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誦《心經(jīng)》隨感
持誦《心經(jīng)》,如果要想求感應(yīng),只要做到一個“誠、敬”就有了,都是自性具足的。
感應(yīng)之事,按修行人來說,是不輕易談吐的,況且末學(xué)愚鈍,修法不精,信心不專,又怎會有大的感應(yīng)示現(xiàn)呢?可不到兩年的持誦。從混沌不知到逐漸清晰。卻又實在是一個初學(xué)者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法不孤起,仗緣而生。學(xué)法也是一樣,大悲咒、楞嚴咒、準提咒、百字明、金剛經(jīng)、大明咒,哪個不是感應(yīng)疊加的修法?捎袝r這個法放到你身上,卻沒什么感應(yīng),那個法卻反應(yīng)非常大。這個叫什么?這就叫法門相契。
因此上說,佛學(xué)是一切唯心造的。不要說是佛菩薩的咒語與經(jīng)典,就是日日持誦“掃帚”兩字,不也讓周利磐佗修成正果了嗎?西藏的一位老太太,把大明咒念成了"嗡嘛呢唄咪牛",可竟也念的周身放光。當(dāng)有人將她的錯誤說出來后,她按照正音讀誦,光馬上不見了,重新再念"牛"竟又放光。說這些是什么意思呢?
誠、敬,是修法的第一步。也是貫穿始終的一步。信則有,華嚴上說:“信為道源功德母。”就是這意思。儒家講誠敬,這個范圍就更大了,里面不光是有信的范疇,還有戒的含義,行為舉止,說話辦事,都要以誠敬來規(guī)范自己。所以,不要說佛學(xué),入世的儒家況且如此,那學(xué)佛者就更不要說了。也就是說,凡是你要想修習(xí)心法,信、誠敬的信,是第一要素。
感應(yīng)從哪來?就是從這來。而本性具足的佛性,我們說,在修習(xí)《心經(jīng)》的過程中,更是要時時反觀,時時反求自性。
盡管《心經(jīng)》是講空的,可真空妙有,沒有“有”哪來的“空”?所以,初學(xué)時,從有下手,是入門之始。而這個有,就是我們的正信、正思維、正精進、......八正道的不斷勤修。六度的不斷培植,就是戒律的嚴持。就是菩提心的廣大愿行?傊(dāng)有的量達到一定圓滿時空才會顯現(xiàn)。也就是般若智才會出現(xiàn)。一部《心經(jīng)》里面出現(xiàn)了多次空字,字字不同?烧嬲目沼质鞘裁茨?這是要證的,不是思維的事。而修持,我們說一切的儀軌可按照一定的佛門禮拜來完成,如《拜心經(jīng)》一字一拜,這是修大恭敬心的修法,也是消業(yè)的最好手段,不過拜時一是要有恭敬心,二是有專一心不起妄想,心清靜才會有感應(yīng)。好可加入觀想心。
好了,說了一堆,下面就說說我與《心經(jīng)》的因緣:
在我書架眾多佛經(jīng)中,第一個聽到的經(jīng)名是《金剛經(jīng)》,第一本請進家的,卻是《心經(jīng)》。因為喜歡書,所以就不問是佛經(jīng),還是世俗書,大概有二十年了吧!一次,在寺院里看到流通處的經(jīng)書,哪本都想買,可還是個孩子的'我,哪來的錢,于是,就找了本價格最便宜的經(jīng)請下了?蛇@本經(jīng),請到后,卻一直沒怎么讀,偶爾讀讀,卻知道了六度。那本經(jīng),大概是應(yīng)慈法師著的。
多年后,因緣成熟了,在佛門外徘徊了十多年后,走入佛門。
最初選擇的是南傳的觀息入門,剛剛學(xué)打座,什么也不知道,妄想真是漫天飛。坐下去數(shù)息,基本過不去三下,就不知心思飛哪去了。散亂的基本收不住心。
后來,看到網(wǎng)上有師兄說是業(yè)障現(xiàn)前,必須念佛來排除。于是,便開始在之前加行念佛?赡盍艘欢沃,一是沒什么感應(yīng),二是對我對這個法門,總是難以相契,說白了,就是生不起信來(業(yè)障重吧)。
再后來,就看到有說《心經(jīng)》是祛魔第一的,而且字數(shù)短,便于持誦。另外,經(jīng)后有咒語,真是經(jīng)咒一體的如意寶。
更重要的是,在持誦心經(jīng)的過程中,一直對兩位大德心存感念。正是這兩位大德,才堅定了我一直走修學(xué)《心經(jīng)》這個法門,并作為終身受持的法門的想法。
這兩個人,一是玄奘大師。他西天取經(jīng),一直遇種種魔難,無論是自然環(huán)境,還是人魔妖,都是依這部心經(jīng)而化解的。據(jù)說,最神奇者是,有次是因為命馬上要被殺的一瞬,他持心經(jīng)而化解。
再有一位大德,是近代的趙樸初會長。他也是一生持《心經(jīng)》。我曾看過他在北京八大處(靈光寺)的山墻上書寫的《心經(jīng)》,堪稱書法經(jīng)典。據(jù)說,他出差在火車上,一天就持誦《心經(jīng)》500部。
