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1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整個社會生活的變革,文化教育更是首當其沖,信息技術課理所當然地成了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錯誤地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誤以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認為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已經(jīng)很高,不存在提高的問題。然而課堂實踐和調(diào)查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僅僅表現(xiàn)在對“計算機”本身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在于上網(wǎng)、玩游戲甚至是聊天等,而對于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nèi)容卻覺得“不好玩”,沒興趣。由此,就出現(xiàn)了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卻不一定能掌握好信息技術知識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應該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其對計算機的興趣發(fā)展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較好地完成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任務。依據(jù)新課標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以精彩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文字編輯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然而不少學生會認為,文字編輯不就是“打字”嗎?只要會輸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連簡單的插入、刪除還沒有學會的學生也覺得它“沒意思”。所以在上“文字編輯”這節(jié)課時,我從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關于文字編輯的內(nèi)容入手,如報紙、電視、廣告語、手機短信等,使學生在體會信息技術對人類日常生活深刻影響的同時,感受到文字輸入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這堂課時,我以一幅事先做好的“我為奧運獻計策”的作品作為本節(jié)課的導入。從這幅作品中,同學們有了動手操作的要求,學生就需要掌握本節(jié)要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才能完成同樣的作品。這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是依據(jù)教育部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編寫的,其中對各學段的教學內(nèi)容作了詳細的指導性的規(guī)定,但又非常地靈活,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提供了非常寬的選擇余地。比如要求掌握“繪圖工具的使用”,對于一些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來說,需要教師的詳細講解,而一些對畫圖程序已經(jīng)“玩”得很熟練的學生,對此則失去學習興趣。上該節(jié)課時,既要詳細講解本節(jié)課,又要適當?shù)財U充內(nèi)容,設置一些主題,讓初學者學得會,讓學得好的同學也吃得飽。如“繪圖工具的使用”這堂課,我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某一種工具,而且要求學生把繪圖工具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繪圖。對原先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層次較低的同學,可以使用基本工具先完成一幅簡單的圖畫,而對于學習還有潛力的同學,我就要求除了以上的內(nèi)容外,再利用繪圖工具設置出一些特殊效果,如“一個文字有多種顏色、多種字體并存”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極大地調(diào)動起來,所有的學生就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又如,在講Word中“插入圖片”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制作的圖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手抄報、詩配畫等。學生看后,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樣才能做出這么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在介紹插入圖片的幾種方法的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圖片來源的知識,如用數(shù)碼相機、掃描儀、網(wǎng)絡下載等,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教學的深入,學生在知識結構及掌握程度上存在差異。在教學設計中若缺乏周密的考慮,就會使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進而失去上課的興趣;或是讓沒基礎的學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勵和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充分發(fā)掘他們的潛能,使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擴展與提高。在講新課前,調(diào)查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據(jù)不同學生情況給其制定不同的學習安排。一般情況下,我讓大部分沒有基礎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學習,而讓少部分有基礎的學生學自己想學的內(nèi)容,這樣不同學生的需要能在一節(jié)課內(nèi)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教學做到了因人而異、有的放矢。
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恰當?shù)卦O計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欲望,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手段一直被喻為“教育教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但并不是說只要在多媒體教室上了課、使用了電腦、使用了投影就算是多媒體教學了,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單純的課堂教學,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我講《計算機的組成》時,這是一節(jié)不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純理論的課,我從同學們見到過的計算機外觀入手,講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準確而幽默的語言,恰當?shù)谋扔,將抽象的名詞具體化,專業(yè)的語言生活化;并且為了強化記憶,還設計了一張圖,如“計算機五大部件”──我用五個圓圈來表示,將這五個圓圈按一定的位置來擺放,如“最靠左右兩邊的圓圈”──用來表示“輸入、輸出兩大部件”,像這樣的比喻形象而生動,使學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電腦知識,教學效果非常好。當然,這樣的課就要求老師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把信息課的任務分為三種:信息采集型任務、信息處理型任務和綜合型任務。在因特網(wǎng)教學中,部分網(wǎng)絡的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因特網(wǎng)直接獲取。這樣的任務是信息采集型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并通過所獲得的信息學習相關知識。讓學生在Word中制作一個通訊錄,或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對考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這些都屬于信息處理型任務。綜合型任務一般放在一個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結束時,作為檢驗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讓學生將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關于“家鄉(xiāng)的變化”的知識做成演示文稿。