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盧舍那》賞析
這是余光中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為數(shù)不多的一首長詩,是他的晚年之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首詩少了一些禪意,多了幾分人生的滄桑。
《盧舍那》
想當初江湖滿地,鱗鱗蛟龍
大禹疏洪,鬼斧神工
把郁郁磊磊從中劈開
讓伊水自在向北面流來
要等多少劫數(shù)啊巖壁
才有幸雕磐作龕,刻骨成佛
(接遠古神話,“刻骨成佛”從殺身成佛典故化用出來,堪稱絕妙,用劫數(shù)比喻龍門佛龕選址伊闕的造化神功因緣和合,初顯功力,可謂鳳頭)
接受胡漢五體的羅拜
想達摩東來,玄奘西征,一張地圖
攤成幾千里絲路牽引
才牽來多少隊駱駝絡繹
駝鈴搖醒中亞的岑寂
蹄印縱橫,一步一陷坑
早被風沙一層層掩埋
留下斑斑這龍門古跡
(開始串聯(lián)歷史,從文化、歷史、經(jīng)濟背景點出龍門石窟的修建與西域的聯(lián)系,算是掉書袋吧,拿得四平八穩(wěn))
上面是柏樹林勃勃,天機不改
下面斜行著地質(zhì)露筋,遠看
像一片蜂房參差,近看
有深有淺,各有各的玄秘
只要有佛,那怕只高三厘米
每一壁也自成一龕洞天
兩千多神龕供著十萬尊佛像
又似在戶內(nèi),又似在露天
都對著伊河粼粼,坐西
朝東,其中有一龕與天相通
洞里朝廷的氣象,巍巍拱著
一佛,二徒,二菩薩,二天王
二金剛;至尊坐鎮(zhèn)在中央
左右賢徒是近身的`弟子
大弟子迦葉,肅穆苦行僧
阿難多聞善記,廿五載隨行
仍然對稱,左文殊,右普賢
不乘青獅或白象,只能脅侍
再左右依次是天王,力士
夜叉佝僂在腳底,負重呻吟
如此排場,兩側(cè)供奉著誰
誰才配中間坐在主位
(為盧舍那大佛的出場作鋪排,從龍門遠景漸漸拉近,拉到奉先寺的這個鏡頭,不直接寫盧舍那,而從盧舍那身旁的造像寫起,這個鋪排非常有畫面感,又顯出余老的功力)
除非盧舍那,佛陀的化身
盧舍那,佛陀修煉成正果
華嚴凈滿,光明乃能普照
背負著圓光,火焰紋升騰
只見他,寬額豐頰,螺髻高戴
眼瞼微垂著慈祥,目光
隱隱,俯接信徒的仰望
至于佛身,通肩的衣紋
弧線疏疏若漣漪展圈
雙手已斷于歲月,但手勢
引據(jù)之間,施無畏或與愿
仍可想見。九尊石灰?guī)r像
盧舍那居中,崇逾十七米
嵯峨相當四層的高樓
文殊,普賢十三米,二徒,二天王
二金剛,各為十米,儼如重臣
侍帝王于朝廷,當旭輝
自香山背后凌伊水照來
奉先寺這一窟巨龕,坡半
高據(jù),橫闊又縱深,拾長階
百級而更上,不勝其優(yōu)勢
香客尚不及蓮座,抱佛腳
是妄想,攀佛膝更不能
惟盧舍那的眼神將我們
已攝住,那神秘的磁場
降吧,再回神已莫能
(詳細寫盧舍那大佛,可謂字字珠璣,此文字必是經(jīng)過反復推敲,可謂一字不易,能做到這個地步,古文功力和余老的翻譯水平可以想見,其中佛教術(shù)語和典故隱喻其中,比如日出奉先寺,就是“佛光顯現(xiàn)”,這個又體現(xiàn)了查找文獻功底,獨寫盧舍那的眼神,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史家說,是唐咸亨三年
高宗與武后乾坤共政
起建龍門這浩大的工程
多達二萬貫是武后所捐
原是她自己的脂粉錢
這豪舉不免引起了傳說
說匠師揮錘敲鑿的法相
難免暗傳武后的風姿
三年后,神工終畢于一龕
耳長近二米,只算是常規(guī)
但眉彎新月,杏眼修長
幾乎要入鬢,竟雙倍于唇寬
幾令我忘記俯臨吾身
是佛陀的報身,而非才人
妙手的雕師啊,雌雄同體
