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是指與現(xiàn)代漢語里相應的在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為定型的習慣格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文言文句式1
(一)判斷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斷句,一般不用判斷詞,而是徑直用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表示判斷,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詞、語氣詞、副詞來表示或加強判斷的語氣。主要格式有以下幾種:
1.主語后用助詞“者”表提頓,謂語后用語氣詞“也”煞尾。如:
、倭H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趲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2.只在主語后用“者”表提頓。如:
、偎谡,民之所種。(《論貴粟疏》)
3.只在謂語后用“也”煞尾。如:
、俅耸浪圆粋饕。(《石鐘山記))
、诘乐,師之所存也。(《師說》)
4.“者~也”都不用。如:
、俅巳肆κ。(《信陵君竊符救趙))
、趧涮煜聴n雄。(《赤壁之戰(zhàn)》)
5.謂語前用副詞“乃”“即”“必”“則”等加強肯定語氣。如: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竊符救趙》)
、趭Z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鄞藙t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6.用副詞“非”表否定判斷。如:
、偃朔巧。(《師說))
②拾視之,非字而畫。(《促織》)
(二)被動句的格式
文言里的被動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詞、助詞、助動詞來造成被動的格式。
1.用介詞“為”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如:
、倥谂_悉為逆據(jù)。(《三元里抗英》)
、谕貌豢蓮偷,而身為宋國笑。(《五蠹》)
2.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如:
①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诓痪杏跁r,學于余。(《師說》)
3.用介詞“被”表被動,“被”的賓語往往省略。如:
、賰(nèi)一人說是西洋兵頭,亦被殺死。(《三元里抗英》)
、谛哦娨,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
4.用助動詞“見”表被動。如:
、儆枨,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②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5.用“為……所……”的格式表被動
“為”是介詞,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八笔侵~,置于動詞之前。如:
①贏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赤壁之戰(zhàn)》
6.用“見……于……”的格式表被動!耙姟笔侵鷦釉~;“于”是介詞,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如:
①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壁歸。(《廉頗藺相如列傳》)
7.意念上的被動。
動詞本身用于被動意義,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動的詞語。這種被動要根據(jù)文意來判斷。如:
①舉孝康,不行。(《張衡傳》)──“舉孝廉”,被舉薦為孝糜。
、诹H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為上卿”,被封為上卿。
、凼浣校扰e。(《阿房宮賦》)──“函谷舉”,函各關被攻下。
(三)特殊的雙賓語
文言里有兩種特殊的雙賓語,不能按一般的雙賓語理解。
1.使動雙賓語。
動詞和近賓之間是使動關系。如:
①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負秦”,使秦負!柏撉厍保骨刎撉,使秦國擔負理虧的責任。
、诮駳穸鴼w之農(nóng),皆著于本。(《論積貯疏》)──“歸之”,使之歸!皻w之農(nóng)”,使之歸農(nóng)。
2.為動雙賓語。
動詞和近賓之間是為動關系。如:
、贋橹{,比門下之車客。(《馮諼客孟嘗君》)──“為”(wéi),動詞,這里是“準備”的意思。“為之”,為(w苗)之為(wéi),替他準備!盀橹{”,為(wèi)之為(wéi)駕,給他準備車馬。
、诰蛹卜蛏崛沼貫橹o。(《季氏將伐顓臾》)──“為”,找。“為之辭”,替它找個借口。
(四)句子成分的特殊順序
文言里有幾種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里相應句式的語序不同。
1.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如:
、俅笸鮼砗尾?(《鴻門宴》)──此為作動詞的賓語前置。
、诰我灾嗤?(《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此為作介詞的賓語間置。
2.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如:
、僮詴渌,未之有也。(《張衡傳))──句中用了表否定的副詞“未”,是否定句,賓語“之”是代詞。置于謂語動詞“有”之前。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道理同上。
3.賓語前置,用助詞“之”“是”等置于前置的賓語和謂語之間。如:
、俸喂χ性?(《信陵君竊苻救趙》)
②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4.定語以“者”字短語的形式置于中心詞之后。
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可以加助詞“之”,也可不加。如:
、偈H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谑估粽僦T民當償者悉來合券。(《馮諼客孟嘗君》)
(五)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組成成分,習慣上常常省略,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需要補充。
1.兼語省略。
省略的兼語必須是已見于上文,或者是從內(nèi)容上看沒有必要說出來的。如:
、僬偃,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召(之)入,使(之)拜夫人。
、谝韵嗳绻Υ,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卿。
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語都是已見于上文的。
2.動詞的代詞賓語省略。
這種省略有兩個條件:一、省略的賓語必須是可以用代詞充當?shù)模纯梢詮纳衔目闯鰜淼摹6、后邊有“于”或“以”組成的介詞結構作補語。如:
、贆嗥鸶,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追(之)于宇下。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告(之)以事。
3.部分介詞的賓語往往省略。
省略的賓語必須是從上文可以看出來,能夠用代詞充當?shù)。如?/p>
、匐m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怵然為戒”,怵然為之戒,小心翼翼地因此警惕起來!耙暈橹埂保暈橹,目光因此集中!靶袨檫t”,行為之遲,行動因此遲緩。
②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與謀”,與之謀,同他商量。
、圩笥乙愿。(《馮諼客孟嘗君》)──“以告”,以之告,把情況告訴(孟嘗君)。
、芪銖木闼酪病(《鴻門宴》)──“從俱死”,從之俱死,跟著他一起去死。
⑤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張衡宴》)──“因以諷諫”,因之以諷諫,通過它來委婉地勸諫(朝廷)。
4.介詞“于”“以”往往省略。如:
、儆智G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逼兵勢”,逼于兵勢,被兵勢所逼。
②又試之雞。(《促織》)──試之雞,試之以雞,用雞去試驗它。
(六)習慣句式
所謂習慣句式,是指那些結構比較固定的句式。
1.不亦……乎?
在這個格式中,“亦”起加強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勺g為“不是……嗎”“不也……嗎”。如:
、僦垡研幸樱鴦Σ恍,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
2.無乃……乎?
表對某種情況的估計或?qū)δ臣虑榈恼J識,帶有反問兼感嘆的語氣!盁o乃”可譯為“恐怕”“只怕”。如反問的語氣較重。也可譯為“莫不是”。如:
、賱趲熞砸u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教之戰(zhàn)》)
、谇螅瑹o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句末的語氣詞用“與”,反問的語氣較強一些。
3.得無……乎?
表測度!暗脽o”可譯為“恐怕”“也許”。如果詢問的語氣稍重一些,可譯為“莫不是”“該不會”等。如:
、偃粑塘糨叺脽o苦貧乎?(《記王忠肅公翱事》)──也許。
②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莫非,莫不是。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詟說趙太后》)──該不會,該沒有。
4.如……何?若……何?奈……何?
這是三個意義相同的表示疑問的習慣句式!叭纭薄叭簟薄澳巍比止糯艚ㄓ茫际莿釉~,含有“辦~處置~對付”一類的意思!昂巍笔且蓡柛痹~作補語,當“怎么”講?勺g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或“怎么對付(處置、安頓)……”等。如: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诩纯刹凰,而離散不見,……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與妻書》)
5.何……為?何以……為?
這是表詢問或反問的一種句式!昂巍笔且蓡柎~,作狀語!盀椤笔钦Z氣詞!昂巍瓰椤笔健昂巍焙筮吺侵^語動詞?勺g為“為什么……呢?”“怎么…呢”!昂我浴瓰椤笔街小耙浴笔莿釉~,當“用”講,作謂語,它后邊帶名詞或動詞作賓語。可譯為“哪里(怎么)用得著……呢”,也可譯為“為什么……呢”。如:
、偃缃袢朔綖榈顿蓿覟轸~肉,何辭為?(《鴻門宴》)──為什么要告辭呢?
、诜蝾咊,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顢臾》)──哪里用得著攻打呢?為什么要攻打呢?
6.……孰與……?
