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歡迎來到瑞文網(wǎng)!

化學家名人故事

時間:2022-02-25 16:54:59 化學家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化學家名人故事

  一、化學家定義

  一個化學家與其他人做事的不同之處是他們通常都會很小心地檢查身邊每一種物體的變化。他們的工作,大部分是研究怎樣可以大量生產(chǎn)各種昂貴的藥用或者工業(yè)用化學品,務求造福大眾或者牟利維生。

  每個化學家會有不同的?疲撬麄冇行┕餐淖鍪路椒。首先,他們看一種東西通常都會研究它是酸還是堿,并且用原子的角度去分析那物體。其次,他們很小心地測量那些物體混合的時候不同物質的比例、化學作用正在進行的時候反應的速度及不同物體之間化學特性的分別。還有,他們會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嘗試了解那些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從而令自己學更多知識。材料科學家是冶金學家的一類,但是他們讀書時通常都是主修化學。

  大部份化學家都是在讀到大學畢業(yè)就出外工作,但是亦有些公司要雇用有博士學位的人。很多有關化學的工作或大學化學的課程對數(shù)學、物理和化學同樣重視,因為化學又稱為中心科學。

  讀到碩士的時候,化學科學生就得專攻一個分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生物化學,有機化學或無機化學等等。

  讀完書之后,化學畢業(yè)生成為化學家,就會出來工作。他們多數(shù)會加入化學工業(yè)或做藥劑師。在很多國家大學其實有一科藥劑學?疲贿^亦會有人讀畢化學后做藥劑師。又有些化學家會選擇為政府工作,當政府的化驗所技術員。

  二、化學家名人故事(通用10篇)

  化學家一般是指從事于近現(xiàn)代化學研究的科學家,有專職和兼職之分,在英國亦可指藥劑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化學家名人故事(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化學家名人故事1

  “假如設計一座橋梁,小數(shù)點錯一位可就要出大問題、犯大錯誤,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數(shù),就是扣你把小數(shù)點放錯了地方!1933年, 在一次隨機的考測之后,區(qū)嘉煒教授這樣開導盧嘉錫,他顯然注意自己最喜歡的這個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對老師的評分有點想不通。

  區(qū)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學,平時挺喜歡考學生,評分也特別嚴格。這回出的考題中,有道題目特別難,全班只有盧嘉錫一個人做出來,可是因為他把答案的小數(shù)點寫錯了一位,那道題目教師只給了1/4 的分數(shù)。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數(shù)點放錯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師重扣的一片苦心之后, 盧嘉錫思索著。

  從此以后,不論是考試還是做習題,他總要千方百計地根據(jù)題意提出簡單而又合理的物理模型,從而毛估一個答案的大致范圍(數(shù)量級),如果計算的結果超出這個范圍,就趕此仔細檢查一下計算的方法和過程。這種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錯。

  善于總結學習方法的盧嘉錫后來走上了獻身科學的道路。發(fā)現(xiàn),從事科學研究同樣需要進行“毛估”,或者說進行科學的猜想。不過那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因為探索未知世界比起學習和掌握現(xiàn)成的知識要艱巨復雜得多。在形成科學上的毛估思想方面,他首先得益于留心揣摩他的導師、后來兩度榮獲諾貝爾獎(化學獎與和平獎)的鮑林教授的思維方法。

  那是1939年秋,在留英時導師薩格登教授的指點和推薦下,盧嘉錫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來到當時很有名氣的結構化學家鮑林教授的身邊。毫無疑問,探索物質和微觀結構奧秘,正是這位不滿24歲就獲得倫敦大學博士學位的中國青年學者最感興趣的問題。

  結構化學是一門在分子、原子層面上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及其與宏觀性之間相互關系的新興學科,不過當時的研究手段還處在初級階段,通常,科學家們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弄清楚某一物質的分子結構。盧嘉錫注意到,鮑林教授具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直觀能力:只要給出某種物質的化學式,他往往就能通過毛估大體上想像出這種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鮑林所表現(xiàn)出來的非凡才能令他的學生欽佩,但盧嘉錫關沒有使自己僅僅停留在崇拜者的位置上。

  鮑林教授靠的是一種“毛估”,我為什么就不能呢?在反復揣摩之后, 盧嘉錫領悟到:科學上的“毛估”需要有非凡的想像力,而這種想像力只能產(chǎn)生于那些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科研實踐經(jīng)驗、訓練有素而善于把握事物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的頭腦,于是,他更加勤奮刻苦,孜孜以求。

  1973年,國際學術界對固氮酶“活性中心”結構問題的研究還處在朦朧狀態(tài),當時的科學積累距離解開固氮酶晶體結構之謎還有相當一段路程。然而正是在這個時候,盧嘉錫在組織開展一系列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就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的“原子簇”模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福州模型”。它的樣子像網(wǎng)兜,因而又稱之為“網(wǎng)兜模型”(后來又發(fā)展出“孿合雙網(wǎng)兜”模型)。四年以后,國外才陸續(xù)提出“原子簇”的`模型。

  時至1992年,實際的固氮酶基本結構終于由美國人測定出來,先前各國學者所提出的種種設想都與這種實際測定的結構不盡相符。猜想與事實之間總是有些距離的,然而作為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結構方面基本模型之一──19年前盧嘉錫提出的模型,在“網(wǎng)兜”狀結構方面基本上近似地反映了固氮酶活性中心所具有的重要本質,他的“毛估”本領不能不讓人由衷嘆服!