竟疊合了天人于一瞬
(講史實、典故、傳說融為一體,道出盧舍那大佛起建時間,經(jīng)費來源,盧舍那大佛神似武則天的傳說,又道出自己的感悟”佛陀報身“、”雌雄同體,合天人于一瞬“,恰到好處,讀來頗有意趣,且說,許多作家描寫景物,要么失之繁雜乏味,要么失之淺薄,而余老此段可謂文質(zhì)彬彬,富含詩意)
武則天姓武,性卻近文,施政
叵測,臨朝卻露出真性
在龍門東山建寺落成
率眾臣方頂禮,忽嗅到
芬芳襲人,為山多香葛
名山為香山,并命眾臣
賦詩以志慶,先成者賞錦袍
左史東方虬最先,即得袍
領(lǐng)賞回席未定,宋之問
繼獻所作,文采可觀
武則天讀而悅之,即刻
奪回東方虬手中錦袍
改賜了次交的宋之問
千五百年前,如此奇女子
自為天下所不容,政體
倫理,都被她一掃而開
徐敬業(yè)兵起,駱賓王草檄
理直氣壯,數(shù)盡了她的罪名
道觀,佛堂,后宮,前殿
才人,昭儀,皇后,周帝
任由她出入,來去
龍子龍孫,任由她廢立
男女之大防,任由她取舍
欲斷唐祚,卻尊李耳為真經(jīng)
殺人不怯,卻自命彌勒降世
天縱聰明,兼容這許多矛盾
十惡不赦,偏如此愛才知人
能詩能文,遺作竟不傳后
驚世駭俗,遺容竟托佛相
而不朽?上襾磉t了
(從廬舍那大佛,引出武則天的一生,可謂從宗教到歷史,從佛到凡間,把前文的神秘感一筆蕩清,下筆寫人,精到地道出武則天的王者氣魄,愛才知人以及政治命運,個人偏好,有直書,有側(cè)描,有點評,句句精到,直指武則天作為千古女帝的矛盾,也就寫出了盧舍那大佛那層復雜的人世寓意,可謂境界更上一層,也更顯余老的思維敏銳)
遲來了足足十五個世紀
啊不,與此人同朝共代
未必能避災:哀哉!善哉!
但隔著時光如伊水迢迢
伊水不回頭而青山長在
功過且歸歷史,名勝等待遠客
象教自能推佛法,色空何曾空
都說大乘西來,此乃東方美
之典型,想起了米羅女神
同樣可惜都缺了雙臂
別具不完美之美,想起
蒙娜麗莎,不知要瞞些什么
笑意盈盈神秘到現(xiàn)今
想起菩薩來中土,空凈之中
常含著一漣笑意,解嚴了
眼神與唇態(tài),像難以捉摸
(佛曰不可說)的倒影
偶然,歷史也會眨一眨眼睛
難說究竟是有意或無心
(此段從對比美學角度看廬舍那大佛,先寫其形,與米羅女神,蒙娜麗莎,可媲美,再寫其意,空凈之中一漣微笑獨含東方的之美,又到處盧舍那的獨特。)
余老的這首唱詩的結(jié)構(gòu):遠古開天——達摩東來——萬佛拱立——獨尊廬舍那——武后向佛——千古女帝——東方瑰寶
可謂四平八穩(wěn),引經(jīng)據(jù)典,細節(jié)精到,字字珠璣,觀察細膩,意趣環(huán)繞。
如果說這首詩的缺點,那就是缺了幾分佛家的禪意,多了幾分人世的滄桑,這可能跟余老米壽的感悟有關(guān)吧。
【余光中的《盧舍那》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賞析11-03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賞析11-24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散文賞析12-07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賞析10-02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及賞析08-27
余光中散文作品《聽聽那冷雨》賞析08-23
梁實秋雅舍的賞析10-28
雅舍梁實秋的賞析10-27
梁實秋的雅舍賞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