣令人難以忍受了。

  在這時候,我的興致是十分高的。我跟在母親身后,跑來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給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給她看一看。棒子上長了烏霉,我覺得奇怪,一定問母親為什么;有的豆莢生得短而粗,也要追問原因?傊@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樂園,我說話像百靈鳥,跑起來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干起活來,更是全神貫注,總想用最高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綠豆莢來。但是,一檢查成績,卻未免令人氣短:母親的筐子已滿了,而自己的呢,連一半還不到哩。在失望之余,就細(xì)心加以觀察和研究。不久,我就發(fā)現(xiàn),這里面也沒有什么奧妙的,關(guān)鍵就在母親那一雙長滿了老繭的手上。

  這一雙手看起來很粗,由于多年勞動,上面長滿了老繭,可是摘起豆莢來,卻顯得十分靈巧迅速。這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情。在我小小的心靈里不禁有點困惑。我注視著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開。

  我當(dāng)時歲數(shù)還小,經(jīng)歷的事情不多。我還沒能把許多同我的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事情都同這一雙手聯(lián)系起來,譬如說做飯、洗衣服、打水、種菜、養(yǎng)豬、喂雞,如此等等。我當(dāng)然更能讀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樣的詩句。但是,從那以后,這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卻在我的心里占據(jù)了一個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象。

  后來長大了幾歲,我離開母親,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書,代替母親照顧我的生活的是王媽,她也是一位老人。

  她原來也是鄉(xiāng)下人,干了半輩子莊稼活。后來丈夫死了,兒子又逃荒到關(guān)外去,二十年來,音訊全無。她孤苦伶仃,一個人在鄉(xiāng)里活不下去了,只好到城里來謀生。我伯父就把她請到我們的家里來幫忙。做飯、洗衣服、掃地、擦桌子,家里那一些瑣瑣碎碎的活全給她一個人包下來了。

  王媽除了從早到晚干那一些刻板工作以外,每年還有一些帶季節(jié)性的工作。每到夏末秋初,正當(dāng)夜來香開花的時候,她就搓麻線,準(zhǔn)備納鞋底,給我們做鞋。干這活都是在晚上。這時候,大家都吃過晚飯,坐在院子里乘涼,在星光下,黑暗中,隨意說著閑話。我仰面躺在席子上,透過海棠樹的雜亂枝葉的空隙,看到夜空里眨著眼的星星。大則圓的蜘蛛網(wǎng)的影子隱隱約約地印在灰暗的天幕上。不時有一顆流星在天空中飛過,拖著長長的火焰尾巴,只是那么一閃,就消逝到黑暗里去。一切都是這樣靜。在寂靜中,夜來香正散發(fā)著濃烈的香氣。

  這正是王媽搓麻線的時候。干這個活本來是聽不到多少聲音的。然而現(xiàn)在那揉搓的聲音卻聽得清清楚楚。這就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了。我轉(zhuǎn)過身來,側(cè)著身子躺在那里,借著從窗子里流出來的微弱的燈光,看著她搓。最令我吃驚的是她那一雙手,上面長滿了老繭。這一雙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個指頭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樹的枝子。但是,在這時候,它卻顯得異常靈巧美麗。那些雜亂無章的麻在它的擺布下,服服帖帖,要長就長,要短就短,一點也不敢違抗。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這一雙手左旋右轉(zhuǎn),只見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來香的香氣也都搓進(jìn)麻線里似的。

  這樣一雙手我是熟悉的,它同母親的那一雙手是多么相像呀。我總想多看上幾眼。看著看著,不知道在什么時候,竟沉沉睡去了。到了深夜,王媽就把我抱到屋里去,同她睡在一張床上。半夜醒來,還聽到她里拿著大芭蕉扇給我趕蚊子。在朦朦朧朧中,扇子的聲音聽起來好像是從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地方傳來的。

  去年秋天,我隨著學(xué)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鄉(xiāng)村里一個人民公社去參加勞動。同樣是秋天,但是這秋天同我五六歲時在家鄉(xiāng)摘綠豆莢時的秋天大不一樣。天仿佛特別藍(lán),草和泥土也仿佛特別香,人的心情當(dāng)然也特別舒暢了!虼,我們干活都特別帶勁。人民公社的同志們知道我們這一群白面書生干不了什么重活,只讓我們砍老玉米秸。但是,就算是砍老玉米秸吧,我們干起來,仍然是縮手縮腳,一點也不利落。于是一位老大娘就走上前來,熱心地教我們:怎樣抓玉米稈,怎樣下刀砍。在這時候,我注意到,她也長有一雙長滿老繭的手。我雖然同她素昧平生,但是她這一雙手就生動地具體地說明了她的歷史。我用不著再探詢她的姓名、身世,還有她現(xiàn)在在公社所擔(dān)負(fù)的職務(wù)。我一看到這一雙手,一想到母親一王媽的同樣的手,我對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而且肅然起敬,再說什么別的話,似乎就是多余的了。

  就這樣,在公共汽車行駛聲中,我的回憶圍繞著一雙長滿了老繭的手連成一條線,從幾十年前,一直牽到現(xiàn)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這一位老婦人的手上。這回憶像是一團(tuán)絲,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錯亂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三雙長滿老繭的手,現(xiàn)在似乎重疊起來化成一雙手了。我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動,體積愈來愈擴(kuò)大,形象愈來愈清晰。

  這時候,老婦人同青年學(xué)生似乎發(fā)生了什么爭執(zhí)。我抬頭一看:老婦人正從包袱里掏出來兩個煮雞蛋,硬往青年學(xué)生手里塞,青年學(xué)生無論如何也不接受。兩個人你推我讓,正在爭執(zh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公共汽車到了站,驀地停住了。青年學(xué)生就扶了老婦人走下車去。我透過玻璃窗,看到青年學(xué)生用手扶著老婦人的一只胳臂,慢慢地向前走去。我久久注視著他倆逐漸消失的背影。我雖然仍坐在公共汽車上,但我的心卻仿佛離我而去。

汪曾祺的散文2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園是我們家最亮的地方。雖然它的動人處不是,至少不僅在于這點。

  每當(dāng)家像一個概念一樣浮現(xiàn)于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沉的。

  祖父年輕時建造的幾進(jìn),是灰青色與褐色的。我自小養(yǎng)育于這種安定與寂寞里。報春花開放在這種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曬得那么多粉。固然報春花在我們那兒很少見,也許沒有,不像昆明。

  曾祖留下的則幾乎是黑色的,一種類似眼圈上的黑色(不要說它是青的)里面充滿了影子。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龕前的花消失。晚間點上燈,我們常覺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無窮高處。神堂屋里總掛一只鳥籠,我相信即是現(xiàn)在也掛一只的。那只青襠子永遠(yuǎn)

  瞇著眼假寐(我想它做個哲學(xué)家,似乎身子太小了)。只有巳時將盡,它唱一會,洗個澡,抖下一團(tuán)小霧在伸展到廊內(nèi)片刻的夕陽光影里。

  一下雨,什么顏色都郁起來,屋頂,墻,壁上花紙的圖案,甚至鴿子:鐵青子,瓦灰,點子,霞白。寶石眼的好處這時才顯出來。于是我們,等斑鳩叫單聲,在我們那個園里叫。等著一棵榆梅稍經(jīng)一觸,落下碎碎的瓣子,等著重新著色后的草。

  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

  我的記憶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們的園里可沒有菖蒲呵?它是哪兒來的,是哪些草?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我此刻把它們沒有理由的糾在一起。

  “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泵總小孩子都這么唱過吧。有時甚么也不做,我躺著,用手指繞住它的根,用一種不露鋒芒的力量拉,聽頑強(qiáng)的根胡一處一處斷。這種聲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聽得。當(dāng)然我嘴里是含著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無的

  水紅色是一種自然的巧合。

  草被壓倒了。有時我的頭動一動,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來。我靜靜的注視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時,又把頭枕上去,嘴里叫一聲“嗯”!有時,不在意,憐惜它的苦心,就算了。這種性格呀!那些草有時會嚇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來了,當(dāng)我看天

  上的云。

  我的鞋底是滑的,草磨得它發(fā)了光。

  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難聞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這種籽兒有帶鉤兒的毛,討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記它:因為我急于要捉住那個“都溜”(一種蟬,叫的最好聽),我舉著我的網(wǎng),躡手躡腳,抄近路過去,循它的聲音找著時,拍,得了。

  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種臭玩意。想想我捉過多少“都溜”!

  我覺得虎耳草有一種腥味。

  紫蘇的葉子上的紅色呵,暑假快過去了。

  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時一個、兩個的時候更多。它們總像有一樁事情要做,六只腳不停的運(yùn)動,有時停下來,那動著的便是兩根有節(jié)的觸須了。我們以為天牛觸須有一節(jié)它就有一歲。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難工作,即使它在樹枝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你等一個合適地

  點動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時候很少。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個有教養(yǎng)惜身份的紳士,行動從容不迫,雖有翅膀可從不想到飛;即是飛,也不遠(yuǎn)。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為依然是溫文爾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極瑰麗顏色的。有

  一種還似乎帶點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線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說也好。

  蟋蟀已經(jīng)變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興趣在斗,而我們對于捉蟋蟀的興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過一本秋蟲譜,上面除了蘇東坡米南宮,還有許多濟(jì)顛和尚說的話,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個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頸子上的細(xì)毛是瓦青還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還是

  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歡喜。聽,,哪里?這兒是的,這兒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來了。顧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撲,追著撲。有時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還沒喂吶,于是趕緊回家。我每吃一個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給它一點。正吃著晚飯,我的蟋蟀叫了。我會舉著筷子聽半天,聽完了對父親笑笑,得意極了。一捉蟋蟀,那就整個園子都得翻個身。我最怕翻出那種軟軟的鼻涕蟲?墒翘玫苡械氖寝k法,撒一點鹽,立刻它就化成一攤水了。

  有的蟬不會叫,我們稱之為啞巴。捉到啞巴比捉到“紅娘”更壞。但啞巴也有一種玩法。用兩個馬齒莧的瓣子套起它的眼睛,那是剛剛合適的,仿佛馬齒莧的瓣子天生就為了這種用處才長成那么個小口袋樣子,一放手,啞巴就一直向上飛,決不偏斜轉(zhuǎn)彎。

  蜻蜓一個個選定地方息下,天就快晚了。有一種通身鐵色的蜻蜓,翅膀較窄,稱“鬼蜻蜓”。看它款款的飛在墻角花陰,不知甚么道理,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過。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dāng)作窠的。看它從洞里把個有絨毛的小腦袋鉆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

  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著,一會兒,它拖著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鉆進(jìn)去,看看,不對,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著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蛘撸纱嗫此M(jìn)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

  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fēng)。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祖母叫我們不要玩螳螂,說是它吃了土谷蛇的腦子,肚里會生出一種鐵線蛇,纏到馬腳腳就斷,甚么東西一穿就過去了,穿到皮肉里怎么辦?

  它的眼睛如金甲蟲,飛在花叢里五月的夜。

  故鄉(xiāng)的鳥呵。

  我每天醒在鳥聲里。我從夢里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

  有時一只鳥冒冒失失飛進(jìn)那個花廳里,于是大家趕緊關(guān)門,關(guān)窗子,吆喝,拍手,用書扔,竹竿打,甚至把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蓱z的東西這一來完全沒了主意,只是橫沖直撞的亂飛,碰在玻璃上,弄得一身蜘蛛網(wǎng),最后大概都是從兩椽之間空隙脫走。

  園子里時時曬米粉,曬灶飯,曬碗兒糕。怕鳥來吃,都放一片紅紙。為了這個警告,鳥兒照例就不來,我有時把紅紙拿掉讓它們大吃一陣,到覺得它們太不知足時,便大喝一聲趕去。

  我為一只鳥哭過一次。那是一只麻雀或是癩花。也不知從甚么人處得來的,歡喜的了不得,把父親不用的細(xì)篾籠子挑出一個最好的來給它住,配一個最好的雀碗,在插架上放了一個荸薺,安了兩根風(fēng)藤跳棍,整整忙了一半天。第二天起得格外早,把它掛在紫藤架下。正是花開的

  時候,我想是那全園最好的地方了。一切弄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后,獨自還欣賞了好半天,我上學(xué)去了。一放學(xué),急急回來,帶著書便去看我的鳥;\子掉在地下,碎了,雀碗里還有半碗水,“我的鳥,我的鳥吶!”父親正在給碧桃花接枝,聽見我的聲音,忙走過來,把籠子拿起來看看,說“你掛得太低了,鳥在大伯的玳瑁貓肚子里了”。哇的一聲,我哭了。父親推著我的頭回去,一面說“不害羞,這么大人了”。

  有一年,園里忽然來了許多夜哇子。這是一種鷺鶩屬的鳥,灰白色,據(jù)說它們頭上那根毛能破天風(fēng)。所以有那么一種名,大概是因為它的叫聲如此吧。故鄉(xiāng)古話說這種鳥常帶來幸運(yùn)。我見它們吃吃喳喳做窠了,我去告訴祖母,祖母去看了看,沒有說什么話。我想起它們來了,也有一天會像來了一樣又去了的。我盡想,從來處來,從去處去,一路走,一路望著祖母的臉。