  長期的科研實踐,使盧嘉錫特別重視毛估方法的運用,他常常告誡他的學生和科研人員:“毛估比不估好!”他希望有幸獻身科學的人們,在立題研究之初就能定性地提出比較合理的基本“結構模型”(通常表現(xiàn)為某種科學設想或假說),這對于正確地把握研究方向、避免走彎路是很有意義的。但他同時提醒大家:運用“毛估”需要有個科學的前提,那就是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否則,“未得其中三昧”,那毛估就可能變成“瞎估”。

  “三昧”,古語指事物的訣要所在。其實,無論哪種科學方法,如果只會從形式上運用它,充其量不過是一名熟練的工匠;只有那些善于從本質上把握它的人才會成為大師。

  化學家名人故事2

  侯德榜,字致本,是一位中國化學家和工程師。

  他于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閩侯縣坡尾村,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侯德榜在求學期間,一直是勤奮好學、成績優(yōu)秀。1907年,他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福州英華書院;1909年,畢業(yè)于滬皖兩省路礦學堂,并在津浦鐵路當過實習生。1910年,他又考上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三年學習結束后,他以10門功課1000分的特加成績,于1913年被保送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化工。1917年,他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學學士學位;1918年,他獲得柏拉圖學院制革化學師文憑;1919年,他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21年又獲得該校哲學博士學位。

  1921年10月,侯德榜胸懷報國志,接受了我國永利制堿公司的聘請,毅然回國,為發(fā)展祖國的化工事業(yè)貢獻寫力量。

  侯德榜歷任永利制堿廠總工程師、總經(jīng)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yè)部顧問,財政委員會委員,化工部副部長,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侯德榜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壯麗的中國化工事業(yè),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33年,他完成了光輝巨著《制堿》,此書轟動了科學界,被譽為制堿名著;1959年,出版了《制堿工學》;1962年,又出版了《制堿工業(yè)工作者手冊》。這些書也都是博大精深的科學巨著。

  侯德榜的主要化學成就是:

  (1)1940年他創(chuàng)立了“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在中國和世界化學界得到了廣泛的贊譽和高度的評價。

 。2)20世紀69年代,為發(fā)展我國的農(nóng)業(yè),他與其它科技工作者合作,根據(jù)氨堿法的原理,利用合成氨生產(chǎn)過程中的副產(chǎn)品二氧化碳,創(chuàng)造出“碳化法制碳酸氫銨”的新工藝,為我國化肥工業(yè)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路。我國采用此法生產(chǎn)的碳酸氫銨占全國氮肥的一半以上,有力的支援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侯德榜不僅是一位愛國者,而且還是一位國際主義者,他曾先后到工業(yè)落后的印度和巴西幫組辦堿廠,并擔任這兩個國家有關廠的技術顧問。他還用印度塔塔公司所得的酬金買下了北京東四二條一號一座房舍,捐贈給中國化學會,以支持中國的化學事業(yè)。

  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因腦溢血與世長辭,享年84歲。他留下遺言,決定把自己珍藏的圖書《美國化學工業(yè)百科大全》、《最新化學工業(yè)大全》、《肯特氏機械工程師手冊》等捐給國家,以鼓勵后人攀登科學高峰。

  永利制堿公司總經(jīng)理范旭東先生曾高度評價侯德榜:“中國化工能躋身世界舞臺,侯先生之貢獻,實在首屈一指”。他稱侯德榜為中國之“國寶”。

  侯氏制堿法的創(chuàng)立

  1990年8月7日,侯德榜的漢白玉半身塑像在南京化學工業(yè)公司落成,以紀念這位對世界制堿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為中國爭得了巨大榮譽的著名化學家。

  純堿,化學名稱為碳酸鈉,俗稱蘇打。他是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廣泛用于制造玻璃、肥皂、紙漿、洗滌劑和煉制石油等。

  純堿可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純度低,產(chǎn)地分散,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它的需要。

  1862年,比利時人蘇爾為最早用化學方法制造純堿。他所用的制純堿的主要原料是食鹽和石灰石,制造的基本方法是:先將濃的食鹽水通入氨水飽和后,再利用石灰石煅燒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與上述氨化飽和是鹽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銨。碳酸氫銨按進一步與食鹽反應,就得到碳酸氫鈉和副產(chǎn)物氯化銨。碳酸氫鈉溶解度小,經(jīng)過濾分離后,在加熱,就得到純堿并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再利用。氯化銨可與石灰乳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氨氣,氨氣被收集起來循環(huán)使用。

  這種制堿法被稱為蘇爾維法,壟斷世界制堿行業(yè)達70多年。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氨氣可循環(huán)利用,工藝簡單,原料易得。但是,它也有兩個致命的缺點:一是食鹽利用率太低,只有70%左右;二是氯化銨和石灰乳反應生成的大量氯化鈣用處不大,無法處理,甚至造成環(huán)境污染。當時,雖然許多國家的化學家也曾試圖對此法加以改進,但都沒有成功。

  1921年10月,侯德榜懷著發(fā)展祖國化學事業(yè)的雄心壯志,從美國學成回國,首先在塘沽等建永利堿廠。當時,國際資本集團壟斷者制堿技術,要想發(fā)展自己的民族制堿工業(yè),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可想而知。侯德榜排除種種阻力,深入現(xiàn)場,親身實踐,深入鉆研制堿技術,不斷解決設備和工藝上的問題,最終在1924年建成了堿廠。該廠日產(chǎn)白花花、亮晶晶的純堿180噸。塘沽制堿廠的建成,在技術上突破了國際上蘇爾維集團的壟斷,經(jīng)營上戰(zhàn)勝了樸內門公司的排擠。該廠生產(chǎn)的“紅三角”春繭,1925年榮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的金質獎章,為祖國爭了光。更重要的事,侯德榜通過建立我國的制堿廠,對制堿技術達到了完全掌握和精通的程度,為創(chuàng)新制堿技術奠定了技術。他還于1932年出版了論著《制堿》,首次完整地介紹了蘇爾維制堿法。這本是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書,立即轟動了全世界的化學工業(yè)界,被世界認為是制堿專著的首創(chuàng)。

