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chǔ)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1
1、刻舟求劍
原文: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O聛砗,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船已經(jīng)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涂了嗎?
2、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yù)之曰:“吾盾之堅(jiān),物莫能陷也!庇肿u(y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萦谥埽稳?”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jiān)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庇挚渌拿f:“我的矛很銳利,沒有東西穿不透的!庇腥速|(zhì)問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jié)果會怎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本來,堅(jiān)不可破的盾和無堅(jiān)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并存的。
3、鄭人買履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腳,把尺碼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時候,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jīng)拿到鞋子,(才發(fā)現(xiàn)自己忘了帶尺寸了)就說:“我忘記帶尺碼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經(jīng)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說:“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買櫝還珠
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羽。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鬻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賣他的珠子給鄭國人,用木蘭做了一個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裝飾它,再用火齊珠鑲嵌它,最后用翠鳥的羽毛點(diǎn)綴它。但那個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卻退還了他的珍珠,這可以說是善于賣匣子了,不能說是善于賣珍珠。
5、狐假虎威
原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被⒁詾槿还仕炫c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lǐng),現(xiàn)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rèn)為我的(話)不誠實(shí),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rèn)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rèn)為(它們)是害怕狐貍。
6、掩耳盜鈴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jī)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xù)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7、揠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有個擔(dān)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8、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俄n非子》
譯文:
從前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只跑地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nóng)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dāng)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9、畫蛇添足
原文: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譯文:
楚國有個祭祀的人,祭過祖宗以后,便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會有剩余。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于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xù)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那酒壺?fù)屵^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能給它添上腳呢?”于是,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酒。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2
《黔之驢》原文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
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jì)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唤袢羰茄,悲夫!
黔之驢翻譯文言文翻譯
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yùn)載了一頭驢進(jìn)入黔地。運(yùn)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dāng)作了神奇的東西。于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jǐn)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lǐng)。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大為驚駭,頓時遠(yuǎn)遠(yuǎn)地逃跑;認(rèn)為驢子將要吞噬自己,非?謶帧H欢匣韥硗赜^察它,覺得驢子好象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似的;漸漸地習(xí)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tài)度更為隨便,碰擦闖蕩、沖撞冒犯它。
驢禁不住發(fā)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lǐng)只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唉!外形龐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能耐,當(dāng)初要是不使出它的那點(diǎn)本事,老虎即使兇猛,但由于多疑、畏懼,終究不敢吃掉它 。如今落得如此下場,可悲。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3
漁夫文言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dú)清,眾人皆醉我獨(dú)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fù)與言。
漁夫文言文翻譯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么,為什么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dú)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圣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臟,何不攪渾泥水揚(yáng)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么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么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yuǎn)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4
緣木求魚文言文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緣木求魚文言文翻譯
孟子說:“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齊宣王笑了笑,卻不說話。
孟子便說:“是為了肥美的食物不夠吃嗎?是為了輕暖的衣服不夠穿嗎?還是為了艷麗的色彩不夠看呢?是為了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嗎?還是為了身邊伺候的人不夠使喚呢?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夠盡量給您提供,難道您還真是為了這些嗎?”
宣王說:“不,我不是為了這些!
孟子說:“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擴(kuò)張國土,使秦、楚這些大國都來朝貢您,自己君臨中原,安撫四方落后的民族。不過,以您現(xiàn)在的做法來實(shí)現(xiàn)您現(xiàn)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宣王說:“竟然有這樣嚴(yán)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還要嚴(yán)重哩。爬上樹去捉魚,雖然捉不到魚,卻也沒有什么后患。以您現(xiàn)在的做法來實(shí)現(xiàn)您現(xiàn)在的愿望,費(fèi)勁心力去干,一定會有災(zāi)禍在后頭!
宣王說:“可以把道理說給我聽聽嗎?”
孟子說:“假定鄒國和楚國打仗,大王認(rèn)為哪一國會打勝呢?”
宣王說:“當(dāng)然是楚國勝!
孟子說:“顯然,小國的確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口很少的國家的確不可以與人口眾多的國家為敵,弱國的確不可以與強(qiáng)國為敵。海內(nèi)的土地,方圓千里的共有九塊,齊國不過占有其中一塊罷了。想用這一塊去征服其他八塊,這跟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么區(qū)別呢?大王為什么不回過來好好想一想,從根本上著手呢?”
