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精選2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所著,這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不斷更新。整體分析這七個習慣,發(fā)現(xiàn)執(zhí)行力價值最高的習慣之一是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的習慣可以鍛煉自我領導與自我管理的能力。書中解釋自我領導是在決定哪些事情重要,自我管理主要是將不同重要的事進行優(yōu)先排序,并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做到自律和條理清晰。作者從生理學角度解釋在自我領導過程中是右腦在起主導作用,而自我管理的過程是左腦起重要作用,用來對重要的事進行分析和排序。
書中認為做到自我領導和自我管理需要有獨立的意志,是否具有獨立意志的表現(xiàn)是誠實守信,品行合一。這種由內(nèi)而外形成的自我管理,是獨立意志的具有體現(xiàn)。由于自我品行良好,因此在執(zhí)行過程中不會很痛苦與艱難,同時,在獨立意志指導下的人們將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沖動與情緒。讀到此,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有助于我們進行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提高辦事效率,同時良好的品行又是自我的一場修行,在不斷歷練中淬取精華,這也許就是支撐人不斷奮斗的精神食糧吧!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呢?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做的并不好,(嗯嗯,如果好的話也沒有必要再看此書了)。書中認為,做到要事第一要對時間進行管理,分辨出輕重緩急同時培養(yǎng)組織能力,此過程的升華便是個人管理了,個人管理最有效的結果是維持產(chǎn)出與產(chǎn)能的平衡。書中作者提供了對周圍事物如何進行分類,書中認為可以把身邊事物分為四種,第一緊急而又重要的事,如危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定時間內(nèi)需要完成的工作;第二不緊急但又重要的事,比如預防某種意外發(fā)生而做的準備、可以提高自我價值、培育高產(chǎn)能的活動、工作計劃等;緊急但又不重要的事如接待訪客、電話、會議、某些在自我能力之外的公共活動等;第四,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如電話、信件、消磨時間的活動等。書中指出,高效能認識一般都能把第二類事物做的很好,成績平凡者都把時間浪費在了第三類、第四類事物上,(嗯嗯,我是第三類)。如何糾正、改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書中建議我們以周為單位安排計劃,可以從自我不同角色著手,比如作為子女,這周幾要給父母打電話,作為女朋友,哪個時間要去約會等。
要事第一這個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是自我領導跟管理的一個過程,愿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以自我原則為中心,關注個人注重的焦點問題以便于對周圍事物的時間分配與管理做出合理判斷。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間都帶著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我控制。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逐漸建立,民眾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nèi)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后,我自我最大的收獲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務必從改變自我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huán)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并由依靠轉向獨立,從而實現(xiàn)"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透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啟發(fā)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用心主動"的態(tài)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tǒng)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chuàng)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為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我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我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為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愿的交匯。明白自我要做什么,也清楚就應怎樣做,更有這個意愿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透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xiàn)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我的命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3
以前收集過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的PPT,覺得這本書對于職業(yè)習慣的養(yǎng)成很有幫助。原著沒有花時間認真的讀一遍。這一回認真的把原著看了一遍,仍然的很多的收獲。
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花精力,有意志的刻意練習的。雖然都知道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花21天。但是七個習慣的養(yǎng)成,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提出的“全面成功”的概念,必須由內(nèi)而外的塑造自己。說實話,當我把這些原則和標準再梳理一遍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堅持太難,或者“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想法,讓自己放棄了做得更好的機會。
總結一下這七種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tǒng)合綜效;不斷更新;從修養(yǎng)內(nèi)在品德出發(fā),由內(nèi)而外開啟改變之門,從個人的成功到人際關系的成功,進而達到全面觀照生命的境界。如果說人生最佳的投資,就是“自我投資”,那么本書中提及的七大習慣,絕對值得我們每個人投資。
我們面對工作和生活,會有各種壓力和機會,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反饋和選擇。這個時候,就需要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能夠做什么,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講品德也好,說信念也罷,其實就是“原則”讓我們與別人區(qū)別開,讓我們能夠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別人,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最本原的東西。
主動積極是心態(tài)。不管是做什么工作,心態(tài)都非常重要。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積極心態(tài)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該是驅動行動的發(fā)動機。
以終為始,是指得目標管理。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在哪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產(chǎn)生混亂,就不會盲目行動。而目標管理要細化成每年每月每周每一天,才會有實際的意義。如果目標只是一個數(shù)字或者是一幅圖畫,而不是細化成的一張每天應該做什么的執(zhí)行表,就沒有做到位。
要事第一,是指時間管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都是一天24小時。但是為什么有人可以年紀輕輕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因為他的效率非常高。當我們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時候,當我們每天不是都在做救火隊員的時候,我們的效率就很高。把握時間,其實就是非常嚴格的自我管理。做好要事第一,你就不會產(chǎn)生混亂。