這個任務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過各種方式獲取關于“家鄉(xiāng)的變化”的知識,也包含了信息的處理,如將所獲得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內(nèi)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任務間的縱向聯(lián)系,盡量與學生所學知識前后呼應。如在“讓網(wǎng)頁靚起來”一課中,要求學生在Photoshop中制作網(wǎng)頁的背景;在網(wǎng)頁中插入自己制作的Flash動畫;給自己設計的演示文稿做上超鏈接等。這樣的綜合任務可以將原先學過的許多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既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又增強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盡量采用教材中未出現(xiàn)的例子,這樣可以擴展學生實踐的內(nèi)容。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用教材中的例子進行自學,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內(nèi)容是有限的,若整個教學僅圍繞已有的'例子來進行,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靈活,因此在設計任務時,要動腦設計一些針對性強、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實例,來提高信息課的教學質(zhì)量。
四、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在幾年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總結出一條經(jīng)驗,“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在教學中,如果僅僅是“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如此循環(huán)往復,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產(chǎn)生倦怠性,下半堂課的效果明顯不如上半堂課。開始學生還有積極性,最后有時就會“不知所為”,僅僅是“為做而做,為上課而上課”。這種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僅是被動接受,沒有發(fā)揮學生能動性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允許他們犯錯誤”,就意味著教師不能僅僅是講解、演示,讓學生依樣畫葫蘆,而應該給他們發(fā)揮的空間。在學習怎樣刪除文本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請幾個學生集中進行演示,糾正錯誤,與全班同學分享創(chuàng)新成果。同樣的刪除,但幾位學生采用的方法卻不一樣。一位是用Delete鍵進行刪除,一位是用退格鍵Backspace進行刪除,一位是用剪切按鈕進行剪切,還有一位是用空格鍵進行刪除。這些不同的方法讓全班同學耳目一新,茅塞頓開。又如“繪圖工具的使用”一節(jié)的教學中,曲線工具較難掌握,為了讓學生掌握“曲線工具”的使用,先出示了兩條不同的曲線,讓學生觀察其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看出,這兩條曲線一條是閉合的一條是不封閉的。我就進一步問,大家能不能自己畫出這兩條曲線,學生一致回答“很容易”。下面是學生開始繪圖,結果學生想了各種方法,但是鼠標拖來拖去,始終達不到目的;有的學生畫出了一條不封閉的曲線,老師讓他告訴大家制作方法。有的同學畫出了閉合的曲線,但他卻歸納不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允許他們不會做,允許他們犯錯誤,然后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同學們歸納、總結,把同學們還不能完全理清的知識條理化。
實踐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自主學習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自主學習,是訓練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學習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而信息技術學習是一種操作技能與知識積累同時進行的學習。這種學習本身也有連續(xù)性的特點,在階段性的學習中,學生自主地進行知識歸納與總結十分重要亦十分必要。學生是學習主體,讓他們把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全班同學共享,既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xiàn),同時亦要做適當?shù)募m正和輔導。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依葫蘆畫瓢”,按照老師教的步驟依次完成任務,而是啟發(fā)學生通過探索掌握方法并能靈活地加以應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尤其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傳統(tǒng)教育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循規(guī)蹈矩、亦步亦趨,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學習其本質(zhì)是學生自己從各種特殊事例中歸納出結論,并用來解決新問題。它強調(diào)的是對問題的探究過程而不是現(xiàn)成的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啟發(fā)學生,為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和提供幫助。但在探究學習中,教師還要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做及時點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善于學習且樂于學習。
五、采用對比與總結
教學中采用對比,可以增強教學內(nèi)容間橫向及縱向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不同軟件間完成相似任務的對比,通過對比,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在學生掌握了Word中圖片、文字的插入方法后,在PowerPoint的教學中就可讓學生對比Word中的相應操作自己探索并掌握方法,在PowerPoint中掌握了超鏈接的方法之后,當學生學習網(wǎng)頁的鏈接時,也可采用對比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而迅速地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層的含義及應用目的等等。
對教學內(nèi)容及時地做出總結,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知識應用的靈活性?偨Y過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進行,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復制文件,可以采用多種不同方法來完成,在練習中請不同的學生給全班同學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操作方法進行總結。這樣既能調(diào)動全班同學的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六、及時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通常體現(xiàn)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jù)任務的大小,讓學生單獨完成或以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完成。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查看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于完成任務好的學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給予肯定、表揚;差的也要及時鼓勵、適當進行指導,但在指導時,一定不要妨礙學生獨立思考,要引導他們主動思考、探索,以達到創(chuàng)造性原則的目的。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系列重大的變革課題。我們應將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圍繞“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使學生終身受益。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2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定會使學生學無所獲,教師難以繼續(xù)教學。那么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到底該有怎樣的教學模式呢?通過看學校給我訂閱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書刊讓我瞬間恍然大悟!