還有一位,是南懷謹先生。南先生每晚不論多晚,都要持誦《心經(jīng)》,回向給自己的母親;再有就是晚上施食。這兩件事,他一直堅持做。
我持《心經(jīng)》之始,只是持誦,沒有前面的懺悔,也沒有回向。
可那時不知是什么原因而引發(fā)的,持誦時,總是想到自己周圍有許多的非人來聽經(jīng)。于是,自己在心里就觀想著自己在做著法布施。
說來怪,本來,剛開始是只念佛號的?赡顣r,嗓子就像是吃了雞毛一般,只要持過《心經(jīng)》后,一切就平復(fù)了,嗓音正常。
這個現(xiàn)象,也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有時,上座急著持準提咒,忘了持《心經(jīng)》了,嗓子于是便沙啞難受。只要一持,便會正常了。而且,持《心經(jīng)》后,妄想也變得很少了。
如果說是感應(yīng)的話,這算是第一個吧!也是最初學(xué)佛時,我立定信字門的開始。
觀出入息一年左右的時間,對佛法整體生起一個正信的輪廓。但心靈深處,好像總有個心靈問題解決不了。
于是,在轉(zhuǎn)年,我開始正式持誦準提咒。但《心經(jīng)》做為給準提咒的加行沒有改變,依然是每天7遍。只是,這其中回向在變化。
在2008年的五月左右,家里災(zāi)禍不斷,心魔糾纏。有時,心魔起來,咒力不顯,無意中一持《心經(jīng)》,馬上就平復(fù)下去了,簡直是奇效。
舉例說,于人群生恐懼心。這時,持《心經(jīng)》立竿見影。
有時,去醫(yī)院,心下常會生起一絲恐懼心與冤戚心,這時持《心經(jīng)》也是如此。
再有,就是去學(xué)校,如今因持咒、持經(jīng),基本沒什么了,可當(dāng)初,不敢去學(xué)校,由其是小學(xué)校,凡是孩子聚集的地方,我哪怕是從門口過,都會心生冤戚,要哭的感覺。那時想,因為我以前教過十幾年的學(xué),經(jīng)常打罵學(xué)生,所以業(yè)障現(xiàn)前,報冤。實際上,這也確實是一個主要原因。
后來,看南師的書,才知道,原來孩子的氣場,也是不好的。南師說醫(yī)院、太平間、墳場,這些都是不干凈的地方,對修法有大礙。一般有修為的人,去一次墳場,都會大病一場。道家則有一種說法,不碰死、不碰病,還有一行是不碰小(孩子)。
持誦《心經(jīng)》有一段后,我發(fā)覺,我對《心經(jīng)》有感應(yīng),實際上是對觀音菩薩有感應(yīng)。這于我也是個大因緣了。
總之,在修法中,由其是在擇取法門中,如果對觀音菩薩有感應(yīng)、有信心的話,我建議都來持修《心經(jīng)》。
當(dāng)然,大明咒、大悲咒都是觀音菩薩的法門,有些人有種種顧忌!缎慕(jīng)》則不然,真是有一種“金剛不壞”的摧魔力,這是我修學(xué)當(dāng)中的切實感應(yīng)。
下面說說我理解對于持《心經(jīng)》當(dāng)應(yīng)用力的地方。
在修學(xué)的過程中,我曾修過一些藏傳的《心經(jīng)》修持法門,如擊掌法、觀想法等。
還有持數(shù),我一直堅持的是7次每座。而藏傳是9次。改后,總覺得別扭,后來就又改回來了。藏傳講身口意三密修法,可漢傳大都注重意根。一般來說,如沒有師承的話,我想還是以漢傳修法為好。況《心經(jīng)》在藏地也沒有確切的法門主修。
持誦《心經(jīng)》,如果要想求感應(yīng),只要做到一個“誠、敬”就有了,都是自性具足的。
有法師念佛,念的身放金光,南師講,這不過也是自性之光罷了。所以,一味圖感應(yīng),只是我們走在路上的風(fēng)光,是我們的一些調(diào)劑的動力罷了。而這個誠敬,要做到家,那可著實不易。
一是,身恭敬。
身體上,要禮拜。法門中有拜《心經(jīng)》的法門,實際上,禮拜的就是自性三寶。
二是,心恭敬。
身與意,實際上也是一體的。打座的坐姿,持誦前,洗漱、凈心,字字清晰,心下清靜、不起妄念,不要為應(yīng)付遍數(shù)而起持。
長此以往,定會有感應(yīng)的。
再有,就是持誦之前的懺悔,與持后的回向。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一定要與發(fā)心聯(lián)系起來。
懺悔要真誠,回向要廣大。
【持誦《心經(jīng)》隨感】相關(guān)文章:
11-08
10-24
10-31
心經(jīng):總持分06-06
12-01
11-28
11-24
11-22
11-16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