  園里什么花開了,常常是我第一個發(fā)現(xiàn)。祖母的佛堂里那個銅瓶里的花常常是我換新。對于這個孝心的報酬是有需掐花供奉時總讓我去,父親一醒來,一股香氣透進(jìn)帳子,知道桂花開了,他常是坐起來,抽支煙,看著花,很深遠(yuǎn)的想著甚么。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誰也還沒有起來,我常去園里摘一些冰心臘梅的朵子,再摻著鮮紅的天竺果,用花絲穿成幾柄,清水養(yǎng)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媽(我的第一個繼母)和二伯母妝臺上,再去上學(xué)。我穿花時,服伺我的女傭人小蓮子,常拿著撣帚在旁邊看,她頭上也常戴著我的花。

  我們那里有這么個風(fēng)俗,誰拿著掐來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搶的,表姐姐們每帶了花回去,必是坐車。她們一來,都得上園里看看,有甚么花開的正好,有時竟是特地為花來的。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樂于干這項差事。爬在海棠樹上,梅樹上,碧桃樹上,丁香樹上,聽她們在下面說“這枝,唉,這枝這枝,再過來一點,彎過去的,喏,唉,對了對了!”冒一點險,用一點力,總給辦到。有時我也貢獻(xiàn)一點意見,以為某枝已經(jīng)盛開,不兩天就全落在臺布上了,某枝花雖不多,樣子卻好。有時我陪花跟她們一道回去,路上看見有人看過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興。碰到熟人同學(xué),路上也會分一點給她們。

  想起繡球花,必連帶想起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這是一個小姑姑房中東西。那時候我們在一處玩,從來只叫名字,不叫姑姑。只有時寫字條時如此稱呼,而且寫到這兩個字時心里頗有種近于滑稽的感覺。我輕輕揭開門簾,她自己若是不在,我便看到這兩樣?xùn)|西了。太陽照進(jìn)來,令人明白感覺到花在吸著水,仿佛自己真分享到吸水的快樂。我可以坐在她常坐的椅子上,隨便找一本書看看,找一張紙寫點甚么,或有心無意的畫一個枕頭花樣,把一切再恢復(fù)原來樣子不留甚么痕跡,又自去了。但她大都能發(fā)覺誰來過了。到第二天碰到,必指著手說“還當(dāng)我不知道呢。你在我繃子上戳了兩針,我要拆下重來了!”那自然是嚇人

  的話。那些繡球花,我差不多看見它們一點一點的開,在我看書作事時,它會無聲的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繡球花可由人工著色。在瓶里加一點顏色,它便會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紅的之外,別種顏色看上去都極自然。我們常以騙人說是新得的異種。這只是一種游戲,姑姑房里常供的仍是白的。為甚么我把花跟拖鞋畫在一起呢?真不可解!霉靡呀(jīng)嫁了,聽說日子極不如意。繡球快開花了,昆明漸漸暖起來。

  花園里舊有一間花房,由一個花匠管理。那個花匠仿佛姓夏。關(guān)于他的機(jī)伶促狹,和女人方面的恩怨,有些故事常為舊日傭仆談起,但我只看到他常來要錢,樣子十分狼狽,局局促促,躲避人的眼睛,尤其是說他的故事的人的;ń畴x去后,花房也跟著改造園內(nèi)房屋而拆掉了。那時我認(rèn)識花名極少,只記得黃昏時,夾竹桃特別紅,我忽然又害怕起來,急急走回去。

  我愛逗弄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偷眼瞧它一片片的開張了,再猝然又來一下。他們都說這是不好的,有甚么不好呢。

  荷花像是清明栽種。我們吃吃螺螄,抹抹柳球,便可看佃戶把馬糞倒在幾口大缸里盤上藕秧,再蓋上河泥。我們在泥里找蜆子,小蝦,覺得這些東西搬了這么一次家,是非常奇怪有趣的事。缸里泥曬干了,便加點水,一次又一次,有一天,紫紅色的小觜子冒出來了水面,夏天就來了。贊美第一朵花。荷葉上花拉花響了,母親便把雨傘尋出來,小蓮

  子會給我送去。

  大雨忽然來了。一個青色的閃照在槐樹上,我趕緊跑到柴草房里去。那是距我所在處最近的房屋。我爬上堆近屋頂?shù)奶J柴上,聽水從高處流下來,響極了,訇——,空心的老桑樹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來越黑了,雨點在我頭上亂跳。忽然一轉(zhuǎn)身,墻角兩個碧綠的東西在發(fā)光!哦,那是我?匆姷睦县。老貓又生了一群小貓了。原來它每次生養(yǎng)都在這里。我看它們攢著吃奶,聽著雨,雨慢慢小了。

  那棵龍爪槐是我一個人的。我熟悉它的一切好處,知道哪個枝子適合哪種姿勢。云從樹葉間過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烏的藤爬上石筍了,石筍那么黑。蜘蛛網(wǎng)上一只蒼蠅。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葉子,這葉子有點甜么,那么嫩。金雀花那兒好熱鬧,多少蜜蜂!波——,金魚吐出一個泡,破了,下午我們?nèi)平痿~蟲。香櫞花蒂的黃色仿

  佛有點憂郁,別的花是飄下,香櫞花是掉下的,花落在草葉上,草稍微低頭又彈起。大伯母掐了枝珠蘭戴上,回去了。大伯母的女兒,堂姐姐看金魚,看見了自己。石榴花開,玉蘭花開,祖母來了,“莫掐了,回去看看,瓶里是甚么?”“我下來了,下來扶您。”

  槐樹種在土山上,坐在樹上可看見隔壁佛院?床灰姺孔,看到的是關(guān)著的那兩扇門,關(guān)在門外的一片田園。門里是甚么歲月呢?鐘鼓整日敲,那么悠徐,那么單調(diào),門開時,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打兩桶水,隨即又關(guān)上了。水東東的滴回井里。那邊有人看我,我忙把書放在眼前。

  家里宴客,晚上小方廳和花廳有人吃酒打牌(我記得有個人吹得極好的笛子)。燈光照到花上,樹上,令人極歡喜也十分憂郁。點一個紗燈,從家里到園里,又從園里到家里,我一晚上總不知走了無數(shù)趟。有親戚來去,多是我照路,說哪里高,哪里低,哪里上階,哪里下坎。若是姑媽舅母,則多是扶著我肩膀走。人影人聲都如在夢中。但這樣的時候并不多。

  平日夜晚園子是鎖上的。

  小時候膽小害怕,黑的,樹影風(fēng)聲,令人卻步。而且相信園里有個“白胡子老頭子”,一個土地花神,晚上會出來,在那個土山后面,花樹下,冉冉的轉(zhuǎn)圈子,見人也不避讓。

  有一年夏天,我已經(jīng)像個大人了,天氣郁悶,心上另外又有一點小事使我睡不著,半夜到園里去。一進(jìn)門,我就停住了。我看見一個火星。咳嗽一聲,招我前去,原來是我的父親。他也正因為睡不著覺在園中徘徊。他讓我抽一支煙(我剛會抽煙),我搬了一張?zhí)僖巫,我們一直沒有說話。那一次,我感覺我跟父親靠得近極了。

  四月二日。月光清極。夜氣大涼。似乎該再寫一段作為收尾,但又似無須了。便這樣吧,日后再說。逝者如斯。

汪曾祺的散文3

  有很多作家,我都聽過名字,卻從來沒有時機(jī)拜讀過作品,汪曾祺便是其中的一位。這次讀汪曾祺的散文,算是填補(bǔ)了一項自我的空白,實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目標(biāo)。

  汪曾祺的文字簡潔明了,講述的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甜酸苦辣,花鳥魚蟲,山川湖泊,名勝舊跡,往事回憶等等,但涵蓋的知識面卻相當(dāng)廣闊,所見所聞?wù)剚眍^頭是道,足見其閱歷的豐富。這些文字本身并沒有什么驚人之處,但會聚起來卻令人感到了一種生動的場面,那便是真實的生活,好玩的生活。

  他的文字中有很多都是談?wù)摮缘,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涉及令人乍舌,假設(shè)把先生放在當(dāng)下,我敢斷定是名副其實的“吃貨”一枚!不光光介紹了各地食物的異同與特色,還把自我的感受都如臨其境地展示給了讀者,描繪是動人和恰當(dāng)?shù),很多地方都有令人會心一笑?共鳴。

  先生也在眾多的文字中屢屢提到抗戰(zhàn)時西南聯(lián)大時的歷歷往事,可見其對那段學(xué)習(xí)與生活的眷戀。因為自我對那段歷史也頗感興趣,故此讀起來也格外親切,思念那些著名的大師,思念在艱辛歲月中精英們的精神和成就,也從另一種視角了解到更多的軼事和趣聞。 才明白先生是沈從文的弟子,所以文集中專門收集了一篇文章是寫沈從文和他的《邊城》的。一來又把邊城的情節(jié)再次回憶了一遍,并且還有美文賞析般的講解和其中人物創(chuàng)作原型的介紹,更有一些幕后的花絮與原委,對于喜歡文學(xué)寫作的人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引導(dǎo)與啟發(fā)。

  也喜歡先生寫的父母與祖父母輩的人物,既包含了真摯的親情,也從一個側(cè)面讓讀者了解到了晚清與民國時期的世間百態(tài)與人情世故,那些平常人家的生活和環(huán)境驀然就躍動在面前,鮮活了畫面。那些看似平淡與不經(jīng)意的文字間流露出的是中國文人的情懷。琴棋書畫詩書酒、茶米油鹽醬醋茶,都浮此刻這些小小的篇章之中,有生活的真諦,有閑情與雅趣,有山水和情韻,有人情的冷暖,在淡淡的文字與不經(jīng)意的表達(dá)之間展開了一幅世間的萬象,真實又生動。

  最終談?wù)劚緯难b幀,其實也和文字一樣,十分清新淡雅!相當(dāng)貼合文字的意境,在適當(dāng)?shù)目臻g,還插入了些相應(yīng)的國畫,完全是錦上再添鮮花!

汪曾祺的散文4

  人到夏天,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芝麻醬面(過水,抓一把黃瓜絲,澆點花椒油);烙兩張蔥花餅,熬點綠豆稀粥……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fēng)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bǔ)償補(bǔ)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

  北京人所謂“貼秋膘”有特殊的含意,即吃烤肉。

  烤肉大概源于少數(shù)民族的吃法。日本人稱烤羊肉為“成吉思汗料理”(青木正《中華腌菜譜》里提到),似乎這是蒙古人的東西。但我看《元朝秘史》,并沒有看到烤肉。成吉思汗當(dāng)然是吃羊肉的,“秘史”里幾次提到他到了一個什么地方,吃了一只“雙母乳的羊羔”。羊羔而是“雙母乳”(兩只母羊喂奶)的,想必十分肥嫩。一頓吃一只羊羔,這食量是夠可以的。但似乎只是白煮,即便是烤,也會是整只的烤,不會像北京的烤肉一樣。如果是北京的烤肉,他吃起來大概也不耐煩,覺得不過癮。我去過內(nèi)蒙幾次,也沒有在草原上吃過烤肉。那么,這是不是蒙古料理,頗可存疑。北京賣烤肉的,都是回民館子!翱救馔稹痹瓉碛旋R白石寫的一塊小匾,寫得明白:“清真烤肉宛”,這塊匾是寫在宣紙上的,嵌在鏡框里,字寫得很好,后面還加了兩行注腳:“諸書無烤字,應(yīng)人所請自我作古。”我曾寫信問過語言文字學(xué)家朱德熙,是不是古代沒有“烤”字,德熙復(fù)信說古代字書上確實沒有這個字。看來“烤”字是近代人造出來的字了。這是不是回民的吃法?我到過回民集中的蘭州,到過新疆的烏魯木齊、伊犁、吐魯番,都沒有見到如北京烤肉一樣的烤肉?狙蛉獯堑教幱械模鞘橇硗庖环N。北京的烤肉起源于何時,原是哪個民族的,已不可考。反正它已經(jīng)在北京生根落戶,成了北京“三烤”(烤肉,烤鴨,烤白薯)之一,是“北京吃兒”的代表作了。

  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爸俗印笔且桓桓F條釘成的圓板,下面燒著大塊的劈材,松木或果木。羊肉切成薄片(也有烤牛肉的,少),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醬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點水,交給顧客,由顧客用長筷子平攤在炙子上烤!爸俗印钡蔫F條之間有小縫,下面的柴煙火氣可以從縫隙中透上來,不但整個“炙子”受火均勻,而且使烤著的肉帶柴木清香;上面的湯鹵肉屑又可填入縫中,增加了烤炙的焦香。過去吃烤肉都是自己烤。因為炙子頗高,只能站著烤,或一只腳踩在長凳上。大火烤著,外面的衣裳穿不住,大都脫得只穿一件襯衫。足鄧長凳,解衣磅礴,一邊大口地吃肉,一邊喝白酒,很有點剽悍豪霸之氣。滿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這氣氛就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平常食量,吃一斤烤肉,問題不大。吃斤半,二斤,二斤半的,有的是。自己烤,嫩一點,焦一點,可以隨意。而且烤本身就是個樂趣。