我認為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應適應教師發(fā)展學生需求來進行,漂亮的課堂是一片綠中的那點紅,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可能像傳統(tǒng)語數(shù)英課堂那樣秩序井然,它是喧鬧的,是標新立異的。是需要使孩子們長期保持興趣的,那如何保持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不會隨著時間推移使之陷入無味、無趣的泥潭呢?
1、人人都是師者、打造自由課堂
信息技術的時代性決定著課堂上的每個人都是師者,特別是越到高年級,我對這樣的感觸越深。現(xiàn)在大部分孩子見識廣,好奇心強,特別是一些軟件的技術,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愛好來不斷往里“鉆”,強化自己的知識鏈接。我們教師僅僅只是組織者、引導者,教材也只是個例子。我們要將課堂設為民主對話的地方,質(zhì)疑自由表達的場所,升華課堂教學,使之鮮活遼闊。
2.注意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教師應注意打消學生這種對計算機的莫名的恐懼心理,消除計算機在學生心中的神秘感,讓計算機成為學生生活、學習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學生敢于動手、敢于猜測、敢于嘗試、敢于失敗。要讓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當然,要讓學生養(yǎng)成愛護機器設備的好習慣,但這種愛護應近似于人際交往中朋友間的愛護,而不是傳統(tǒng)觀念中下對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學生減少學生接觸機器的機會為代價來換取對機器的保護。
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從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的簡單有趣的實例入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后要注重學生興趣的保持,適當變換問題的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學生潛力的挖掘,激發(fā)他們開拓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教學中還可適當安排學生間的競賽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添加新元素、構建新知
“先學后教””學案導學“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為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針對每個知識點突出一系列問題,精華”任務驅(qū)動“中的任務,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課“來解決教學重、難點,通過大腦中沉淀已有知識基礎,加上”微課“,重新構建這節(jié)課的新知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無數(shù)科學家的成功之路無不顯示出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學生是國家的主人,祖國的將來都寄托在他們的身上,他們的自學能力的強弱、素質(zhì)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自學能力對于計算機學習尤為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發(fā)展奇快,掌握了自學方法,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應付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形勢。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呢?
