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文言文閱讀答案與翻譯
譚澄,字彥清,德興懷來人。父資榮,金末為交城令。國兵下河朔,乃以縣來附,賜金符,為元帥左都監(jiān),仍兼交城令。未幾,賜虎符,行元帥府事,從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舉弟資用自代。資用卒,澄襲職。
澄幼穎敏,為交城令時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陽郭帥專其利而堰之,訟者累歲,莫能直,澄折以理,令決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長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歲乙未,籍民戶,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賦,逃竄殆盡,官為稱貸,積息數(shù)倍,民無以償。澄入覲,因中書耶律楚材,面陳其害,太宗惻然,為免其逋,其私負者,年雖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歸者,復三年。詔下,公私便之。壬子,復大籍其民,澄盡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賦以時集。
中統(tǒng)元年,世祖即位,擢懷孟路總管,俄賜金符,換金虎符。歲旱,令民鑿唐溫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饑。教之種植,地無遺利。至元二年,遷河南路總管,改平灤路總管。七年,入為司農(nóng)少卿,俄出為京兆總管。居一年,改陜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宜令民年四十無子聽取妾,以為宗祀計!背闹熘鵀榱。
四川僉省嚴忠范守成都,為宋將昝萬壽所敗,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則葬暴骸,修焚室,賑饑貧,集逋亡,民心稍安。會西南夷羅羅斯內(nèi)附,帝以撫新國宜擇文武全才,遂以澄為副都元帥,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嘗與太保劉秉忠論一時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張耕,懷之譚澄,何憂不治哉!”游顯宣撫大名,嘗為諸路總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書辭曰:“皇上不識譚澄耶?乃為顯所舉!”中書特為去之。其介如此。
。ü(jié)選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①浮客:指寄居在地主莊園里的外地佃農(nóng)。②稱貸:借錢給人。
、坌椋禾扑伟菹嗝鼘,用黃、白麻紙寫詔書公布于朝,稱為“宣麻”。以后就成為詔拜將相的代稱。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籍民戶 籍:造冊登記。
B.宜令民年四十無子聽取妾 聽:聽從。
C.何憂不治哉 治:治理得好,太平。
D.其介如此 介:耿介。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譚澄治理有方的一組是
①折以理,令決水,均其利于民 ②為免其逋
③壬子,復大籍其民 ④歲旱,令民鑿唐溫渠
、萁讨N植,地無遺利 ⑥辭曰:“皇上不識譚澄耶?乃為顯所舉!”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譚澄自幼聰明穎悟,十九歲便承襲父職任交城縣令,上任后他壓制豪強,扶救貧民,向皇帝反映治理方面的弊端,使皇帝及時采取得力措施,國家和百姓都因此受益。
B.譚澄任懷孟路總管時曾趕上大旱,他發(fā)動百姓開溝挖渠,引水灌溉農(nóng)田,百姓得以度過饑荒;他又教導百姓種田植樹,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C.譚澄文武雙全,元世祖曾命他取代嚴忠范守衛(wèi)成都子城,他采取積極措施,效果顯著;元世祖又任命他為副都元帥,負責撫慰羅羅斯人,但剛一到任,便因病去世了。
D.譚澄為人非常剛強正直,大名宣撫使游顯曾經(jīng)為各路總管向朝廷請求虎符和委任狀,譚澄親自來到中書省辭謝,拒絕了游顯的舉薦,中書省為此把他的名字劃掉了。
