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思路 推薦度:
-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精】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zhuǎn)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石潭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通曉文章大意并背誦全文。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3、學習細致地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2.學習細致地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作者介紹: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祖籍山西河東,人稱“柳河東”。晚年被貶柳州,亦稱“柳柳州”。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nèi)心的愁悶。后死于柳州。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他和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兩個主要倡導者,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散文中,寓言小品、傳記散文、山水游記散文都很有名。寓言小品諷刺社會丑惡,語言犀利;傳記散文反映人民的悲慘生活,揭露尖銳的社會矛盾;山水游記散文描寫景物準確、生動、傳神,語言精美清麗。著有《柳河東集》《河東先生集》。
四、寫作背景介紹:
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因受以王叔遠為首的政治革新集團牽累,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到永州后,母親病故,王叔文被處死,自己也不斷受到統(tǒng)治者的誹謗和攻擊。當時他政治失意,心情郁悶。因此借游山玩水來排憂解悶,感覺自己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游歷永州,風景奇特,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頗有名氣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第四篇。在游山玩水中,大自然的造化,使失意的柳宗元得到一絲短暫的快樂,然而始終都不能釋懷,失意的烏云始終壓在作者的頭頂,這種情緒在本課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
五、體裁: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朗讀課文,正字音:
huánglièchíyǔkāncēncīfú
篁竹清冽為坻為嶼為嵁參差披拂
yíchùxīqiǎochuàngsuìgōngxuán
佁然俶爾翕忽悄愴幽邃龔古宗玄
六、理解課文大意:
1、重點實詞:
a清冽:清涼。冽,寒冷。
b“為坻”二句: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巖石。巖,有石窟的巖石。
c“青樹”三句:蔓,蔓草。蒙絡,遮蔽纏繞。搖綴,搖動相連。披拂,被風吹動的樣子。
d依,依托。
e佁然:愣住的樣子。俶爾:忽然。逝,往,去。
f斗,像北斗星一樣。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
g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
h環(huán)合:環(huán)繞合抱。悄愴:寂靜得讓人感到憂傷。邃:深。
2、一詞多義:
以:
、偃詾榈祝ń樵~,用)
、诰硎滓猿觯ǔ薪,“而”不譯)
、垡云渚尺^清(介詞,表原因)
為:
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動詞,“成為”)
清:
、傧乱娦√,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谝云渚尺^清(形容詞,冷清)
可:
、偬吨恤~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
、賲⒉钆鳎ㄐ稳菰~,長短不一)
、谄浒秳萑啦罨ィ▌釉~,交錯)
3、翻譯課文:
、偾鄻浯渎山j搖綴,參差披拂。
譯:四周青蔥的樹木,碧綠的藤蔓,樹蓋著藤,藤纏著樹,迎風搖動,互相連綴著,參差不齊,擺來飄去。
、诙氛凵咝,明滅可見。
譯:彎彎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又像長蛇在爬行,雖或隱或現(xiàn),也能看見。
、燮浒秳萑啦罨ィ豢芍湓。
譯:溪岸的地勢,就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什么地方。
、芷嗌窈,悄愴幽邃。
譯:寂靜冷落沒有來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憂愁悲傷的情感也更深了。
七、賞析課文:
1、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段):總寫小石潭全貌。寫了竹、水、潭、石、樹等。
第二部分(2~3段):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并寫到了小溪的走勢。
第2段: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第3段:寫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三部分(4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四部分(5段):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明確:“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4、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說明理由。
明確:“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疤段髂隙,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5、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明確: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6、體會文中的“動”與“靜”
明確:
、儆昔~的“佁然不動”及“俶爾遠逝”表現(xiàn)了魚兒的生動活潑。
、趯懶∠。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7、體會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明確:
、贋榱送怀鲷~的生動活潑,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
、谧髡哂梅匆r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8、體會文中的“景”與“情”
明確: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對景物描繪中結(jié)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xiàn)實的不滿。
9、體會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明確: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寫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個字,就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了潭水中游魚的美景。
八、主題:
這篇散文生動地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2
一、設計思想: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來抒發(fā)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凄苦的情感。我認為像這樣語言優(yōu)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夠激起學生對古典文學的愛好,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于是我決定教學本文時通過四讀:一讀,讀準字音,疏通文意;二讀,讀出感情,談談感受;三讀,傳韻味,養(yǎng)語感;四讀,放膽評,出口誦。重點涵泳品味語言,體會文章的寫景技巧方法。然后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我是設計師",設計一景點,并描繪景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得到審美的樂趣。最后是課文延伸。讓學生搜集古詩文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選一二則加以賞析。讓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提高學生對祖國優(yōu)美山水的審美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領(lǐng)略小石潭美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涵泳品味語言,體會文章的寫景技巧方法,提高學生對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yōu)美山水的審美能力。