。1)指導學生使用幫助
學習方法是進行自學的關鍵,好的學習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計算機中的幫助信息的使用對學生的自學很有益。為能讓他們習慣使用“幫助”功能,在他們學習“紙牌”游戲時,教師可以教他們?nèi)绾问褂脦椭缓蟛⒉唤趟麄兗埮迫绾瓮,而只告訴他們“幫助”信息中有紙牌游戲的規(guī)則,學生因為想玩就迫使他們不得不去使用“幫助”,使學生掌握了計算機“幫助”的使用。計算機中的許多軟件都有“幫助”功能,學生只有學會閱讀“幫助”,使用“幫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學習計算機的基本方法。
。2)強調(diào)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在Windows中,許多軟件的窗口的結構類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復制和移動與Word中的字符的復制與移動相類似,Word中的文件存盤與退出與其它軟件的文件存盤與退出操作一樣,學生在學習一個新軟件操作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與以前學習過的操作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加以總結,這樣即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又有利于舊知識的鞏固,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鼓勵討論
討論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討論的另一個優(yōu)點就是同學之間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起到取長補短的功效。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討論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學生是少說多聽,而前者卻是多想多說。在小組爭論問題時,每個學生都會毫無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意見,當意見發(fā)生沖突時,他們會求助老師或書本,甚至動手實際驗證自己的正確性。老師有意識地制造一個問題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最后把結果告訴老師,而幾乎每一次他們都會發(fā)生意見沖突,進而學生自己查找資料,遇到看不懂的會來問,最后又通過實踐證明后將結果告訴老師,通過學習、爭論,再學習,從而解決了問題,掌握了知識。
。4)注重網(wǎng)絡信息學習
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使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權威正在逐步喪失。網(wǎng)絡時代大眾媒體的多樣化,知識、信息傳播的途徑越來越多,如何引導學生非常方便地獲得各種知識和信息,是現(xiàn)今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
面對當今社會,教師的任務是要幫助學生適應、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教會他們?nèi)绾卧诰W(wǎng)絡中查找資料、整合資料,網(wǎng)絡使知識的傳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變成內(nèi)在的知識,這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師的指導,教會學生以批判、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去對待知識,教會學生用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種信息。使用計算機網(wǎng)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這也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基本能力,從某種意義上看,“網(wǎng)絡就是計算機”,學生通過網(wǎng)絡可以學到書本之外的很多知識。
5、教學質(zhì)量的考核與質(zhì)量評估
評價展示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成果的體現(xiàn),一些學有余力學生呈現(xiàn)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時也鼓勵其他學生們各顯神通。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3
以前學生如果不帶筆記本,我會很生氣,把他們訓斥一頓,然后考慮到從教學樓來機房一趟并不容易,然后讓學生繼續(xù)上課。久而久之,學生發(fā)現(xiàn)沒有帶筆記本似乎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夠挨一頓訓罷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今天我改變了做法,我指定了規(guī)則,如果你違反了規(guī)則,那么我沒有必要責備你,第一自己生氣不值得,第二學生也不高興。只要讓學生回去拿筆記就好了。
然后對于作業(yè)的問題,我今天強調(diào)了,所有人必須交,哪怕是拖堂也必須交。
最終54名同學上交了42份,相比于以前還是有一些起色的。目前自己的信息教學還顯得比較原始,沒有什么成型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作為支撐,每次的課堂顯得比較散亂連貫性比較差,這是要改進的地方。
自己制定的規(guī)則,首先自己就不能踐踏,否則學生也沒有遵守的價值,有的時候懲罰是沒有意義的,改正才是更加重要的。所以當學生犯了錯誤,暴跳如雷,慨嘆學生怎么能夠這樣呢,然后情緒大為低落,甚至沒有了教學的心情,這都是應該避免的。所以嚴師或者說嚴厲,并不是說做人苛責,而是說要嚴格的按照規(guī)矩辦事,教學雖然需要靈活,但是對于一些習慣養(yǎng)成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信息技術課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明確目標的驅(qū)動下學生才有可能配合教學活動,否則學生就會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了,也就無從跟上你教學的腳步了,教學任務布置的越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越細化,整個課堂就進展的越順利。在很多規(guī)定的支撐下,信息技術課會更加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4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掌握信息技術技能,感受信息文化,樹立信息意識,已成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所在。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方法,現(xiàn)在把我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做個交流。
一、教材特色
我們現(xiàn)在統(tǒng)一用的是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的《信息技術》教材,我認為這本書的特色是:接近初中生好奇、創(chuàng)新的心理,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重視實際操作,將基礎知識的學習貫穿于作品的制作過程中,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探討
