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課堂教學實錄(2課時)
引言:《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魚我所欲》的教學實錄,希望對大家會有所幫助!
【作品分析】
《魚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 《魚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舍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為“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就應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養(yǎng)及教育,不做有悖禮儀的事。孟子對這一思想,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修養(yǎng)的精華,影響深遠的事。
【教學依據】
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意義絕不僅僅停留于“活著”。當一個人面臨生死抉擇時,應該怎樣做出自己的決定?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于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舍生取義。
那么究竟什么是“義”呢?“義”的內涵有多寬、多深?孟子作了這樣的闡述:“羞惡之心,義也”。(《告子上》)他在《萬章下》中又說:“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認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而“義”還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正確之路。
作者在本文中先從正面闡發(fā)自己的觀點:“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在提出這個主張之前,孟子是用了一個人們都熟知的事物作比的,那就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在此,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要比魚珍貴一樣,很自然地也就引出了“舍生取義”的主張,這一個主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孟子就是這樣,在文章的開篇之處,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主張。
孟子在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之后,緊接著就羅列出了讓人折服的論據,讓道理、事實來充分支撐自己的主張。
首先,孟子從正面在道理上進行闡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這是從正面闡述論證了義比生命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應該舍生取義。緊接著作者又從反面闡述道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作者在講述了正、反兩方面道理后,綜合闡述道理,充分證明了為什么要“舍生取義”。
作者認為:若只是闡述道理,還不能讓人完全折服,還需要有事實加以證明,“事實勝于雄辯”嘛!所以他又列舉了“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的事例,論證有骨氣的窮人就是餓死,也不接受嗟來之食!這是最平常的“義”的體現,也是最困難的選擇。然而,只要是有正氣的人,即使窮困潦倒,他也能做到!接下來,作者又列舉第二個事例,“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此之謂失其本心”。從而論證了有些人為了身外之物,為了一時的虛榮之心,就不顧廉恥,欣然接受。其實,這些東西與生命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欣然接受的人與當初寧肯餓死也不愿受侮的人相比,就顯得多么的卑鄙了!接著,作者從道理上作了分析,那是“失其本心”所致!
孟子就是這樣用正、反、客觀三方面的道理以及具體的事例對“舍生取義”進行了嚴密的論證,使自己的主張凸現于世人的面前,并成為千百年來仁人志士的座右銘,也成為后人評判正人君子的重要標準之一。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引導學生與作品、作者對話,理解作者的思想,思考現代人生。
《魚我所欲也》是戰(zhàn)國中期繼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的作品。作者離我們久遠,作品又是用文言文的形式進行表述的,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引領著學生們走進作品,與作者、作品進行多角度的對話,從而真正意義上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作品的主題。同時,思考在我們面臨許多重要抉擇的時候,應做出正確的選擇,要以“義”為重。
2、過程與方法:
、拧娀首x背誦,積累文言詞語。
⑵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首先可讓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去發(fā)現一些他們自己認為值得探究的問題,并做一定的探究。之后,把自己探究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與小組同學或全班同學合作解決:在這個過程中,鞏固已養(yǎng)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新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充分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舍生取義的道理,思考:當一個人面臨生死抉擇時,應該做出怎樣的決定?
(教師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難點〗
1、對重點語句及中心論點的理解。閱讀議論文的重點之一就是要理解文中的一系列重點語句以及正確地理解中心論點。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對重點語句及中心論點的理解、品賞、玩味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來完成或者說突破這一難點,真正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的內涵,以及這一論點在現實社會中的意義。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遏~我所欲也》是一篇非常規(guī)范的議論文,它在開篇即提出了自己的主張:“舍生而取義者也”,緊接著從道理上,從正、反、客觀三方面進行論證,然后又列舉具體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論證。也就是講道理、擺事實的基本(核心)的論證方法在本文的行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要引領學生去體會、品味、掌握這一方法的要領。
〖教學方式〗
1、誦讀式。
2、對話討論式。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構思〗
第一課時
一、內容呈現
1、導語:(略)
2、學生快速默讀文本,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可借助一定的工具書)
3、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課文二至三遍,讀后體會孟子在文章中提出了怎樣的主張,用了哪些論據對自己的主張進行了怎樣的論證。
還有哪些問題自己弄不懂,記錄下來。
4、教師幫助學生解決一些誦讀上的障礙,并和學生一齊誦讀文本。熟悉文本。
5、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
第二課時
二、師生互動,交流對話
話題:
1、孟子在文中提出了怎樣的中心論點?是采用什么方式提出來的?