雙贏思維,是為人處事的一種積極思維。有時候過分強調“利他”,會讓人覺得委屈自己。而雙贏甚至多贏是更積極更平衡的一種思維。我們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會委曲求全,這其實從本書的角度來看,是錯誤的想法。不能為了工作而乎略了家庭乃至自己的身體。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是《孫子兵法》里最著名的一句話。不論是職業(yè)的選擇,還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具體的工作,這句話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統(tǒng)合綜效,是一種戰(zhàn)略思維,是站在高處看全局的一種思維。往往在工作中,我們只做到了樹木,看到一個點的好與壞,可能會有一些片面的想法。而當我們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站在全局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更全面,就不會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
最后一條,就是我們不能停止學習和進步,要不斷的自我迭代和更新。時代的高速發(fā)展,知識的不斷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自我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人的成長歷程雖是漸進的,效果卻是革命性的。前三個有關個人成功的習慣,可以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你將更能認清自己的本質、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觀、個人獨特的才干與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的人,就能產(chǎn)生自尊、尊重和自制力,并且內(nèi)心平和。你會以內(nèi)在的價值標準,而不是個人的好惡或與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這時候,事情對錯的尺度已經(jīng)無關乎是否會與別人的看法一致。
你會意外地發(fā)現(xiàn),當你不再介意別人怎樣看待你時,你反而會去關心別人、關心他們所處環(huán)境以及與他們的關系。你不再讓別人影響自己的情緒,反而更能接受改變,因為你發(fā)現(xiàn)了一些恒久不變的內(nèi)在本質,可以作為你的精神支柱。
第四至第六種習慣,能夠重建以往惡化、甚至斷絕了的人際關系。原本不錯的交情則更為穩(wěn)固。
第七種習慣可加強前面的六個習慣,時時為你充電,一步步地達到真正的獨立與成功。
成長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只能強化這七個習慣,讓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不被時代淘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4
開杭州前,終于把斯蒂芬_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看完了,說實話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第一感覺是排斥的,因為這種書名充斥著濃濃的成功學雞湯味。養(yǎng)成幾個習慣就能成為高效能人士了?那我苦學30天是不是能成為下一個馬云?但是看到劉潤及其他大神都推薦了這本書,我想這本書應該還是有干貨的。
七個習慣的基礎:產(chǎn)出/產(chǎn)能
在介紹具體的七個習慣前,作者介紹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產(chǎn)出/產(chǎn)能。作者通過一個寓言故事讓讀者很容易地理解了其意思。從前有一個農(nóng)夫,得到了一只鵝,某天早上,發(fā)現(xiàn)這只鵝會下金蛋,第二天,又下了一個。農(nóng)夫固然很開心,但卻嫌每天一個的速度太慢了,于是殺了鵝,認為鵝的肚子里應該有很多金蛋。但是殺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里面什么也沒有,農(nóng)夫又回到了一貧如洗的時候。在這個寓言中,金蛋就是產(chǎn)出,而鵝就是產(chǎn)能。農(nóng)夫因為只重產(chǎn)出,而忽略了產(chǎn)能,最終導致產(chǎn)出不增反減。既然產(chǎn)能很重要,那是不是應該只重產(chǎn)能不重產(chǎn)出呢?也不行,如果你對這只鵝特別好,每天給它最好的食物、最舒適的小窩,但是它十年才下一個蛋,這肯定也不符合你對期望。所以重要的是在產(chǎn)出和產(chǎn)能之間找到平衡,要在維持產(chǎn)能的條件下讓產(chǎn)出最大化。套用到人身上,產(chǎn)出是我們的工作成果、時間,產(chǎn)能是我們的身體、進步的空間,我們當然要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因為工作而透支了自己的未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應該是七個習慣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個習慣了,我記得當時研究生畢業(yè)時,導師給我的建議也是“主動一點”。關于這個習慣,以前自己一直不當回事,什么事都抱著“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自己不去爭取,F(xiàn)在漸漸意識到,這個社會不像家里或小學、中學,你是中心,即使你不積極、不主動,父母、老師還是會關注你。在社會中,比你優(yōu)秀的人太多,如果你不積極主動,別人憑什么要特別關注你、給你機會?書中把人的圈子分為關注圈和影響圈,我們應該多做影響圈內(nèi)的是,因為這些事通過我們的積極主動是會有所改變的。消極被動的人喜歡說“如果......就好了”,而積極主動的人則喜歡說“雖然缺少......但是我可以......”。積極主動這個習慣貫穿整個七個習慣體系當中,無處不在,缺其不可。
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
關于第二個習慣,作者讓讀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參加自己的葬禮,我們希望別人給我們什么樣的評價或者說我們想在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些什么?這就是以終為始的思維,什么東西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找到這個東西后,以他為終點,好好想想自己現(xiàn)在應該怎么做才能實現(xiàn)。作者認為任何事都由兩步構成:一是規(guī)劃構思的智力創(chuàng)造;二是具體行動的體力創(chuàng)造。以終為始就是第一步的智力創(chuàng)造。作者建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使命宣言的地位和作用類似于憲法,是我們?yōu)槿颂幨潞蛢r值觀的基礎。在我們扮演的各個社會角色中,我們分別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第二個習慣屬于自我領導,而第三個習慣屬于自我管理。領導和管理的區(qū)別在于領導屬于“做正確的事”,而管理屬于“把事做正確”。我們經(jīng)?梢钥吹剿南笙迺r間管理法,即把事情分成緊急且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大多數(shù)人都勸我們應該優(yōu)先做緊急的事,但是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上。只有我們提前處理了這些重要的事,這些事才不會變成重要又緊急的事,因為一旦事情變得緊急了,我們難免手忙腳亂、考慮不周。
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我們需要將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授權給他人。授權分為指令型授權和責任型授權。指令型授權是授權者把具體該怎么做交代的一清二楚,被授權者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自由,完全只是起到了代工和跑腿的作用。在這種授權模式下,如果事情沒有做好,被授權者往往會將責任歸于授權者,“__讓我這么做的,不怪我哦”。而責任型授權則是將目標告訴被授權者,并告之已經(jīng)嘗試過的失敗方法、可以利用那些資源,至于具體怎么做完全由被授權者自主選擇和決定。在這種授權模式下,被授權者往往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來做。關于只說不能怎么做而不說要怎么做的方式突然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個觀點:研究生導師的作用就是只告訴你什么是行不通的,至于具體要怎么做,則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摸索。
第四個習慣:雙贏思維
前面三個習慣都是為了實現(xiàn)個人領域的成功,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為了實現(xiàn)公眾領域的成功。前面三個習慣是為了從依賴走向獨立,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為了從獨立走向互賴。我們應該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我們應該抱有充足的心態(tài),相信雙贏是有可能的。類似于時間管理中的四象限,在這邊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橫坐標為“敢作敢為”,縱坐標為“善解人意”。既敢作敢為又善解人意,可以實現(xiàn)雙贏;敢作敢為但是不善解人意,則是我贏你輸;善解人意但不敢作敢為,則是你贏我輸;既不敢作敢為又不善解人意則是雙輸。
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