  北京烤肉有名的'三家:烤肉季,烤肉宛,烤肉劉?救馔鹪谛溟T里,我住在國會街時,幾步就到了,常去。有時懶得去等炙子(因為顧客多,炙子常不得空),就派一個孩子帶個飯盒烤一飯盒,買幾個燒餅,一家子一頓飯,就解決了。烤肉宛去吃過的名人很多。除了齊白石寫的一塊匾,還有張大千寫的一塊。梅蘭芳題了一首詩,記得第一句是“宛家烤肉舊馳名”,字和詩當(dāng)然是許姬傳代筆?救饧驹谑矂x海,烤肉劉在虎坊橋。

  從前北京人有到野地里吃烤肉的風(fēng)氣。玉淵潭就是個吃烤肉的地方。一邊看看野景,一邊吃著烤肉,別是一番滋味。聽玉淵潭附近的老住戶說,過去一到秋天,老遠(yuǎn)就聞到烤肉香味。

  北京現(xiàn)在還能吃到烤肉,但都改成由服務(wù)員代烤了端上來,那就沒勁了。我沒有去過。內(nèi)蒙也有“貼秋膘”的說法,我在呼和浩特就聽到過。不過似乎只是漢族干部或說漢語的蒙族干部這樣說。蒙語有沒有這說法,不知道。呼市的干部很愿意秋天“下去”考察工作或調(diào)查材料。別人就會說:“哪里是去考察,調(diào)查,是去‘貼秋膘’去了!焙羰懈刹克f“貼秋膘”是說下去吃羊肉去了。但不是去吃烤肉,而是去吃手把羊肉。到了草原,少不了要吃幾頓羊肉。有客人來,殺一只羊,這在牧民實在不算什么。關(guān)于手把羊肉,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收入《蒲橋集》,茲不重述。那篇文章漏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即羊肉要秋天才好吃,大概要到陰歷九月,羊才上膘,才肥。羊上了膘,人才可以去“貼”。

汪曾祺的散文5

  今天在整理書柜里的書時,看到了春節(jié)期間買的那本《汪曾祺小說精選》,一時間想到,似乎很久沒有看汪老的散文了。

  其實,汪曾祺老先生就像是我寫作道路上突然出現(xiàn)的小確幸,他的文章清新細(xì)膩,平淡中又充滿趣味,好像一杯清茶,青澀過后是無限的甘甜,讓人回味無窮。

  初識汪老,大概是在初中時,語文課本里有一篇汪老的文章,叫《端午的鴨蛋》,不知為何,我極其喜愛這篇文章,大概是因為自己是個吃貨吧,對很多描寫“吃”的文章都十分上心。每次看到這篇文章里描寫的.那些食物,比如“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等等,讀起來就讓人很有畫面感,食欲也漸漸上來了。過后,我就去了解了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汪曾祺老先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汪老是個對“吃”文化很有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里,有好多都跟食物有關(guān),就連金庸老先生都說“大陸滿口噙香中國我的作家,當(dāng)推汪曾祺和鄧友梅”,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成了汪老的書迷。

  有人這樣評價汪老的作品:沒有結(jié)構(gòu)上的苦心經(jīng)營,也不追求內(nèi)容的玄奧深奇,而是用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我覺得這就是最真實汪曾祺,他隨和,簡單,與世無爭,在紛擾的凡塵俗世里過著自己覺得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粗茶淡飯,柴米油鹽,有事可做,有人可愛,足矣。當(dāng)我深入了解他的文章之后,我知道,汪老真的就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人。他的散文描寫風(fēng)俗,談?wù)撐幕,回憶舊聞,遙寄鄉(xiāng)情,我們可以在他的文章里看到花鳥魚蟲,瓜果蔬菜,各地美食。汪老用一種很淳樸的方式將我們引領(lǐng)到他精神世界的一方凈土,讓我們遠(yuǎn)離塵世的喧囂,得到片刻的寧靜。

  我很喜歡讀汪老的散文集,字里行間都是淡淡的清新和優(yōu)雅。汪老很善于觀察生活,體驗人情世故。他所寫散文的主題大多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比如《夏天》中對夏天這個季節(jié)的細(xì)致描寫,《泡茶館》里對茶館閑人趣事的生動刻畫,每一幀都很唯美,讓人讀起來很輕松,很愉悅。

  上個學(xué)期,我在大學(xué)圖書館里讀了好幾本汪老的散文集,汪老的文章不僅美和雅,就連名字都起得很詩意,像《草木春秋》、《葡萄月令》,這些讀起來讓人感覺口齒噙香,特別有味道。我當(dāng)時特別喜歡《葡萄月令》這篇文章,從心底里佩服汪老的寫作能力和對生活事物的觀察力。從一月落雪到十二月葡萄入窯,每個月,葡萄的每個生長過程,汪老都寫得十分地細(xì)致,葡萄生長明明只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可汪老用很平淡又不失美感的語言將這樣一件小事娓娓道來,更是讓我們看到一幅清新淡雅的葡萄生長圖。

  如果有時光機(jī),我真想穿越到那個年代,希望能有榮幸和汪老在盛夏時節(jié),躺在老槐樹下的藤椅上,品一品茶,聊一聊好吃的食物,暢談人生中的各種趣事,我想,那樣的生活一定美好又愜意。

汪曾祺的散文6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暗窗細(xì)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是陸放翁詩,與他廣為人知表達(dá)報國雪恥之志詩歌不同,這首詩給我們看到了一個士大夫日常生活情趣,閑適心情有一種不被塵世所染脫俗,就如汪曾祺先生散文。

  汪老是喜愛這首詩,不如說是他喜愛這種心情,這種心情是具有生活氣息,他想展現(xiàn)給我們就是他帶著心情生活。

  他對生活感覺,似乎略有逃學(xué)孩子清閑,世界也就這么大:嘴里叼著微甜草根、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嬌嗔柔和“賣楊梅——”聲、在窗臺上悄悄“吸著水”繡球花,這就是生活,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shù),他真實地、切身地享受這種藝術(shù)。

  他是個別樣作家,他與當(dāng)今坐在家里或辦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屏幕、手指在鍵盤上飛舞、神經(jīng)幾近被絡(luò)繹不絕電話摧毀作家不一樣。他文章、他書像是被他本人撫摩過千萬遍,字里行間散發(fā)出是木頭鉛筆味道,而不是機(jī)器硬冷,我能看到一個健朗老人用他骨骼突出手握住鉛筆,面帶淡定從容微笑,他細(xì)膩動情筆觸時不時地給自己和我們一個小小驚喜、小小感動,為了一小盤帶著雨珠潔白緬桂花,抑或是為了一條從湖心突然一躍而起大魚,還是堂倌頗具京腔一聲“收茶錢——”,它們以滋潤人心方式詮釋了“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東方古訓(xùn)。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一種境界、一種認(rèn)識,大多數(shù)人為了擺脫平庸而奮斗,但是那些成功人在經(jīng)歷了暴風(fēng)雨也見過了彩虹后,往往不再好高騖遠(yuǎn),而是理解平淡、用這種平淡心境熱愛著平淡甚至“平庸”日常生活。

  其實從他文章里得以體現(xiàn)閑適之美正是他經(jīng)歷了人事浮沉后所潛心追求,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給我們看到是那種能令人會心一笑小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上КF(xiàn)在人們大多沒有精力和心情去關(guān)注這些看似瑣碎美,他們大多腳步匆匆,厚重鏡片竟把人們心與社會、與自然隔離,太多金屬制品竟把人們心層層包裹,作者在極力讓我們感受美同時,我分明聽到一個慈祥聲音在對忙著趕路世人們說:“孩子們,慢點走,你們看這朵海棠顏色,像是哪個大家閨秀胭脂水不小心從指尖滑落,浸進(jìn)了花瓣里。真美。真美。”

汪曾祺的散文7

  草巷口往北,西邊有一個短短的巷子,我的一個堂房叔叔住在這里。這位堂叔我們叫他小爺,他整天不出門,也不跟人來往,一個人在他的小書房里擺圍棋譜,養(yǎng)鳥。他養(yǎng)過一只鸚鵡,這在我們那里是很少見的。我有時到小爺家去玩,去看那只鸚鵡。

  小爺家對面有兩戶人家,是種菜的。

  由小爺家門前往西,幾步路,就是陰城了。

  陰城原是一片古戰(zhàn)場,韓世忠的兵曾經(jīng)在這里駐過,有人撿到過一種有耳的陶壺,叫做“韓瓶”,據(jù)說是韓世忠的兵用的水壺,用韓瓶插梅花,能夠結(jié)子。韓世忠曾在高郵屬境擊敗過金兵,但是在三垛,不在高郵城外。有人說韓瓶是韓信的兵用過的水壺,似不可靠,韓信好像沒有在高郵屯過兵。

  看不到什么古戰(zhàn)場的痕跡了,只是一片野地,許多亂葬的墳,因此叫做“陰城”。有一年地方政府要把地開出來種麥子,挖了一大片無主的墳,遍地是糟朽的'薄皮棺材和白骨。麥子沒有種成,陰城又成了一片野地,荒墳累累,雜草叢生。

  我們到陰城去,逮螞蚱,掏蛐蛐,更多的時候是去放風(fēng)箏。

  小時候放三尾子。這是最簡單的風(fēng)箏。北京叫屁股簾兒,有的地方叫瓦片。三根葦篾子扎成一個干字,糊上一張紙,四角貼“云子”,下面粘上三根紙條就得。

  稍大一點,放酒壇子,篾架子扎成紹興酒壇妝,糊以白紙,紅鼓,如鼓形;四老爺打面缸,紅鼓上面留一截,露出四老爺?shù)哪X袋——一個戴紗帽的小丑;八角,兩個四方的篾框,交錯為八角;在八角的外邊再套一個八角,即為套角,糊套角要點技術(shù),因為兩個八角之間要留出空隙。紅雙喜,那就更復(fù)雜了,一般孩子糊不了,以上的風(fēng)箏都是平面的,下面要綴很長的麻繩的尾巴,這樣上天才不會打滾。

  風(fēng)箏大都帶弓。干蒲破開,把里面的瓤刮去,只剩一層皮。葦稈彎成弓。把蒲繃在弓的兩頭,縛在風(fēng)箏額上,風(fēng)箏上天,蒲弓受風(fēng),汪汪地響。

  我已經(jīng)好多年不放風(fēng)箏了。北京的風(fēng)箏和我家鄉(xiāng)的,我小時糊過、放過的風(fēng)箏不一樣,沒有酒壇子,沒有套角,沒有紅鼓,沒有四老爺打面缸。北京放的多事沙燕兒。我的家鄉(xiāng)沒有沙燕兒。

  結(jié)束語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jié)構(gòu)的苦心經(jīng)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zhì)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他以個人化的細(xì)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糾偏了那種集體的“宏大敘事”;以平實委婉而又有彈性的語言,反撥了籠罩一切的“毛話語”的僵硬;以平淡、含蓄節(jié)制的敘述,暴露了濫情的、夸飾的文風(fēng)之矯情,讓人重溫曾經(jīng)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風(fēng)散文的魅力,從而折射出中國當(dāng)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虛假、病態(tài),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回歸散文,讓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沒。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fā)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學(xué)》的《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談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xiàn)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xiàn)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汪曾祺的散文8

  初中時的時候在川南一所小縣城里讀書,語文老師是師范畢業(yè)新分來的一位小伙兒,戴著黑框眼鏡,文質(zhì)彬彬的模樣。年輕人思維活躍,教課的時候常常會補(bǔ)充一些課外內(nèi)容給我們當(dāng)閱讀材料,第一次看見三毛的文字就是在他油印給我們的資料卷上。老師會讓我們每周寫周記,主題不限,想說什么都行,于是我把樓頂?shù)慕z瓜花、雨后的蜘蛛網(wǎng)、存了多年的兒時玩具都一一寫進(jìn)了周記,每一篇都會有他的文字點評,有時會給一些建議,有時圈點一些他覺得不錯的詞句,有時就一個簡單的“好”字。

  那時候能借書的地方很少,家中的藏書多是古代名家作品,對現(xiàn)代作家?guī)缀醵疾涣私。于是冒昧問語文老師借書看,他果真帶給我一本汪曾祺的散文集,說這位老爺子的文字挺不錯的。或許那時還是太過年少,封神演義之類的章回傳奇小說更合口味,那本汪老的書我雖讀完了,卻沒有讀出好來,以至于還書的時候老師問起如何,不免訕訕。想在回想書中內(nèi)容,竟無半點印象了。

  近些年看書,散文原本也看得少,對汪曾祺的了解依然只是一個名字而已,沒再讀過他的作品。直到前幾天翻開《生活家——汪曾祺自選散文集》,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輕松的關(guān)于旅行與美食的選集,從第一篇《我的家鄉(xiāng)》開始,才感知到文字背后是一個多么有趣的靈魂!手不釋卷半天讀完,有些后悔昔日的讀本里我竟然錯過了汪曾祺——一個淡泊如水的老爺子,卻在平常的人間煙火氣里品出了生活的真意!疏朗清新的文字里,對一個地方或一種食物的點滴感受,常讓人心有戚戚,難怪這本書會叫做《生活家》!