三、教學重點:
涵泳品味語言,體會文章的寫景技巧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想象和創(chuàng)新中得到審美的樂趣,提高學生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yōu)美山水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景情交融,領(lǐng)會作者的心境:前樂后憂,以樂襯憂。
五、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古詩文中的描寫山水名句,摘錄下來,選一二則加以賞析。
六、教學過程:
一)、導語:柳宗元參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官永州,這是他政治生涯的極大不幸?捎乐萦行,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永州從此不再默默無聞,重現(xiàn)天日;山水游記有幸,它在柳宗元手里發(fā)展成為獨立的文學體裁,"永州八記"也成為中國古典文學不朽的名篇。
板書課題:小石潭記 柳宗元
二)、學習古文要反復誦讀,熟讀成誦。
1、一讀,讀準字音,結(jié)合注釋,并大體弄懂文章的意思。
學生初讀 老師范讀 學生試讀學生齊讀相結(jié)合
①注意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篁竹 清冽 坻 嵁 佁然不動
參差披拂 俶而遠逝 翕忽 悄愴幽邃
②區(qū)別下列句中詞的含義。
(1)之:心樂之 乃記之而去
(2)而:潭西南而望 乃記之而去
(3)以: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過清
(4)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 四面竹樹環(huán)合
(5)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
⑶詞類活用
斗折蛇行
其岸勢犬牙差互
潭西南而望
學生看書下面的注釋,邊弄懂文意。不懂的詞句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2、二讀,這一遍讀讀出文章的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
(1)探究一下文章的標題,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文題的"小"字"石"字
小在"全石以為底";小在"潭中魚可百許頭";小在魚"歷歷可數(shù)";小在"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等等。
文中哪些景象與"石"有關(guān):
"全石以為底……為巖"這一句與石有關(guān);"如鳴佩環(huán)""水尤清冽""其岸勢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應。
(2)本文的游覽順序是: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3)本文的作者流露的情感:"心樂之""似與游者逗樂""凄神寒骨,悄愴憂邃",一樂一憂。
3、三讀,涵泳語言,品味意蘊。比如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些字眼的表達突顯功力。
老師示例:如"水尤清冽"中的清冽,就突出了水的寒潔、清涼;"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這里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織成一個綠色的網(wǎng),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致展現(xiàn)。
學生品味詞句
4、四讀,放膽評,出口誦。
老師示例:第二段寫了潭中的游魚。寫時一石雙鳥,既寫魚之態(tài),又寫水之清。寫游魚,動靜結(jié)合,顯出魚的活潑和情趣。課文多角度描繪景物,精美異常,說說你的體會。
學生品評,賞析:
如(1)聲形結(jié)合。發(fā)現(xiàn)小潭,先聞其聲,后見其形。
(2)遠近交錯。"潭西南而望"這段是遠,下段"坐潭上"是近。遠遠近近,多層次地展示了小潭的景致。
(3)動靜互襯。寫游魚,靜中有動,更顯環(huán)境的雅靜。
(4)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寓情于景,對景物的描繪,滲透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情懷等等。
師生共同探討,明確作者的情懷,前樂后凄,以樂襯凄。水之清,魚之樂,給作者帶來了片刻的歡樂,但面對過清的其境,作者有了凄愴之感。作者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改革受挫,被貶遠方的壓抑煩惱之情,但歡樂只是短暫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觸發(fā)了出來。
學生在班上背誦喜愛的段落句子。
三)、"胸中有丘壑",我是設計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為小石潭設計景點。并用優(yōu)美的語言,展開想象,來描繪其景致。
老師示例:據(jù)文中"隔篁竹""伐竹取道",設"竹徑通幽"景點。依山勢地形,蜿蜒前行。路寬約1米,兩旁翠竹搖曳,沁人心脾的是翠竹清香,耳邊還不時傳來婉轉(zhuǎn)悠揚的鳥鳴聲。
學生設計:如據(jù)文中"潭西南而望"這段,設"望溪亭".一座木制的四角涼亭,依山傍水而建。亭中設有幾張木椅竹凳,憑欄遠眺,一條小溪迤邐而下,清泉石上流,令人心醉。
據(jù)文中"潭中魚可百許頭",設 "觀魚臺".小石潭四周,圍著一圈竹制欄桿。潭水清澈見底,潭中游魚似在空中游。樹蔓倒映潭底,和魚影交織在一起。
學生還設計了"聽水軒";"、"玉佩泉"、"翠蔓廊"、""品茗閣"等等。
四)、課文延伸。你已學了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交流描寫山水的名句,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與朱元思書》吳均)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杜甫)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三峽》酈道元)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皆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渡荊門送別》李白)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曹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次北固山下》王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3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語句,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凄涼的心境。
【教學重點】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教學方法】朗讀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回憶導入:出示柳宗元的詩《江雪》(同學們熟悉這首詩嗎?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多少?)齊讀詩,找出詩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字,并談談理由。
明確:是“孤”和“獨”。在一個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個人在“釣寒江雪”這個人就是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他曾官至禮部員外郎,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這里他寄情山水,寫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記文章,叫《永州八記》,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記》。
二、揭示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語句,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凄涼的心境。