1、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谟嬎銠C教學中首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要教好計算機課程,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輕松地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對于操作實踐課,我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先展示本節(jié)課要學的作品樣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漲。接下來在我給他們操作演示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就比較集中了。布置下任務后,學生們也都積極的去完成。
在學習flash動畫時,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動起來時,高興的與同桌擊掌歡呼:“成功了!”迫不及待的叫我過去欣賞他們的作品,這時我對他們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指正,對于完成較好的同學說:“你試著利用咱們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再自己設計制作一個動畫,看能做成嗎?”,以成就感去促使他們對知識的延伸及引用。如:學習完“形變動畫”后,學生們就制作了“努力與成功”、“白云與雪花”、“小鳥與藍天”等作品。學了“兩個氣球飄飛”后,學生自己就制作了一把彩色的氣球飄飛、各種顏色的氣球飄飛等并且對氣球飛的路徑做了改變。學了“簡單的運動動畫后”,學生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樣式及不同路徑起飛的火箭。這說明他們已經(jīng)能靈活運用教材知識了。
2、以任務驅(qū)動教學
《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知識學科,《信息技術》是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科,而其中技能性占主導地位。目前農(nóng)村中學一部分學生是在升入初中才接觸電腦,除過每周一節(jié)電腦課外,平時幾乎沒機會接觸電腦,可謂底子雹時間有限。如果僅僅讓他們?nèi)ゾ毩暬静僮,剛開始學生可能還有興趣,但時間久了,興趣就開始下降,甚至沒了興趣,更主要的是不能完成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針對此種情況我采取了任務驅(qū)動法。即:教師提出任務驅(qū)動學生去實踐,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結合教材特點,每節(jié)課都給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任務,如:學習制作電子報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給學生提出:“本節(jié)要完成的內(nèi)容就是報頭的設計”,學生接到任務后,自然會躍躍欲試,在做的過程中,將要用到漢字的輸入、藝術字的編輯、文本框的編輯、大小寫轉(zhuǎn)換健的使用、上檔健的使用等。
我在給學生演示操作時將這些方法教給學生,如:插入“科技前沿”這四個字時,講藝術字的編輯方法;插文本框時,講文本框是怎么插入的,邊框線的顏色及線條樣式是怎么改變的,怎樣給文本框填充顏色;在輸入漢字時,教給學生指法、ctrl+shift健切換輸入法,遇到要輸字母時講解“ctrl+空格”中英文轉(zhuǎn)換。學生在做這個作品的過程中他要用到這些上面說的這些操作方法,如果他的作品做成了,說明這些操作技能也掌握了,這樣就將新知識、新技能的練習貫穿到了整個作品的制作過程中,避免了單獨練藝術字編輯或某個功能健的使用所帶來的枯燥乏味。
再比如做“火箭升空”動畫時,當看到這個動畫時,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要去嘗試做一做這個動畫,在做的過程中:
第一步:要設置文檔的背景色,并插入新元件(其中要用到元件名稱的輸入、類型的選擇);
第二步:要利用工具欄里的工具繪制火箭(做了這一步便學會了工具的使用、顏色的填充等并在實踐中領會了各個工具的用途。)
第三步:將庫中的火箭元件托到場景一舞臺中火箭起飛的地點,并調(diào)整大校(此處涉及到場景、元件、庫的概念,在做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些名詞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了。)
第四步:要在時間軸第30幀插入關鍵幀,并垂直向上移動火箭到適當位置。(這里需要掌握關鍵幀的作用及與一般幀的區(qū)別,元件的移動方法。)
第五步:創(chuàng)建補間動畫。
第六步:添加運動引導層。(涉及到運動引導層的概念、作用。)
第七步:移動火箭
第八步:用任意變形工具將第60幀的火箭旋轉(zhuǎn)。(會使用任意變形工具,并知道它的作用。)
“火箭升空”這個動畫就做好了,返回來想一想,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不少知識與技能,同時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5
當前,信息化技術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的各個領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投身到這一變革中去,改革自己舊的教學觀念和舊的教學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觀念、掌握新的技術,使自己迅速具備和確立信息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并能把它們熟練合理的運用于教學實踐活動當中。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和技術手段,隨著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在我國的不斷發(fā)展,它必將是走向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它的探索與發(fā)展,也就成為了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就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談我的感受。
一、直觀教學,易于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比較難理解的知道或是學生很少見到的事物,只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容易的明白?梢宰冹o態(tài)為動態(tài)、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過讀課文,畫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了用動畫制作的開鑿的過程示例,學生會更能詹天佑這種方法的妙處。還依然借助“人”字形線路圖,看看火車的走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這種“人”字走法的好處,更能體會詹天佑有著超人的智慧和接觸的才能,學習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