  科學技術是沒有止境的,社會和生產(chǎn)的需要不斷開辟著科學技術前進的道路?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天津淪陷。1938年,侯德榜由負責在祖國內地四川王通橋建立新的制堿廠。

  然而,塘沽制堿廠用的原料是海鹽,而在四川建廠需用井鹽,井鹽鹽鹵濃度低,成份也略有不同,再用蘇爾維法已不合適;加之用蘇爾維法制堿所產(chǎn)生的大量氯化鈣只能作為廢物堆積起來,從而迫使侯德榜去探索性的途徑。這時,德國發(fā)明了一種察安純堿生產(chǎn)法,雖然技術工藝不成熟,但可利用制堿廢液生產(chǎn)副產(chǎn)品氨化銨,這對侯德榜是個很大的啟發(fā)。侯德榜也曾去德國作過考察,商談購買專利之事,但廠家既不準參觀現(xiàn)場,對購買專利的條件右異?量,侯德榜便下決心走創(chuàng)新之路。

  為了改革蘇爾維制堿法,創(chuàng)造自己的制堿新工藝,侯德榜克服了種種困難,在香港建立了實驗室,通過500多次試驗,分析化驗了2000多個樣品,針對蘇爾維法的缺點,構思設計了新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為了使該法得以實現(xiàn),有把握形成生產(chǎn)力,他又在紐約和上海租界的“孤島”進行了中間試驗,終于在1940年勝利的完成了制堿新工藝的全部創(chuàng)新工作。

  侯德榜創(chuàng)造的新的制堿法,是把制堿和合成氨聯(lián)合起來,通常被稱為聯(lián)合制減法。這個方法既保留了蘇爾維法的優(yōu)點,同時又克服了它的缺點,是制堿法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他的主要貢獻是在碳酸氫鈉結晶過濾以后,在所剩的含有氯化銨的母液中,不是加入石灰乳,而是加入食鹽。這樣,溶液中由于增加了大量氯離子,氯化銨就會沉淀下來,其余的鈉離子又可重復前面的反應,生成純堿。這樣,只要在母液中不斷加入食鹽,就可同時得到純堿和氯化銨(化肥)這兩種重要化工產(chǎn)品。采用此法生產(chǎn)純堿,不僅是原鹽的利用率達到96%以上,而且整個生產(chǎn)能夠連續(xù)進行;此外,還具有節(jié)約石灰、設備簡單等一系列優(yōu)點。

  由于侯德榜在制造純堿方面的突出貢獻,他發(fā)明的這個方法與1941年被世界化學工業(yè)協(xié)會命名為“侯氏制堿法”,并得到國內外化學界的廣泛贊譽與和高度評價。

  “侯氏制堿法”,是一個以中國人的姓名命名的發(fā)明在我們國家深受帝國主義欺辱、被別人稱為“東亞病夫”的時候,一個中國人的名字能夠閃爍在世界科學的舞臺上,將世界制堿科學史推向一個新階段,這充分顯示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化學家名人故事3

  德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沃爾夫因成功發(fā)明一種從熔煉廢渣中回收鐵的方法而譽滿歐洲。不少愛好物理和化學的年輕人,都甘愿當他的學生。

  一次,沃爾夫的一名弟子羅蒙諾索夫在權威學術雜志《德國科學》上發(fā)表了一篇化學論文。在文中,這名"狂妄"的學生,竟然點名批評他的老師沃爾夫是個"保守的老頭兒",并指出"這個老頭兒在教學中有一些錯誤觀點"。一時間,輿論嘩然。許多人打電話或寫信給沃爾夫,為他鳴不平。同時,幾乎每個人都希望沃爾夫狠狠地教訓一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班門弄斧"的羅蒙諾索夫,好讓他以后知道怎么尊敬老師,尊重權威。

  孰料,面對學生的公開指責,沃爾夫教授非但不生氣,反而頗為得意。在羅蒙諾索夫批評他后不久舉行的一次演講中,他只用寥寥數(shù)語,就解釋了一切:"其實,那篇文章是我推薦給《德國科學》發(fā)表的。我的觀點不一定是完美的,敢于向老師挑戰(zhàn)、能提出自己見解的人才是最有出息的人。"

  臺下的聽眾先是一愣,繼而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人們在欽佩沃爾夫教授寬容大度的同時,也為羅蒙諾索夫高明的"弄斧"技巧所折服:作為一名深具實力但默默無名之輩,他沒有將文章直接發(fā)表,而是先恭恭敬敬地送給老師指教,在老師面前弄了一回漂亮的"斧技",然后才由大名鼎鼎的老師推薦發(fā)表。

  這次"班門弄斧",使得沃爾夫更加欣賞羅蒙諾索夫的勇氣和才華;而老師的謙遜和博學,也讓羅蒙諾索夫十分敬仰。在沃爾夫的悉心指導下,羅蒙諾索夫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快成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

  找高手下棋,你也能成為高手;與庸者對弈,你只會日趨平庸。只有勇于在高手面前"弄斧"的人,才會褪去平庸,成就卓越。

  化學家名人故事4

  諾貝爾,瑞典杰出的化學家、發(fā)明家、慈善家。他把一生獻給了炸藥的研制和發(fā)明。他發(fā)明的安全炸藥,是瓦特發(fā)明蒸汽機后的一個劃時代的重大發(fā)明,極大地提高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他臨終前設立的."諾貝爾獎",是對給人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文學家最高獎賞的表征,為人類的美好事業(yè)起了巨大的作用。

  諾貝爾年輕的時候,歐洲正在進入大工業(yè)革命時代,到處開礦山、修鐵路、鑿隧道、挖運河,炸藥需求量很大。可是當時歐洲使用的仍然是從中國引去的黑色火藥。這種火藥爆炸力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生產(chǎn)的需要。許多科學家都在尋找威力強大的新炸藥。