三、 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有學生談自己所查的關(guān)于作者的資料,教師總結(jié)補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疤扑伟舜蠹摇敝,與韓愈并稱“韓柳”。與韓愈、劉禹錫為同朝為官,由于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貶永州司馬。從此柳宗元在荒遠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四年后,病魔無情地奪去了他年僅四十七歲的生命。 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借山水,欣賞大自然來排遣心中的愁悶. 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有名的《永州八記》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柳宗元,貞元初年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zhí)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憑著一股積極的熱情和出色的才能進行政治活動。中年以后的處境更加悲苦,但這卻使得柳宗元有機會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歷史,從而使他成為一個卓越的散文家和詩人。
柳宗元的.詩,數(shù)量較多的是抒寫個人抑郁的心情和離鄉(xiāng)去國的悲哀。
四、題解:《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歷史上很多文人都熱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寫山水散文游記藝術(shù)最高的應該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風格的就是這篇《小石潭記》
1、檢查預習:出示課文內(nèi)容,(課文沒有標點,讓學生讀,檢查并練習學生讀文言文停頓情況)出示字詞注音: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坻(chí) 為嶼(yǔ) 為嵁(kān) 佁然(yǐ)俶爾(chù) 翕( xī)忽 差(cī)互 悄愴(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龔(ɡōnɡ)古
2、聽錄音,出示課文(重點字詞注音)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zhuì),參(cēn)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3、仿讀課文,模仿錄音來讀課文,注意字詞讀音、句子的停頓、作者的感情。
4、指名讀。了解學生讀的情況。邊讀邊評。
5、齊讀:我們來齊讀一下文章,注意體會作者感情
六、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根據(jù)課文注釋和自己的理解,試著翻譯課文。
2、小組展示,全文分為五段,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講解,并點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3.思考: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七、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全文。
2.翻譯課文,用現(xiàn)代漢語寫一篇介紹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4
【課前學習準備】
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情況,準備畫圖用品、工具。
【學習目標】
1、能用普通話順暢地朗讀課文。
2、能利用頁下注釋或工具書疏通文意。
3、能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讀一讀
1、導語:
由祖國江山多嬌導入課文學習,檢測課前學習。
2、明確學習目標,征求學生意見。
3、組織學生誦讀課文。
4、評價學生朗讀。
明確任務,回答。
學生發(fā)表意見,明確學習目標。
自讀課文聽讀課文伴讀課文。
自我評價朗讀。
二、想一想
1、導入想一想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梳理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思路。
2、檢測問題達成情況。
3、導入活動一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讀文作畫。
4、組織交流、評價。
梳理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思路。
發(fā)言反饋。
讀文作畫。
交流、評價。
三、比一比
1、導入活動二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背誦比賽。
2、組織比賽、評價。
3、組織檢測。
背誦、準備比賽。
參與比賽。
完成檢測。
四、課后學習 探究本文寫作手法,借鑒本文的寫法,描寫一處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游景點,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德育點:
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氣與堅韌。
2、知識點:
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3、技能點:
理清課文的思路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思路結(jié)構(gòu)。
【設計理念】
1、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
2、啟迪思維,通過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預習】
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文下注釋,解決初讀中遇到的疑難,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1、給下列字詞注音:
A、篁竹( )清冽( )為坻( )
B、為嶼( )為嵁( )佁然( )
C、俶爾( )翕忽( )差互( )
D、寂寥( )悄愴( )幽邃( )
2、翻譯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jīng)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同學們猜猜看,這位作家是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板書課題。)
一提起藝術(shù)呀,我們總覺得它特高雅,很高深但藝術(shù)也在我們身邊。其實我們接觸過很多形式的藝術(shù),譬如音樂、美術(shù)、電視、電影、舞蹈對,別忘記了文學,我們語文課接觸到的文學作品也是藝術(shù),藝術(shù)的形式真多,但藝術(shù)是相通的,為什么?──因為藝術(shù)都是抒寫人的內(nèi)心情感的。今天我們就嘗試一下,用其它的藝術(shù)形式來解讀我們的文學作品。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有時我們讀一篇好的作品時,從心靈深處就會響起一首曲,隱隱約約,腦海中會閃現(xiàn)相關(guān)的畫面,朦朧或者清晰?
二、整體感知
1、試讀。
2、悟情:
探究:通過試讀,你感悟到字里行間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他是想寄情山水,優(yōu)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的確讓他忘記了憂愁,但畢竟是短暫的,空寂的環(huán)境、冰涼的石頭,讓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明確后繼續(xù)試讀,盡可能把感情韻味讀出來。)
3、范讀:
播放中央電臺播音指導方明的朗誦。揣摩朗誦者在節(jié)奏、輕重、語氣上的處理。
4、仿讀:
探究:如果給朗誦配上音樂,你認為選擇怎樣的音樂?
──配古箏音樂,很緩很低的古箏樂曲
教師提供音樂背景,學生朗誦玩味。
──比較古典,有歡樂,但并不歡快。淡淡的喜,濃濃的愁,緩緩地流淌出抑郁哀怨。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態(tài)透過文字顯現(xiàn)出來了。音樂幫助我們解讀了文學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
三、虛擬聚焦(慢慢的描)
活動設計:假如你就是一位錄像師,請你把文章展現(xiàn)的景物重現(xiàn)畫面、聲光,把文字符號轉(zhuǎn)化成可感知的視覺聽覺形象。
活動要求:自行設計,不必拘泥于課文的描述,可以拓展,進行潤色、加工。
小組活動:內(nèi)部討論。(教師巡回。)
成果展示:由小組發(fā)言人語言展示錄制的設計和內(nèi)容。
──《小石潭記》是一幅畫,濃郁的愁、清雅的景,融匯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有水、石、樹、竹、魚、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簡潔的文筆就把豐富的景給寫出,譬如,蒙絡搖綴四個字,就寫出了樹蔓的自然生長態(tài)勢,或茂盛、或自然,或靜態(tài),或動態(tài),給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而且作者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鳴佩環(huán),那種由水聲帶來的快樂也躍然紙上。文中這種例子實在很多。
四、多角品讀(細細的理)
1、自主完成(投影顯示)下列問題:
、抛髡呤窃鯓影l(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菩∈兜娜彩窃鯓拥?