“現(xiàn)在大王如果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上來做官,天下的.農(nóng)民都想到您的國家來種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國家來做生意,天下旅行的人都想到您的國家來旅行,天下痛恨本國國君的人都想到您這兒來控訴。果真做到了這些,還有誰能夠與您為敵呢?”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5
《雜說》原文
作者: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雜說》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卻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把他稱為千里馬。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飯有時要吃盡食料一石。喂馬的人不懂得根據(jù)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飼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特殊的本領(lǐng)和英武的體態(tài)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卻不能充分施展出它日行千里的才能,聽它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道:“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這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6
原文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wù),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譯文
世人所貴重的道,載見于書籍,書籍不過是語言,語言自有它可貴之處。語言所可貴的是(在于它表現(xiàn)出的)意義,意義自有它指向之處。意義的指向之處是不可以用言語傳達(dá)的,而世人因?yàn)樽⒅卣Z言而(記載下來)傳之于書。世人雖然貴重書籍,我還是覺得不足貴重,因?yàn)檫@是貴重(那)并不(值得)貴重的。本來,可以看得見的是形狀和色彩;可以聽得見的是名稱和聲音?杀!世人以為從形狀、色彩、名稱、聲音就足以獲得那大道的實(shí)際情形?墒切螤睢⑸、名稱、聲音實(shí)在是不足以表達(dá)那大道的實(shí)際情形的。知道(大道)的不說,說的又不知道(大道),那世人又豈能認(rèn)識它呢!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車輪,(輪扁)放下椎鑿的`工具走上堂來,問齊桓公說:“請問,公所讀的是什么書呀?”
桓公說:“是(記載)圣人之言(的書)!
又問:“圣人還在嗎?”
桓公說:“已經(jīng)死去了!
輪扁說:“那么您所讀的書不過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桓公說:“我讀書,做輪子的匠人怎么能議論?說出道理就可以放過你,沒有道理可說就要處死。”
輪扁說:“我是從我做的事情看出來的。砍削(木材)制作輪子,輪孔寬舒則滑脫不堅(jiān)固;輪孔緊縮則輪輻滯澀難入。只有不寬舒不緊縮,才能手心相應(yīng),制作出質(zhì)量最好的車輪.。這里面有規(guī)律,但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不能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兒子也不能從我這里得到(做輪子的經(jīng)驗(yàn)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歲了,還在(獨(dú)自)做車輪。古代人和他們所不能言傳的東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讀的書不過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7
于園原文:
于園在瓜州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園中無他奇,奇在磥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月、芍藥,人不得上,以實(shí)奇。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yán)p,以幽陰深邃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儀真汪園,葢石費(fèi)至四五萬,其所最加意者,為“飛來”一峰,陰翳泥濘,供人唾罵。余見其棄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闊二丈而癡,癡妙;一黑石,闊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萬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于園譯文:
于園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鋪,就是一個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園子。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這座園子門上的鑰匙是不會拿出來打開門鎖開門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帶我前往于園,于園主人處處熱情的招待我們。
這座園子里沒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塊堆成的假山。堂屋前面就是用石塊壘成的斜坡,斜坡高兩丈,上面栽種了幾棵果子松,沿坡栽種了牡丹、芍藥,人不能夠到上面去,這里因沒有空隙、滿滿當(dāng)當(dāng)而奇特。后面的廳堂臨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極陡峭的.溝壑,直上直下,人們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頭仰望池塘中的蓮花反而好像在天上,這里又因空曠而奇特。臥房的欄桿外面,有一條山溝盤旋而下,好像螺螄回旋形貝殼,這里因陰暗深遠(yuǎn)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水閣,長長的,形狀像小船。這座閣子橫跨在小河上,閣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蓋叢生,鳥兒在這里唧唧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們坐在閣子里,這里的境界給人舒坦、碧綠、幽深之感。瓜洲的許多園林亭榭,全都是憑借假山而有名聲,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懷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心構(gòu)思中誕生,這樣的假山石安置園林之中,就不會使人不滿意了。
【文言文的小故事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王冕故事文言文翻譯09-07
文言文翻譯搶分小技巧08-29
小石城山記文言文翻譯04-22
古代文言文小故事04-25
《小石潭記》文言文翻譯03-28
小石潭記的文言文翻譯賞析05-12
《口技》文言文翻譯 口技文言文翻譯04-16
英文寓言小故事(有翻譯)04-26
《王勃故事》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