  當時,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油有強烈的爆炸性能,但是,油是一種像油一樣的液體,性能極不穩(wěn)定。這種東西不但非常容易爆炸,而且爆炸起來威力很大,有時在器皿中晃得厲害了它就炸開了,人們沒有辦法控制它。

  年輕的諾貝爾決心通過試驗,用油取代黑色火藥。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fā)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沖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鐘時間,一場慘禍發(fā)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xiàn)場時,只見原來屹立在這里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饒雠赃叄局晃30多歲的年輕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度的刺激,已使他面無人色,渾身不住地顫抖著----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chuàng)建的油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五具尸體,其中一個是他的弟弟埃密,另外四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的助手。五具燒得焦爛的尸體,令人慘不忍睹。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烈伯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大愛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卻沒有動搖。

  三四年過去了,失敗的記錄已經(jīng)有幾百次了,這些都沒有動搖諾貝爾的決心。

  1867年秋,諾貝爾把雷汞(雷酸水銀)裝進一根管子里做引爆物,用它來引爆油。試驗開始了,他獨自一人點燃了雷汞,為了把試驗的整個過程都看在眼里,他凝神注視著,忘記了一切,也忘記了自己的安全。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轉眼間,實驗室被送上了天,地上炸開了一個大坑,試驗儀器在濃煙里翻飛。遠處的人們不禁哀嘆:"可憐的諾貝爾完了!"

  正在人們悲痛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一團煙火向人群跑來,原來是血跡斑斑的諾貝爾從硝煙中跑出來了。他一邊奔跑,一邊狂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化學家名人故事5

  約翰.道爾頓(1766-1844)是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1808年他發(fā)表了《道爾頓原子學》,從而被譽為原子理論的創(chuàng)建人。為了紀念他,科學家至今還把他的名字用作原子量的單位。

  奇怪的是,醫(yī)學上有一種病叫"道爾頓病"。這里的道爾頓,不是別人,正是這位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那么,"道爾頓病"是一種什么病呢?為什么用道爾頓的名字命名?這里還有一段故事呢!

  那一天是圣誕節(jié)。青年道爾頓到街上去買了一雙長筒襪,作為節(jié)日禮品,親手送給母親。母親收到這份禮品非常高興。她打開禮品盒一看,"啊,原來是一雙長筒襪。"她感到顏色實在太鮮艷了,與自己的年齡和身份不太相稱。

  她笑著問道:"約翰,你的禮物真讓人高興,但是你怎么看上了這么鮮艷的顏色呢?"這使道爾頓感到有些奇怪。他不以為然地說:"難道深藍的顏色還不穩(wěn)重嗎?媽媽。""什么?約翰。它和櫻桃一樣紅呀!""不對,媽媽。是我親手挑的,是深藍色。""是紅色,約翰。你的眼光不壞。"母親重復回答。

  道爾頓找來了弟弟。弟弟也說是藍色的。而且,他倆對顏色的感受完全一樣。可是,他的朋友們和他倆的識別力卻不同。朋友們開玩笑說:"照你所說,你將永遠也看不到女性美麗動人的面容。你會把她們面頰上那羞澀的紅暈,看成一片淺藍。"

  從那天起,道爾頓才知道自己的色覺與別人不同。道爾頓沒有放過這一偶然的發(fā)現(xiàn)。他不但仔細分析了自己的體驗,還對周圍的人做了各種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他又經(jīng)過多方考查驗證,寫出了一部科學著作--《論色覺》。這是人類第一次發(fā)現(xiàn)色盲病,而道爾頓既是色盲病的第一個發(fā)現(xiàn)者,也是第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色盲病人。

  化學家名人故事6

  金剛石作為一種稀有的貴重物品,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重要象征。

  在大自然中,金剛石以極少的礦藏量深埋在地底下。偏偏是這種少得出奇的金剛石具有世界萬物中獨一無二的特性: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種礦石。金剛石的這一特性,使它具有廣泛的社會用途:有人將它鑲嵌在金光閃閃的戒指、耳環(huán)等首飾中,以象征堅貞不渝的愛情;有人把它制成鋒利無比的金剛鉆,用來切割鋼鐵、玻璃等等。

  可是,儲量如此稀缺的金剛石,遠遠滿足不了社會對它的巨大需求?释麚碛薪饎偸娜送鶗煺娴叵,要是有一天金剛石能成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該多好!

  1893年,法國科學院宣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研制出了人造金剛石!

  片刻間,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訊傳遍全法國,傳遍全世界。人們轟動了,法國轟動了,世界轟動了!莫瓦桑一下成為新聞媒介的焦點,成為人們心目中巨額財富的生產(chǎn)者,在法國,甚至有人稱他為“世界富翁”。

  早在發(fā)明人造金剛石之前,莫瓦桑已經(jīng)是法國一位頗負盛名的化學家了。1886年,莫瓦桑首先制取了單質氟。6年后。他又發(fā)明了高溫電爐。不過,莫瓦桑并沒有被鮮花和榮譽絆住前進的步伐,在科學的道路上,他仍舊一如既往地孜孜進取。

  有一次,莫瓦桑準備進行一項化學實驗,需要用一種鑲有金剛石的特殊器具。這種器具非常昂貴,因此實驗室里的助手們倍加愛護。

  早上,莫瓦桑來到實驗室,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這時,各項儀器都準備好了,卻找不到那鑲有金剛石的昂貴器具。奇怪,怎么會突然不見了呢?

  助手突然驚叫起來:“?門好像被撬過了!莫非有小偷光顧?”

  莫瓦桑仔細一看,可不是,門鎖很明顯被人撬開過。進實驗室前,誰也沒有留意到。這么說,小偷看上那昂貴的金剛石了。

  這樁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個念頭:“天然金剛石如此稀少而昂貴,如果能人工制造金剛石,該有多好!”