為了讓別人理解自己,我們應該首先知道、理解別人,要想影響別人,我們必須首先被影響。當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我們想的不應該是如何用自己的經(jīng)歷和觀點去回答對方,而是應該利用移情方法,真正站在說話者的角度去傾聽。很多人在與人交談時的狀態(tài)要不正在說話要不準備說話。
第六個習慣:統(tǒng)合綜效
統(tǒng)合綜效就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要實現(xiàn)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右腦主管直覺、創(chuàng)造和印象,左腦主管分析、邏輯和語言,只有左右貫通,大腦才能發(fā)揮作用,也就是大腦也需要統(tǒng)合綜效。大腦的這種構造非常適合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的生活不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就像書中舉得例子,一幅畫,從不同的角度看,既可以是少女也可是是老婦,其實雙方都對,但是很多人卻抱著自己是真理,別人不可理喻的態(tài)度。
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
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jīng)濟獨立,擁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習慣七就是個人產(chǎn)能,它保護并優(yōu)化你所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chǎn)——你自己。它從四個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體、智力、精神、社會/情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5
正如一個人的杰出并不需要一個完美的人生,一本書的優(yōu)秀并不因為它所表達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為他的某些部分表達了可能被忽視的真理!陡咝苋耸康钠邆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間都帶著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的逐漸建立,民眾也渴望追求"拼搏"與"成功",一掃先人的儒雅之風。本書在國內(nèi)風靡一時也不難理解。在讀完這本書后,我自己最大的收獲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huán)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并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xiàn)"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啟發(fā)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tǒng)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chuàng)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為渴望成功的人給出了方法,對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要按照書中所寫去做還是很難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本書沒太多提及性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作者認為習慣是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愿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應該怎么做,更有這個意愿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實現(xiàn)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確立目標后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干時,尚未發(fā)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為忙碌而忙碌著,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諸實現(xiàn),才有可能獲得內(nèi)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jīng)過兩次的創(chuàng)造先是在腦海里,其次才是實質的創(chuàng)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jù)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之后,創(chuàng)造出一個文化!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6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绷晳T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jīng)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于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辟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nèi)而外”地實現(xiàn)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范疇,指點“做什么”以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如果想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要通過不斷地閱讀和觀察總結來學習更多的規(guī)律和方法論,同時也要注意多實踐,來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積極向上,讓自己有意愿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愿景的原則,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jù)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huán)境來下決定,創(chuàng)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jù)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chuàng)造,是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xié)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tài),而以了解對方的心態(tài)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習慣六:統(tǒng)合綜效——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原則,統(tǒng)合綜效是創(chuàng)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yè)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yè)、家庭、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fā)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tài)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獲。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7
投身于高速公路事業(yè)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龐大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都安排了特定的使命和責任。只要我們身在這個崗位上,就必須力求圓滿的完成每一項任務,這樣才不失為一個稱職的工作者。
可是,人的狀態(tài)是會波動的,人的能力也是高低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做事就必須講究方法,要始終保持高效能,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去做出最大的成績。在這方面,光靠堅強的毅力或者緊迫的自我施壓是不行的。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深受啟發(fā)。下面我就結合監(jiān)控員的工作來談談,如何去提升個人的工作效能。
要事第一:每個崗位的工作都有輕重緩急,我們要學會辨識各項事務的優(yōu)先級,不要雜亂無章的做工作。監(jiān)控員要負責外線電話的接聽、導航和解答;要負責收費崗亭的監(jiān)控;要負責視頻窗口的監(jiān)控;這顯然就需要我們學會合理分派注意力和時間。譬如眼下河北地區(qū)暴雨天氣較多,在車流量大的時候多關注一下監(jiān)控視頻顯然更重要一些;再比如有外線電話咨詢路況信息或需要導航,我們顯然要優(yōu)先處理電話事務,及時為車主解答疑難,避免司乘人員因為道路不熟、撥打電話分散精力而出現(xiàn)安全事故。