  汪曾祺生于江蘇高郵,伴著緊鄰的京杭大運(yùn)河長大,就像他自己文中所說,文字里有一種水的氣息。就是這種靈動之氣,讓這些沒有華麗辭藻修飾的文字變得生動可愛起來!老爺子是個自由派,對政治不太上心,在西南聯(lián)大上學(xué)的時候,曾被聞一多先生批評。都說人以群分,他后來師從沈從文先生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為人的性格如此,文風(fēng)也大致可知了,這本書中的游記與美食都是淺顯生動而意味綿長的。

  先說游記,老先生筆下的昆明、伊犁、福州、浙江、泰山也都恰好是我去過的地方,讀來更覺親切。看老先生寫昆明的雨,寫芒市的潑水節(jié),寫滇南的花草樹木……就想起昆明的翠湖,瑞麗的奘房,老撾的邊界線,還有頗具民族特色的姐勒金塔……書中寫到葉子花、令箭、茶花、一品紅、紫薇、蘭花等,一邊看一邊和自己印象中的花草一一對應(yīng),很是有趣。至于其中的白蘭花和尤加利樹,搜索了一下,發(fā)現(xiàn)是自己兒時熟悉的黃果蘭和桉樹。西南三省不少風(fēng)俗相通,四川的黃果蘭盛開的時候,街上也都是賣花兒的,買來掛在衣服胸前扣子上,很香。另外書中還說到馬纓花,不認(rèn)識,趕緊從網(wǎng)絡(luò)上搜索出圖片來看,便解惑了,果然很形象!

  不得不插一句贊嘆一下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資訊的便捷,路邊不認(rèn)識的花兒,拍個照就可以交給APP去識別(比如花伴侶和形色)。遇見不知出處的詩句,一個回車鍵就能知道答案。比如書中老先生說在昆明租住時門前的對聯(lián)里有一句“圣代即今多雨露”不知出處,隨手搜索一下,出自唐代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的最后一聯(lián):“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再說新疆,賽里木湖給我的震撼和老先生當(dāng)年的感受相似——藍(lán),真藍(lán)!還有書中說到的伊犁惠遠(yuǎn)古城,林則徐被貶時候曾在此居住,十年前我去新疆的時候特地登上古城遺址看過,總想起他的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后來在福州,曾經(jīng)特地去了林則徐故居參觀,無論海防還是邊防,他都以一己之力,留下諸多功績,令人敬佩!

  汪老先生是個有趣又有創(chuàng)意的人,逛風(fēng)景的時候,總有很多開腦洞的點子冒出來:比如在浙江水仙洞,他就想應(yīng)該立一尊福建德化的白瓷雕像;在大若巖景區(qū),覺得應(yīng)該恢復(fù)“箬”字;逛泰山,又想建議當(dāng)?shù)胤N云霧茶,還覺得應(yīng)該找名家作曲一首《碧霞元君頌》,組織一個道教音樂樂隊來唱——著實好玩兒! 想起多年前我去臨淄看齊國故城遺址,交通不便,開發(fā)不夠,一邊逛一邊恨不得給旅游局寫一份項目策劃案出來,那種心情,估計和老先生類似吧,哈哈!

  說完了旅行,再來說美食。老爺子生于江南,求學(xué)西南,后來久居北京,所以南北各地的風(fēng)味都曾品嘗,有的還親手制作,更用文字一一記載下來,確實是一位美食家!在他的筆下,五味俱全,廣西的酸筍、無錫的甜鱔糊、北京的苣荬菜(苦菊)、四川的麻辣燙、浙東的咸魚、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都一一道來。老先生隨遇而安,飲食也很包容,他提倡“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也曾經(jīng)夸口說自己什么都吃,還被朋友用苦瓜和蕪荽(香菜)捉弄過兩回。想起我也曾經(jīng)給朋友說過類似的話,并且在酥油茶、臭鱖魚、老友粉、沙蟲凍、蝎子湯、牛癟等食物下一路高歌,最后在北京的毛蛋前敗下陣來——那玩意兒,想想就膈應(yīng)得慌,確實下不了嘴。

  老爺子在昆明住過不少年,云南鮮美的各種菌類讓他記憶猶新,雞樅菌、牛肝菌、干巴菌……看得我滿口生津,這些菌也都是我的大愛!除了千里迢迢網(wǎng)購以外,尤其記得云南特色的菌湯火鍋,每次吃完都要回味好長時間。

  也許是西南三省挨得近的緣故,飲食也有很多共通之處。老先生筆下寫到了不少家鄉(xiāng)四川的美食:麻婆豆腐、夾沙肉、棒棒雞、川北涼粉、魔芋、螞蟻上樹、豌豆顛、蘿卜燉牛肉……還特意提到了腌咸菜的井鹽,并且吐槽實在吃不慣折耳根的腥味,讓人忍俊不禁!繼而無比想念起家鄉(xiāng)的味道來——這后半本書真是讓人越看越餓!

  美食的記憶中,少不了老先生對江南特色食物和野菜的想念:昂嗤魚(四川叫黃辣。、醉蟹、醉泥螺、慈姑湯、鵪鶉、枸杞頭、薺菜、馬齒莧、莼菜、蔞蒿……里面大多我都吃過,確實美味。書中還提到蘇東坡的“蔞蒿滿地蘆芽短”這首詩,真覺得每一句都是一道美食!

  另外,老爺子還專門寫了一篇關(guān)于“豆”、一篇關(guān)于“蘿卜”的文章,都是全國常見的平民食物,各地種類和做法卻頗多妙處,隨著口味的融合,原本帶著地方特色的豌豆黃和蘿卜絲餅也逐漸成了大眾美食。我又想念起四川的泡菜來——跳水(只泡一兩天)豇豆和白蘿卜特別下飯。不能再說吃了,關(guān)上書的時候就準(zhǔn)備去下單高郵的雙黃咸鴨蛋……隨便說一句,北海的海鴨蛋也是美味。

  讀書的時候,總感覺汪曾祺和蘇東坡有某種氣質(zhì)相通,都是隨遇而安的豁達(dá),都對生活充滿熱愛,對美食深有研究,也都寫得一手好文章,畫得一手好畫……這本書的前后彩頁,就有不少汪曾祺自己的畫作和篆刻印章,圖文相彰,甚是有趣。

  最后想提的一句是,汪曾祺曾經(jīng)在歷史博物館工作,他的老師沈從文也曾經(jīng)在這里當(dāng)過講解員。以后我再去逛國家博物館的時候,會想起這兩位先生吧!

汪曾祺的散文9

  鄰居夏老人送給李小龍一盆曇花。曇花在這一帶是很少見的。夏老人很會養(yǎng)花,什么花都有。李小龍很小就聽說過“曇花一現(xiàn)”。夏老人指給他看:“這就是曇花!崩钚↓垰g歡喜喜地把花抱回來了。他的心歡喜得咚咚地跳。

  李小龍給他澆水,松土。白天搬到屋外。晚上搬進(jìn)屋里,放在床前的高茶幾上。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曇花。放學(xué)回來,連書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曇花。

  曇花長得很好,長出了好幾片新葉,嫩綠嫩綠的。李小龍盼著曇花開。

  曇花茁了骨朵兒了!

  李小龍上課不安心,他總是怕曇花在他不在身邊的時候開了。他聽說曇花開,無定時,說開就開了。

  晚上,他睡得很晚,守著曇花。他聽說曇花常常是夜晚開。曇花就要開了。

  曇花還沒有開。

  一天夜里,李小龍在夢里聞到一股醉人的香味。他忽然驚醒了:曇花開了!

  李小龍一骨碌坐了起來,劃根火柴,點亮了煤油燈:曇花真的開了!

  李小龍好像在做夢。

  曇花真美呀!雪白雪白的。白得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ㄐ牡S,淡得像沒有顏色,淡得真雅。她像一個睡醒的美人,正在舒展著她的肢體,一面吹出醉人的香氣。啊呀,真香呀!香死了!

  李小龍兩手托著下巴,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曇花?戳撕芫茫芫谩

  他困了。他想就這樣看它一夜,但是他困了。吹熄了燈,他睡了。一睡就睡著了。

  睡著之后,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曇花開了。

  于是李小龍有了兩盆曇花。一盆在他的床前,一盆在他的夢里。

  李小龍已經(jīng)是中學(xué)生了。過了一個暑假,上初二了。

  初中在東門里,原是一個道士觀,叫贊化宮。李小龍的家在北門外東街。從李小龍家到中學(xué)可以走兩條路。一條進(jìn)北門走城里,一條走城外。李小龍上學(xué)的時候都是走城外,因為近得多。放學(xué)有時走城外,有時走城里。走城里是為了看熱鬧或是買紙筆,買糖果零吃。

  從李小龍家的巷子出來,是越塘。越塘邊經(jīng)常停著一些糞船。那是鄉(xiāng)下人上城來買糞的。李小龍小時候剛學(xué)會折紙手工時,常折的便是“糞船”。其實這只紙船是空的,裝什么都可以。小孩子因為常?匆娺@樣的船裝糞,就名之曰糞船了。

  從越塘的坡岸走上來,右手有幾家種菜的。左邊便是菜地。李小龍看見種菜的種青菜,種蘿卜?此麄儩布S,澆水。種菜的用一個長把的水舀子舀滿了水,手臂一揮舞,水就像扇面一樣均勻地灑開了。青菜一天一個樣,一天一天長高了,全都直直地立著,都很精神,很水靈。蘿卜原來像菜,后來露出紅紅的“背兒”,就像蘿卜了。他看見扁豆開花,扁豆結(jié)角了?匆娭ヂ椤Vヂ榭刹缓每,直不老挺,四方四棱的稈子,結(jié)了好些帶小毛刺的蒴果。蒴果里就是芝麻粒了。“你就是芝麻呀!”李小龍過去沒有見過芝麻。他覺得芝麻能榨油,給人吃,這非常神奇。

  過了菜地,有一條不很寬的石頭路。鋪路的石頭不整齊,大大小小,而且都是光滑的,圓乎乎的,不好走。人不好走,牛更不好走。李小龍常?匆娨活^牛的一只前腿或后腿的蹄子在圓石頭上“霍——噠”一聲滑了一下,——然而他沒有看見;盟さ惯^。牛好像特別愛在這條路上拉屎。路上隨時可以看見幾堆牛屎。

  石頭路兩側(cè)各有兩座牌坊,都是青石的。大小、模樣都差不多。李小龍知道,這是貞節(jié)牌坊。誰也不知道這是誰家的,是為哪一個守節(jié)的寡婦立的。那么,這不是白立了么?牌坊上有很多麻雀做窠。麻雀一天到晚嘰嘰喳喳地叫,好像是牌坊自己嘰嘰喳喳叫著似的。牌坊當(dāng)然不會叫,石頭是沒有聲音的。

  石頭路的東邊是農(nóng)田,西邊是一片很大的葦蕩子。葦蕩子的.盡頭是一片烏猛猛的雜樹林子。林子后面是善因寺。從石頭路往善因寺有一條小路,很少人走。李小龍有一次一個人走了一截,覺得怪瘆得慌。

  春天,葦蕩子里有很多蝌蚪,忙忙碌碌地甩著小尾巴。很快,就變成了小蛤蟆。小蛤蟆每天早上橫過石頭路亂蹦。你們干嘛亂蹦,不好老實呆著嗎?小蛤蟆很快就成了大蛤蟆,咕呱亂叫!

  走完石頭路,是傅公橋。從東門流過來的護(hù)城河往北,從北城流過來的護(hù)城河往東,在這里匯合,流入澄子河。傅公僑正跨在匯流的河上。這是一座洋松木橋。兩根橋梁,上面橫鋪著立著的洋松木的扁方子,用巨大的鐵螺絲固定在橋梁上。洋松扁方并不密接,每兩方之間留著和扁方寬度相等的空隙。從橋上過,可以看見水從下面流。有時一團(tuán)青草,一片破蘆席片順?biāo)^來,也看得見它們從橋下悠悠地漂過去。

  李小龍從初一讀到初二了,來來回回從橋上過,他已經(jīng)過了多少次了?