2、孟子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什么意思?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是什么意思?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和“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6、作者使用比喻、排比、對比等方法進行論證,有什么好處?
三、學生與學生對話
在小組內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對話交流,提出疑問,進行探究。
四、教師與學生對話
學生將在小組中交流未能解決的問題,帶到全班與全體同學和老師交流、合作探究。
五、鏈接生活
在人生面臨抉擇的時候,應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孟子的這一主張在我們現代適用嗎?在你的成長之路中遇到過這樣的抉擇嗎?那你又是怎樣選擇的呢?在你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若遇到需要你進行抉擇的情況,你又將如何面對、如何選擇呢?
【課堂實錄】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熟悉了課文,我們試著來把它背一下,不能背的同學也可以看書。
(學生試背課文。)
師:有些同學基本上能背下來了,下面大家再把課文自由、放聲地朗讀一遍,讀完后請看大屏幕。
出示幻燈片1:
|
(用幻燈片的方式把學生要理解的問題展示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而且教者用了“我考考你,你知道嗎”的提問方式,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特別是問題“7”,用了一個“不用著急”來緩解學生緊張的心。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就顯而易見了。)
(學生小組討論。)
生1:我們小組回答第3小題:這句話的意思是:“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
師:大家有沒有異議。
生2:沒有。
生3:我們小組回答第1題:孟子在文中的主張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4: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
師:為什么要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呢?
生4:好懂些。
(一個“好懂些”將學生理解“先設喻而后提出論點”的寫法的優(yōu)勢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教師引的結果。)
(學生笑。)
師:說得好。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師:大家大聲地把中心論點朗讀一遍。
(教師點撥恰到好處。)
(學生讀)
生5:第4題我們是這樣理解的:“(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
生6:我們小組回答第2小題:文章一開頭就用類比論證法提出論點。
生7:還有舉例論證的方法。
師:那你也來個舉例論證吧。
生7:第二段首先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接著又舉了“萬鐘”的例子。這兩個例子還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師:怎樣用的?
生7:在第二部分中把兩類人的不同態(tài)度作對比,顯出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
師:作者在第一部分中用假設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作對比,然后得出結論,使讀者心悅誠服。
生8:我們小組回答第5小題。“是心”就是指“這樣的心”。
師:怎樣的心?
生8:就是指能夠做到“舍生取義”的心。
師:那“本心”呢?
生8:應該也是指“舍生取義”之心吧!?
師:對,“是心”同“本心”都是指“舍生取義”之心。
師:大家對這幾個問題理解得不錯,請大家再看大屏幕。出示幻燈片2:
(幻燈片2、3用“和你的老師說說”“和你的同學對對話”的形式,自然地將質疑這一環(huán)節(jié)設置進來,照顧了在理解上存在的不同層次的學生,教者的因材施教的方法運用得恰到好處。)
(學生分小組討論)
同你的老師說說:
如果你們小組內有問題未能解決,帶到全班與同學們、老師一起交流,我們一起解決它!
和你的同學對對話:
如果你還有什么疑難,不用著急,在小組內提出來,與同學們一起探究,試試看,你們自己能不能解決?
出示幻燈片3:
生9:我有一個問題不清楚。“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什么說的?
生10:這“本心”就是“我固有之”的“羞惡之心”。
生11:那這跟“舍生而取義”有什么關系?
(學生搖頭。)
師:結尾一句話,歸納了此段,照應了開頭:“此之謂失其本心”。這“本心”就是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我固有之”的“羞惡之心”,就是“義”,也就是“善”的本性。
生12:我不明白“義”到底指什么?
師: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也。”又說:“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認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義”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
生13: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就證明了他是個舍生取義之人嗎!