──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怯昔~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走了,往來很快。
、茸髡呤窃鯓用鑼懱渡暇拔锏'?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凄涼,寒氣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晌闹心男┚渥訉懥耸?請說明理由。
──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這些句子寫了石。(明寫)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其岸勢犬牙差互(暗寫)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說明這個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僅摹出了兩岸的形,而且描繪出了兩岸的神。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優(yōu)傷、悲涼的心境。
、收n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清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投影顯示)
2、教師提出各種專題,供五人學習小組選擇,并引導討論:
、艥庥舻某睢⑶逖诺木,怎樣融匯成了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
、泼鑼懙囊暯寝D(zhuǎn)換(鏡頭與畫面)。
、俏闹械氖c文章的命題立意。提示:注意暗寫。
⑷文中的水。
、晌闹袆优c靜的配合。
、饰闹袑Ρ扰c烘托的運用。
、硕叹渑c濃郁的愁、清雅的景(景與情)。
⑻文中樂與凄的關(guān)系。
、臀闹星搴x。
⑽描繪的角度。
五、熟讀成誦
老師不是攝影師,只是從網(wǎng)上下載了一些相近的圖片,就讓我們在音樂中,在圖片的變換中,根據(jù)提示,試著背誦全文。
六、課堂小結(jié)
小石潭,人跡罕至,凄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游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致地寫景狀物,文字充滿著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憂傷的感情。
柳宗元的游記就是這樣──借景抒情、寫景寓情、游蹤清晰。他的《永州八記》很值得一讀。
藝術(shù)就是這樣,很美,很高雅,很有魅力,但藝術(shù)絕不是難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種形式,藝術(shù)是相通的,希望我們同學們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學等藝術(shù)的高雅。
七、課后訓練
《小石潭記》把一代失意的文人地心態(tài)顯現(xiàn)了出來。其實呀,中國文人太多這種遭遇了:懷才不遇,抱負難施,惟有借文學抒寫出來,柳宗元是一位,我們從文學作品中還了解其它人嗎?(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那是時代的悲劇啊!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灑脫、或大氣如果有興趣,大家可利用課外時間,對這一系列的文人作一番深入的了解,從他們的作品中去走近他們內(nèi)心,去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氣與堅韌。解讀失意文人應是很有品味的事。請同學們課下搜集相關(guān)的作家作品,組成一幅歷史畫廊,凝成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
【課后反思】
教學中對教材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是一種境界;教師在教學中若能點撥學生建立發(fā)現(xiàn)的意識,積聚發(fā)現(xiàn)的勇氣,學到發(fā)現(xiàn)的技能,則又是一種境界。教師除了引讀、講讀,還應特別注意教讀,特別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本領(lǐng)。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6
【教學立意】
《小石潭記》是以寫景記游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記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變化本課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借助課前提示、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體會游記散文敘事寫景、抒情狀物相結(jié)合的特點;啟發(fā)學生通過品位語言,體會作者在此篇游記中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本文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的《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動描寫了人跡罕至的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清幽靜謐之美,抒發(fā)了作者貶謫后的孤凄悲涼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充滿了詩情畫意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通過閱讀文章激發(fā)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點
2.仔細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感悟作者貶謫后的孤凄悲涼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寫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1.借助背景相關(guān)的《江雪》,導入文本
學生背誦柳宗元的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分析指出這首詩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結(jié)合這首詩的意境說明原因?
。ū憩F(xiàn)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獨”兩個字在孤寂、冷清、高遠宏闊的背景下,詩中的主人公在“釣寒江雪”,這就是詩人當年參與改革失敗被貶時的心情寫照前人說“遠在江湖礪心志,古來貶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貶永州做司馬期間也寫了諸多的優(yōu)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記》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記》之一,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懷,與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2.指導學生閱讀初步把握文意:
。1)教者范讀,引領(lǐng)正音 (要求:學生在文中圈出易錯、難讀的字)
。2)學生自由朗讀,揣摩理解文意(讀出感興趣的內(nèi)容,讀出疑惑問題)
。3)學生自主閱讀助讀提示:
①作者及隨行人員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悅耳的水聲,帶來的內(nèi)心的喜悅,向往是伐竹的動力)
②文章都描寫了哪些與小石潭相關(guān)的景物?(設計此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細致閱讀文本:抓住水、石、樹、魚、源、岸、環(huán)境等特點深入領(lǐng)會文意)
、圩髡咴趯δ男┚拔锏挠^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悅?(水聲、游魚)
、茏髡邔Ρ敬斡斡[的總體感受怎樣?(用原文語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作品常識;熟練的誦讀課文,初步背誦課文。
2.結(jié)合描寫順序,整體把握文意;掌握重點字詞解釋和重點句的翻譯。
3.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
4.體會課文簡潔、豐富而又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作品常識;熟練的誦讀課文,初步背誦課文。
2.結(jié)合描寫順序,整體把握文意;掌握重點字詞解釋和重點句的翻譯。
3.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體會課文簡潔、豐富而又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jīng)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這個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
2.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著有《江雪》《捕蛇者說》《鈷鉧潭記》《小石潭記》等大量詩文。
二、整體感知
1.課文朗讀
學生齊讀,分組讀、指名讀相結(jié)合,通過讀使學生領(lǐng)悟文本、體會文本,形成個性化的感悟。
2.字詞質(zhì)疑:(結(jié)合文本和工具書預習,檢查預習結(jié)果)
、俳o下列加線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洌(liè)為坻(chí) 珮環(huán)(pèi)
為堪(kān) 佁然(yǐ)俶爾(chù) 翕忽(xī)
參差(cēncī) 寂寥(liáo)悄愴(qiǎo) 幽邃(suì)
、谡堈f說下列各詞有哪幾種意義
。1)可 (2)從
。3)清 (4)差
。5)以(6)樂
3.翻譯文本(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感知、體悟并結(jié)合工具書翻譯、并分組討論結(jié)果,老師略加點撥形成學生個性化的理解,然后教師大屏幕出示翻譯,讓學生齊讀一遍)。
譯文: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游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xiàn),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三、文本理解
。ǜ鶕(jù)卡片,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并作出自己的理解人,然后教師針對問題點撥,指名談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老師在逐步引導的同時逐一出示教師的理解,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思維,形成個性化的學習領(lǐng)悟)。
1.用簡要的話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ㄖ饕獙懥俗髡哂斡[小石潭的經(jīng)過)
2.他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圈畫文中相關(guān)的句子(或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也就是說,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流水的聲音,(那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或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3.作者觀察到了哪些景物?又按照了怎樣的順序來寫這些景物?