  為什么叫做傅公橋?傅公是誰?誰也不知道。

  過了傅公橋,是一條很寬很平的大路,當(dāng)?shù)厝税阉凶觥榜R路”。走在這樣很寬很平的大路上,是很痛快的,很舒服的。馬路東,是一大片農(nóng)田。這是“學(xué)田”。這片田因為可以直接從護(hù)城河引水灌溉,所以莊稼長得特別的好,每年的收成都是別處的田地比不了的。

  李小龍看見過割稻子?匆娺^種麥子。春天,他愛下了馬路,從麥子地里走,一直走到東門口。麥子還沒有“起身”的時候,是不怕踩的,越踩越旺。麥子一天一天長高了。他掰下幾粒青麥子,搓去外皮,放進(jìn)嘴里嚼。他一輩子記得青麥子的清香甘美的味道。他看見過割麥子?匆娺^插秧。插秧是個大喜的日子,好比是娶媳婦,聘閨女。插秧的人總是精精神神的,脾氣也特別溫和。又忙碌,又從容,凡事有條有理。他們的眼睛里流動著對于糧食和土地的脈脈的深情。一天又一天,哈,稻子長得齊李小龍的腰了。不論是麥子,是稻子,挨著馬路的地邊的一排長得特別好?傆袔讌查L得又高又壯,比周圍的稻麥高出好些。李小龍想,這大概是由于過路的行人曾經(jīng)對著它撒過尿。小風(fēng)吹著豐盛的莊稼的綠葉,沙沙地響,像一首遙遠(yuǎn)的、溫柔的歌。

  李小龍在歌里輕快地走著……李小龍有時挨著莊稼地走,有時挨著河沿走。河對岸是一帶黑黑的城墻,城墻垛子一個、一個、一個,整齊地排列著。城墻外面,有一溜荒地,長了好些狗尾巴草、扎蓬、蒼耳和風(fēng)播下來的旅生的蘆秫。草叢里一定有很多蟈蟈,蟈蟈把它們的吵鬧聲音都送到河這邊來了。下面,是護(hù)城河。隨著上游水閘的啟閉,河水有時大,有時;有時急,有時慢。水急的時候,挨著岸邊的水會倒流回去,李小龍覺得很奇怪。過路的大人告訴他:這叫“回溜”。水是從運(yùn)河里流下來的,是渾水,顏色黃黃的。黑黑的城墻,碧綠的田地,白白的馬路,黃黃的河水。去年冬天,有一天,下大雪,李小龍一大早上學(xué)去,他發(fā)現(xiàn)河水是紅顏色的!很紅很紅,紅得像玫瑰花。李小龍想:也許是雪把河變紅了。雪那樣厚,雪把什么都蓋成一片白,于是襯得河水是紅的了。也許是河水自己這一天發(fā)紅了。他捉摸不透。但是他千真萬確看見了一條紅水河。雪地上還沒有人走過,李小龍獨自一人,踏著積雪,他的腳踩得積雪咯吱咯吱地響。雪白雪白的原野上流著一條玫瑰紅色的河,那樣單純,那樣鮮明而奇特,這種景色,李小龍從來沒有看見過,以后也沒有看見過。

  有一天早晨,李小龍看到一只鶴。秋天了,莊稼都收割了,扁豆和芝麻都拔了秧,樹葉落了,蘆葦都黃了,蘆花雪白,人的眼界空闊了。空氣非常涼爽。天空淡藍(lán)淡藍(lán)的,淡得像水。李小龍一抬頭,看見天上飛著一只東西。鶴!他立刻知道,這是一只鶴。李小龍沒有見過真的鶴,他只在畫里見過,他自己還畫過。不過,這的的確確是一只鶴。真奇怪,怎么會有一只鶴呢?這一帶從來沒有人家養(yǎng)過一只鶴,更不用說是野鶴了。然而這真是一只鶴呀!

  鶴沿著北邊城墻的上空往東飛去。飛得很高,很慢,雪白的身子,雪白的翅膀,兩只長腿伸在后面。李小龍看得很清楚,清楚極了!李小龍看得呆了。鶴是那樣美,又教人覺得很凄涼。

  鶴慢慢地飛著,飛過傅公橋的上空,漸漸地飛遠(yuǎn)了。李小龍癡立在橋上。

  李小龍多少年還忘不了那天的印象,忘不了那種難遇的凄涼的美,那只神秘的孤鶴。

  李小龍后來長大了,到了很多地方,看到過很多鶴。不,這都不是李小龍的那只鶴。

  世界上的詩人們,你們能找到李小龍的鶴么?

  李小龍放學(xué)回家晚了。教圖畫手工的 張先生給了他一個任務(wù),讓他刻一副竹子的對聯(lián)。

  對聯(lián)不大,只有三尺高。選一段好毛竹,一剖為二,刳去竹節(jié),用砂紙和竹節(jié)草打磨光滑了,這就是一副對子。聯(lián)文是很平常的:惜花春起早 愛月夜眠遲

  字是請善因寺的和尚石橋?qū)懙,寫的是石鼓。因為李小龍上初一的時候就在家跟父親學(xué)刻圖章,已經(jīng)刻了一年,張先生知道他懂得一點篆書的筆意,才把這副對子交給他刻?唐饋聿⒉毁M(fèi)事,把字的筆劃的邊廓刻深,再用刀把邊線之間的竹皮鏟平,見到“二青”就行了。不過竹皮很滑,竹面又是圓的,需要手勁。張先生怕他帶來帶去,把竹皮上墨書的字蹭模糊了,教他就在他的畫室里刻。張先生的畫室在一個小樓上。小樓在學(xué)校東北角,是贊化宮的遺物,原來大概是供呂洞賓的,很舊了。樓的三面都是紫竹,——紫竹城里別處極少見,學(xué)生習(xí)慣就把這座樓叫成“紫竹樓”。李小龍每天下課后,上樓來刻一個字,刻完回家。已經(jīng)刻了一個多星期了。這天就剩下“眠遲”兩個字了,心想一氣刻完了得了,明天好填上石綠掛起來看看,就貪刻了一會。偏偏石鼓文體的“遲”字筆畫又多,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掏炅恕斑t”字的“走之”,揉揉眼睛,一看:呀,天都黑了!而且聽到隱隱的雷聲——要下雨了:趕緊走。他背起書包直奔東門。出了東門,聽到東門外鐵板橋下轟鳴震耳的水聲,他有點猶豫了。

  東門外是刑場(后來李小龍到過很多地方,發(fā)現(xiàn)別處的刑場都在西門外。按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西方主殺,不知道本縣的刑場為什么在東門外)。對著東門不遠(yuǎn),有一片空地,空地上現(xiàn)在還有一些淺淺的圓坑,據(jù)說當(dāng)初殺人就是讓犯人跪在坑里,由背后向第三個頸椎的接縫處切一刀,F(xiàn)在不興殺頭了,槍斃犯人——當(dāng)?shù)亟凶觥般|人”,還是在這里。李小龍的同學(xué)有時上著課,聽到街上拉長音的凄慘的號聲,就知道要銃人了。他們下了課趕去看,有時能看到尸首,有時看到地下一攤血。東門橋是全縣唯一的一座鐵板橋。橋下有閘。橋南橋北水位落差很大,河水傾跌下來,聲音很嚇人。當(dāng)?shù)厝税堰@座橋叫做掉魂橋,說是臨刑的犯人到了橋上,聽到水聲,魂就掉了。

  有關(guān)于這里的很多鬼故事。流傳得最廣的是一個:有一個人趕夜路,遠(yuǎn)遠(yuǎn)看見一個瓜棚,點著一盞燈。他走過去,想借個火吸一袋煙。里面坐著幾個人。他招呼一下,就掏出煙袋來湊在燈火上吸煙,不想怎么吸也吸不著。他很納悶,用手摸摸燈火,火是涼的!坐著的幾個人哈哈大笑。笑完了,一齊用手把腦袋搬了下來。行路人嚇得趕緊飛奔。奔了一氣,又碰得幾個人在星光下坐著聊天,他走近去,說剛才他碰見的事,怎么怎么,他們把頭就搬下來了。這幾個聊天的人說:“這有什么稀奇,我們都能這樣!”……李小龍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上鐵板橋了。他的腳步踏得橋上的鐵板當(dāng)當(dāng)?shù)仨憽?/p>

  天驟然黑下來了,雨云密結(jié),天陰得很嚴(yán)。下了橋,他就掉在黑暗里了。什么也看不見,只能看到一條灰白的痕跡,是馬路;黑糊糊的一片,是稻田。好在這條路他走得很熟,閉著眼也能走到,不會掉到河里去,走吧!他聽見河水嘩嘩地響,流得比平常好像更急。聽見稻子的新秀的穗子擺動著,稻粒磨擦著發(fā)出細(xì)碎的聲音。一個什么東西竄過馬路!——大概是一只獾子。什么東西落進(jìn)河水了,——“卜嗵”!他的腳清楚地感覺到腳下的路。一個圓形的淺坑,這是一個牛蹄印子,干了。誰在這里扔了一塊西瓜皮!差點摔了我一跤!天上不時扯一個閃。青色的閃,金色的閃,紫色的閃。閃電照亮一塊黑云,黑云翻滾著,絞扭著,像一個暴怒的人正在憋著一腔怒火。閃電照亮一棵小柳樹,張牙舞爪,像一個妖怪。

  李小龍走著,在黑暗里走著,一個人。他走得很快,比平常要快得多,真是“大步流星”,踏踏踏踏地走著。他聽見自己的兩只褲腳擦得剎剎地響。

  一半沉著,一半害怕。

  不太害怕。

  剛下掉魂橋,走過刑場旁邊時,頭皮緊了一下,有點怕,以后就好了。

  他甚至覺得有點豪邁。

  快要到了。前面就是傅公橋!靶邪倮镎甙刖攀,今天上國文課時他剛聽高先生進(jìn)過這句古文。

  上了傅公橋,李小龍的腳步放慢了。

  這是什么?

  他從來沒有看見過。

  一道一道碧綠的光。在葦蕩上。

  李小龍知道,這是鬼火。他聽說過。

  綠光飛來飛去。它們飛舞著,一道一道碧綠的拋物線。綠光飛得很慢,好像在幽幽地哭泣。忽然又飛快了,聚在一起;又散開了,好像又笑了,笑得那樣輕。綠光縱橫交錯,織成了一面疏網(wǎng):忽然又飛向高處,落下來,像一道放慢了的噴泉。綠光在集會,在交談。你們談什么?……李小龍真想多停一會,這些綠光多美呀!

  但是李小龍沒有停下來,說實在的,他還是有點緊張的。

  但是他也沒有跑。他知道他要是一跑,鬼火就會追上來。他在小學(xué)上自然課時就聽老師講過,“鬼火”不過是空氣里的磷,在大雨將臨的時候,磷就活躍起來。見到鬼火,要沉著,不能跑,一跑,把氣流帶動了,鬼火就會跟著你追。你跑得越快,它追得越緊。雖然明知道這是磷,是一種物質(zhì),不是什么“鬼火”,不過一群綠光追著你,還是怕人的。

  李小龍用平常的速度輕輕地走著。

  到了貞節(jié)牌坊跟前倒真的嚇了他一跳!一條黑影,迎面向他走來。是個人!這人碰到李小龍,大概也有點緊張,跟小龍擦身而過,頭也不回,匆匆地走了。這個人,那么黑的天,你跑到馬上要下大雨的田野里去干什么?

  到了幾戶種菜人家的跟前,李小龍的心才真的落了下來。種菜人家的窗縫里漏出了燈光。

  李小龍一口氣跑到家里。剛進(jìn)門,“哇——”大雨就下下來了。

  李小龍搬了一張小板凳,在燈光照不到的廊檐下,對著大雨傾注的空庭,一個人呆呆地想了半天。他要想想今天的印象。

  李小龍想:我還是走回來了。我走在半道上沒有想退回去,如果退回去,我就輸了,輸給黑暗,又輸給了我自己。李小龍回想著鬼火,他覺得鬼火很美。

  李小龍看見過鬼火了,他又長大了一歲。

汪曾祺的散文10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間草木》第一篇就是《花園》。讀了幾遍,每次都是一邊讀一邊笑,一邊讀一邊嘆,一邊讀一邊搖頭——唉,天籟之作啊,我怎么就寫不出這樣的文字呢。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哪里呢?掩卷思考,說不清楚好在哪里,反正感覺好像就是在一個靜靜的冬夜,坐在火爐旁,手捧著一杯熱茶;又好像在風(fēng)和日麗的早晨,行走在小橋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時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體味童趣時,既感到溫暖又感到淡淡的憂傷,“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閱讀水平,我想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于作者用渾樸自然的文字,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之美,于看似不經(jīng)心、不刻意之中設(shè)傳神妙筆,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并沒有多少景物的描寫,而是用兒童的眼睛掃描花園。你看,花園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里面充滿了影子——伸拔到無窮高的大柱子(兒童的眼里當(dāng)然是“無窮高”),神堂屋里掛著的鳥籠和“永遠(yuǎn)瞇著眼睛假寐的鳥(兒童的心理!)”。寫園子里的草,并不寫草如何青如何綠,而寫“巴根草”的兒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聲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無的水紅色、寫“我”與草的“游戲”,寫被草磨得發(fā)光的鞋底、寫難聞的“臭芝麻”,一筆帶過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蘇的紅色。寫蟲,寫天牛、蟋蟀、鼻涕蟲、蟬、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寫蟲如何如何,而是寫“我”與蟲們的故事。寫鳥,寫冒冒失失飛進(jìn)花廳里的鳥,寫吃偷吃米粉,灶飯,碗兒糕的鳥,寫自己養(yǎng)的鳥被貓吃了的“哭”。寫花,也并不寫花如何美,而是寫供花,寫掐花,寫穿花,甚至寫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以及它們是主人小姑姑,還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