有預見性:常做一項工作,大家肯定都會有一定的經(jīng)驗,這個經(jīng)驗在實際工作中就可以提供預見性。簡單地說就是根據(jù)面臨的事務預先設想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做好應對,避免處理事務的時候茫然無措。比如正常通行的高速路突降暴雨,結果就會導致較多路段出現(xiàn)擁堵甚至交通事故。這個就是我們要預先設想到的情況,對監(jiān)控屏幕中容易發(fā)生事故的路段,有彎度或者其他安全隱患的路段進行嚴密監(jiān)視。
工作有預見性,其實就是對工作經(jīng)驗的良性總結和利用。就像我們等紅燈的時候,不要綠燈亮起來才開始掛檔位、松手剎,那樣就會耽誤時間。好的駕駛習慣是在紅燈結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綠燈亮起馬上就走,這樣才能在有限時間里達到更高的通行效率。
做高效能的人士,這對于監(jiān)控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馬虎,我們必須將有限的精力和時間合理的分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工作質量和效率提高。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8
漫長的暑期來臨,炙熱的天氣無不考驗著人的意志,尤其是在繁重瑣碎的工作重壓之下,難免神疲怠倦。最近讀了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深刻領悟了需要用生命去踐行的“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tǒng)合綜效、不斷更新”人生精化。
節(jié)約不必消耗的時間,高效地度過每一天,這想必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做到的事情。雖然大多數(shù)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又被每天冒出來的各種瑣事沖昏頭腦,則又將希望寄托于明天,進而陷入永無頭緒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根據(jù)書中給出的七項高效習慣,結合高速公路收費站監(jiān)控員的切身經(jīng)歷,我打算從這幾方面培養(yǎng)職業(yè)習慣,來成就自己的格局人生。
首先談的是積極主動去工作。工作的情緒狀態(tài)必然影響著工作的質量效率,我們不能被迫地去從事工作,而是要積極主動地愿意去服務奉獻,既然選擇了高速公路收費站監(jiān)控員這份工作,就是肩負了一種責任,我們不僅必須要熱愛它,而且也有義務去承擔它。從心里、從行為上,都要主動地去做有益于工作的事情,這樣能避免消極懈怠心理,從而實現(xiàn)高效工作模式。
然后要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這樣的思維模式使得我們從事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改變踟躕不前的現(xiàn)狀,領先一步跨越上路。正如我們繁重的監(jiān)控工作,8小時奮戰(zhàn)卻貌似忙成了12小時,大事小事總是不斷,重要的事有時會被瑣碎的事擱淺,忙亂無序這就造成了工作的低效。這時,我們需要以終為始,學習高效能人士,在電腦前、在桌面上粘貼便簽,在筆記本上列明每天要完成的實務,達到的工作成果,堅持要事第一的原則。這樣即使工作再忙碌,也有明確目標來提醒,從而少走彎路高效工作。
接著是要擁有雙贏的思維。設身處地地思考青銀高速組織想要實現(xiàn)的青銀愿景,又將需要集體中每個人通過怎樣的努力工作、服務、貢獻來達成,愛崗敬業(yè)助推青銀組織發(fā)展的同時,個人的價值也在奉獻之中升華實現(xiàn);此外,還要與其他同事一同進步、努力、拼搏,在共同生存與發(fā)展之中,獲得比孤軍奮戰(zhàn)更多的上升空間。雙贏思維下,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再者是聆聽溝通統(tǒng)籌綜效。工作需要溝通,以最直觀簡明地了解事務狀況,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達成共識后有效展開工作,統(tǒng)籌資源綜和能效,更具目的性。
最后是不斷更新精進自我?萍季W(wǎng)絡異常發(fā)達的今日,并不是空有執(zhí)行力就能快速開展任何工作。而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知識理論,革新工作觀念方式。
一個人的成敗取決于一個人的人格,不要讓經(jīng)年累月的不良習慣羈絆我們的人生,從現(xiàn)在做起培養(yǎng)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從而深諳謀略成就格局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9
第一次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時候,我先看了一下目錄,大致了解一下是哪七個習慣,然后再決定先看哪一章,畢竟我習慣先看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然后我發(fā)現(xiàn)最吸引我的還是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因為我并不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很多時候我都習慣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去主動做,因為當我處于被動狀態(tài)時,萬一事情的結果不是我想要的,我就能在事后給自己找一個讓自己心安的理由——“這又不是我選擇的”。
而書上說積極主動不僅是主動。更重要的是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這很對,人只有對自己負責了,才會變得更好,對待事物也會積極。因為如果你對自己都不負責,那你還會對什么事情有責任感?如果你沒有責任感,又怎么可能會把事情做好,如果做不好事情,就不會對事有積極的態(tài)度。
第二讓我有收獲的是第六章——人際關系。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人,既不會主動去與人交往,更不懂得如何經(jīng)營好人際關系。開始一段友誼比維持一份友誼簡單,感情是需要去的,如果你不去理會你的朋友,那么感情總是會變淡的,而如果你不會維持感情,那更慘,你和你朋友的友誼將不會是被時間沖淡的,而是被你毀掉的。
維持一份友誼,你需要投入真摯的感情,同時也需要你表達出你的感情,而不是總是將對朋友的關心藏在冷嘲熱諷后邊,沒人能受得了一個總是在嘲諷別人的人。適當?shù)谋磉_出你的關心,感情,這是很重要的,所有人都希望別人真心對待自己。當然了,維持一份感情,感情很重要,正直誠信的品德也非常重要。因為正直誠信可以產(chǎn)生信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是誰都知道的。而且按書上的話來說,信任也是“其他感情投資的基礎”。
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它可以讓人有所收獲,而且還不是其他的心靈雞湯類的書能帶來的收獲。我覺得看完這本書,比看幾本心靈雞湯類的書都有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0
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這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強調品行修養(yǎng)的同時,還介紹了為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長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書中通過一些細致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入自己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它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及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物。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chuàng)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對領導還是職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以下就書中談到的七個習慣具體談一談感受:
習慣一:積極主動
“主動積極”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jù)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huán)境來下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懟別人,發(fā)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nèi)而外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你走呢?因此,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是實現(xiàn)個人愿景的原則。主動積極是書中提及的第一條習慣,人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為自己創(chuàng)造有利的機會,做一個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話是“有選擇的自由,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導致的結果承擔責任!
