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見通假字
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語言現(xiàn)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卻棄而不用,臨時借用了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別字。一般認(rèn)為,通假字的產(chǎn)生可能是由于書寫或抄書的人一時筆誤,寫了音同或音近的別字,或是因地方習(xí)慣而寫了另一個字。后人見古人有先例,便跟著寫,約定俗成,別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學(xué)會辨識通假字,對學(xué)習(xí)文言文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文言文常見通假字,歡迎閱讀。
文言文常見通假字
《<論語>十則》:
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
由,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還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疾在腠里,湯熨之所及也 湯(tàng)通燙,意思是用熱水焐
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齊(jì)通劑
《樂羊子妻》:
日知其所亡 亡通無
《為學(xué)》:
屏棄而不用 屏通摒
《賣油翁》:
但手熟爾 爾通耳
《西江月》: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見通現(xiàn)
(以上出自第一冊)
《桃花源記》:
便要還家 要通邀,邀請
《口技》:
滿坐寂然 坐通座
《傷仲永》: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扳通攀,牽,引
《愚公移山》:
河曲知叟亡以應(yīng) 亡通無,意思是沒有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反通返,還,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cuò)通措,放置
《觀書有感》:
問渠那得清如許 那通哪,怎么
(以上出自第二冊)
《三峽》:
略無闕處 闕通缺
《閑情記趣》:
項為之強(qiáng) 強(qiáng)通僵,僵硬
《晏子故事兩篇》:
儐者更道 道通導(dǎo),引導(dǎo)
縛者曷為者也 曷通何
圣人非所與熙也 熙通嬉
《寓言四則》:
輯以羽翠 輯通緝,連綴
宣王說之 說通悅,高興
此何遽不為福乎 遽通詎,豈
(以上出自第三冊)
《公輸》: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防守,抵擋
公輸盤詘 詘通屈,理屈
《桃花記》: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通揀,挑選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往里拉
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
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甫通父,男子美稱
《唐雎不辱使命》:
寡人諭矣 諭(yù)通喻,知曉,明白
故不錯意也 錯通措,籌劃
輕寡人與 與通歟,表示詢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
倉鷹擊于殿上 倉通蒼
《荔枝圖序》:
華如橘 華通花
《山市》:
裁如星點 裁通才,僅僅
《陳涉世家》:
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通謫,意思是遠(yuǎn)調(diào),這里是強(qiáng)迫去守邊
為天下唱 唱通倡,倡導(dǎo)
固以怪之矣 以能已,已經(jīng)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被通披,穿著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圖
《馬說》:
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通才,能力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通飼,喂養(yǎng)
其真無馬邪? 邪通耶,語氣詞,表疑問
(以上出自第四冊)
《始得西山宴游記》:
自余為僇人 僇通戳,遭到貶謫
《峽江寺飛泉亭記》:
而游者皆暴日中 暴通曝,曬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孟子〉二章》: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衡于慮 衡通橫,意思是梗塞,指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
《岳陽樓記》: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具通俱,全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囑咐
《越巫》:
持其貲去 貲通資,資財
《<世說新語>三則》:
尊君在不 不通否
《行路難》:
玉盤珍饈直萬錢 直通值
(以上出自第五冊)
《魚我所欲也》: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通向,從前
《隆中對》:
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通伸,伸張
自董卓已來 已通以
《墨池記》: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章通彰,顯著
《曹劌論戰(zhàn)》: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送東陽馬生序》:
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
《君子于役》:
雞棲于桀 桀通橛,指為雞做的木架
(以上出自六冊)
《大道之行也》:
選賢與能 與(jǔ)通舉,推舉
矜、寡、孤、獨、廢疾者 矜(guān)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杜甫詩三首》:
蕩胸生曾云 曾通層
【文言文常見通假字】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中常見的通假字06-12
高中文言文常見通假字03-17
高中文言文常見通假字整理06-12
高三語文文言文常見通假字06-12
高中文言文最常見的13個通假字06-12
文言文通假字06-13
文言文通假字精選06-15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03-18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論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