  通篇文章都是兒童純凈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兒童純真的心靈里感受到的美。特別是土蜂的那段描寫: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dāng)作窠的。看它從洞里把個有絨毛的小腦袋鉆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著,一會兒,它拖著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鉆進(jìn)去,看看,不對,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著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蛘,干脆看它進(jìn)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fēng)。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在汪先生的筆下,蠢頭蠢腦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那對東張西望的“近視眼”,拖著的肚子,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fēng)的神情,酣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而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覺得土蜂在花朵上撅來撅去有點不配而對土蜂的愚弄,則體現(xiàn)了童趣和對花朵、動物、花園、大自然的熱愛。

  獨到的審美,也是這篇散文特點之一。美在身邊,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痘▓@》讓我感受到的藝術(shù)神韻,就在渾樸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文人的雅趣和愛好中,在小事的敘述和刻畫中。

  文章開頭并沒有講花園,而是講老宅,灰青色、褐色與黑色的老宅,充滿了影子的老宅。試想,在這種背景下開放的報春花,深紅、純白、碧藍(lán)、紫紅、淺黃等色的報春花,“它不至于被曬得那么多粉”,更何況,還有花園,色彩斑斕,鳥語花香,能不美嗎?這是對比的美。講桂花,是這樣寫的:“父親一醒來,一股香氣透進(jìn)帳子,知道桂花開了,他常是坐起來,抽支煙,看著花,很深遠(yuǎn)的想著甚么”,這是意境的美。寫臘梅,“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誰也還沒有起來,我常去園里摘一些冰心臘梅的朵子,再摻著鮮紅的天竺果,用花絲穿成幾柄,清水養(yǎng)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媽(我的第一個繼母)和二伯母妝臺上,再去上學(xué)。我穿花時,服伺我的女傭人小蓮子,常拿著撣帚在旁邊看,她頭上也常戴著我的花”,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和白磁碟子以及穿花時立在身邊頭上戴著花的小女孩,就是一幅美麗的寫意畫,這也是色彩的美。最使我感動的是這段十分唯美的描寫:

  想起繡球花,必連帶想起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這是一個小姑姑房中東西。

  我真不知道,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來寫的,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有什么聯(lián)系——那是一個舊時女孩閨房的東西啊,這個女孩是作者的小姑姑又是好朋友。愛素雅的白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拖鞋的女孩,該是多么圣潔啊。

  當(dāng)讀到“那些繡球花,我差不多看見它們一點一點的開,在我看書作事時,它會無聲的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姑姑已經(jīng)嫁了,聽說日子極不如意。繡球快開花了,昆明漸漸暖起來”時,我的眼淚突然涌上來,真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啊。

  這樣的小場景,在《花園》中比比皆拾:

  夜宴,點一個紗燈送客,燈光照在花上樹上;槐樹上看到的佛院,關(guān)著的那兩扇門,關(guān)在門外的一片田園,悠徐單調(diào)的鐘鼓聲,抱柴草打水的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水東東的滴回井里;半夜在園子里抽煙的父親和我……一幕幕的小場景溫馨又有點傷感,這種美,就像清麗澄明的溪水沁入了我的心。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痘▓@》通篇的筆調(diào)是清淡委婉、渾樸自然的。讀這些文字,就像在聽一個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即興偶感,娓娓道來,平淡質(zhì)樸,如話家常般的自然。每每讀到會心處,不覺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這種不事雕琢的風(fēng)格,恐怕緣于作者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dá)觀與超脫。而就是這種看似不經(jīng)意、看似閑適恬淡中包孕著一種文化、一份厚重。

  另外,我在想,《花園》表達(dá)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恐怕不僅僅是美好童年的回憶,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還有更深刻的東西,我說不清楚,但我感受得到,感覺就像《尋找家園》、《融入野地》這樣的作品一樣,在引領(lǐng)我們尋找一種精神上的東西,是真善美?精神家園?或許因為我們就是從泥土里走出來的,向往的就是泥土和自然?當(dāng)然,和那些作品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文字是寧靜、閑適、恬淡的。

  我想,《花園》帶給我的,是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雅趣,讓我體味到含蓄、空靈、淡遠(yuǎn)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深厚的文化意蘊(yùn)和永恒的美學(xué)價值!痘▓@》創(chuàng)造的真境界、傳達(dá)的真感情,引領(lǐng)著我步入精神世界的凈土。從這個角度來看,《花園》就是我們不斷尋找的精神家園。

汪曾祺的散文11

  讀汪曾祺的散文、有一個總的印象:他善于在平素的生活和日常見聞中擷取題材、把知識、趣味和思想寓于信筆所至的文字之中、并能做到親切自然、舒展流暢、感情隨筆流出、在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敘述中、透露出人生況味、有一種迷人的風(fēng)采。有人說“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說好”、的確有道理。

  (一)深沉純樸、濃郁深厚

  追求真情、是散文的靈魂、也是作家的最高信念。這種真情無疑包含著作家主觀心態(tài)的真誠和所要描寫的客觀世界的真實。這兩者是絕對不能離開的。汪曾祺的散文即注重從真情實感出發(fā)、從熟悉的人和事出發(fā)、描繪自己感受的一切、而且不拘于表面和淺層的真實、敢于深入到內(nèi)層的真實里去、這就給讀者送來可震動心弦的磁力、從而引起共鳴。這種真情實感的傾瀉程度、顯然決定著作品的成功命運(yùn)。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汪曾祺關(guān)于家鄉(xiāng)的散文、如《故鄉(xiāng)的元宵》、《我的家鄉(xiāng)》、《文游臺》、《故鄉(xiāng)的野菜》等篇章、就是一個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對故鄉(xiāng)高郵生活充滿深情而又略帶沉重的思憶。“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容易上口的。哪怕你沒有時間讀熟、凡是能打動人心的地方、就容易讓人記住。我并沒有想到要記住它們、它們會時時到我的腦子里來游歷。”汪曾祺散文把人喚入對過去歲月的追憶、你能立刻被其中純正的鄉(xiāng)音、濃郁的鄉(xiāng)情以及稔熟的草木蟲魚牢牢地吸引住、你不由驚嘆作者竟能把四十多年前那些非常艱澀的生活表現(xiàn)得如此生動感人。作者在江蘇《雨花》雜志發(fā)表總題為《故鄉(xiāng)的食物》的散文、其中《端午節(jié)的鴨蛋》一節(jié)這樣寫道:

  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biāo)明:“高郵咸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我對異鄉(xiāng)人的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我的家鄉(xiāng)》一文中、汪曾祺在飽含深情地寫了高郵的風(fēng)俗、風(fēng)土、風(fēng)情之后、又鄭重寫道:“我的家鄉(xiāng)不只出咸鴨蛋。我們還出過秦少游、出過散曲家王磐、出過經(jīng)學(xué)大師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惫懦歉哙]、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物產(chǎn)豐饒、大運(yùn)河依傍而過。這樣一個滲透著獨特的地理文化性格的歷史名城、怎一個咸鴨蛋涵蓋了得?汪曾祺如此介意把高郵總是與咸鴨蛋聯(lián)系在一起、這其實凝聚和體現(xiàn)著他對與之血肉相連的故土的生命感悟和無限摯愛之情。通過對家鄉(xiāng)食品炒米和焦屑的制法和與之相關(guān)的幾個小故事的回憶、作者在文末寫道:“炒米和焦屑和我家鄉(xiāng)貧窮和長期的動亂是有關(guān)系的”(《故鄉(xiāng)的食物·炒米和焦屑》)。即使那里給作者留下的幾乎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和波折、但那段逝去的歲月、那片生他養(yǎng)他的熱土仍值得格外珍惜、并含著淚微笑著寫出來、可謂千般衷曲寄鄉(xiāng)情。

  作者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散文、之所以能夠引人入勝、感人至深、既不是靠花里胡哨的辭藻、也不是靠故作深沉、唯一所依賴的就是作者對故鄉(xiāng)那一腔無怨無悔、包容一切的誠摯愛心、把諸多的普通市民百姓的命運(yùn)與真實艱難的生活場面、花草樹木蔬菜瓜果與社會風(fēng)情有機(jī)結(jié)合起來、從而勾勒出一幅色彩斑駁、鮮活動人的蘇北里下河水鄉(xiāng)的生活圖畫、猶如“美麗的夢、感傷的詩、文化的畫”。

  社會的演變與歷史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內(nèi)在規(guī)律、人類主動性的發(fā)揮、只能體現(xiàn)為善于發(fā)現(xiàn)和積極遵循這些規(guī)律、從而自覺地推進(jìn)這一演化。顛沛流離的生活和隨遇而安的生活態(tài)度、確實撐起了汪曾祺的至誠至性的藝術(shù)大廈。50年代末、汪曾祺作為右派下放在張家口沙嶺子勞動、勞動的四年中、汪曾祺對農(nóng)業(yè)大文化逐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單調(diào)的生產(chǎn)勞動逐漸升華為具體感受的勞動美、生活美和勞動人民的人情美。散文《葡萄月令》就是一首深情的勞動贊美詩。

  他參加葡萄園勞動、不再感到是沉重的負(fù)擔(dān)、而是從葡萄選種、播種、培植、管理、收獲等過程中、感受甚至享受勞動之歡樂和用勞動創(chuàng)造的生活之美。汪曾祺說他四年下放的最大收獲是真正接觸了中國的土地和農(nóng)民!拔覀兒娃r(nóng)業(yè)工人干活在一起、吃住在一起。晚上被窩挨著被窩睡在一鋪大炕上。農(nóng)業(yè)工人在枕頭上和我說了一些心里話、沒有顧忌。我這才比較切近地觀察了農(nóng)民、比較知道中國的農(nóng)村、中國的農(nóng)民是怎么一回事。這對我確立以后的生活態(tài)度和寫作態(tài)度是很有好處的'”(《隨遇而安》)。無故作之言、無斧鑿之言、卻能讓人看到一個真誠的、熱愛生活的、頗得人生精義的自我形象。但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是一種在逆境中也不喪失對生活對人生帶有抒情意味的情趣和關(guān)愛。

  (二)多樣化和豐富性

  為適應(yīng)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不斷更新和讀者心理轉(zhuǎn)機(jī)的審美需求、努力拓展散文的藝術(shù)表現(xiàn)空間、苦心地追求散文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段的多樣化和豐富性、也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個特色。他講究“有點見識、有點感慨”的理趣、講究意象的虛實契應(yīng)、主題內(nèi)涵的多義性的釋放、時空的交錯和轉(zhuǎn)移、主客體的對立和換位、講究散文的內(nèi)在規(guī)律及音樂性和繪畫性等等、可以說是古典與現(xiàn)代表現(xiàn)藝術(shù)相滲透的綜合運(yùn)用。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段的多樣化、使他的散文呈現(xiàn)出質(zhì)樸多姿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汪曾祺的文論和讀書心得、體現(xiàn)了深沉凝重的理趣。“我寫的文論大都是心平氣和的、沒有論戰(zhàn)的味道。但是有些也是有感而發(fā)、有所指的!边@些散文敘中趣顯、議中理明、或?qū)v史人物、現(xiàn)實人物進(jìn)行深刻的透視和分析、如《賈似道之死》、《懸空的人》等;或間作小考證、闡發(fā)精辟的見解、如《 <水滸>人物的綽號》、《城隍·土地·灶王爺》、《呼雷豹》等;或剖析創(chuàng)作與欣賞中的種種疑難、給出肯定的一家之言、如《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沈從文的寂寞》、《談風(fēng)格》等。其突出的美學(xué)意味就在于它強(qiáng)調(diào)了一個“理”字、一種感情化、形象化的“理”。知人之深、論世之深、識見之深、因“理”的貫注而幽遠(yuǎn)、而深沉、而凝重、卓然不群、在其他散文中獨具風(fēng)韻、標(biāo)志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在經(jīng)歷了深刻的人世憂患之后、在精湛的學(xué)養(yǎng)功力長期孕育下、終于進(jìn)入到思想和藝術(shù)全面收獲的更為高級的階段。作者在《賈似道之死》一文中、對南宋奸相賈似道之死的有關(guān)史料記載進(jìn)行考證分析后、指出:現(xiàn)在許多寫歷史題材的作品、尤其是電視劇、簡直是瞎編、如寫李太白與楊貴妃戀愛、就更不像話了。我覺得《木棉庵鄭虎臣報冤》是短篇歷史小說的一個典范:材料力求有據(jù)、寫得也并非不生動。今天寫歷史題材的作品仍可取法。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披沙揀金、卒章顯志、歷史與現(xiàn)實呼應(yīng)、并射出作者睿智的思想光芒。我國清代著名美學(xué)家葉燮把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造力分析為“才、膽、識、力”四種因素、而認(rèn)為四者之中“識”又是首要的、決定性的。概言之、沒有理性的光輝、沒有深刻的識見、就決然沒有好的文章。