習慣二:以終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擁有什么,并且能夠清晰明確地寫出來,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xiàn)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確立目標后全力以赴。許多人在埋頭苦干時,尚未發(fā)掘人生的終極目標,只是為忙碌而忙碌著,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諸實現(xiàn),才有可能獲得內(nèi)心最大的滿足。
所有事物都經(jīng)過兩次創(chuàng)造,先是在腦海里創(chuàng)造,其次才是實質的創(chuàng)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作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jù)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之后,創(chuàng)造出一個文化.目標都可以設定,但“以終為始”說的是“以結果為目標”,因為目標有可能得不到,但結果是一個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結果如何,用此來刺激自己,調動自己的主動積極性,這才是好習慣,高效能習慣。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chuàng)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因為“要事”是因使命,價值觀來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于時間的,所以緊急與否是時間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與“以終為始”的延續(xù)。有效能的人會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坝行Ч芾怼笔前炎钪匾氖路旁诘谝晃坏闹攸c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么是重點后,自己掌握住重點并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左右。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半p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xié)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我認為“雙贏思維”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層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學說,既現(xiàn)實又大愛,這一點很難做到,又很容易做到。大多數(shù)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數(shù)性格類似的人努力后會做到,所以“雙贏思維”是成熟所追求的目標,是對自己、社會了解的更深的表現(xiàn),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是七個習慣中最難做到的,也直接影響著“統(tǒng)合終效”。
在“雙贏思維”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思維上都提到了人際關系,我也這樣認為。雙贏是人贏,而非物贏,那么要不傷害自己還要讓雙方都好,就必須有兩好的人際關系,而書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點也說了“在勇氣與體諒之間實現(xiàn)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雙贏還要需要勇氣和體諒,所以要學會雙贏的思維。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tài)。他們忠于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tài)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fā)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于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為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為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舍棄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對方獲得了解后,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在有了“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人就會耐心的去傾聽,才會有合作產(chǎn)生,如果沒有“雙贏思維”的思想,就談不上了解對方和解放自己,這一點我做得不好,很多時候別人的話我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對方的意圖,只是一味的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就不可能協(xié)作好。“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動,如果單方面去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習慣的人一定要拿出誠意來,畢竟大多數(shù)人還是使用過去的觀念去處理問題。
我們要培養(yǎng)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達,但卻常常疏于傾聽。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于雙方情感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yǎng)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tài)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擾和博采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習慣六:統(tǒng)合綜效
“統(tǒng)合綜效”談的是創(chuàng)造第三種選擇——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tǒng)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統(tǒng)合綜效是對付阻礙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jīng)濟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則消極、不合邏輯、情緒化和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彈簧施加作用力,結果還是要反彈。如果將雙贏思維,換位溝通與統(tǒng)合綜效原則整合,不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為助力,“統(tǒng)合綜效”就是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原則。
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tài)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到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習慣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xiàn)老化及疲態(tài),并邁向新的成長之徑;對家庭而言,習慣透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tǒng),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我們要懂得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jīng)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chuàng)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jīng)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yǎng)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不斷地進步,逐漸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yōu)秀教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告訴我們:僅有事業(yè)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yè)、家庭、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fā)展才是真正的成功。讓我們告別舊習慣: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單一舉動,而是要靠良好的習慣。要提升自我,贏得實際效果,必須從觀念入手,樹立長遠目標,克服“慣性”的信念,并且“由內(nèi)而外全面造就自己”。觀念是態(tài)度與行為的根本,觀念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而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成功其實是習慣使然。該書主要介紹了成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tǒng)合綜效、不斷更新。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別指望誰能推著你走。每個人做每項工作或做每件事都應積極主動向前走,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著你走呢?因此,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是實現(xiàn)個人愿景的原則。