作者描寫了小石潭的石、水、青樹翠蔓、游魚、樹木、小溪、四周環(huán)境等等,按空間順序來寫,也是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寫的。
發(fā)現(xiàn)小潭
↓
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
潭中氣氛
4.在你眼中這是一座怎樣的石潭?
潭小而美麗、石頭形態(tài)各異、潭水清澈、水聲悅耳、小潭生機昂然、環(huán)境幽靜凄清。
5.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石頭,讓你感受到石之美?
明寫石的有“全石以為底”點明這是一個小石潭。
有“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寫出了石的千姿百態(tài)、千奇百怪。
有“影布石上”以石上魚影側(cè)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暗寫石的有“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潭邊植物附石而生,綠意蔥蘢,景色優(yōu)美。
6.文中能突出水清澈悅耳的語句是哪些?透過作者的描寫,你還能感受到哪些水之美?
不僅水聲丁冬悅耳、不僅水色透明清澈無塵、而且水波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微微蕩漾、水似乎還有形狀,你看,溪流像北斗星象蛇爬行一樣曲曲折折。
7.為什么作者能將筆下的景物描寫得這么美麗呢?
①有順序的寫景
、趯懢白プ×司拔锏奶卣
③寫出了靜與動的結(jié)合、虛與實的結(jié)合、景與景的交相輝映、情與景的交融
在這樣的景色中作者是感到樂還是憂傷?為什么呢?(課下思考)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結(jié)束時給同學們留了一個問題:在這樣的景色中作者是感到樂還是憂傷?為什么呢?今天我們通過對文本深入的探究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合作探究
。ㄒ唬┮龑в懻撓铝袉栴}:
(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明確: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本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明確:用的是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發(fā)現(xiàn)小潭:篁竹—一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隔——聞——伐——取——見(動詞準確)(移步換景的寫法)
(二)討論下列問題:
。1)第二自然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2)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cè)面描寫。
(3)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采用動、靜相結(jié)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亻臺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钴S,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魚、陽光、影子
側(cè)面描寫水的清澄:游魚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動靜結(jié)合)
。ㄈ┯懻撘韵聠栴}:
1.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明確: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著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滅可見
岸勢:犬牙差互——參差不齊
(四)討論以下問題:
1.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結(jié)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進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凄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總結(jié)全文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游記里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鑒。至于篇末表現(xiàn)出來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樣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的陳跡,跟我們今天的偉大時代完全不合了,對這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四、作業(yè)布置
借鑒本文的寫法,描寫一處熟悉的景物,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五、教學反思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倮斫庹n文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②誦讀課文
2、能力目標:
、袤w會文章按照游蹤移步換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谄肺段恼掠删凹扒,以情入景的寫作特點,學會鑒賞情致化的景物描寫。
3、德育目標:
、偌ぐl(fā)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看待自然景物,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诶斫馕闹凶髡弑瘺銎嗫嗟那閼。
教學重點: 關(guān)注文中描寫潭中游魚的文字。
體會景物描寫中融注的思想感情,重點關(guān)注第四段,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教學難點: 文章先些“心樂之”,后面又見“俏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對此該如何認識?
教學流程
激情導入:聆聽鋼琴曲,欣賞山水圖片,激發(fā)同學們的激情。
第一環(huán)節(jié):佳景導游
。z查上節(jié)課留的作業(yè):學生學寫導游詞,本節(jié)課有學生導入新課。)
檢查對作者的了解。
第二環(huán)節(jié):尋景悟情
。ㄒ唬⿲ふ倚√丁
、賹W生找出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語句,并讀出。
。ń處熒宰隼首x指導,然后檢查上節(jié)課內(nèi)容翻譯此句話。)
、谶@句話中那些字暗含了尋找的開始?
。ǜ 聞 伐 取 見要求學生在文勾畫這樣的詞)學生看音畫素材。
小結(jié):在這樣一個無名的小丘之上,小石潭的現(xiàn)身怎不讓柳宗元老先生“樂”呢?
小潭的發(fā)現(xiàn)是我們尋找到的,也就是說移動了自己的腳步,想起向前去走,引領(lǐng)我們欣賞到了不同的景點,這無形中已經(jīng)教給了我們游記散文的一種寫法:移步換景。
(二)潭中景物
請大家放慢腳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盡情的欣賞小潭的景色,然后用這樣的句式來回答:我喜歡這里的————(景物),因為————————。(學生在文中找景物,并動筆描繪所喜歡的景物。同桌可以互相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預設問題:
、倭谠P下的“石”有四種形態(tài),都是什么?