生14:那“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的夏明翰也應該是了。
(教師抓住了孟子“義”的本質進行探究,作了適度的點撥,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舉出了文天祥、夏明翰的例子來進一步佐證孟子的“義”。其點撥具有一定深度。)
師:非常好,看來這個問題大家不僅懂了,而且還理解得比較透徹。
鏈接生活:在人生面臨抉擇的時候,應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孟子的這一主張在我們現代適用嗎?在你的成長之路中遇到過這樣的抉擇嗎?那你又是怎樣選擇的呢?在你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若遇到需要你進行抉擇的事,你又將如何面對、如何選擇呢?
(教師精心設計了“鏈接生活”這一環(huán)節(jié),將孟子所說的“義”鏈接到現實生活中來,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現實生活中的“義”,怎樣處理好“生”與“義”的關系。)
下面請大家再看大屏幕:出示幻燈片4:
(學生既可獨立思考,也可小組討論。)
生15:我同意孟子的觀點。如果社會上沒有正義、道義,那將是多么可怕!
生16: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個小偷在偷別人的錢,當時我想喊,可我又害怕,因為那小偷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事后,我心里一直很內疚。今天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覺得我是一個舍義而取生之人。
(教師的總結將“取義”與“舍生”巧妙地鏈接起來了,指出最好的辦法是要敢于堅持真理,同時還要善于斗爭。“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現”在本課的學習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落實。)
師:也沒那么嚴重吧?在同壞人作斗爭時,還要善于保護自己。如何做到這兩點有機的結合,那就需要我們多動動腦了。
生17:如果是我,我一定為正義而斗爭。我會假裝提醒那個人說:“叔叔……”
生18:不是叔叔,是阿姨。
(學生笑。)
生19:好吧,“阿姨,你的東西掉了”,那她就知道了。
生20:我會對她說:“阿姨,你不認識我了,我是莉莉的同學,上次我還在你家玩過呢。”然后頻頻向她使眼色。
(同學鼓掌。)
生21:我會說:“阿姨,我腳疼,能讓我坐坐嗎?”
師:你們真聰明,想到了既可“取義”又可不“舍生”之法。的確,我們既要敢于斗爭,還要善于斗爭。當然,這里“義”的范圍很廣。如果我們都存有一顆“義”心,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美好。
【教學反思】
本次課是在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下進行的,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理念,學生在充分與文本、與同學、與教師的對話中品味了孟子的“仁”“義”思想,學習了孟子雄辯的寫作方法,體驗了孟子侃侃而談的大家風度,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1、用對話的方式串聯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師生的互動:
教學過程中,教者始終注意了用對話的方式,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表現。教師出示幻燈片1,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引起學生思考,教師的引領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脽羝2,則讓生生之間的對話在恰到好處的時機展開,學生合作探究也就自然呈現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特別是結尾處與生活的鏈接,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起到了點睛之功能,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以自然融入。
2、注意了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
有人說:新課改就是讓學生上課熱熱鬧鬧,就是只要過程不要結果。我認為不是這樣的,課改后,學生的能力應更加全面。這樣,我硬在執(zhí)教時,注意了基礎知識的積累:文言文中的字、詞、句的理解,議論文中的論證方法,中心論點的提出方式等,這些都屬于學生應掌握的。教學中把這幾個方面的內容認真抓扎實、抓落實了,就會讓學生學有所得。同時,注意了新的教學方式的引入,比如讓學生先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之后分小組合作探究……其學習能力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進程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3、值得改進的地方:
對生活的鏈接還可以再拓展開些,讓學生舉出更多的事例,讓其在具體事例的佐證下,對“舍生而取義”的現實意義理解得更深些,這將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課堂教學實錄2課時】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文言文11-23
魚我所欲也文言文05-11
魚我所欲也03-21
文言文《魚我所欲也》的整體賞析11-17
《魚我所欲也》文言文練習及答案06-12
魚我所欲也說課稿06-24
魚我所欲也的譯文11-03
魚我所欲也翻譯11-14
魚我所欲也故事01-20
《魚我所欲也》論點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