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魚我所欲也與何為大丈夫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和《何為大丈夫》,完成16~20題。(共14分)
甲 文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
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
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乙 文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為③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④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⑤,立天下之正位⑥,行天下之大道⑦;得志⑧與民由⑨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⑩,貧賤不能移(11),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釋:①豈不誠:難道不是②熄:戰(zhàn)火熄滅,指太平無事③焉得為:哪能算④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⑤廣居:寬大的房子,這里指仁⑥正位:正確的位置,這里指禮⑦大道:大路,比喻義⑧得志:能實現(xiàn)理想⑨ 由:遵循大道走⑩淫:迷亂(11)移:改變操守。
16.解釋下列詞語。(2分)
。1)行道之人: ▲ (2)何加焉: ▲ (3)得我: ▲
。4)無違夫子: ▲ (5)不能屈: ▲
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意思。(5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2分)
▲
(2)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3分)
▲
18.選出對兩文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2分) 【 ▲ 】
A.甲文中今為宮室之美為之中的之與乙文中往送之門的之都用作代詞,指代前文內(nèi)容。
B.甲文用正反對比手法闡述了失掉義的過程及原因。
C.甲文前兩句講述的事實及道理可以用廉者不食嗟來之食概括其內(nèi)涵。
D.乙文中景春和孟子對什么是大丈夫的認(rèn)識具有明顯區(qū)別,景春認(rèn)為能威震諸侯,安坐家中就能使天下太平的人為大丈夫,而孟子則認(rèn)為能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19.從乙文摘錄跟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表達(dá)相似道理的句子。(2分)
▲
20.兩文中孟子所表達(dá)的觀點有何異同?(3分)
▲
參考答案:
16.過路的人(饑民);有什么好處;感激我;不違背丈夫;不能(使)屈服。寫對2個得1分。
17.(1)這難道也是不可以停止的嗎?(2)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xué)過禮嗎?意思對即可,有輕微錯誤可不扣分。
18.A,用法不同,甲文中前一個用作助詞的,后一個個用作代詞,帶前面的行為;乙文中用作動詞到的意思。
19.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20.相同點:兩文都闡述了為人處事應(yīng)該追求義;不同點:乙文除了講義外還要講仁和禮。答出相同點給2分。
附乙文參考翻譯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xué)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xùn)導(dǎo)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xùn)導(dǎo)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jǐn)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dāng)作正理,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孫衍、張儀在諸侯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這才叫做大丈夫。
【魚我所欲也與何為大丈夫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魚我所欲也文言文閱讀答案06-08
《魚我所欲也》文言文閱讀題及參考答案04-26
《魚我所欲也》閱讀答案05-28
《魚,我所欲也》 閱讀答案10-03
魚我所欲也的閱讀答案11-25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xùn)練題以及答案10-25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09-19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xùn)練題08-14
魚我所欲也的課后題答案06-23
魚我所欲也課后題答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