11.把第1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豪民有持吏短長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5分)
。2)至則葬暴骸,修焚室,賑饑貧,集逋亡,民心稍安。(5分)
參考答案
8.B(聽:聽憑,任憑)
9.C(②“為免其通”是皇帝采取的措施,③“復大籍其民”是朝廷的舉措,都不屬于譚澄治理措施;⑥表明譚澄耿直,也不屬于治理措施。①④⑤都屬于譚澄任地方官時的治理措施)
10.A(譚澄是承襲叔職當上交城縣令的)
11.(10分)
。1)地方豪強中有人掌握著官吏的短處(1分)趁機作奸犯科,(1分)譚澄查出主犯的姓名,(1分)都依法治罪。(1分)(連貫1分)
。2)(譚澄)一到任就掩埋露在外的尸骸,(1分)修繕被燒毀的房屋,(1分)賑濟饑餓貧困的百姓,(1分)召集逃亡的人眾,(1分)百姓逐漸安定下來。(1分)
參考譯文
譚澄,字彥清,德興府懷來縣人。父親譚資榮,金朝末年任交城令,蒙古軍攻下河朔地區(qū),譚資榮率全縣歸附,被賜給金符,任命為元帥左都監(jiān),仍兼任交城縣令。不久,又被賜給虎符,為行元帥府事,隨從攻打汴京有功。四十歲時生病,舉薦弟弟譚資用代理自己的職務。譚資用去世,譚澄又承襲了叔叔的職務。
譚澄自幼聰穎,任交城縣令時,年僅十九歲。交城境內(nèi)有一條文谷河,分流灌溉交城的田地,文谷水北岸的郭帥筑堰獨攬水利,多年來人們一直為此事告狀,都未獲得妥善處理。譚澄以理折服郭帥,令其把水堰決開,使交城百姓的均受其利。強豪之民中有人掌握著官吏的短處,因而作奸犯科,譚澄查出他們的姓名,都依法予以治罪。乙未年登記戶籍,官府多以客居的人戶登記,等到征收賦稅,居民逃散殆盡,官府又借貸給百姓,積下的利息有數(shù)倍之多,百姓無法償還。譚澄至朝遷覲見,通過中書令耶律楚材,向太宗窩闊臺面陳利害,太宗為之動情,于是下令免去拖欠的'賦稅,私人欠下的錢物,年月雖長,也只取一倍的利息;逃走的百姓能夠歸回者,免去三年的租稅。詔令下達后,公私都稱便。壬子年,又大規(guī)模登記戶口,譚澄把不是長久居住在交城者的戶口全部刪去,賦稅因此能夠按時征收。
中統(tǒng)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擢升譚澄為懷孟路總管,不久又賜給金符,可換用金虎符。這一年大旱,譚澄讓百姓開鑿唐溫渠,引來沁水灌溉田地,百姓得以躲過饑荒;他又教導百姓種田植樹,土地都得以充分利用。至元二年,遷升為河南路總管,改任平灤路總管。七年,入朝廷任司農(nóng)少卿,不久又出朝任京兆總管;居官一年,改任為陜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他)建議說:“不孝敬有三個方面,沒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應該下令,百姓年紀在四十歲以上仍沒有兒子的,聽憑其娶妻,以接續(xù)香火!背⒉杉{了這個建議,于是頒布命令。
四川僉省嚴忠范守衛(wèi)城都,被宋將昝萬壽擊敗,退守成都內(nèi)城。元世祖忽必烈命譚澄取代嚴忠紀。譚澄赴任后,掩埋拋棄在外的將士遺骸,修繕好被燒毀的房屋,賑濟饑貧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眾,百姓才漸漸安定下來。這時西南夷人羅羅斯族歸附元朝,元世祖認為安定新歸附者,應該選用文武全才的人,于是任命譚澄為羅羅副都元帥,同知宣慰使司事。他剛到任,便因病去世了,享年五十八。
世祖曾與太保劉秉忠評論當時各地方長官,劉秉忠說:“如果都像邢州的張耕,懷來的譚澄,還憂慮不能治理好國家嗎?”游顯任大名宣撫使,曾經(jīng)為各路的總管向朝廷請求虎符和委任狀,譚澄到中書省辭謝說:“難道皇上不認識我譚澄嗎?卻要由游顯舉薦!”中書省因此特地把他的名字劃掉了,他就是這樣耿介。
【《元史》文言文閱讀答案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元史》節(jié)選閱讀答案及翻譯12-26
《元史節(jié)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09
元史丘處機傳文言文翻譯閱讀04-12
《元史·郭守敬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28
《元史》閱讀答案04-01
《元史·楊惟中傳》文言文閱讀帶答案翻譯08-10
《元史·本紀第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8-14
元史·張懋傳的閱讀答案附翻譯01-29
《元史·許楫傳》的閱讀答案和翻譯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