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浣花溪記》鐘惺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時間:2022-04-12 11:55:46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浣花溪記》鐘惺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在現(xiàn)實(shí)學(xué)習(xí)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fā)愁,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浣花溪記》鐘惺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浣花溪記》鐘惺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作品原文

  浣花溪1記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2。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3、如帶、如規(guī)4、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5,窈然6深碧,瀠回7城下者,皆浣花溪委8也。然必至草堂9,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10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11,溪時遠(yuǎn)時近。竹柏蒼然12,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13。水木清華14,神膚洞達(dá)15。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16,相距各不半里。舁夫17云通灌縣18,或所云“江從灌口來”19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fù)見溪。如是者數(shù)處,縛柴編竹20,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21。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22,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23,始為杜工部祠24。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dāng)爾爾25。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26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yuǎn),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yán)公27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28,可以應(yīng)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歷辛亥29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30。使客31游者,多由監(jiān)司32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33喧溢,迫暮趣34歸。是日清晨,偶然獨(dú)往。楚人35鐘惺記。

  作品注釋

 。1)浣花溪:浣花溪又稱百花潭,在成都西部,唐朝大詩人杜甫曾卜居于此,并在溪畔建有草堂。

  (2)萬里橋:在今四川成都市南,舊名長星橋。傳說三國時蜀國費(fèi)祎(yī)出使吳國,諸葛亮在這里替他餞行說:“萬里之行始于此!币虼烁姆Q萬里橋。

 。3)玦(jué):似環(huán)而有缺口的玉佩。

  (4)規(guī):畫圓形的工具。這里指圓弧。

 。5)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顏色像鏡子,像美麗的石頭,像綠沉瓜。鑒,鏡子,槴\,美石,詩人多以青瑯玕來比竹。綠沈瓜,一種深綠色的瓜,史載梁武帝西苑食綠沉瓜。

 。6)窈(yǎo)然:幽深的樣子。

 。7)瀠(yíng)回:水流回旋的樣子。

  (8)委:江河下游。

  (9)草堂:杜甫寓居成都時,曾在浣花溪畔蓋了一所草堂。

 。10)少陵:指杜甫,他在詩中自稱“少陵野老”。浣花居,在浣花溪的住宅,就是草堂。

 。11)青羊?qū)m:道觀名,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傳說是老子與關(guān)尹喜相約會見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

  (12)蒼然:幽深碧綠的樣子。

 。13)平望如薺:平望過去,樹木像薺菜一樣。平望,平視。

 。14)水木清華:水光樹色清幽美麗。

 。15)神膚洞達(dá):指清新舒爽。

 。16)流匯而橋者三:溪水所流經(jīng)的橋有三座。

 。17)舁(yú)夫:抬轎子的人。舁,抬。

  (18)灌縣:今四川灌縣。

  (19)江從灌口來:這是杜甫《野望固過常少仙》中的詩句。江,指錦江。錦江發(fā)源于郫縣,流經(jīng)成都城南,是岷江的支流。岷江發(fā)源于岷山羊膊嶺,從灌縣東南流經(jīng)成都附近,納錦江。故上文說“通灌縣”。灌口,灌縣古為灌口鎮(zhèn),西北有灌口山。

  (20)縛柴編竹:用柴竹做門墻。

 。21)武侯祠:諸葛亮祠,因其生前為武鄉(xiāng)侯,故稱。

  (22)水檻:臨水的欄桿。

  (23)梵安寺:在今成都市南,本名浣花寺,宋改梵安寺,因與杜甫草堂相近,俗稱草堂寺。

 。24)杜工部祠:宋人呂大防就杜甫草堂故址建祠,因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郎,稱杜工部祠。

 。25)想當(dāng)爾爾:謂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這個樣子。爾爾,如此。

  (26)何仁仲:萬歷時為夔州通判。別駕,即通判。

  (27)嚴(yán)公:指嚴(yán)武。杜甫漂泊四川,依鎮(zhèn)守成都的嚴(yán)武,在浣花溪構(gòu)筑草堂,安居了幾年。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嚴(yán)武死,杜甫離開成都,準(zhǔn)備出川。

 。28)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從容不迫。《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唬骸趾稳纾俊紝υ唬骸靡韵!

