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詩詞鑒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jīng)典詩詞鑒賞
在中國文學史上,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詩人,在詩作上造詣極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jīng)典詩詞鑒賞 1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鑒賞
詞以一個問句開始,詞人寫道:“何處望神州!薄吧裰荨敝钢性貐^(qū)!芭d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這里的“神州”是詞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區(qū),是他一生都想收復的地方。接著寫道:“滿眼風光北固樓!薄氨惫虡恰痹诮矜(zhèn)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詞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卻是北固樓的優(yōu)美風光。然而,那時候卻是山河破碎,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這對于愛國詩人來說,觸景生情,心念家國,哪里有興致去欣賞美景。
詞人接著說:“千古興亡多少事?”這是一句問話。詞人禁不住發(fā)問,從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敗已成陳跡,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形容漫長、久遠。這里,疊詞的運用,不僅暗示了時間之慢,而且也表現(xiàn)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接著的“不盡長江滾滾流”句,詞人借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意境,不但寫出了江水奔騰而去的雄壯氣勢,還把由此而產(chǎn)生的空間感、歷史感都形象地表達出來。
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fā)揮,不惜以夸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fā)問,以提醒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耳!據(jù)《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毙翖壖脖憬栌眠@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在曹劉之上。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并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這種用心,更于末見意。作者在這里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似,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據(jù)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毙翖壖步栌么说,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能與孫權一決高低。其實,暗示了只有孫權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詞人贊賞孫權,就是要此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像孫權這樣的'人來扭轉乾坤。
于是,詞人末句寫道:“生子當如孫仲謀。”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孫權儀表堂堂,氣度不凡,于是感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币馑际钦f,生兒子應該像孫權一樣,而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一樣。我們從詞人用這一典故來看,希望南宋有如孫權那樣的有志之士。其實,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一樣,有奮發(fā)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當然,暗示了自己的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
這首詞通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郁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jīng)典詩詞鑒賞 2
《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鑒賞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shù)仫L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詞的上片,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qū)。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fā)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
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后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fā)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lián)系起來,將上片“不知愁”的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xié)力,共建恢復大業(yè)。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fā)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岸褡R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diào)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后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fā)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此詞構思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后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此詞上下片里的“愁”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淺近的語句中,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痛楚和矛盾,包含著深沉、憂郁、激憤的感情,說明辛詞具有意境闊大,內(nèi)容含量豐富的特色。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jīng)典詩詞鑒賞 3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鑒賞
全詞從意義上看,可分為上下兩,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xiàn)了詞人的遠大抱負。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第一句,用三個連續(xù)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意味無窮。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靜,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偹闼,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tǒng)領這些軍營的將軍。于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夢里”所想的一切統(tǒng)統(tǒng)變?yōu)楝F(xiàn)實。
二、三兩句,突出地表現(xiàn)了雄壯的軍容,表現(xiàn)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zhàn)斗情緒!鞍税倮锓主庀轮,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zhàn)斗樂曲。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zhàn)無不勝的前景。
“沙場秋點兵”之后,大氣磅礴,直貫后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fā)。仿佛看到若干連續(xù)出現(xiàn)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zhàn)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詞的最后,作者卻發(fā)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fā)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zhàn)斗,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沒有誰“可憐”他。于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xiàn)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fā)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xiàn)。
這首詞在布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里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fā)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回、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fā)出了“可憐白發(fā)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xiàn)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chuàng)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xiàn),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guī),這絕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jīng)典詩詞鑒賞 4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作者: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賞析
辛棄疾調(diào)任鎮(zhèn)江知府以后,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這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
這首詞的下片共十二句,有三層意思。峰回路轉,愈轉愈深。被組織在詞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血脈動蕩,和詞人的思想感情融成一片,給作品造成了沉郁頓挫的風格,深宏博大的意境。
上片懷念孫權、劉裕。孫權割據(jù)東南,擊退曹軍;劉裕金戈鐵馬,戰(zhàn)功赫赫,收復失地。不僅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贊揚,也表達了對主戰(zhàn)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茍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
下片引用南朝劉義隆草率北伐,招致大敗的歷史事實,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魯莽從事,接著用四十三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表示詞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結尾三句,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更多辛棄疾宋詞賞析請關注詩詞庫的辛棄疾專欄。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边@種評價是中肯的'。
擴展閱讀: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市歷城區(qū)遙墻鎮(zhèn)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zhèn)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詞作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jīng)典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詩詞鑒賞06-03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詩詞09-11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詩詞大全09-17
南宋詞人辛棄疾最高樓賞析09-11
辛棄疾詩詞鑒賞06-02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簡介10-17
辛棄疾的詩詞08-30
辛棄疾《滿江紅》鑒賞07-17
宋朝詞人及其詩詞賞析11-03
辛棄疾《醉花陰》鑒賞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