教師解釋“巖”中空的石頭。
②小石潭的樹是什么樣子?
。▽W生試讀,讀出樹的飄逸,讀出柳宗元的快樂,教師指導)
、勰切┚渥芋w現(xiàn)了魚的自由自在?這里寫水了嗎?(學生讀此段,找句子,教師引導寫作方法:動靜結(jié)合,側(cè)面描寫體現(xiàn)水清澈。介紹定點觀察。)
小結(jié):柳宗元“樂”在石,“樂”在樹,“樂”在魚,此時柳宗元沉浸在其樂融融中,除這些還寫了什么?我們繼續(xù)來游賞。
。ㄈ┬√对戳
請同學們齊讀第三段。
問題:①宗元此時抬頭向潭西南望去,他看見的小溪是什么樣子?(找句子,翻譯此句,教師點撥介紹寫法:比喻手法,動靜結(jié)合,觀看幻燈片。)
、跁r此刻,作者的.心情怎樣呢?(這個句子是由樂轉(zhuǎn)憂的過渡,似乎沒有明顯變化,但卻暗含著一個“悲”)
小結(jié):此時,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孤獨的老人正茫然的望著小溪的源頭“不可之其源”,柳宗元的心情陡然下滑。
。ㄋ模┨吨袣夥
讓我們環(huán)顧小潭四周,看看四周是怎樣的一種景色?(第四段,即興說出小潭的美景。)
問題:①里景色有什么特點?
、 柳宗元為何要離開小潭?(引導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 那些句子體現(xiàn)凄清?柳宗元是怎樣的心情?
④ 文章先些“心樂之”,后面又見“俏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對此該如何認識?(學生先交流回答,然后教師介紹柳宗元的處境。)
小結(jié):難怪有人說,讀《小石潭記》就如同品一杯濃濃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細品味卻有一種悲苦在后。
第三環(huán)節(jié):做業(yè)布置。
、俦痴b課文
②課后習題三
第四環(huán)節(jié):再次欣賞小石潭的美(在朗朗的讀書中結(jié)束本課)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細致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凄涼的心境。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對景物細致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2、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工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誦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不要漏字)
2、教師范讀提示,學生再讀課文。(想象在欣賞自己的作品)
3、出示標題。(多媒體顯示)
(1)小石潭記
。2)小石潭記
4、釋題
。1)解釋“游記”
(2)回憶《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體驗孤獨的情感。
5、體驗情感,再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分段朗讀,疏通文意。(多媒體顯示)
2、重點字詞理解。(多媒體顯示)
清冽、參差披拂、蒙絡搖綴、往來翕忽、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探究發(fā)現(xiàn)
1、學生自讀課文,詞句探究。
。1)欣賞“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
提示:明寫水,暗寫石。
(2)欣賞“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提示:明寫魚,暗寫水;正面寫魚,側(cè)面寫水。
(3)“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是寫外界景色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是寫人物內(nèi)心的感受的。
(4)欣賞“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提示:巧妙地運用比喻,把溪流比作北斗星那樣曲折,又比作蛇行那樣彎曲,讓人讀了有身臨其境之感。
2、寫法探究。(多媒體顯示)
五、拓展延伸
。ㄒ唬┤の缎蕾p課文,把握寫景特點。
從文中任選一處造句,必須要用含有“清”字的一個詞。
(1)“水尤清冽”形容水“清澈”透明。
。2)“寂寥無人,凄神寒骨”的環(huán)境是“清寂”的。
。3)流水撞擊兩岸發(fā)出“清脆”的聲音。
。4)“清涼”的竹林里飄散著“清新”的氣息。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景物很“清幽”。
。6)“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氣氛顯得很“清冷”,內(nèi)心很“凄清”。
。ǘ缎∈队洝啡の缎蕾p。學生記錄并朗誦。(多媒體顯示)
。ㄈ└鶕(jù)圖片背課文。(多媒體顯示)
六、課堂總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
八、板書設計
清脆
清澈
清新
清清秀
清幽
清凄
清冷
沈興邦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積累和運用文言詞匯,掌握文中的實詞,了解文中虛詞的用法。
教學過程:
一、異曲同工的句子——拓展積累
《記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與游者相樂。
《與朱元思書》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二、古今異義
1.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2、去:
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往,到。
3.聞:
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
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
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愿動詞,可以。
6.布:
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
古意: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現(xiàn)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
古義:呆呆的樣子。
今義: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9.清:
古義:凄清;冷清。
今義:清晰,清凈等。
三、一詞多義
1.可:
。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
。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
3.清:
。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過清)
4.差:
(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
。1)出現(xiàn)。(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
。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
。2)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為底)
8.而
。1)不譯,表順接關(guān)系。(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guān)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
。2)游覽。(同游者)
10.環(huán)
。1)玉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
。2)環(huán)繞。(竹樹環(huán)合)
11.為
。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巖)
四、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在下面。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5、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形容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形容詞,像蛇一樣(爬行)。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形容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凄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鳴佩環(huán)。鳴: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以…為樂。喜歡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13.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著。
14.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玩樂。
五、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huán)(正確語序:如佩環(huán)鳴) 好像玉環(huán)玉佩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這番景致”)于是記下這番景致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記憶本課中出現(xiàn)的文言實詞,熟悉虛詞“以”的基本用法。
。2)能夠有感情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準確翻譯內(nèi)容,了解寫作背景。
。4)想象作者描繪景色,理解作者的感受。
2.過程與方法
。1)自讀自學,了解課文內(nèi)容。
。2)小組合作,把握作者視角和心情的轉(zhuǎn)變。
。3)小組探究,體會融情與景的特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悲涼的心境。
(2)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1、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導入:去游覽山水名勝,大家有過什么特別的感受嗎?引入本文。