  可這談何容易!作為化學家,莫瓦桑心里最清楚:“點石成金”這不過是美好的`神話。要想制造金剛石首先要弄清楚金剛石的主要成分并了解它是怎樣形成的。

  翻閱了許多資料后,莫瓦桑了解到,金剛石的主要成分是碳。至于它是如何形成的,在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少,只有德布雷曾提出金剛石是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的。

  緊接著莫瓦桑想到,要人工制造金剛石,得有可供加工的原材料。選什么材料才合適呢?還從未有人作過這方面的嘗試,看來,一切要靠自己摸索了。

  有一回,有機化學家和礦物學家查理·弗里德爾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個關于隕石研究的報告,莫瓦桑也參加了。

  在報告中,查理·弗里德爾說:“隕石實際上是大鐵塊,它里面含有極多的金剛石晶體。”

  聽到這兒,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礦中也常混有極微量的金剛石晶體,那么,在隕石和石墨礦的形成過程中,是否可以產(chǎn)生金剛石晶體呢?

  想到這里,莫瓦桑頭腦中出現(xiàn)了制取人造金剛石的設想。他對助手們說:“金剛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隕石里含有大量金剛石,而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我們的實驗計劃是:把程序倒過去,把鐵熔化,加進碳,使碳處在高溫高壓狀態(tài)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剛石?”

  歷史上第一次人工制取金剛石的實驗開始了。沒有先例,沒有經(jīng)驗,更沒有別人的指點,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樣。第一次失敗了,認真總結經(jīng)驗,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第二次再來……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反復探索,莫瓦桑的實驗室里終于爆發(fā)出一陣激動的歡呼聲,大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成功了!

  從此,人造金剛石誕生了,并日益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它那堅不可摧的威力。

  化學家名人故事7

  抗日戰(zhàn)爭期間,童第周一家來到了四川的一個小鎮(zhèn)上。他們靠著少得可憐的薪水生活。當時,童第周在一所大學教書,教書之余,童第周還繼續(xù)著他的胚胎學研究工作。

  要研究胚胎學,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實驗是少不了的。做實驗就得有實驗設備,可上哪兒去弄這些設備呢?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著,科學研究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事情,不能搞科學研究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的難受?粗谥艿哪枪呻y受勁,全家都為他著急。

  一天,童第周從外面回來,滿面春風,他興沖沖地告訴夫人葉毓芬,說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寶貝。很長時間沒見到過丈夫笑臉的夫人感到很奇怪,什么事值得丈夫這樣高興?她問道:“什么寶貝?”“我見到了一架顯微鏡,還是雙 筒顯微鏡!”“在哪兒?”夫人也激動起來,要知道,顯微鏡是進行胚胎學實驗最主要的儀器,有了它,就可以做實驗了!霸阪(zhèn)上的舊貨攤上。”童第周邊回答,邊拉著夫人出門,他要讓她和自己一起享受發(fā)現(xiàn)“寶貝”的喜悅。兩人高高興興地來到了舊貨攤,果然,一架舊的雙 筒顯微鏡擺在那兒,似乎正在向他倆招手。

  “請問,這架顯微鏡要多少錢?”

  “六萬塊。”夫婦兩人吃了一驚,這么貴?這個價錢相當于兩人兩年的薪水。

  “這么貴?能不能便宜點?”

  “不行,你們看,這還是德國貨!

  老板打量著他們,憑經(jīng)驗斷定,他們是真心想買的,所以要價比較高。

  沒辦法,兩人只好空手而歸。夢寐以求的東西,就放在眼前,可是又不能得到。晚上,他們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覺。

  第二天,兩人又到了舊貨攤前,跟昨天一樣,顯微鏡還在那兒?晌ㄒ徊煌氖牵习寰尤贿漲了價,要賣“六萬五千塊”了,理由是物價飛漲,昨天和今天的錢就是不一樣。

  同樣,他們又是空手而歸。接連幾天,他們一趟又一趟地往舊貨攤上跑,生怕心愛的顯微鏡被別人搶走。老板很不耐煩,后來干脆不理他們了。

  夫婦倆下定決心,為了搞科研,這臺顯微鏡非買不可。家里實在是沒有錢,他們就開始到處向親友借錢,還變賣了不少衣服!翱墒,我們說不定多少年都還不清這筆債呀!”夫人擔心地說!盀榱耸聵I(yè),寧可一輩子受苦!”童第周回答。

  他們終于湊齊了65000元,買回了這臺顯微鏡。

  有了顯微鏡,就可以做實驗了?墒牵碌睦щy又來了。用顯微鏡時,必須要有燈光照明或者要有很明亮的.陽光照明。童第周住的屋子又小又暗,因為是抗戰(zhàn)時期,常常停電,怎么辦呢?童第周想盡了辦法,他和同事們把顯微鏡放在窗臺上,陽光好的時候利用陽光照明,陽光不好又停電時,就用干電池作電源照明或用煤油燈照明。

  顯微鏡的問題解決了,對于其他設備,他們就因陋就簡,比如說,用茶杯、廢棄的玻璃瓶、碗等來代替玻璃器皿。他們在外人看來沒有什么用的瓶瓶罐罐中,做著科學實驗,探索著生命的奧秘。

  化學家名人故事8

  卡爾·威廉·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學家,氧氣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同時對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都有深入的研究。

  “奇妙的藥房”

  卡爾·威廉·舍勒出生于瑞典的斯特拉爾松城。他的父親是一名商人,為了教育兒子,他聘請了幾位教師用德語和瑞典語給他上課?柺莻勤勉的學生,很喜歡學習,然而,使他最快活的還是在波羅的海岸邊游玩。

  在夏天的午后,他總是到海邊去,在那里搜集被海浪卷到岸灘上的藻類。卡爾把這些藻類分成幾類:綠色的、褐色的、淺紅色的……回家后,他把它們切成細碎的小塊,然后找來一些小杯子,按照所歸類別分別放進不同的藻類,再往里面注上水或者白酒,浸泡上幾天——“藥”就算制成了。

  卡爾把浸泡的溶液分別倒在各式各樣的瓶子里,并且整齊地擺在架子上,看著這些花花綠綠的“藥水”,卡爾開心極了。

  他給他的小屋子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奇妙的藥房”,在小卡爾眼里,這些溶液里含著多么奇妙的東西呀,他長大了,一定要解開其中的秘密!