  優(yōu)秀的散文、不僅在于“理”、還在于“詩”。在于作家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提煉的那種美好的、閃光的思想和感情、在于散文寫作體現(xiàn)出的我國古典詩歌情景交融以創(chuàng)造意境的某些特點!吧⑽南笤姟⑷狈υ娗榈纳⑽臎Q不是上品;散文又不是詩、它沒有格律來限定詩意。散文要寫出詩意、詩情、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命題!庇腥嗽谡勍粼魃⑽牡乃囆g(shù)特色時、把它歸納為一個“淡”字、即淡淡的詩意、平和的情愫、中性的色彩、不事藻飾的語言。但是、深入考察汪曾祺散文的整體風(fēng)貌可見、“淡”字并不能恰切地概括其藝術(shù)表現(xiàn)特色、他的散文還具有深遠(yuǎn)、剛勁、高亢、熾熱、婉約等多重特征。如《一個愛國的作家》充溢著鑿鑿的辯護(hù)和高昂的格調(diào)、《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懷念德熙》透露著追念、哀婉的情懷、《翠湖心影》、《胡同文化》發(fā)散著眷念、無奈的感慨、《自得其樂》、《多年父子成兄弟》則滿盈著濃烈的生活氛圍和色調(diào)。這些作品都別具特色、濃淡各異、格調(diào)清新、其藝術(shù)表現(xiàn)風(fēng)格豐富多采。由于汪曾祺打破散文單一化的表現(xiàn)模式、注重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多樣化、所以、在他的散文世界里、簇新的意象代替了吟風(fēng)弄月之類的俗喻、家常式的傾吐抒發(fā)代替了矯揉造作的偽情濫調(diào)、徐疾有致的節(jié)奏代替了呆穩(wěn)板滯的語序。

  汪曾祺以情緒體驗去追蹤生活、組織畫面、他特別注意以直覺、感覺的方式去把握審美對象。他的一些散文小品可以證明這一點、如《人間草木·槐花》一文、開頭一句“玉淵潭洋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苯又v述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養(yǎng)蜂人的故事、最后以一段“玉淵潭的槐花落了”戛然收尾。一組簡單的畫面卻包容了豐富而深刻的意蘊(yùn)、給讀者以某種情緒的感染、某種感覺的聯(lián)想、某種生活的暗示。

  (三)創(chuàng)新、建構(gòu)自己的文體風(fēng)格

  致力于散文文體的創(chuàng)新、建構(gòu)自己的文體風(fēng)格、打破散文題材和主題的單一、技巧和形式的單一、神韻和語言的單一、使散文以博大的“胸懷”、對各種文體的技巧并容兼包、尋求和創(chuàng)造不拘定格、富于彈性和主體感的文體形式、是汪曾祺散文的又一個重要特色。他的散文“記人事、寫風(fēng)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間作小考證、亦可喜。娓娓而談、態(tài)度親切、不矜持作態(tài)。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彼纳⑽娜〔膹V泛、不拘一格、筆墨灑脫不羈、行文無拘無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矯揉、不造作、沒有感情與語言的夸張、具有融合各種文體各種語氣的高度適應(yīng)能力和隨手拈來、為我所用的機(jī)智、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廣見博識和深刻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功底。如《泰山片石》、《初識楠溪江》、《嚴(yán)子陵釣臺》等游記散文、只要意有所至、筆勢所趨、往往不惜打破文體技巧的藩蘺:借助于小說的敘述方式、詩歌的意象轉(zhuǎn)換和韻律節(jié)奏、繪畫的色彩、古典文學(xué)的旁征博引、民間的小考等等、從而使他的散文孕育出了新的具有更高價值的審美特征。首先、能體現(xiàn)汪曾祺文體創(chuàng)新精神的是敘述方式的新變。過去這類散文、由于它的“回憶”、“懷念”的性質(zhì)、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種縱向的思維和敘述模式、文章的布局謀篇大多循照著一種物理時空順序。這種線式因果敘述、往往會使它同那種單純按橫的物理時空結(jié)構(gòu)的“導(dǎo)游詞”式的游記散文一樣、而流于“流水帳”式的“敘家譜”。汪曾祺的散文、如《覓我游蹤五十年》、《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四方食事》、《老舍先生》等、今人古籍、宇宙昆蟲、中外東西、偉人平民……無所不有、自由隨便、顯然突破了上述模式、確立一種心理時空觀念、從而形成自己那種縱橫交叉的最佳的情感流動方式。

  其次、能體現(xiàn)汪曾祺散文創(chuàng)新精神的是他的那些鴻篇巨制般的集合式散文。這些散文、如《逝水》、《天山行色》、《初訪福建》等、打破“假山亭池”式的美文模式、以長達(dá)萬余字乃至幾萬字的氣魄宏大的篇幅、大膽地將一些各自具有獨立性同時又有某種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異質(zhì)同構(gòu)的集合單位組合在一起、由一種統(tǒng)一的主題、氛圍、基調(diào)作統(tǒng)攝、從而構(gòu)成一個大系統(tǒng)。由于整體的功能總是大于部分之和、這些“殿堂樓閣”式的散文、不但具有多向延伸的功能、同時也得一種超越各種功能之上的系統(tǒng)功能、從縱面上增強(qiáng)了作品發(fā)掘生活的深度、又從橫面上擴(kuò)展了作品反映生活的廣度、具有一種立體交叉效應(yīng)。由八小部分組成的《泰山片石》、筆墨自由揮灑、行文伸縮自如、或考證旁引、或?qū)ξ膶W(xué)現(xiàn)象作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或抒發(fā)懷古之思、或?qū)v史人物作揶揄式評價、或指點現(xiàn)實社會。這在藝術(shù)地把握生活和情感的豐富性、復(fù)雜性上、呈現(xiàn)出一種現(xiàn)代散文所沒有過的表現(xiàn)形態(tài)、這就是讓多種藝術(shù)媒介競相介入、使作品成為多層面而具有張力的復(fù)合整體、既有多向多維的松動和舒放、又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有機(jī)性和立體感。

  質(zhì)樸淳厚、平易真切、是汪曾祺散文在語言上的特色。他的散文、精于遣詞造句、但寫出來又是大白話、淡筆揮抹、平和真誠、自然曉暢、毫無斧鑿痕跡、親切得使你想擁抱它。讀完他的散文之后、好象作者還在輕輕地對你說:謝謝收看。汪曾祺的散文、熔冶古今、善于引用文賦、民間諺語和詩詞(或自作詩詞)、加強(qiáng)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有位評論家說汪曾祺小說的魅力在于“三味”、即:鄉(xiāng)土味、沖淡味和詩味。把這句話用于評價汪曾祺的散文也很恰當(dāng)、而且他的散文還具有相當(dāng)濃厚的“幽默味”、文字不事藻飾、簡潔、清新、純凈、有時寓莊于諧、亦莊亦諧、有時出諸反語、正話反說。風(fēng)趣、幽默的字里行間、讀者可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機(jī)巧、體味到作者筆下一股時顯時隱、時濃時淡的情緒流動、這正是率真本色作家自我心境的流露。幽默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更增強(qiáng)了作品的抒情意味和藝術(shù)感染力、它必將為當(dāng)今散文風(fēng)格的多樣化提供有益的啟示。

  作家的視野、閱歷和蹤跡、決定著作品的內(nèi)容。汪曾祺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和學(xué)校教育、使得儒家為主、莊禪為輔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識滲入到他的骨肉精髓之中。而從小生活在蘇北里下河水鄉(xiāng)、五、六十年代的下放“改造”、又使得汪曾祺對農(nóng)業(yè)大文化產(chǎn)生了有選擇的自覺與不自覺的依戀。所以、讀汪曾祺散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不時泛起歸有光以及桐城派諸大家散文的流韻、而他的作品中的人和事、總是使我們獲得重溫生活的美感。他的散文清新跳脫、空靈流動、老練沉穩(wěn)、“這是我的生活經(jīng)歷、我的文化素養(yǎng)、我的氣質(zhì)所決定的”(《七十抒懷》)。

  有人說、現(xiàn)代的散文好像是一條淹沒在沙土下的河水、多少年后又在下流被掘了出來。這是一條古河、卻又是新的。的確、汪曾祺的散文也象一條古河、只有不懈地進(jìn)行發(fā)掘、其作品的認(rèn)識價值、思想價值和美學(xué)價值、才會不斷地被發(fā)現(xiàn)、被關(guān)注、才能更“有益于世道人心”。

汪曾祺的散文12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暗窗細(xì)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與陸游廣為人知的表達(dá)報國雪恨之志的詩歌不同,這首詩給我們看到了一個士大夫的日常糊口情趣,閑適的心情有一種不被塵世所染的脫俗。

  汪老喜愛這首詩,不如說是他喜愛這種心境,這種心境是具有糊口氣味的!按撼跣戮拢锬┩磔俊笔峭粼饔脕碓u價自己的披發(fā)文的。他喜歡疏朗平淡的風(fēng)格,深得天然之馥郁,敘述清淡,蘊(yùn)藉,而節(jié)制。

  他對糊口的感覺,好像略有逃學(xué)孩子的清閑,世界也就這么大:嘴里叼著的微甜的草根、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嬌嗔柔和的“賣楊梅——”聲、在窗臺上靜靜“吸著水”的繡球花,這就是糊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shù),他真實地、切身地享受這種藝術(shù)。桐城派講究寫文章要有"文氣",汪曾祺的文章就是很有"文氣"的,"氣"很足,抑、揚(yáng)、整理、挫,全篇文章看似無法,結(jié)構(gòu)披發(fā)漫,但卻有一股"氣"相聯(lián),"大巧若拙"。再一點就是汪曾祺的語言相稱好,看似清淡,韻味很足,并且會留空缺。汪曾祺寫他的老師沈從文,不去寫沈先生如何有才,如何勤奮,而是寫沈先生有一腔難懂的湘西方言;寫張君秋,就寫張君秋的能吃,吃過飯畫完妝再來二十個餃子;寫金岳霖接受毛主席奉勸要接觸社會,就坐三輪車在王府井東張西望——這些都是表現(xiàn)人物性格與特點的`東西,汪曾祺就是不動聲色地抓這些,

  他是個別樣的作家,他與當(dāng)今坐在家里或辦公室里眸子緊緊盯住屏幕、手指在鍵盤上飄動、神經(jīng)幾近被絡(luò)繹不絕的電話摧毀的作家不一樣。他的文章、他的書像是被他本人撫摸過千萬遍的,字里行間披發(fā)發(fā)出的是木頭鉛筆的味道,而不是機(jī)器的硬冷。我能看到一個健朗的白叟用他骨骼凸起的手握住鉛筆,面帶淡定從收留的微笑,他細(xì)膩動情的筆觸時不時地給自己和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小小的打動,為了一小盤帶著雨珠的雪白的緬桂花,抑或是為了一條從湖心忽然一躍而起的大魚,仍是堂倌頗具京腔的一聲“收茶錢——”,它們以潤澤津潤人心的方式詮釋了“絢爛之極歸于清淡”的東方古訓(xùn)。平清淡淡才是真,清淡是一種糊口狀態(tài)、一種境界、一種熟悉。在極力讓我們感觸感染美的同時,我分明聽到一個慈愛的聲音在對忙著趕路的眾人們說:“孩子們,慢點走,你們看這朵海棠的顏色,像是哪個大家閨秀的胭脂水不小心從指尖滑落,浸進(jìn)了花瓣里。真美。真美!

  汪曾祺披發(fā)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淡",淡得相稱有味道。他的披發(fā)文,記的也就是一些昔人往事,或者名勝古跡什么的,似乎信手拈來,娓娓而敘,并且點到即止,留下大量讓人回味和思索的空缺。那些隨手拈來的東西經(jīng)由作者看似不以為意的處理后,立刻就布滿一種雍收留大度的雅儒氣味,是一種真正意義的聰穎和聰明。這些年文壇玩深沉的東西特別多,滿紙文章故弄玄虛或者莫測高深。比較著汪曾祺,你就會發(fā)現(xiàn)后者的大家風(fēng)范,而前者只不外是一群自作智慧者,他們不是"真和尚"?芍^:真僧最言家常話。

汪曾祺的散文13

  去圖書大廈是奔著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去的。可惜沒找到,卻意外發(fā)現(xiàn)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間草木》,這讓我更加驚喜。一直特別喜歡汪曾祺的散文,收集了他所有的集子,前不久網(wǎng)上一位朋友求他1985年的散文集《晚飯花集》,我有,牛吧,買的時候1.4元。大學(xué)的論文就是分析他的散文風(fēng)格,不買書分析什么呢?

