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問說閱讀答案及翻譯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稌凡辉坪酰俊昂脝杽t裕。”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于勸善規(guī)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孜淖硬粣u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問說》閱讀答案(附翻譯)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學無以致疑致:招致,取得
B.忌之而不愿問焉忌:避免戒除
C.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輕:輕視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度:揣測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問焉以求一得問之人以試其能
B.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D.好學而不勤問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
3.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反映勤問的重要性的一組是
、俜菃枱o以廣識②《書》不云乎?“好問則裕。”
、墼兲煜轮愇谋墒乱钥煅哉摙苁轮岭y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
、葜钦咔,必有一失⑥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
A.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⑥D(zhuǎn).④⑤⑥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3分)
譯文:
(2)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2分)
譯文:
(3)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2分)
譯文:
《問說》閱讀答案(附翻譯)
參考答案:
1.B(忌:妒忌)(3分)
2.A(連詞,表示目的,用來。B項:介詞,比/介詞,對。C項:句末語氣詞/兼詞。D項:連詞,表示轉(zhuǎn)折,卻/連詞,表示并列,并且)(3分)
3.C(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評的一種問。⑤說的是問的原因。)(3分)
4.(1)那種用義和理等問題互相詢問請教,勤勉地只是以進修為急務(的人),不多見了。(4分。采分點有“以”“咨訪”,兩個賓語前置句)
(2)(用)非常難解答的事情,向別人詢問,來窮究別人的短處。(3分。采分點有定語后置句、省略句、“窮”)
(3))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請教為恥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認為他道德學問高(或賞識他)。(3分,采分點有“恥”、“下問”、“賢”。)
【參考譯文】
君子學習一定喜愛問。問和學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就不能提出疑難,不問就不能增加知識。喜愛學習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習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還可能不能應用于實際,認識了那些大的(原則、綱領),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對于這些問題)除了問,將怎么解決呢?
(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問,借以破除那疑問,(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到有學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對)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曾子)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們問,借以共同研究,(這就是《中庸》)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地考察,明確地分辨!渡袝凡皇钦f嗎?“喜愛問(的人),(學問知識)就豐富!泵献诱撌觯骸罢一刈约旱摹趴v散漫的心”(的時候),并提“學問之道”,“學”之后就緊跟著“問”。子思談“重視品德修養(yǎng)(時),歸結到要(好)問(勤)學,(在他的提法中)“問”并且在“學”的前面。
古代的人虛心采納善言善事,不挑選事情地問,不挑選人地問,(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養(yǎng)和學業(yè)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學”而沒有“問”,朋友間的交往,能做到規(guī)勸做好事,不做壞事就不錯了,那種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互相請教,勤勉地只是以進修為急務(的人)未多見,何況世俗的人呢?
《問說》閱讀答案(附翻譯)
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學習有未貫通(不理解的地方),(卻)偏偏以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穩(wěn)妥(的地方),(卻)胡亂地憑主觀猜測,像這樣,就終生幾乎(都)沒有什么可問的事情(了)。(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就)輕視他,(認為)不值得向他問,(對)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著嬉戲的態(tài)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問,像這樣,那么天下幾乎沒有可以問的人了。
不這樣(的話),就所問的(也)不是(他)所學的:(如)問(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瑣屑事物來說說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經(jīng)明白的(問題),(卻故意拿它)問別人,來試試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難解答的事情問別人,來逼使那人難堪。唉!學習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這原因嗎?
而且那些不喜愛問的人,(是)由于不能虛心;不能虛心是由于不誠心實意喜愛學習。也不是不專心用功的緣故;他學習的不是古代儒家學習的(東西),他喜愛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愛的(東西),不善于問是理所當然的。
聰明的人考慮一千次,(也)一定會出現(xiàn)一次錯誤。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那么,“問”可以少得了嗎?所以貴人可以問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問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問年輕的人,只要學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孜淖硬灰韵虮人拖碌娜苏埥虨閻u辱,孔子認為他道德學問高。古人把“問”作為美德,而并不認為會是可恥的,后代的君子反而爭先把“問”當作恥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恥的(事),后代人卻做著而不以為恥的(就)多了,可悲。
【問說閱讀答案及翻譯】相關文章:
《說苑奉使》閱讀答案及翻譯06-24
問菊閱讀答案11-11
方孝孺《試筆說》 閱讀答案及翻譯06-30
吳敏樹《說釣》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0-18
《治學》閱讀答案與翻譯06-08
《漢書》閱讀答案及翻譯09-25
《舊唐書》閱讀答案及翻譯08-18
《鷓鴣》閱讀答案及翻譯07-20
《王冕》閱讀答案及翻譯10-19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閱讀答案及翻譯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