  成為一名小學徒

  卡爾的父親沒有干涉兒子的這種愛好。因為在當時,制藥業(yè)并不比商業(yè)的收益少。在卡爾十四歲那年,父親決定把他送到哥德堡的班特列藥店當小學徒。

  根據(jù)當時的行業(yè)規(guī)矩,當一個藥劑師,首先需要當助理學徒,或者像人們說的那樣當小徒弟。1757年秋天,父子倆乘坐一條商船就到哥德堡來了。

  班特列藥店的店主包赫先生熱情地歡迎了他們。

  “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兒子卡爾!

  “歡迎你,卡爾,不過我看,你還是個孩子啊,不想爸爸媽媽嗎?”

  “我已經(jīng)快滿十五歲了,包赫先生。我保證不讓您為我操心。”

  卡爾的個子不高——比他的同齡人矮得多,加上他那排紅的臉蛋和一對深藍色的大眼睛,就更像個小孩子。他踮起腳來,盡力顯得高些,使自己顯得更像個成年人,他擔心包赫先生不收留他。

  不過,他的擔心是多余的。

  “好,你就在我這兒學六年吧?荚嚰案,成為師傅后,就可以不要人幫助而獨立工作了!

  包赫先生把他領進了藥房,各種實驗室和庫房占據(jù)了整個樓群第一層。在包赫的圖書室里,收藏著當時關于藥學和化學的幾乎所有名著。

  卡爾的住房安排在二樓,床上鋪著雪白的床單,桌上的臺布也是白色的。從狹窄的走廊往里走,沿著螺旋式的樓梯一直通往一樓的圖書室。卡爾對這個住所滿意極了。

  他開始了新的生活。每天的全部時間幾乎都是在藥房里度過的。他細心地觀察包赫先生及其助手們的復雜操作技術,有時,他還幫著制藥,在研缽里把某種鹽研成粉末,切割草藥的根或葉子,洗刷骯臟的器皿等。

  此外,他還大量地閱讀書籍和學習。當時,化學和藥學還沒分開,很多人認為化學就是制藥的科學,化學書籍和制藥書籍也是混在一起的?栆虼私佑|了大量化學書籍。

  夜半燭光

  孔克爾所著的《實驗室指南》是卡爾最喜愛的一本書。他詳細地鉆研了書中對種種實驗的描述,然后久久地思索著已讀過的內容。

  有一次,他怎么也不能入睡,因為他對白天讀的一段論述發(fā)生了懷疑。

  他爬起來,點著燈,輕輕地下了樓,穿過圖書室后,便溜進實驗室。

  他找到貼著“鹽精”(鹽酸)標簽的瓶子,小心地倒出少許粉末,放在研缽里,用力地研磨。他專心致志地工作著,一點也沒有發(fā)覺有人悄悄地走近。

  “卡爾,是你呀,你夜里在這兒做什么?”

  卡爾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原來是包赫先生的助手格倫貝格。

  “是你呀,格倫貝格,把我嚇了一跳!

  “你為什么不睡覺?難道你白天的時間不夠用嗎?”

  “不知道為什么睡不著,你看,孔克爾在書上說,‘鹽精’和‘黑苦土’不能混合,我打算驗證一下是不是這樣!

  “黑苦土”是石墨和二氧化錳的總稱,當時的化學家無法將這兩種物質分開,就籠統(tǒng)地稱為“黑苦土!

  “你怎么到這兒來了?”卡爾問。

  “我也睡不著覺,出來散散步,看見實驗室里有亮光,還以為我們忘記熄滅蠟燭了!

  卡爾逐漸養(yǎng)成了夜里工作的習慣,但是,這一切都背著包赫先生:格倫貝格為卡爾保守了秘密。從此,實驗室里老是會出現(xiàn)“夜半燭光”。

  老是徹夜不眠,影響了卡爾的健康,他日漸消瘦,面色蒼白。然而,他的知識日益淵博,對藥房里的業(yè)務非常精通?柕膶W識,甚至連包赫先生這樣的行家都感到驚訝。

  藥劑師成了著名科學家

  卡爾·威廉·舍勒在包赫先生的藥房里呆了近八年,從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學徒,成長為一位知識淵博、技術熟練的藥劑師,同時,他也有了屬于自己的一筆小小的“財產(chǎn)”——近四十卷的化學書籍,一套精巧的自制化學實驗儀器。

  從1765年起,舍勒幾次變換工作,他當過制藥工,也當過大藥店的幫工,還行過醫(yī)。后來,他在一家藥店找到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從此,舍勒結束了游費生活,又重操舊業(yè),開始了他的研究和實驗。

  這時候他首先對酒產(chǎn)生了興趣,在從意大利運來的酒桶內壁上,出現(xiàn)一層厚厚的紅色硬殼。舍勒讓工人刮下這層奇怪的硬殼,并對此認真地研究起來。

  他發(fā)現(xiàn),酒石和硫酸放在一起加熱時,就會溶解,冷卻后,在瓷器里則形成漂亮的透明晶體。晶體有一股酸味,能溶于水,舍勒把它稱為“酒石酸”。

  在皇家圖書館,舍勒結識了著名的化學家圖貝思·貝格曼,他是烏普薩拉大學的教授。

  “您的研究工作很有意思,”貝格曼對他說,“但您為什么不轉到烏普薩拉來工作呢?”

  “我對這兒的工作環(huán)境很滿意!