  他的語言很怪,拆開來沒什么,連起來就有味道。“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放在一起就像“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guān)”。喜歡的地方就在此:簡單、流暢,不嬌柔,一氣呵成。

  汪曾祺作為當(dāng)代著名短篇小說家、劇作家已是公認(rèn)的事實,特別是他執(zhí)筆的《沙家浜》家喻戶曉。而我從知道他的名字起就把他是“大淖紀(jì)事”,說不出的散淡、精致,就連青石板的苔蘚都滑爽地讓人想念。

  《人間草木》從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寫于后半生,風(fēng)格依然樸實,技巧臻于至境,很多文章我第一次讀到。分別寫了花草景致、各地風(fēng)物、故鄉(xiāng)美食、游記采風(fēng)、難忘歲月、故人師長、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寫景是汪曾祺的長項,不枯燥、不艱澀,伴隨著時代的印跡,老宅的每個角落都有奇特的。雖然過去了半個世紀(jì),其聲音、顏色、氣味都已歸于平靜,但我們?nèi)詮淖掷镄虚g看到從手心里滑過的歲月,想得起來都是溫暖,懷舊的調(diào)子不可阻擋的在陷逸的老房子里漫延。汪曾祺寫景懷舊的文章節(jié)奏緩慢,情景交融,敘事有點像舊小說。由于他熟讀古文,文中比喻、懷舊、信手拈來,時不時跳出一些奇句、古句、拗句,風(fēng)格如《夢溪筆談》、《容齋》。

  寫人的文章卻情緒活躍、調(diào)子輕快,是一種極簡的水墨摹寫人物傳統(tǒng)模式。一個個至親人物出場,鏈接了他背詩、臨貼、品茶、作畫、寫文的成長足跡,并理解其淳厚文學(xué)功底的源泉。

  最喜歡他寫美食和各地小吃的章節(jié)。偏偏他好象知道女性讀者的',只要提到美食,一定要細(xì)細(xì)介紹味道和制作過程,然后將成品認(rèn)真形容一番,不但色彩斑斕還有立體感。

  汪曾祺曾自謙地說寫不了像伏爾泰、叔本華那樣閃爍智慧的論著,也寫不了蒙田那樣淵博的長篇散文。他也不寫,覺得這個歲數(shù)感情過于洋溢,有點像老年人寫,“不好意思”,所以他的散文都不長,“歪打正著”適應(yīng)這個“快餐年代”的閱讀習(xí)慣。短短的,散淡的小美文,讀著不累,尤其適合春日午后散淡的陽光灑在身上,多數(shù)時候讀著讀著睡著了,在夢中體驗“字字磯珠,句句灼灼”的意境。

  好的文章是托著讀者一路讀下來“喲,完了,后來呢?”意猶未盡是也,這本散文集就有這效果。

汪曾祺的散文14

  平淡之美是道家美學(xué)思想衍生出的美學(xué)范疇,它是指一種樸素自然、平和淡遠(yuǎn)、本真天成,不刻意雕琢,不尚修飾的藝術(shù)境界。

  汪曾祺作為中國當(dāng)代名家,以其頗具特色的小說和散文獨立文壇,他的作品如其人溫和、淡靜,讀他的作品浮躁的心靈在他如水般的平淡中享受一份難得的靜謐。他的小說和散文總給人一種“淡淡的滋味”,卻淡的有滋有味,真可謂是閑適沖淡中孕育著一種文化,恬淡中自有一份厚重。

  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是真情、真語言。平淡致遠(yuǎn),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文風(fēng)平易近人,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xué)修辭,文學(xué)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lǐng),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yīng)該讓我們這些后輩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由于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fēng)土、藝術(shù)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xiàn)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

  美食向來是中國文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稱,每到一處,品嘗地方風(fēng)味和民間小食,每每陶醉其中,自得其樂。人皆愛美食,而懂美食,食出心得,卻難。汪曾祺深知個中滋味,那些尋常小食一經(jīng)他的點睛之筆,無不令人垂涎,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汪曾祺筆下,飲食成為了一種文化,一種境界。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當(dāng)數(shù)作者回憶故鄉(xiāng)美食的.文字,如《故鄉(xiāng)食物》《故鄉(xiāng)的元宵》《端午的鴨蛋》等,這些兒時的食物,一經(jīng)作者生花妙筆點染,不僅驟成妙筆,還令人頓起游子之思。

  《端午的鴨蛋》是一篇既具有生活神韻又凝結(jié)著濃烈民俗鄉(xiāng)情的散文。是對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讀,是對家鄉(xiāng)情懷的慨然詮釋。

  先生以“家鄉(xiāng)的端午”開篇,直接切題,用“很多風(fēng)俗”引出下文。于是,在他的筆下,一系列端午風(fēng)俗就走入了我們的視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等。這人有我有,人無我有的風(fēng)俗,在先生看來,都成了他最珍貴的回憶。因此,行文流水,如話家常,如數(shù)家珍,于自然、平淡中,表達(dá)了對生活的真愛和對故鄉(xiāng)的懷想。

  最讓先生頗感自豪的還是家鄉(xiāng)“著名”的“鴨蛋”, “著名的鴨種”、“善于腌鴨蛋”的高郵人、大都市店鋪里的鴨蛋、別處沒有的雙黃鴨蛋、質(zhì)細(xì)而油多的高郵咸蛋,甚至用鴨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為他不厭其煩并引以為自豪的表述對象,以至于對對方的“肅然起敬”和“稱道”也不屑一顧。 “驚奇不已”、“確實是好”,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薄案哙]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xì)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钡鹊日Z言使先生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悅躍然紙上。甚至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還不甘罷休,還要羅列種種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鴨蛋和故鄉(xiāng)的咸鴨蛋比對!斑@叫什么咸鴨蛋呢!”八個字符,一個嘆號,直白而樸素的話語,幽默而爽朗的聲音把先生對故鄉(xiāng)的厚愛鋪滿了整篇文章!爸āt油就冒出來了!币粋拖著長音的“吱”字,就把先生孩童時吃鴨蛋的情態(tài)出神入化般地描繪出來。我們從這里深深感受到先生對兒時生活的懷戀和追憶,以及對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

  汪曾祺認(rèn)為:“風(fēng)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chuàng)作的抒情詩。”民俗的多姿、平凡的生活、兒時的影像在他的筆下顯示出了獨具風(fēng)格的魅力。而他那簡約、傳神、清新、鮮活的語言特點也給我們帶來了生活和藝術(shù)的享受!拔宜非蟮牟皇巧羁,而是和諧!痹谧髡哒劤韵盗猩⑽闹校檬枥是宓墓P調(diào),寫出了人世間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fēng)物人情、習(xí)俗民風(fēng),富于地方特色,于平淡中顯現(xiàn)奇崛,風(fēng)格靈動淡遠(yuǎn),處處透著對這世界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

汪曾祺的散文15

  一月,下大雪。

  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風(fēng)。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擺條風(fēng)”。風(fēng)擺動樹的枝條,樹醒,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樹綠。雪化,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長出茵陳蒿。碧綠。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鍬一鍬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來,烏黑的。有的梢頭已經(jīng)綻開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蒼白的小葉。它已經(jīng)等不及。

  把葡萄藤拉出來,放在松松的濕土上。

  不大一會,小葉就變顏色,葉邊發(fā)紅——又不大一會,綠。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備料。把立柱、橫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楊木的、樺木的,按照樹棵大小,分別堆放在旁邊。立柱有湯碗口粗的、飯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豎柱。然后搭橫梁,用粗鐵絲緊后搭小棍,用細(xì)鐵絲縛住。

  然后,請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fèi)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捌!——起!”哎,它起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地伸開,扇面似地伸開。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

  上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溝,把大糞倒在里面。葡萄上大糞,不用稀釋,就這樣把原汁大糞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夠。四月,澆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筑成壟,就成一個池子。池里放滿水。葡萄園里水氣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來是驚人的。它真是在喝口哀!葡萄藤的組織跟別的果樹不一樣,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細(xì)小的導(dǎo)管。這一點,中國的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秷D經(jīng)》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將貨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為木通!薄澳焊绕涓砍又幸印,是不對的。葡萄成熟,就不能再澆水。,再澆,果粒就會漲破!爸锌障嗤ā眳s是很準(zhǔn)確的。澆水,不大一會,它就從根直吸到梢,簡直是小孩嘬奶似地拼命往上嘬。澆過水,你再回來看看吧:梢頭切斷過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

  是一種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肥,澆水,葡萄就使勁抽條、長葉子。真快!原來是幾根根枯藤,幾天功夫,就變成青枝綠葉的一大片。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別的果樹都不這樣。別的果樹都是刨一個“樹碗”,往里澆幾擔(dān)水就得,沒有像它這樣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噴波爾多液。從抽條長葉,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噴多少次。噴波爾多液,太陽一曬,葡萄葉子就都變成藍(lán)的。葡萄抽條,絲毫不知節(jié)制,它簡直是瞎長!幾天功夫,就抽出好長的一節(jié)的新條。這樣長法還行呀,還結(jié)不結(jié)果呀?因此,過幾天就得給它打一次條。葡萄打條,也用不著什么技巧,一個人就能干,拿起樹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來的一截都給它鉸就得。一鉸,一地的長著新葉的條。

  葡萄的卷須,在它還是野生的時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別的什么樹木上,F(xiàn)在,已經(jīng)有人給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就一點用也沒有。卷須這東西最耗養(yǎng)分,——凡是作物,都是優(yōu)先把養(yǎng)分輸送到頂端,因此,長出來就給它掐,長出來就給它掐。

  葡萄的卷須有一點淡淡的甜味。這東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難吃。

  五月中下旬,果樹開花。果園,美極。梨樹開花,蘋果樹開花,葡萄也開花。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說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鉆進(jìn)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jié)出綠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澆水、噴藥、打條、掐須。

  葡萄粒長一點,一顆一顆,像綠玻璃料做的紐子。硬的。

  葡萄不招蟲。葡萄會生病,所以要經(jīng)常噴波爾多液。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蟲;梨,梨有梨食心蟲。葡萄不用疏蟲果!麍@每年疏蟲果是要費(fèi)很多工的。蟲果沒有用,黑黑的一個半干的球,可是它耗養(yǎng)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七月,葡萄“膨大”。

  掐須、打條、噴藥,大大地澆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銨。在原來施糞肥的溝里撒上硫銨。然后,就把溝填平,把硫銨封在里面。

  漢朝是不會追這次肥的,漢朝沒有硫銨。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別以為我這里是把畫家的術(shù)語借用來。不是的。這是果農(nóng)的語言,他們就叫“著色”。

  下過大雨,你來看看葡萄園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瑪瑙,紅的像紅寶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飽滿、磁棒、挺括,璀璨琳瑯。你就把《說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來吧,那也不夠用呀!

  可是你得快來!明天,對不起,你全看不到。我們要噴波爾多液。一噴波爾多液,它們的晶瑩鮮艷全都沒有,它們蒙上一層藍(lán)兮兮、白糊糊的東西,成磨砂玻璃。我們不得不這樣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們得保護(hù)它。過不兩天,就下葡萄。

  一串一串剪下來,把病果、癟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滿,蓋上蓋,要一個棒小伙子跳上去蹦兩下,用麻筋縫的筐蓋!孪碌墓,不怕壓,它很結(jié)實.壓不壞。倒怕是裝不緊,逛里逛當(dāng)?shù)。那?/p>

  來回一晃悠,全得爛!葡萄裝上車,走。

  去吧,葡萄,讓人們吃去吧!

  九月的果園像一個生過孩子的少婦,寧靜、幸福,而慵懶。我們還給葡萄噴一次波爾多液。哦,下果子,就不管?人,總不能這樣無情無義吧。

  十月,我們有別的農(nóng)活。我們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長,就怎么長著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來。檢查一下,還能再用的,擱在一邊。糟朽的,只好燒火。立柱、橫梁、小棍,分別堆垛起來。

  剪葡萄條。干脆得很,除老條,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一個大禿子。

  剪下的葡萄條,挑有三個芽眼的,剪成二尺多長的一截,捆起來,放在屋里,準(zhǔn)備明春插條。

  其余的,連枝帶葉,都用竹笤帚掃成一堆,裝走。葡萄園光禿禿。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人窖。

  這是個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來。要埋得很厚實。外面要用鐵鍬拍平。這個活不能馬虎。都要經(jīng)過驗收,才給記工。

  葡萄窖,一個一個長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風(fēng)一吹,土色發(fā)白。

  這真是一年的冬景。熱熱鬧鬧的果園,現(xiàn)在什么顏色都沒有。眼界空闊,一覽無余,只剩下發(fā)白的黃土。

  下雪。我們踏著碎玻璃碴似的雪,檢查葡萄窖,扛著鐵鍬。

  一到冬天,要檢查幾次。不是怕別的,怕老鼠打洞。葡萄窖里很暖和,老鼠愛往這里面鉆。它倒是暖和,咱們的葡萄可就受冷啦!

【汪曾祺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汪曾祺散文的好句11-11

汪曾祺散文花園03-26

汪曾祺美食散文04-14

汪曾祺散文《國子監(jiān)》01-05

對汪曾祺散文的評價01-21

汪曾祺散文《花園》03-23

汪曾祺散文國子監(jiān)03-23

汪曾祺散文《蘿卜》04-11

汪曾祺經(jīng)典散文欣賞07-27

汪曾祺散文《跑警報》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