積極的心態(tài)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雖然不能控制客觀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客觀現(xiàn)實做各種反應。積極的涵義不僅僅是采取行動,還代表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而非外部環(huán)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chuàng)造有利的外在環(huán)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著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xiàn)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忠誠于自己的人生計劃。確立目標后全力以赴,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并把事情做細,“以終為始”。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諸實現(xiàn),才有可能獲得內(nèi)心最大的滿足!耙越K為始”的習慣可以適用于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jīng)過兩次創(chuàng)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chuàng)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chuàng)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后付諸實現(xiàn)。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選擇不做什么更難。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覺得有價值并對你的生命價值、最高目標具有貢獻的事情;要少做緊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別人認為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消防隊的最大貢獻應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處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遠離角斗場的時代。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斗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雙贏思維”成為人們運用于人際關系的原則。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tài)。他們忠于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tài)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fā)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于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為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為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換位思考和溝通!傲私馑恕迸c“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對方,然后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才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要改變匆匆忙忙去建議或解決問題的傾向。
要培養(yǎng)設身處地的“換位”溝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達,但卻常常疏于傾聽。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于雙方情感的積累,要“知己知彼”。當我們的修養(yǎng)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tài)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擾和博采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就上了一個臺階。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huán)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習慣六:統(tǒng)合綜效——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原則。
1+1可以大于2。統(tǒng)合綜效是創(chuàng)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tǒng)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許多自然現(xiàn)象顯示:全體大于部分的總和。不同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因此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為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單獨承受力的總和。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tài)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再次由內(nèi)而外造就自己。
過著身心平衡的生活。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jīng)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chuàng)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有永遠的經(jīng)濟保障,擁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要“不斷更新”。我們要懂得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jīng)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chuàng)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以上這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的。前三個習慣在于我們本身,確立目標就要全力以赴,著重于如何進行個人修煉,由依賴轉向獨立,實現(xiàn)“個人成功”;第四、五、六個習慣,即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都將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前六個,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jīng)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yǎng)這些習慣,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由史蒂芬柯維博士編著的引導人們培養(yǎng)自己的習慣的著作。它的銷量在各大網(wǎng)站的排行榜一直久居高位。此書主要編寫了7個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習慣。
我最喜歡,感受最深的是知己解彼(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己解彼,換位思考,不僅有利于增強自己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在未來與他人的交往與相處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認為我們更需要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總體來說,我認為主要有四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平等原則。是人與人之間建立感情的基礎。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要把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覺得低人一頭,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別人要有誠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可能持久。
2、誠信原則。誠信包含著誠實和守信兩方面。誠信是處理個人和他人關系的基本準則。誠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應當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tài)度,相互理解、接納和信任,重信用、守信義。
3、寬容原則。寬容和誠實、勤奮、樂觀等價值指標一樣,是衡量一個人氣質涵養(yǎng)、道德水準的尺度。寬容表現(xiàn)在對非原則性問題不斤斤計較,能夠以德報怨,心胸寬廣,大度容人。寬容別人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一種接受、一種愛心,有時候寬容更是一種力量。寬容本身也是一種溝通、一種美德。
4、互助原則;ブ憩F(xiàn)在交往的雙方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支持,既滿足了雙方各自的需要,又促進了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
可以說,在交往過程中履行了以下的原則,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定會令雙方都能體會到良好的感受。七個習慣不僅是成年人應該閱讀的讀物,更是青少年需要仔細思考的作品。如今的青少年總是存在種種弊端,這不僅是教育體制的弊端,更是青少年自身的缺點,所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3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這種說教類的書籍,因為之前看過李開復的《做的自己》,覺得他寫的還不錯,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他提及最多遍的書籍,恰巧舍友不久前買了一本二手的,就順便拿起來看了。
確實,看的我頭暈腦脹,也許是翻譯的問題吧,內(nèi)容寫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許這本書在我現(xiàn)在的年齡看來還沒有什么較為顯著的效果和感觸,可能比較適合工作人士看吧。誠然,本書所講的七個習慣,是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的原則,作者總結的很精辟,概括了很多方面,雖看起來太過于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積極主動、二——以終為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tǒng)合綜效、七——不斷更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其一是作者對“效能”的定義——“產(chǎn)出與產(chǎn)能必須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明確自己的能力與位置,不能過分提高目標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實事求是。
其二是作者在全書結尾部分引用的愛默生的話“只要我們堅持干,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并非因為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為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真是說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貴在堅持的,有些時候并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這種書,在我看來,很多事情其實都懂,就是很難付諸實踐,看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增強一種應該怎么做的意識,讓我們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4
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tǒng)合綜效、不斷更新。
如何解讀這七個習慣,從字面意思了解,七個習慣通俗易懂。簡而言之,要求我們工作中化被動為主動,凡事要有計劃與目標,清楚事物輕重緩急,明確他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對等,切勿損人利己,也避免舍己為人。同時取他人之長補個人之短,互為學習、互為尊重,充分利用團隊力量將個人力量發(fā)揮極致,善于總結、改善,溫故而知新,螺旋式上升。
總結而言,似乎每個習慣簡單易行,但將其全部執(zhí)行并貫徹始終卻寥寥無幾,這就是人與人區(qū)別所在。成功之人出類拔萃,他們運籌帷幄,統(tǒng)籌全局,謙虛好學,精于安排,善于總結,總能快常人一步。他們的共通之點不難發(fā)現(xiàn),七個習慣已經(jīng)融入他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為習慣,正如書中所言,日積月累沉淀的本能或自我意識,良好的習慣成就卓越,而打破不良習慣則需要破繭成蝶般的毅力,所以成就卓越的人萬里挑一。