  “但是,烏普薩拉的化學實驗室卻比這里強多了,它已經(jīng)有九百年的歷史了!

  “我考慮一下您的建議,貝格曼先生!

  “烏普薩拉也有一家大藥房。如果您同意的話,我愿意協(xié)助您轉到那里工作!

  這樣,時隔不久,舍勒就遷到了烏普薩拉,他同貝格曼的交往更密切了。兩位科學家互相尊重各自的想法。共同商討和思考問題。舍勒作為一個科學家,不僅在烏普薩拉,而且在斯德哥爾摩也逐漸為人所共知了。他在斯德哥爾摩科學院的刊物上發(fā)表了論文,敘述了他自己的許多新發(fā)現(xiàn)。

  1774年,32歲的舍勒當選為瑞典科學院的院士,與此同時,烏普薩拉大學向他發(fā)出了擔任化學教授的邀請,但舍勒對榮譽看得很淡,他寧愿仍然擔任一名藥劑師,從事他心愛的研究和實驗工作。

  豬尿泡的妙用

  舍勒一邊兼管藥房的工作,一邊繼續(xù)研究他老早就感興趣的“黑苦土”。

  他把鹽酸倒入盛著“黑苦土”的燒瓶里,加熱,不一會兒,燒瓶里便生成一種淡綠色的氣體。舍勒用鼻子嗅了嗅,立即被刺激得咳嗽起來,氣體冒出燒瓶后,一會兒就消滅了。

  怎么樣才能收集它呢?舍勒缺乏高級的專用儀器,他想到了豬尿泡。

  于是,他從當?shù)刭u肉的商人那里拿了幾個豬尿泡。排干里面的空氣,然后套在裝有“黑苦土”和鹽酸的燒瓶口上。然后再給燒瓶加熱。慢慢地,反應生成的談綠色氣體充滿了豬尿泡,使其膨脹起來。

  舍勒收集到的這種淡綠色氣體就是氯氣。

  舍勒又將“黑苦土”和硫酸一起加熱,用同樣的方式又收集到另一種氣體,這種氣體是無色無味的。經(jīng)過研究會勒發(fā)現(xiàn),它能夠幫助燃燒,因為小木條燃燒時遇到這種氣體,會燃燒得更旺。舍勒于是給它起名叫“助火氣”。

  “助火氣”就是用來命名為氧的氣體。可以說,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氣的人。

  用另外的一些辦法,舍勒同樣制得了“助火氣”。這些方法主要有加熱氧化汞、加熱硝石、加熱碳酸銀和碳酸汞的混和物等。舍勒把這些實驗結果整理成一本書,叫《火與空氣》,這本書的書稿1775年底就送給了出版家斯威德魯斯,但是,一直到1777年才出版,書稿在出版社壓了兩年。

  書稿不能按時出版,對此舍勒十分不快,他1776年8月曾給朋友寫信說:“從前我就想到,我多年辛苦所做的火的實驗,恐怕也會有人用稍微不同的方法做出來,并把所得的結果,先于我發(fā)表出來,現(xiàn)在書遲遲不能出版,若真的別人先于我發(fā)表了,他們反而會說我的實驗結果是抄襲工作,只是稍加改變而已,到那時,我只有多謝斯威德魯斯的恩賜了!

  舍勒發(fā)現(xiàn)氧的優(yōu)先權,正如他所擔心地那樣,真的因出版商的耽誤而失去了。因為這時候普利斯特列已向世上公布了他發(fā)現(xiàn)的“活命空氣”。

  但是,人們仍然承認,卡爾·威廉·舍勒是氧的獨立發(fā)現(xiàn)人之一。

  和普利斯特列一樣,舍勒終生篤信燃素說,他雖然發(fā)現(xiàn)了氧,但在理論上墨守陳規(guī),未能科學地解釋燃燒現(xiàn)象。

  遲到的婚禮

  有名的藥劑師波耳在柯平鎮(zhèn)突然去世,醫(yī)務界同業(yè)公會會議一致推選舍勒為最合適的經(jīng)理人選。1775年,舍勒來到了柯平鎮(zhèn)。

  波耳的遺孀妮古婭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婦女,他特地讓出一部分房間供新任經(jīng)理使用。

  舍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他十分喜歡把科學研究、生產(chǎn)、商業(yè)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工作之余,他也會和妮古婭談談話,這個年輕的孀婦漸漸占據(jù)了科學家的心靈,而在妮古婭心目中,舍勒也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二人互相愛慕,但舍勒是事業(yè)型的人物,為了事業(yè),他將妮古婭送到別墅中居住。

  舍勒一生中完成了近千個實驗,因吸過有毒的氯氣和其他氣體,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他還親口嘗過有劇毒的氫氰酸,他記錄了當時的感覺:“這種物質氣味奇特,但并不討厭,味道微甜,使嘴發(fā)熱,刺激舌頭!

  他雖然視事業(yè)為生命,想一刻不停地工作下去,但身體狀況的惡化使他常常臥床不起。

  1785年整個冬天他都苦于風濕病的劇烈發(fā)作。命運好像在捉弄他,他一輩子為別人制藥,而現(xiàn)在卻不能找到醫(yī)治自己疾病的藥物。

  春天來了!舍勒覺得好一些!澳莨艐I,只要我能站起來,咱們馬上就結婚。”“是的。親愛的。”妮古婭溫存地答。1786年3月,他們舉行了訂婚儀式,但是病情在稍好些后,又惡化了。

  “妮古婭,看來,我活不長了,你把牧師請來,在家里舉行結婚儀式吧!彼麑π膼鄣娜苏f!昂玫模H愛的”,妮古婭含淚答應了。

  1786年5月19日,在經(jīng)歷10年的相戀之后,他們舉行了婚禮。對于這對有情人來說,婚禮有些遲了,因為兩天后,舍勒就離開了人間。

  舍勒畢生精力都花在化學上,他認為化學是一種“尊貴的學問”,應該是“一生的奮斗目標!彼难芯可婕暗交瘜W的各個分支,在無機化學、礦物化學、分析化學,甚至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諸多方面,他都做出了出色的貢獻,他以他畢生的經(jīng)歷向世人表明,即使是在小城鎮(zhèn)里,或是小藥房里,也可以做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