  (29)萬歷辛亥:萬歷三十九年(1611)。

 。30)頃之霽(jì):一會兒天晴了。霽,天放晴。

  (31)使客:朝廷派的使臣。

  (32)監(jiān)司:監(jiān)察州郡的官。

 。33)磬折:彎腰敬禮的情狀。

 。34)趣(cù):同“促”,急速。

 。35)楚人:竟陵戰(zhàn)國時為楚地,因此鐘惺自稱楚人。

  原文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溪時遠(yuǎn)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dá)。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fù)見溪。如是者數(shù)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dāng)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yuǎn),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yán)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yīng)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歷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游者,多由監(jiān)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dú)往。楚人鐘惺記。

  白話譯文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里橋。向西折行的細(xì)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huán)、像帶子、像圓規(guī)、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xiàn)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后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這是因?yàn)槎鸥Φ匿交ü示釉谀莾毫T了。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qū)m。溪流一會兒遠(yuǎn),一會兒近。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盡頭,平望像一片薺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里澄徹,神清氣爽。從青羊?qū)m往西,因溪水匯流而架設(shè)了三座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溪東面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匆姡簧杂锌杖,溪水重又展現(xiàn)在眼前。象這樣的情形有好幾處。溪岸人家用樹枝、竹條編扎成門戶和籬墻,很是齊整。走盡了橋,路旁邊立著一座亭子,題寫著“緣江路”幾個字。過了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橋跨越溪身,橋上有臨水的欄桿覆圍著,到此才看見題著“浣花溪”字樣的匾額。過橋,是一片小小的陸地,象梭子那樣橫斜著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環(huán)繞著它,沒有橋便無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題字為“百花潭水”。從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過橋經(jīng)過梵安寺,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畫得十分清朗古樸,不見得一定強(qiáng)求惟妙惟肖,但想來杜甫應(yīng)當(dāng)是這個模樣。還有一塊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著杜甫的傳記,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華陽縣令時所制作的。碑文全都沒法讀了。

  鐘惺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huán)境幽遠(yuǎn),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者互不相同。假如嚴(yán)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這位老詩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現(xiàn)罷了: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閑從容,可以應(yīng)付世事,這同孔子變換服裝、客居在司城貞子家里避難時的情形是一樣的啊。

  其時為萬歷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時象是要下雨,不一會兒便云開天晴了。朝廷使臣出來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縣長官邀請參加飲宴,官場中人稠雜而渾濁,象石磬那般彎曲著身子打躬作揖,喧鬧聲充滿四方。將近黃昏時分連忙回家。這天清晨,我偶然獨(dú)自前往。楚人鐘惺作記。

  創(chuàng)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由同谷(今甘肅成縣)流亡到成都,借住在浣花溪邊的草堂寺里。第二年春天,杜甫在寺旁修建草堂并居住了四年。浣花溪由此聞名。中進(jìn)士后,授官行人司行人的鐘惺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奉命使蜀,當(dāng)年十月到達(dá)成都。作者在游覽成都浣花溪杜工部祠后,于十月十七日寫了這篇《浣花溪記》。

  作品賞析

  《浣花溪記》一文記述了作者游覽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的經(jīng)歷。文章以浣花溪為線索,主要寫溪,兼及他物。作者是以自己的游蹤所至展開描寫的,由于其沿溪而下最后走到杜工部祠,所以文章隨著溪流的宛轉(zhuǎn)逶迤一步步將讀者引入勝境。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自開篇起到“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止,寫浣花溪的地理位置、溪流走向、景色概貌及享有盛名的緣由;第二部分,從“行三四里”至“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記敘游覽浣花溪的所見、所聞、所感;第三部分,從“時萬歷辛亥十月十七日”至篇末,交代游覽的時間、天氣和作者與世人不同的游覽境況。作者在寫景中,蘊(yùn)含著對杜甫處于窮愁奔走之際仍能擇勝而居的崇敬,寄托了自己卑視庸俗禮教,追求清閑自適的情懷。

  文章第一段,是作者對浣花溪的總體印象。作者從浣花溪的方位落筆,接著以“西折纖秀長曲”總寫溪水的流向和形狀。進(jìn)而用“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鉤”五個比喻,極寫縱目所見溪流的曲折多變,生動地描繪溪流的形狀。而后又以“鑒”“瑯玕”“綠沉瓜”喻溪水,展現(xiàn)了它清澈透明、瑩然如鏡而又澄碧柔美的特點(diǎn)。作者窮形盡相地描寫溪水的形狀和顏色,引起讀者多方面的聯(lián)想。接著作者把筆鋒轉(zhuǎn)到視點(diǎn)近處,對“長曲”下游給予概括描寫:“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至此才點(diǎn)出浣花溪的名字。這句話收束并緊承前文的比喻,分別從顏色和形狀兩方面著筆,最后雙承一收,句法錯綜而行文嚴(yán)密,描繪出一幅完整而豐富的圖景。接著,用“然”承上文“皆浣花溪委也”作一轉(zhuǎn)折,作者特地強(qiáng)調(diào)浣花溪與杜甫草堂的關(guān)系。這一精當(dāng)?shù)淖h論,褒揚(yáng)了杜甫的名望,為后文的進(jìn)一步議論作鋪墊。