平凡如我們,如何在平淡的生活和不變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第一步走出舒適區(qū),擴大影響圈。公司之于你即關注圈,個人職能即為影響圈,只關注影響圈,只會故步自封,永無進步。關注圈內(nèi)時刻反映了你的不足,同時也提供你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就在于你是否主動去爭取。積極主動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有時候你離成功只差一個開始而已。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之中,學習是你的密匙。工作中,個人能力在不斷增長,個人經(jīng)驗在不斷積累,這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很多人甘于平凡,安于一席之地,卻不知在享受安穩(wěn)的過程中,被慢慢超越,最終被取代。所以不斷地學習,才能驅使你不斷進步。常言,職場如戰(zhàn)場,能力才是決定你成功的關鍵,只要優(yōu)秀如你,機會從不缺失。
我是一位模具設計師,做好每一副模具的設計是我的職責,使每一副模具高效、高質量地打出產(chǎn)品是每一個模具設計師和工藝工程師的追求,設計和工藝相輔相成,不懂工藝的設計師是缺乏靈魂的。所以對我而言,設計是本能,工藝則是我將設計應用于實際的牽引繩,因此對工藝的不斷深入則是對我自身的不斷完善,同時公司的產(chǎn)品成千上萬,我能遇見的只是冰山一角,走出我狹窄的影響圈,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才能不斷地自我充實和完善。
追求卓越固然很難,但突破平凡卻是我們伸手可及,我認為七個習慣主旨并不是讓我們成為卓越之人,而是讓我們積極有效地生活與工作。每個人都可以運用七個習慣在自己的影響圈內(nèi)成為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5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該書鉆石版精選柯維博士“七個習慣”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為忙碌的我們帶來高價值的自我提升體驗,用更少的時間參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續(xù)成功之道。
書中提到七個習慣如下:
1、積極主動: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jù)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huán)境來做決定。
2、以終為始: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jù)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如使命宣言。
3、要事第一:夢想的組織與實踐,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4、雙贏思維: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態(tài)意圖,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利人利己。
5、知彼解己: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
6、統(tǒng)合綜效:揚棄敵對態(tài)度1+1=1/2,不以妥協(xié)為目標1+1=1.5,也不止于合作1+1=2,而是創(chuàng)造式的合作1+1大于2。
7、不斷更新:在基本生活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6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原文摘錄:這七個習慣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狀態(tài)下運用效果最佳,每個習慣之間關系密不可分。越是積極主動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實施自我領導和管理;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就能從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務(下文重要不緊迫)的更新活動;越能先理解別人,就越能找到統(tǒng)合綜效的雙贏解決方案;越是改善培養(yǎng)獨立性的習慣,就越能在相互依賴的環(huán)境下提高效能;而自我更新則是強化所有這些習慣的過程。
其中,我對第五章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則和第十章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最有啟發(fā)。
1、要事第一中的時間管理矩陣:
第一象限既緊迫又重要;第二象限重要不緊迫;第三象限緊迫不重要;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緊迫。
我們之所以疲于奔命,覺得很累那因為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一象限,其次花在第四象限用以逃避現(xiàn)實稍作放松,用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少之又少。如果這樣意味著我們陷于處理危機的生活中。
還有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三象限,往往緊迫的事對別人重要對自己未必。這是我們太在乎別人而忽略了自己。也會時常感覺很累。
而高效能人士是這樣處理:
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務,因為不重要;ǜ鄷r間在第二象限,這樣會減少第一象限的出現(xiàn)頻率。
只要能確定自己的第二象限,即知即行,可以事半功倍,這就是帕雷托原則——以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
而我們常常會犯的錯誤,以為重要緊迫的事情是第一位,其實不然,花在第二象限更多的時間原來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2、從四個方面磨煉自己(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身體層面: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煉。鍛煉身體提升耐力韌性和力量。
精神層面:能夠調動人體內(nèi)具有激勵和鼓舞作用的資源。忠誠,學習,冥想。
智力層面: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斷學習知識,磨礪心智,開闊視野。閱讀,想象,規(guī)劃,寫作。
社會、情感:理解別人,服務,增進安全感,堅守原則,肯定自我,與人為善。
在這兩點上印象最深刻:在拓展思維上,定期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每周一本書。磨礪心智上就用寫作這個方式。
從本書中我將改變自己原來總是在第一象限中忙得團團轉,筋疲力盡,而是致力于重要不緊迫這第二象限,另外,每天堅持鍛煉身體,一周一本書,還有就是每天堅持碼字。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讓你變得更好。而習慣的養(yǎng)成也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方可習慣成自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6
一是什么。知彼解己,通過深入了解對方的需求,建立起相互信任,從而達到相互了解,加深溝通。是人際交往的高效習慣之一。
二為什么。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只造了一張嘴,卻給了二個耳朵,就是要讓多聽,少說,用心傾聽別人的話,聽出言外之意,能夠明白別人的顧慮和真實想法,這是達成有效溝通的基礎。
三如何做。就是用心去傾聽,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把自己代入對方,如果是你在同樣的場景和情況下,你是如何想的,依據(jù)是什么,擔心的是什么,深入徹底的了解對方。
有效的溝通分為4個階段,一是復述別人的話,目的是讓自己專心去聽;二是加入自己的解釋,明確理解正確;三是滲入自己的感覺,體會對方的情緒;四是分析與感情并用。
讓自己進入對方,理解對方,書中的原話是這樣的,人類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認可和欣賞,心與心的交流真的很難,所以知己難得。
在交流的過程中,總是不知不覺在做這4件事,就是價值判斷、追根究底、好為人師、自以為是,是一種阻礙心與心交流的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7
天氣炎熱,工作量大,但是銷售額確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收入不高,員工士氣低落,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是現(xiàn)在首先需要解決的事。
基于這個問題,我有機會讀了這本書,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路徑。下面我就從這本書中學的一種習慣于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性。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積極性。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態(tài)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為取決于自己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huán)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huán)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了解了積極性,我們再來聊三個問題;其一、是什么影響了人的積極性;其二、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什么,怎么解決;其三、我們該怎么做;
其一、影響人積極性主要來源于三個論點,是基于我們在面對環(huán)境或者問題時的反應,也可以說是用來解釋人性的三種觀點。第一是基因決定論,認為人的本性是由祖先遺傳下來的。比如說,一個人不善于言談,那么會說是遺傳原因,因為他父親就是這樣;
第二是心理決定論,這個是強調人的本性是有父母的言行或者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決定的。例如一個人不敢與陌生人說話,是因為小時候留下的陰影;
第三、環(huán)境決定論主張環(huán)境決定人的本性,也就是說周圍的人與事,經(jīng)濟狀況、國家政策都可能影響到。例如一個人會因為今天是晴天或者陰天來影響自己的心情。了解這三個論點可能讓我們更容易分析我們面對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我們面對的問題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為有關)——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培養(yǎng)正確的習慣來解決,這個關系我們?nèi)粘9芾淼默F(xiàn)象是我們的時間管理、個人魅力、知識儲備、身體健康等方面,都是可以通過自我約束達到的。
其二是可間接控制的問題(問題是與他人的行為有關的)可以通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例如,管理員工的日常考勤、業(yè)績達成層面,以身作則的管理方式可能比制度與說教更為有效。
其三是無法控制的問題(我們無能為力的問題,例如過去,和現(xiàn)在面對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我們的心態(tài),微笑面對即將到來的一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了解了以上的三個層面,那么我們怎么才能做一個積極主動地人呢?