  舍勒逝世后,瑞典人們十分懷念他。在柯平城和斯得哥爾摩都為他建立了紀念塑像。他的墓地前立有一塊樸素的方形墓碑,碑上的浮雕是一位健美男子,高舉著一把燃燒的火炬。

  化學家名人故事9

  近代化學史上著名的有機結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凱庫勒,1829年9月7日出生于德國達姆施塔特。

  中學時代的他已才華初露,能夠流利地使用法語、拉丁語、意大利語和英語。他在研究苯的化學結構時,碰到了一個難題--苯的空間結構。正當他百思不解的時候,他從夢境當中得到啟迪,把苯的六個碳原子首尾相連,組成一個環(huán)狀結構,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苯環(huán)的空間結構,奠定了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的基礎,成為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他在夢境中發(fā)現(xiàn)苯環(huán)的結構并不是巧合,而是由于大量的,深入的對笨結構的研究以至于在潛意識里,對笨有了深入的了解。

  化學家名人故事10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1907)是俄羅斯偉大的化學家,自然科學基本定律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創(chuàng)始人。

  1841年,7歲的門捷列夫進了中學,他在上學的早幾年就表現(xiàn)出了出眾的才能和驚人的記憶力,他對數(shù)學、物理學和地理發(fā)生了極大的興趣。

  1850年,門捷列夫進入中央師范學院學習,在大學一年級,門捷列夫就迷上了化學。他決心要成為一個化學家,為了人類的利益而獲得簡單、價廉和“到處都有”的物質。

  他各門功課都學的很扎實,在課外還閱讀各種科學文獻,20歲那年,門捷列夫的第一篇科學論著《關于芬蘭褐廉石》發(fā)表在礦物學協(xié)會的刊物上,在研究同晶現(xiàn)象方面完成了巨大和重要的研究。

  1855年,門捷列夫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師范學院,曾擔任中學教師,后來門捷列夫在彼得堡參加碩士考試,并在說有的考試科目中都獲得了最高的評價。在他的碩士論文中,門捷列夫提出了“倫比容”,這些研究對他今后發(fā)現(xiàn)周期律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兩年后,23歲的門捷列夫被批準為彼得堡大學的副教授,開始教授化學課程,主要負責講授《化學基礎》課。在理論化學里應該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間有什么異同和存在什么內部聯(lián)系?新的元素應該怎樣去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當時的化學界正處在探索階段。年輕的學者門捷列夫也毫無畏懼地沖進了這個領域,開始了艱難的探索工作。

  1860年門捷列夫在德國卡爾斯盧厄召開第一次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會議上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化學問題,最終確定了“原子”、“分子”、“原子價”等概念,并為測定元素的原子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次大會也對門捷列夫形成周期律的思想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1861年門捷列夫回到彼得堡,重擔化學教授工作。雖然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他繼續(xù)著科學研究。門捷列夫深深的感覺到化學還沒有牢固的基礎,化學在當時只不過是記述零星的現(xiàn)象而已,甚至連化學最基本的基石——元素學說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門捷列夫開始編寫一本內容很豐富的著作《化學原理》。他遇到一個難題,即用一種怎樣的合乎邏輯的方式來組織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門捷列夫仔細研究了63種元素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他準備了許多撲克牌一樣的卡片,將63種化學元素的名稱及其原子量、氧化物、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分別寫在卡片上。他用不同的方法去擺那些卡片,用以進行元素分類的試驗。

  1869年3月1日這一天,門捷列夫仍然在對著這些卡片苦苦思索。他先把常見的元素族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拼在一起,之后是那些不常見的元素,最后只剩下稀土元素沒有全部“入座”,門捷列夫無奈地將它放在邊上。從頭至尾看一遍排出的“牌陣”,門捷列夫驚喜地發(fā)現(xiàn),所有的已知元素都已按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起來,并且相似元素依一定的間隔出現(xiàn)。第二天,門捷列夫將所得出的結果制成一張表,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在這個表中,周期是橫行,族是縱行。在門捷列夫的周期表中,他大膽地為尚待發(fā)現(xiàn)的元素留出了位置,并且在其關于周期表的發(fā)現(xiàn)的'論文中指出:按著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各種元素,在原子量跳躍過大的地方會有新元素被發(fā)現(xiàn),因此周期律可以預言尚待發(fā)現(xiàn)的元素。

  1871年12月,門捷列夫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的基礎上進行增益,發(fā)表了第二張表。在該表中,改豎排為橫排,使用一族元素處于同一豎行中,更突出了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至此,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發(fā)現(xiàn)工作已圓滿完成;瘜W界通將周期律稱為門捷列夫周期律:主族元素越是向右非金屬性越強,越是向上金屬性越強。同主族元素,隨著周期數(shù)的增加,分子量越來越大,半徑越來越大,金屬性越來越強。同周期元素,隨著原子系數(shù)數(shù)的增加,分子量越來越大,半徑越來越小,非金屬性越來越強。最后一列上都是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

  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榮,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經(jīng)指出:“門捷列夫不自覺地應用黑格爾的量轉化為質的規(guī)律,完成了科學上的一個勛業(yè),這個勛業(yè)可以和勒維烈計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軌道的勛業(yè)居于同等地位!

【化學家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化學家盧嘉錫的名人故事11-23

名人故事08-22

經(jīng)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21

關于微笑的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11

名人的故事10-26

頭銜名人故事06-21

堅持名人故事06-19

勤奮名人故事05-23

名人小故事05-18

名人青春故事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