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九齡《感遇》閱讀答案
《感遇》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組詩《感遇》中的第一首詩作。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韽埦琵g《感遇》閱讀答案,歡迎大家閱讀。
《感遇》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閱讀題:
(1)本詩首聯(lián)用整齊的對偶句,突出了“蘭”“桂”怎樣的特點?(4分)
答:
(2)全詩運用了哪種藝術手法抒發(fā)情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何寓意?(4分)
答:
答案:
(1)蘭草迎春,生機勃勃;(2分)桂花在秋,潔凈清雅。(2分)
(2)比興手法。蘭迎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欣賞。(2分)詩人以此比喻賢人君子潔身自好、進德修業(yè),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分,并非想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求得富貴利達。(2分)
《感遇》譯文
蘭葉逢春,枝葉茂盛,桂花遇秋,皎潔清新。蘭桂欣欣生機勃發(fā),春秋自成佳節(jié)良辰。誰能領悟山中隱士,聞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為天性,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感遇》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謫居荊州時所作,含蓄蘊藉,寄托遙深,對扭轉(zhuǎn)六朝以來的浮艷詩風起過積極的作用。歷來受到評論家的重視。高在《唐詩品匯》里指出:“張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沖淡,體合《風》《騷》,骎骎乎盛唐矣!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二句,互文見意:蘭在春天,桂在秋季,它們的葉子多么繁茂,它們的花兒多么皎潔。這種互文,實際上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括全株而言。春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點出蘭草迎春勃發(fā),具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覺有皎潔明凈的感覺。而“皎潔”二字,又十分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因為寫蘭、桂都兼及花葉,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總括,第四句又以“自爾為佳節(jié)”加以贊頌。這就巧妙地回應了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說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shù)募竟?jié)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一般選注本將三四兩句解釋為:“春蘭秋桂欣欣向榮,因而使春秋成為美好的季節(jié)!闭J為寫蘭只寫葉,寫桂只寫花。這樣的解釋未必符合詩意。這大概是將“自爾為佳節(jié)”一句中的“自”理解為介詞“從”,又轉(zhuǎn)變?yōu)椤耙颉,把“爾”理解為代詞“你”或“你們”,用以指蘭、桂。這樣的解釋值得商榷。首先,前二句盡管有“春”“秋”二字,但其主語分明是“蘭葉”和“桂花”,怎能將“春”“秋”看成主語,說“春秋因蘭桂而成為美好的季節(jié)”呢?其次,如果這樣解釋,便與下面的“誰知林棲者”二句無法貫通。再次,統(tǒng)觀全詩,詩人著重強調(diào)的是一種不求人知的情趣,怎么會把蘭、桂抬到“使春秋成為美好季節(jié)”的地步呢?根據(jù)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合上下文意來看,“自爾為佳節(jié)”的“自”,與杜甫詩句“臥柳自生枝”中的“自”為同一意義。至于“爾”,應該是副詞而不是代詞。與“卓爾”、“率爾”中的“爾”詞性相同!凹压(jié)”在這里也不能解釋為“美好的季節(jié)”,而應該理解為“美好的節(jié)操”。詩人寫了蘭葉桂花的葳蕤、皎潔,接著說,蘭葉桂花如此這般的生意盎然,欣欣向榮,自身就形成一種美好的節(jié)操。用“自爾”作“為”的狀語,意在說明那“佳節(jié)”出于本然,出于自我修養(yǎng),既不假外求,亦不求人知。這就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入下文“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詩的前四句寫蘭桂而不及人,“誰知林棲者”一句突然一轉(zhuǎn),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罢l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于聞到了蘭桂的芳香,因而發(fā)生了愛慕之情!白,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zhuǎn),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奥勶L”二字本于《孟子·盡心篇》:“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qū)挕^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睆埦琵g便運用這一典故,使詩意更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又一轉(zhuǎn)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意卻另辟蹊徑,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其本性,并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實際上,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yè),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當然,不求人知,并不等于拒絕人家賞識;不求人折,更不等于反對人家采擇。從“何求美人折”的語氣來看,從作者遭讒被貶的身世看,這正是針對不被人知、不被人折的情況而發(fā)的!安灰詿o人而不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乃是全詩的命意之所在。全詩句句寫蘭桂,都沒有寫人,但從詩歌的完整意象里,讀者便不難看見人,看到封建社會里某些自勵名節(jié)、潔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張九齡《感遇》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張九齡《感遇(其七)》閱讀答案10-03
張九齡《感遇》閱讀答案4篇10-25
張九齡《感遇其一》閱讀答案08-10
張九齡《感遇(其七)》閱讀答案及賞析08-30
張九齡《感遇·其一》閱讀答案及賞析10-22
張九齡《感遇十二首》閱讀練習及答案03-10
感遇張九齡閱讀理解10-04
張九齡的感遇07-30
張九齡的《感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