動詞性結構,用于表示比較的疑問句中,用來比較兩個人的高下、優(yōu)劣,或兩件事的好壞得失。句中提出了比較的內(nèi)容的(如例①),可譯為“與……相比哪個(誰)……”。句中沒有提出比較的內(nèi)容的,(如例②)可譯為“與……比起來怎么樣”。
、傥崾肱c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诠暳畬④娛肱c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7.有所……,無所……
在這種句式里,“有”“無”是動詞謂語,“所……”是“所”字短語作“有”“無”的賓語。翻譯時應該結合上下文仔細體會“所”字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靈活地譯出,不必機械地譯成原文的語法結構。如:
、賹⒃谕猓髁钣兴皇。(《信陵君竊符救趙》)──“所”指國君的命令。句子可譯為“大將在外,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谪斘餆o所取,婦女無所幸。(《鴻門宴》)──兩個“所”分別指財物和婦女。句子可譯為“財物沒有拿取什么,婦女沒有寵愛哪一個”。
③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毛遂自薦》)──“未有所”等于說“無所”。
8.有以……,無以……
對這種句式的結構,多數(shù)語法著作所作的分析是:“有以……”“無以……”等于說“有所以……”“無所以……”,“有”“無”是動詞作謂語,它后邊是一個省略形式的“所”字短語充當賓語?勺g為:“(沒)有什么用來……”“(沒)有辦法……”等。如:
、僬\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有以報太子”,有辦法報效太子。
、谲娭袩o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無以為樂”,沒有什么用來作樂。
、弁跽Z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莊暴見孟子》)──“未有以對”,沒有什么拿來回答。
高中文言文句式 2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是古今都有的現(xiàn)象,當文言文的省略情況比現(xiàn)代文多見,也較復雜。常見的是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和介詞省略,有時也省略數(shù)量詞和定語等。
A、主語省略
1、(蘇子)舉酒屬客。譯:蘇軾舉起酒杯勸人喝酒。(《赤壁賦》)
2、于是(蘇子)飲酒樂甚。譯:這時候蘇軾喝著酒,快樂極了。(《赤壁賦》)
3、(蘇子和客)相與枕藉乎舟中。譯:蘇軾和客人互相在船上靠著墊著睡著了。(《赤壁賦》)
4、(蘭芝)乃投水而死。譯:蘭芝于是投水自盡。(《孔雀東南飛》
5、(蘭芝)十三能織素。譯:蘭芝十三歲就能織白絹。(《孔雀東南飛》
6、(婚姻生活)始爾未為久譯:婚姻生活才開頭。(《孔雀東南飛》
7、(我)終老不復取。譯:我就一輩子不再娶妻。(《孔雀東南飛》
8、(沛公)坐須臾。譯:沛公坐了一會兒。(《鴻門宴》)
B、謂語省略
C、賓語省略
1、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譯:有志氣,不盲從別人而停止。(《游褒禪山記》)
2、遣去慎莫留(她)。譯:千萬不要留她。(《孔雀東南飛》
3、戒之慎勿忘(這個悲劇)譯:以此為鑒,千萬不要忘記這個悲劇。(《孔雀東南飛》
4、使工以藥淬之,以(之)試人。譯:讓工匠用毒藥浸過它,拿它在人身上試驗。(《荊軻刺秦王》)
5、人不敢與(之)忤視。譯:人們不敢對他正眼相看。(《荊軻刺秦王》)
6、欲與(之)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之)留待。譯: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遠,還未到來,為此而留下等待他。(《荊軻刺秦王》)
7、前為(之)謝曰。譯: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荊軻刺秦王》)
8、使(之)畢使于前。譯: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荊軻刺秦王》)
9、豎子不足與(之)謀。譯: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事。(《鴻門宴》)
10、毋從(其)俱死。譯:不要和劉邦他們一起送死。(《鴻門宴》)
11、則與(之)斗卮酒。譯:左右就遞給他一大杯酒。(《鴻門宴》)
12、為(吾)擊破沛公軍。譯:給我打敗劉邦的軍隊。(《鴻門宴》)
D、定語省略
1、主簿通(太守)語言。譯:主簿傳達太守的話。(《孔雀東南飛》
2、樊噲側其盾以撞,(交戟)衛(wèi)士仆地。譯:樊噲側著盾牌一撞,交戟的衛(wèi)兵們跌倒在地上。(《鴻門宴》)
E、介詞省略
1、而卒葬(于)之譯:死后葬在這里。(《游褒禪山記》)
2、有碑仆(于)道譯:有一塊石碑倒在路旁。(《游褒禪山記》)
3、沛公軍(于)霸上譯:沛公在霸上駐軍。(《鴻門宴》)
4、徘徊(于)庭樹下。譯:在庭樹下徘徊!犊兹笘|南飛》
5、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以)金千斤,邑萬家。譯:現(xiàn)在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金,購取他的頭。(《荊軻刺秦王》)
6、取之(以)百金。譯:用一百金買下。(《荊軻刺秦王》)
7、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譯: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帶一點兵器。(《荊軻刺秦王》)
8、沛公軍(于)霸上。譯:劉邦駐軍在霸上。(《鴻門宴》)
9、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譯: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鴻門宴》)
10、置之(于)坐上。譯:把它放在座位上。(《鴻門宴》)
F、定語中心語省略
【高中文言文句式】相關文章:
高中文言文句式歸類01-19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總結03-21
高中常見文言文的特殊句式04-03
高中語文文言文固定句式12-02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總結01-20
文言文固頂句式02-10
文言文常見的句式06-30
文言文特殊句式03-16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比較句式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