教師范讀課文。
。ū尘耙姼胶螅
預習準備:熟讀課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初譯課文;自學疑難生字。
課堂交流:提示生字,介紹背景。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師友互助
教師提出合作要求:
師學友合作,通譯全文,識別重難點,做好講解準備。
學生講解,教師適時指導。
1、學生分小組翻譯課文,將重點單字整理出來,疑難問題商討解決。
2、小組匯報:學友講解翻譯,師友做重點提示。
培養(yǎng)學生解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課堂練習,分層提高
一、解釋下列詞語的使用
西、樂、斗折蛇行、犬牙、
二、結(jié)合課后第三題,梳理中“以”的不同用法。
三、解讀重點句子
全石以為底、蒙絡搖綴、凄神寒骨、
四、文中哪處景色寫得好,說說自己的看法。
1、學生口答,糾錯。
2、整理筆記,識記文言文中“以”字的常見用法。
3、師友互查重點句子翻譯。
4、尋找表達有特點的句子,賞析、交流。
深化基礎知識記憶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特別表達的識別和分析能力。
4、課堂小結(jié)
讀了這篇,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表達。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1、回顧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
學生回顧重點字詞。
鞏固基礎知識。
2、分層提高
教師提出探究要求:
1、按什么順序?qū)懙模囍沓鰜怼?/p>
2、作者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由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歸納總結(jié)
教師引導小結(jié):小石譚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我們是否還會產(chǎn)生作者的感受?
學生表達交流。
4、拓展提高
假設你是一位導游,你會怎樣為游客介紹小石潭景區(qū)呢,寫一段導游詞,看看誰說的更吸引人。
學生練筆、交流評價。
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板書
境
景 發(fā)現(xiàn)竹林—尋找石潭—尋覓潭源—坐潭上—記之而去 由
小石潭記
情 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不可知——凄神寒骨 心
生
綠竹、清潭、游魚、溪流 遠在深山無人賞識
仕途受挫,故交遠離,寄情山水,以解憤懣
四、反思
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nèi)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fā)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nèi)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fā)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
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致,肖其貌,傳其神。在柳宗元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以其高度的藝術(shù)技巧和藝術(shù)獨創(chuàng)性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通過三個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文言知識,基本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能夠正確解釋重點詞語,翻譯重點句子,把握課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說明:本節(jié)課設計的內(nèi)容是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
四、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鞏固本課所學的重點文言詞句。
2、學習本文描摹細致、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
3、正確理解作者的情感。
4、幫助學生樹立豁達樂觀的人生觀。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描摹細致、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
難點: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多媒體輔助。
學法:朗讀、勾畫、批注、想象相結(jié)合,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學過程
。ㄒ唬┻_標檢測
教師就第一課時所學的重點文言知識,檢查學生在字音、字義、句意及課文誦讀方面的情況,并加以鞏固。
。ㄔO計意圖:落實重點文言知識,全面及時地掌握學情,為本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ǘc撥構(gòu)建
1、精讀課文,把握景物特征及作者的寫景技巧。
問題設置: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模?/p>
。ㄔO計意圖: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寫作順序。)
。2)讀課文1至3段,思考:文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體現(xiàn)了景物的什么特點?運用了怎樣的寫景方法?
。ㄔO計意圖: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寫景方法。)
2、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問題設置:
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ㄔO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并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ㄈ┖献魈骄
問題設置: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啟發(fā)點撥。
。ㄔO計意圖:知人論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內(nèi)心。)
。ㄋ模┩卣股A
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進行比較閱讀。
。ㄔO計意圖:幫助學生樹立豁達樂觀的人生觀。)
課堂小結(jié)。
作業(yè)布置:
。1) 背誦全文。
。ㄔO計意圖:落實語文課標關(guān)于古文背誦的要求。)
。2) 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本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致。
。ㄔO計意圖:學以致用,訓練學生寫景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景——幽深冷寂
情——孤凄悲涼
。ㄇ榫敖蝗冢
教學評價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學習古實詞.
3.通過閱讀文章激發(fā)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審美情趣
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點
2.仔細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感悟作者貶謫后的孤凄悲涼
難點
1.體會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寫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課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1 學生根據(jù)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借助有關(guān)資料,了解作者的情況及文章寫作背景
。 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時僻遠荒涼州司馬只是安置流放官員的一種名義上的職務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為困厄,最為艱難,心情也最為孤寂郁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卻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強烈的激發(fā),發(fā)言為文,莫不悲惻動人,寓言、山水游記等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永州八記》,《段太尉逸事狀》,《三戒》,《捕蛇者說》等篇章都作于此 )
。ㄓ乐莅擞洝笔橇谠毁H為永州司馬時借山水游記,書胸中憤郁的散文由于八記遺址在永州城郊,故稱《永州八記》分別是《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古代稱熨斗為鈷鉧,鈷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頭,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課堂學習】
1.復習提問
根據(jù)讀文請簡要講述課文內(nèi)容。
。ǖ谝欢危瑢懶∈兜某霈F(xiàn)、潭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2.導入
我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今天,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3.學習過程(精講內(nèi)容)
。1)研討下列問題
、僮髡呒半S行人員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
。ㄇ宕鄲偠乃,帶來的內(nèi)心的喜悅,向往是伐竹的動力)
、谖恼露济鑼懥四男┡c小石潭相關(guān)的景物?
