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互聯網+教育的閱讀答案
互聯網+教育 閱讀答案
材料一:
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一張網、一個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互聯網+教育”;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手機課堂,這就是“互聯網+教育”的結果。
去年從西北一所知名大學畢業(yè)的王航,現在在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某鄉(xiāng)鎮(zhèn)中學擔任語文教師。
在學校一些中老年教師眼中,年輕、有活力的王航是見多識廣的,在大城市接觸到的新鮮教學方式也是較多的。
然而,當這位年輕的教師被問及是否接觸過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時,他搖著頭表示,“只是聽說過”。
“對學校老師來說,互聯網的最大用處就是下載課件!蓖鹾浇忉屨f,所謂的下載課件,就是去網上尋找相關科目的課件,下載后適當做一些修改,上課的時候拿來用。
“這可能是互聯網跟教育聯系最緊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著說。
記者從王航所在的學校了解到,該校嚴禁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如果學校發(fā)現有學生攜帶手機,會當場沒收,并通知家長帶學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長甚至會當著老師的面把孩子的手機摔碎。
“所以,像微課、慕課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我們來說,目前還僅僅停留在聽說過的層面上,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具體推行!蓖鹾秸f,“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畢竟孩子們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觸到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
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還發(fā)現,不單是西北偏遠學校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中東部地區(qū)基層的學校情況也不容樂觀。很多學校即使具備了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的客觀條件,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設施設備僅僅被當作擺設,沒有真正利用起來。
河北省邢臺縣某中學教師李瓊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學校,多個教室里的多媒體設備用得久了開始出現質量問題,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講臺下的學生很難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來寫板書!
“由于是寄宿制學校,又不準學生帶手機,電腦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學生通過互聯網接觸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瓊認為,相對于大城市能隨時接觸到互聯網的學生而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己的學生已經被甩開了一大截。
“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被拉得更大了!崩瞽傉f,“不能讓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
在李瓊看來,“互聯網+教育”真正推廣到基層,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跋衲秸n、翻轉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基層教育中推廣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比如教學設備的問題、教師的觀念問題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問題等!
。ㄕ 2015年5月4日《中國教育報》)
材料二:“互聯網+”會給教育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互聯網+”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人人能夠創(chuàng)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也都能夠獲取和使用知識。在開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識庫正在加速形成,優(yōu)質教育資源正得到極大程度的充實和豐富,這些資源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使得人們隨時、隨事、隨地都可以獲取他們想要的學習資源。知識獲取的效率大幅提高,獲取成本大幅降低,這也為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傳統的教育生態(tài)中,教師、教材是知識的權威來源,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因其擁有知識量的優(yōu)勢而獲得課堂控制權。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已變得非?旖,師生間知識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師。此時,教師必須調整自身定位,讓自己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另外,社會教育機構的靈活性正對學校教育機構發(fā)起強有力的沖擊。育人單位和用人單位也不再分工明確,而是逐漸組成教育共同體,共同促進教育協同進步。
從實質上看,“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聯網極大地放大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從傳統一個優(yōu)秀老師只能服務幾十個學生擴大到能服務幾千個甚至數萬個學生。另一方面,互聯網聯通一切的特性讓跨區(qū)域、跨行業(yè)、跨時間的合作研究成為可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了低水平的重復,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的因地域、時間和師資力量導致的教育鴻溝將逐步被縮小甚至被填平。
。ㄕ 2015年6月9日《光明日報》)
材料三:
傳統的教育中,教師面對面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會將德、智、體、美的育人工作融入其中,給孩子以美德、藝術等層面的熏陶感染。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中,師生之間更多是知識和信息層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學習者,尤其是低齡學習者,他們還沒有足夠的道德判斷能力,若在沒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和熏陶下獨自面對開放的魚龍混雜的互聯網信息,如何保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思想方法?“外事問百度,內事也問百度”,如此一來,學習者幾乎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任何他們需要的學習資源。然而,長此以往,凡事一“搜”了事,真的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加工和學習者本身的智力發(fā)展嗎?長期運用各種互聯網設備輔助學習,網絡游戲逐漸替代了日常的線下游戲,對學習者身體健康的影響也不言而喻,如何增強體質、強健體魄、培養(yǎng)意志力?“足不出戶遍知天下事”的互聯網時代,學習者的學習方便快捷,但是他們與學習伙伴日漸疏遠,與大自然漸行漸遠,真正用多種感官去接觸世界的機會越來越少,那么學習者的藝術教育何來靈感呢?
互聯網降低了人們學習的門檻,學習的廣度大大增加,人們可以涉獵學習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領域知識。然而,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卻嚴重碎片化,學習者會利用乘坐公交車、課間休息、睡前十分鐘等等的零碎時間,學習了解一些零碎知識。學習時間的碎片化會導致學習者養(yǎng)成懶于思考和知識加工的壞習慣,對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識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學習內容的碎片化會使得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難以建立,從而使學習者學習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點,而難以加工成為有意義的知識網絡。如此,學習者的學習深度很難保證。
互聯網下的教育與各行各業(yè)的知識在不斷融合,知識不斷更新拓展,知識的復雜度加強,信息以指數式增長,可用的資源雖豐富卻也魚龍混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快速學習大量新知識?如何應對指數式增長的信息?如何選擇自己需求的資源?這對傳統學習環(huán)境下成長學習能力和信息加工與處理能力不足的學習者而言,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ㄕ 2015年6月9日《光明日報》)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在西北偏遠學校和中東部地區(qū)的基層學校,互聯網的作用就是幫助教師尋找相關科目的課件,以便提高教學效率。
B.材料一從記者的視角,通過語言描寫,讓讀者真切的感受到“互聯網+教育”在現實中面臨的困境,增強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感和可信度。
C.“互聯網+教育”的影響不可低估,它能摧毀傳統的教育生態(tài),重塑一個開放創(chuàng)新的教育生態(tài),傳統的學校將不斷減少、萎縮。
D.“互聯網+”能極大地放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讓人們有可能跨區(qū)域、跨行業(yè)、跨時間的合作研究,加速研究水平的提升。
E.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中,由于師生之間的交互在知識和信息層面,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這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根據材料一,談談“互聯網+教育”在基層推廣中存在哪些困難?(6分)
(3)比較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說明并簡要分析這兩則報道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6分)
。4)面對“互聯網+教育”時代,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與應對策略?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1)B D 答B(yǎng)給3分,答D給2分,答E給1分。(A項原文說的只是說話者自己所在學校的情況,擴大了范圍;C項“傳統的學校將不斷減少、萎縮”推斷錯誤,無中生有。E項“師生之間的交互在知識和信息層面”不嚴謹,原文“師生之間更多是 知識和信息層面的交互”)
。2)①教師觀念的問題,例如西北基層學校,互聯網的最大用處就是下載課件;②教學設備的問題,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電腦進校園,學校相關設施設備成了擺設;③學生接受能力的問題。(每點2分,共6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3)材料二側重于報道“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機遇: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生能非?旖莴@取知識,教育資源能得到重新配置和整合;(3分)材料三側重于報道“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學習者的學習深度很難保證,學習者的學習能力面臨巨大挑戰(zhàn)。(3分)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4) ①“互聯網+教育”將影響、改變學校教育,抓住機遇,順應潮流是必然選擇。 ②面臨“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我們要揚長避短,讓互聯網更好的為教育所用。 ③要跟上時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綜合素質。④互聯網只是工具和手段,我們應保持冷靜和理性,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每點2分,共8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