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游記》助讀練習和答案
指津·提要
作者像是一位高明的現(xiàn)代攝影師,借助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京郊春色的畫卷,高明之處在于多方位、多角度、多側(cè)面地描繪:全景——“高柳夾堤”“一望空闊”;遠景——“山巒為晴雪所洗”;中景——“茗者”“歌者”“蹇者”;近景——“鱗浪層層,清澈見底”,特寫——“曝沙之鳥”“呷浪之鱗”。
“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的高明之處還在于,借助對春色的描繪,抒發(fā)了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熱烈追求。
拓展·提升
石海聽濤
李瑞林
“南有石林,北有石!,北大山人對石海的愛意山高水長。
出石海森林公園大門,左首有山道蜿蜒而上,山行不過幾百米,是一片略為平整的林緣空地。再往前走,是人工油松林間的小石徑。石條皆就地取材,像是信手拈來的,絕無突兀之嫌。草拐子在橫條叢中淺吟低唱,掃帚梅、知心草開著爛漫的小花。
沿石徑一路走下去,石海便展現(xiàn)在眼前了。斑斑駁駁的石頭,灰黃中帶著土色。大的如屋、如床,小的如砥、如刀、如熊、如羊。石頭們你爭我斗,相互傾軋,排山就勢,奔騰而來。這氣勢,又如波、如浪、如濤、如潮,真是萬斛巨石自開路,諒無風起人自驚。
這石形、這山勢,雖有奪人之處,但并非石海的靈妙所在。尤其是看到那株在石海中孑然特立的樹——那是一件在兩塊巨石夾持之下,奮力掙扎的枯樹的殘骸,不由給人平添了幾分悲涼。這悲涼,應(yīng)該是對自然的無常和生命脆弱的感嘆吧。
水是山的眼睛。石海的奇處,就在于在這如潮的巨石之下,流動著泉水的生命。造化其美,石海聽濤。從下至上,無論是斜倚,還是靜坐,用心之處便是巨石粗巖下的泉水的潺湲之聲。水為石心,或舒緩,或低聲細語呢喃作態(tài),或鐵馬金戈錚然有聲……只聞其聲,不見其形。佳人于斯,徘徊思服。仿佛這些石頭都是有生命的,仿佛它們有千言萬語要向藍天、流水、森林和青草訴說。
游人能從這巨石響水中解悟自然的告白嗎?游人能從這石頭的寂靜中分辨生命的獨語嗎?漫道“愚人”癡,座中有幾人?
當?shù)氐呐笥颜f起石海的出處,恍如隔世。但據(jù)筆者一孔之見,“石!边@塊巨石裸露之地,原來想必也是植被茂密之處,有清泉溪水山林草木,鳥獸翔集徘徊其間。而后必然是植被的破壞,山洪順坡而下,水土急劇流失,天長日久,表層淺土消失殆盡,地下山石才裸露出來,千年溪流只能裂石穿隙,匿身于亂石之下不見天日了。因此,石海今日的地貌是自然與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貧瘠往往是相似的,豐美卻各有各的不同。
“石海聽濤”,在小徑的一角有四個朱紅的大字!笆!睙o需正名,但游人能從“濤”字聽到自然的忠告嗎?存在即是本質(zhì),大自然從來不是“無告”的,她以最本真的形態(tài)顯示著自身,告解著自身:保護生態(tài),珍愛自然,石海既成,勿復(fù)為后。于是,亦悲亦喜亦欣慰,這“石海聽濤”就有了紀念碑的意義:自然生態(tài)一經(jīng)破壞,造成石漠化地表便無從恢復(fù);人工林、次生林已鎖定石海蛟龍,即使龍生六翼,也無處翻身了;知其生而處其變,勒石作記,供世人自勉,北大山人的苦心不也讓人感到欣慰了嗎?
我曾經(jīng)感動于一位愛鷹人甚至不愿收藏一支蒼鷹的羽毛,因為那羽毛屬于天空和大地。是的',豐美的自然容不下貧瘠的心靈!皳]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詩人的大美也應(yīng)該是真正“游人”的心靈。
游人從石海攀登而上,可見百草爭艷,危石作態(tài),有瓊林玉島,斜掌成峰,在這高山草甸之上,落腳即重,就崆然作聲,可見地表之淺,累石之深。
您是游人嗎?請放輕您的腳步。慢慢走,重在欣賞。
保護生態(tài),珍愛自然。請只帶走美景,只留下腳印,石海有知,可為共勉。
。ㄓ袆h改)
1.“‘石海’無需正名,但游人能從‘濤’字聽到自然的忠告嗎?”根據(jù)文意寫出“自然的忠告”的內(nèi)容。
2.為什么說“貧瘠往往是相似的,豐美卻各有各的不同”?
3.為什么說“石海聽濤”而不說“石海觀濤”?
【第20期第2版《〈滿井游記〉助讀》參考答案】
1.保護生態(tài),珍愛自然。
2.文中貧瘠是指生態(tài)被破壞,如沙漠化、石漠化等,都是自然與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豐美指未被破壞的生態(tài),各種自然景物因地形氣候條件而各不相同。
3.因為泉水在眾多石頭的下面,是作者根據(jù)泉水聲想象出的“濤”,而并不是真的有“濤”一般的水流,因此,只能聽,而不能“觀”。
【《滿井游記》助讀練習和答案】相關(guān)文章:
錢塘湖春行和滿井游記閱讀理解02-16
《湖心亭看雪》《滿井游記》比較閱讀答案02-20
《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游》和《滿井游記》相關(guān)習題02-17
《錢塘湖春行》《滿井游記》對比閱讀題02-12
劉禹錫《石頭城》閱讀練習和答案03-06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閱讀練習和答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