。ㄔO計此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細致閱讀文本:抓住水、石、樹、魚、源、岸、環(huán)境等特點深入領(lǐng)會文意)
③作者在對哪些景物的觀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悅?
(水聲、游魚)
、茏髡邔Ρ敬斡斡[的總體感受怎樣?(用原文語句回答)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深入文本,細讀小石潭,研討下列問題
、僮髡甙l(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怎樣?在這一過程中,作者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ㄑ暥,砍竹成路,下見小譚;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
②從“伐竹”這一細節(jié)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òl(fā)現(xiàn)了這里人跡罕至無路可走;發(fā)現(xiàn)了作者喜悅之高、興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難也要覓得小潭)
、坌∈兜娜苍鯓樱
。ㄌ兜诪檎麎K石頭,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巨石,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埽òl(fā)現(xiàn)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氣氛 )
4. 練習
文章都描寫了哪些與小石潭相關(guān)的.景物?
作者在對哪些景物的觀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悅?
作者對本次游覽的總體感受怎樣?(用原文語句回答)
請你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出課文是按找怎樣的游覽順序來寫的?
5.反饋訓練
1.解釋下列加框的字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2)青樹翠蔓
。3)日光下徹
。4)其岸勢犬牙差互
(5)以其境過清
2.翻譯下列句子
。1)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4)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5)其岸勢犬牙差互。
6.知識總結(jié)
總結(jié):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小石潭結(jié)構(gòu)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通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優(yōu)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tài),溪流時隱時現(xiàn)、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7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賞 思
發(fā)現(xiàn)小潭—樂—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凄 — 潭中氣氛
教學反思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文章字詞,理解文章大意。
2、了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3、了解文章寫景手法。
教學重點:
1、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細致描摹的方法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體會這些寫法的妙處,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由柳宗元的《江雪》導入
2、學生介紹作者和背景,師板書重點。
3、釋題并板書課題26《小石潭記》
4、講解關(guān)于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
1、指名讀或齊讀課文,師生查找誤讀和難讀字。
2、師出示小黑板正音(生上臺板演)。
3、師范讀正音,要求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A、這篇課文圍繞小石潭寫了哪些內(nèi)容?或說寫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水、石、樹、魚、源、岸、環(huán)境)
B、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請同學們用一個字來形容,并以“小石潭真——!”(靜、清、綠、美……)
三、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細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要求以4人為一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視)
2、小組派代表接龍翻譯,師適時點撥。
3、再讀課文,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原文或自己的話回答。(隔簧竹……心樂之;)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3)、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四、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句子:
(1)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4)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5)其岸勢犬牙差互。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導入。
二、繼續(xù)引導學生探究課文內(nèi)容。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小組討論:
A、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潭,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明確: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B、這一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明確: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用的是"移步換景"的寫法。
2、小組朗讀第二自然段,小組探究、討論以下問題:
A、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正面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動與靜相結(jié)合)
B、潭水和游魚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清和樂。側(cè)面描寫。
C、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作者采用動、靜相結(jié)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3、繼續(xù)引導學習第三自然段,討論:
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運用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兩個比喻,一靜一動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4、師生共同朗讀第四自然段,小組探究、引導討論:
問: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透露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引導明確:寫了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清—冷清、凄清,形似寫景,實則寫心,透露出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不得志的郁悶。
三、總結(jié)延伸
1、總結(jié)全文。如何理解作者的先樂后憂的?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才會發(fā)現(xiàn)石潭時心樂之,觀魚時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的愉悅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便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憂傷、悲涼的心境便自然流露出來,就很自然地融情入境了。
2、中心思想:本文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及周圍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凄苦、憂傷、孤寂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這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通過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優(yōu)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tài),溪流時隱時現(xiàn)、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游記里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鑒。
四、作業(yè):背誦及翻譯課文。
“附: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發(fā)現(xiàn)小潭——(隔、聞、伐、取、見)移步換景
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側(cè)面描寫樂
小潭源流——比喻(靜—動)
潭中氣氛———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憂
寓情于景一切景語皆情語抒孤凄之情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 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⑵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為在文中的用法。
⑶ 體會本文融情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
2、過程與方法:
、 介紹作者背景,導入課文。
⑵ 主要采取朗誦法、問答法和點撥法學習本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造成作者憂傷苦悶的原因,對封建官場有一定認識。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1、重點:
、 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⑵ 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2、難點:
樹、石、水、魚的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教學突破】
這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典范,教學時應該反復領(lǐng)讀、齊讀、提名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了解與作品有關(guān)的史實。
2、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準確認讀課文下標注的字詞。
【教學方法】
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背景,解題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流導入。
2、簡介作者,背景,解題: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學生賞讀課文
1、范讀課文,然后學生朗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
2、指導學生理解文章:
板書:
第一段: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第三段:寫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3、課堂探究:
、 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 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水?請說明理由。
⑶ 文中的動與靜。
⑷ 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 文中的景與情
4、教師點撥:
、 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似與游者相樂這句話正面寫出游魚的生動活潑,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小溪的形狀。
、 對比: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
三、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11-14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05-17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03-09
[精選]《小石潭記》教學設計06-28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01-24
《小石潭記》的教學設計03-27
小石潭記教學獲獎設計04-17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與練習04-11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稿04-12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及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