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復習資料
一、文言文字詞。
1、通假字(例)
肇錫余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zhì)(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九賓于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關,毋內(nèi)諸侯(同“拒”,據(jù)守;同“納”,納入) 要項伯(同“邀”,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2、一詞多義
間:
得間奔真州()
出沒于長淮間()
間以詩記所遭()
間至趙矣()
度:
予自度不得脫()
付之度外()
發(fā):
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而又有減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
徒: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拜:
拜為上卿()
拜送書于庭()
見:
徒見欺()
于是王召見()
我見相如(,)
不見水端()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計:
計未定()
竊計欲亡走燕()
臣從其計()
廉頗藺相如計曰()
故: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故遣將守關者()
君安與項伯有故()
如:
不如因善遇之()
沛公起如廁()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其意常在沛公也()
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殺人如不能舉()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乃令張良留謝()
若:
望洋向若而嘆()
以為莫己若者()
聞:
聞道百()
且夫吾嘗聞()
少仲尼之聞()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始吾弗信()
幸:
而君幸于趙王()
則幸得脫矣()
大王亦幸赦臣()
不幸短命死矣()
始皇帝幸梁山宮()
負:
寧許以負秦曲()
負其強()
決負約不償城()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肉袒負荊()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趙使者藺相如()
引車避匿()
秦軍引而去()
引酒且飲()
所以:
而法其所以為法()
此其所以敗也()
以:
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于是乘其厲聲以呵()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
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亦以明死生之大)
以其無禮于晉
敢以煩執(zhí)事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越國以鄙遠
焉用亡鄭以陪鄰
具告以事
請以劍舞
不然,籍何以至此
項王未有以應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疾病而死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 則噪而相逐)
而仆之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
今急而求子 夜縋而出)
朝濟而夕設版焉() 勞苦而功高如此)
項王按劍而跽( 拔劍切而啗之
焉:
激于義而死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吳之民方痛心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鄭以陪鄰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朝濟而夕設版焉(
之: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ǎ?/p>
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
鉤黨之捕遍于天下()
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佯狂不知所之者()
人皆得以隸使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是寡人之過也()
何厭之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將焉取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野語有之曰()
我之謂也()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其:
以旌其所為()
斂貲財以送其行()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發(fā)其志士之悲哉()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以其無禮于晉()
君知其難也()
又欲肆其西封()
失其所與()
吾其還也()
且: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且)
于:
激于義而死焉()
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ǎ?/p>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
不能容于遠近()
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貪于財貨()
長于臣()
得復見將軍于此()
為:
以旌其所為()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
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
無虧為之大道哉()
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為天下笑()
相如為上大夫()
……為趙宦者令謬賢舍人()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奏者()
為一擊()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軍中無以為樂()
竊為大王不取也()
君為我呼入()
為之奈何(于)
何辭為()
因:
不如因善遇之()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異義
至于今,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ǎ?/p>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吳之民方痛心焉()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
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不如因而厚遇之()
于是相如前進缶()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傳以示美人左右()
璧有瑕,請指示王()
沛公居山東時()
約為婚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百川灌河()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類活用類型并釋義
予分當引決()
詭蹤跡()
草行露宿)
道海安、如皋)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疾病而死
緹騎按劍而前()
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眾不能堪, 而仆之()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
不敢復有株治()
不能容于遠近()
則盡其天年()
人皆得以隸使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
晉軍函陵()