第一步、直面自己,真正認識解決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當問題來臨時我們做出的反應是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要學會正面面對;第二步是加強自我修養(yǎng),保持學習力,日常表達是把如果變成我可以模式;第三步是做出承諾,養(yǎng)成立即行動,言出必行的習慣;第四步是把以上的模式堅持30天,變成習慣。
圣雄甘地曾經(jīng)說過:除非拱手相讓,否則沒人能剝奪我們的自尊。人與動物不同之處在于,當問題來臨時,鴕鳥會把頭埋入沙堆,而人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讓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積極面對未來的每一個挑戰(zhàn),祝大家在下半年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8
現(xiàn)在社會的人普遍處于一個精神壓力十分緊張的狀態(tài),為了生活不比別人差,不惜把自己弄得落魄不堪,雖然這種追求的代價顯而易見,但也于情于理。
雖然每個人的生活追求不一樣,但以本人的淺見,只要生活過得去,能夠了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追求什么,追求的事物有何意義,追求的事物有何好處, 心靈上得到滿足,那就是最大的滿足,應盡量把所有的追求簡單化,習慣化,不然物質上再多的滿足那也不是真正的滿足,會有多少人愿意孤身一人居住在一棟金碧輝煌的宮殿呢,那心靈上的空虛是冰冷的是引人匱乏的。追求都源于我們的生活的思維習慣,沒有思維習慣的魔力,是不能讓我們有這么多異于常人的想法。
在粗略的閱讀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后,一個感想,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會有多遠?盡管書上內(nèi)容所教授的知識是得到論證的值得肯定的,但是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呢?是不是能應用到每一種對事對人的方法上呢?我對此有一些疑慮。
撇開其他特殊情況與特例,這本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為人處世的的方法,更多的是對這個社會的深刻感悟。讓我更了解自己更能改變自己,讓我了解并應用多種思維方式,也讓我明白,由人組成的社會,由社會改變的人,是一個協(xié)作增效的整體,沒有個人就沒有社會,正是因為有個人的發(fā)展,人們相互學習的發(fā)展,社會才發(fā)展的如此迅速,也正是人們不斷激發(fā)自己的才能與潛力,社會才有如此明顯的進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19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這種說教類的書籍,因為之前看過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覺得他寫的還不錯,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他提及最多遍的書籍,恰巧舍友不久前買了一本二手的,就順便拿起來看了。
確實,看的我頭暈腦脹,也許是翻譯的問題吧,內(nèi)容寫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許這本書在我現(xiàn)在的年齡看來還沒有什么較為顯著的效果和感觸,可能比較適合工作人士看吧。誠然,本書所講的七個習慣,是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的最好原則,作者總結的很精辟,概括了很多方面,雖看起來太過于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積極主動、二——以終為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tǒng)合綜效、七——不斷更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其一是作者對“效能”的定義——“產(chǎn)出與產(chǎn)能必須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明確自己的能力與位置,不能過分提高目標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實事求是。其二是作者在全書結尾部分引用的愛默生的話“只要我們堅持干,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并非因為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為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真是說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貴在堅持的,有些時候并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這種書,在我看來,很多事情其實都懂,就是很難付諸實踐,看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增強一種應該怎么做的意識,讓我們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20
這幾天在讀一本老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粗讀一遍之后發(fā)現(xiàn),這實在是一本人人都值得一看的奇書,遂開始第二遍精讀。為了加深印象、增進理解,在這里把讀書過程中的一些感悟記錄下來。
前言:前言部分,作者列舉了種種人世間的煩惱與困惑:不幸福的婚姻、不聽話的孩子、不上進的員工、人生失去了方向和目標、急功近利、焦躁不安、無法與別人互相理解溝通……并提出,要想解決這些煩惱,需要遵守一些天然的、普適的原則,這些原則是人類千萬年來總結、歸納出來的智慧結晶,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所在。
接下來,作者對如何閱讀此書提出了建議:最好以一個講師備課的心態(tài)來閱讀,即閱讀完之后,向別人講述書中內(nèi)容。這確實是讀書的好方法,能夠讓你在讀書的時候更認真、更專注,同時不會泛泛地、單向接受地閱讀,而是邊讀邊思考。
然后,作者談到了閱讀此書的收獲——改變,改變自己,進而影響他人,從而達到“高效能”的目的。
最后,簡要地介紹了七個習慣的內(nèi)容。
這種開宗明義的寫作方法,和講課是一個道理:以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分析引起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同時把課程的結構和部分干貨露出來,提起學員的興趣。這種表達方式在寫作、講課、演講、做介紹時都可以使用,是百試百靈的方法。
前言部分有一句話讓我非常觸動:“有多少人在彌留之際,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工作或看電視?沒有一個人希望這樣。此時,人們想到的是愛人、家人和他們付出過愛心的人。”雞湯文里經(jīng)常說一句話:“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來過!庇行┢,但是道理沒錯。所謂的“高效能人士”,其實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顧整個人生而不留遺憾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勵志讀后感07-07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優(yōu)秀讀后感精選-讀后感12-14
成功的七個習慣勵志文章04-09
成功人士周日晚上的9個習慣勵志文章04-11
成功人士周一早上的15個習慣勵志文章04-09
《七個心理寓言》1500字讀后感01-05
習慣我的習慣作文11-26
雷鋒的七個小故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