  第二段,作者把筆墨落到浣花溪附近的青羊?qū)m,寫隨溪前行所見之景。“溪時遠(yuǎn)時近”,從空間感覺上寫溪水的曲折迂回;“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描寫岸上竹柏成蔭,蒼然一片,隔岸而望,黑郁郁的幾乎沿溪盡是;“平望如薺”,形容樹木在遠(yuǎn)望中猶如小草一般,與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天邊樹若芥”意蘊(yùn)相近。“水木清華,神膚洞達(dá)”,總寫兩句,表現(xiàn)浣花溪山光水色的清幽秀麗,增添了文章情趣。杜甫在窮愁奔走中猶能擇此勝地而居,這樣曠達(dá)的襟懷令人欽佩不已。這一段描寫青羊?qū)m附近的浣花溪景色,視野空闊。

  第三段介紹浣花溪的源流,但僅從轎夫口中側(cè)面點(diǎn)出,一筆帶過,作為傳聞之辭。而重點(diǎn)寫溪旁人家,錯落有致,景色如畫。凡有人家住處,溪流就被遮擋;一到?jīng)]有人家的空闊出,溪流又呈現(xiàn)在視野之中,“如是者數(shù)處”,寫出人家錯落和溪流掩映的情狀,于溪水的隱現(xiàn)中抒發(fā)了愉悅之情,頗有風(fēng)致!翱`柴編竹,頗有次第”兩句以工整的句式描寫臨溪人家的風(fēng)貌,展現(xiàn)出其鄉(xiāng)野淳樸之趣,成為沿溪景致的點(diǎn)綴。隨后,作者一一交代沿溪的“緣江路”亭、武侯祠、“浣花溪”題榜等古跡。抵達(dá)此行的目的地杜甫祠堂后,作者不再著力寫水,轉(zhuǎn)而描寫這座建于宋代的杜工部祠。作者未對其作濃墨重彩的描摹,寫祠中的畫像,僅以“清古”二字傳其風(fēng)神,以求與溪之清逸相協(xié)調(diào)。這一段介紹浣花溪、杜甫祠,意在為寫杜甫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慨蓄勢。

  第四段中,作者直抒胸臆,敘說杜甫“窮愁奔走”之事,以此反映杜甫在窮困之時依然憂國憂民的偉大精神,突出杜甫幽恬淵靜的人格與從容的風(fēng)度。行文至此,作者對杜甫的敬仰、愛慕躍然紙上,凸顯了文章主題。

  最后一段,交代出游的時間和經(jīng)過。作者厭惡世俗的應(yīng)酬,清早獨(dú)自探訪杜甫草堂,正是其高潔自持情懷的體現(xiàn)。文末用自己“偶然獨(dú)往”同“使客游者”的附庸風(fēng)雅、冠蓋喧嘩相比照,表達(dá)了作者對附庸風(fēng)雅的達(dá)官顯貴的嘲諷和鄙視,從另一個側(cè)面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杜甫的敬仰和對浣花勝地的熱愛。并襯之以“是日清晨,偶然獨(dú)往”,烘托出作者的孤獨(dú)之感。

  這篇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線索清晰,作者以浣花溪為主線把所觀所感貫穿其中。最后兩段,以“鐘子曰”發(fā)感想,實(shí)仿古辭賦篇末亂辭之例;記出游時日及緣起并具名,實(shí)仿唐宋古文家游記體例。這兩段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人生境界的思考。文中寫景,善用比喻、白描,其語言顯示了竟陵派散文的獨(dú)特風(fēng)格。

  作者簡介

  鐘惺(1574年—1624年),字伯敬(一作景伯),號退谷、止公居士,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明代竟陵派文學(xué)家。出身于書香門第。萬歷三十八年中(1610)進(jìn)士,授行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赴貴州主持鄉(xiāng)試。后遷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調(diào)往江南,任南京禮部祭祠司主事,遷南京禮部儀制司郎中。在南京時,鐘惺簡淡自持,撰成《史懷》一書。其為人嚴(yán)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喜游名山大川,曾與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啟初年,鐘惺升任福建提學(xué)僉事,他在閩中仍倡幽峭詩風(fēng),并且參以禪旨,有“詩妖”之名。后因喪父,回家守制,于天啟五年(1625)病逝,享年五十二歲。他曾與譚元春評選唐人詩,作《唐詩歸》;又評選隋前之詩,作《古詩歸》,名揚(yáng)一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鐘譚”。后人將他的詩文輯為《隱秀軒集》。

【《浣花溪記》鐘惺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浣花溪記文言文原文09-13

游浣花溪公園作文02-15

《塞翁失馬》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6

文言文《黃耳傳書》原文注釋翻譯03-18

《愚人食鹽》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3-14

《畫蛇添足》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3-17

《韓琦大度》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9

《墨池記》原文注釋及翻譯11-15

浣 溪 沙 秦觀09-03

花非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