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越國以鄙遠()
闕秦以利晉()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間至趙矣()
卒廷見相如()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前)
怒發(fā)上沖冠()
臣乃敢上璧()
舍相如廣為傳()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
趙王鼓瑟()
秦御史前書曰()
左右欲刃相如()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寧許以負秦曲()
歸璧于趙()
臣請完璧歸趙()
大王必欲急臣()
秦王恐其破璧()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畢禮而歸之(
且庸人尚羞之(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
沛公軍霸上()
道芷陽間行(
籍吏民(
范增數(shù)目項王()
素善留侯張良()
此其志不在。ǎ
沛公今事有急()
豪毛不敢有所近()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臣活之()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拔劍撞而破之()
秋水時至(
順流而東行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眾聞則非之()
上為政者得則罰之()
以虧人自利也(
從而譽之()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類型
1)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2) 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3) 是寡人之過也
4)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5)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7)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8) 吾屬今為之虜矣
9)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0) 斷頭置(于)城上,顏色不少變
11)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12) 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
13) 則思三驅(qū)以(之)為度
14) 大王見臣(于)列觀
15) 項王則受璧,置之(于)坐上
16) 拔劍撞(之)而破之
17) 其不義又甚(于)入人園圃竊桃李
18) 從而譽之,謂之(為)義
19) 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溃钫Z后置句)
20)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語后置句)
21) 鉤黨之捕遍于天下(賓語前置句)
22) 以其無禮于晉(狀語后置句)
23)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24) 雖董之以嚴刑(狀語后置句)
25) 將崇極天之峻(定語后置句)
26) 設九賓于廷(狀語后置句)
27)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句)
28)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句)
二、翻譯下列重點語句翻譯
1、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2、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3、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4、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5、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7、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8、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贏。
9、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10、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1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12、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14、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15、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三、注音
縉( )紳 紓( )禍 覘( )北 諂( )媚 羈縻( )詆( )大酋
東西二閫( ) 巡徼( ) 邂逅( ) 愧怍( ) 毗( )鄰 死有余僇( )詬( )罵 自剄( ) 江渚( ) 張溥( ) 湮( )沒 皦皦( ) 斂貲( )財 緹( )騎 ( )而仆之 溷( )藩 廢祠( ) 詈( )逡( )巡
投繯( ) 忠義暴( )于朝廷 贈謚( )美顯 戶牖( )社稷( ) 夜縋( )而出 共( )其乏困 闕( )秦 戍( )守 求木之長( ) 浚( )源
壅( )蔽 謬( )賞 黜( )惡 皋陶( )不肖( ) 刎( )頸之交
廣成傳( )舍 繆( )賢舍人 列觀( )睨( ) 衣褐( ) 湯鑊( ) 澠( )池 盆缶( ) 秦王不懌( )使人遺( )趙王書
相如雖駑( )諏( )生 卮( )酒 數(shù)( )目項王 樊噲( ) 嗔( )目 參乘( ) 目眥( )盡裂 按劍而跽( )彘( ) 毋( )庸諱言 饗( ) 戮( )力 刀俎( ) 杯杓( )涘( ) 園圃( ) 攘( )人犬豕( )雞豚( ) 欄廄( ) 不辜( ) 一 ( )肉 一鼎之調(diào)( )
遽( )
四、文學常識
1、《指南錄后序》的作者: 字: 、 號: , (朝代)愛國詩人,遺作有:《 》,他的詩集:《 》命名取作者的'詩歌《 》中的
, 的句意。
2、《五人墓碑記》的作者: 字: 號: , (朝代)文學家,在家鄉(xiāng)組織 、 ,批評朝政,作品集:《 》。
3、《燭之武退秦師》出自:《 》,又稱《 》、《 》,和《 》、《 》合稱為“春秋三傳”。這是記錄 歷史的第一部 史書,相傳為 魯國史官 為 修訂的《 》所作的傳。
4、《諫太宗十思疏》的作者: ,出自:《 》。其中:“居域中之大” 出自:《 》,
“載舟覆舟”出自:《 》,“見可欲”出自:《 》,“三驅(qū)”出自:《 》“九德”出自:《 》。
5、《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出處:《 》,這是我國第一部 ,又稱《 》,共 篇(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表10篇),作者是: , (朝代),魯迅的 , 高度評價了其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6、《秋水》出自:《 》,分為 三部分,為 所作。莊子名 , (朝代)宋人,先秦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7、《非攻》出自:《 》,作者: ,名 ,先秦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8、《察今》出自:《 》,又稱《 》,是 編寫的 家著作。
【必修三文言文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人教版九年級必修)12-06
必修三勸學 文言文翻譯10-29
必修三語文必背文言文04-13
文言文解題(人教版高三必修)12-06
必修(二)文言文單元(蘇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文言文整體閱讀(人教版高三必修)12-06
必修三文言文復習學案05-29
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03-26
高考文言文復習資料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