學生年齡結構小,形象思維能力強。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語文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大榕樹那的景色很美,卻不能體會那里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我在電視上播放了大榕樹清晨的實景錄象,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大榕樹的靜態(tài)美,然后又播放了眾鳥紛飛的景象,學生又體會到了動態(tài)的美。又對一只鳥的形態(tài)和聲音的觀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鳥的姿態(tài),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于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復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diào)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即使學生沒有親自去看那棵大榕樹,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之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讓學生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欣賞桂林的山光水色。創(chuàng)設游漓江的情境,讓學生對這樣的美景產(chǎn)生興趣,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興趣的學習這篇課文。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的奇、秀、險。
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現(xiàn)代科學興趣
人們常稱當今的時代為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廣,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與日巨增的信息,人類積累的知識擦一會越來越多。在教學中用云信息技術會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代科學的興趣。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對于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識都不理解,這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就向?qū)W生展示了這些星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們結合圖片和文字介紹來了解其他星球是什么樣的,使他們更快的理解了為什么我們不能遷移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他們在明白這些道理的同時,對科學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校學習已經(jīng)決定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積極探索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并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把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yōu)越特性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前景,計算機教育的發(fā)展必將能為跨世紀人才的成長鋪路架橋,為迎接競爭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積極備戰(zhàn),為進一步深化素質(zhì)教育改革推波助瀾。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6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斷逐漸走進了課堂,已成為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圖、文、音、形、光、色綜合一體運用顯現(xiàn)特點。信息技術為科學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體化"歷程的逐步深入,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個浩瀚而又絢麗的前景。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以計算機為"課堂",拓展語文的學習領域
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的一體化,必然打破傳統(tǒng)科學課堂的封閉圍墻,把科學教學帶入到一個無限廣闊而又全新的領域,在時間上,在空間上,甚至連課堂的主體都將是無限的寬泛。在這個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高度整合的天地中,課堂將是一個被無限拓展的無比寬泛的概念。
。ㄒ唬┱n堂時空時時是課堂,處處是課堂。傳統(tǒng)科學課堂非常封閉,其地點是固定的,僅僅極限于某一班級;時間也是固定的,只有區(qū)區(qū)每周幾節(jié)。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的一體化,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科學學習和實踐,運用科學去交流和勾通?梢哉f哪里有計算機,哪里就有語文課堂;只要一開機,就可以"上課",進行網(wǎng)上閱讀、網(wǎng)上交際等科學教學與實踐活動,真是時時是課堂,處處是課堂。
(二)課堂主體人人是教師,人人是學生。傳統(tǒng)科學課堂,其主體僅僅是一位教師加幾十位學生,不但數(shù)量是固定的,師生關系也是絕對的,師是師,生是生,涇渭分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一體化以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就可以很便捷地進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樣的"科學課堂",去接受世界各地科學老師甚至其他非科學老師的遠程科學教育,在這樣的科學課堂里,一個學生所面對的是多數(shù)量、多元化的教師,他所獲得的科學教育也必將是多數(shù)量、多元化的;同時,通過網(wǎng)絡,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科學知識傳授給他人(周邊人與遠程人、熟悉人與陌生人),可以指導他人進行科學學習。
二、以計算機為"教材",拓展語文的學習內(nèi)容
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的整合,必然引發(fā)科學教材的變革,不但在科學教材的編排上將增加信息技術與科學學習、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內(nèi)容與形式,使科學教材更容易吸納信息技術的精華,更富于時代性和現(xiàn)代化;而且,信息技術在科學學習中的廣泛運用,可以通過網(wǎng)絡,使世界各地的各種科學資源與現(xiàn)行科學教材或緊密結合,或遙相呼應,最大限度地拓展科學學習內(nèi)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的缺陷,改變當前教材單一、內(nèi)容狹窄的狀況,使科學教材更富于針對性、實效性和多元化、立體化。
(一)離心發(fā)散拓展式。這是以課內(nèi)科學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結合點(知識點、情感點、內(nèi)容交叉點等),設計一些課前、課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資料搜集、網(wǎng)上閱讀與交流等發(fā)散性、拓展性實踐活動,以求把網(wǎng)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使語文教材豐滿起來,完善起來,把小小的語文教材拓展到無限廣大,把薄薄的語文教材充實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體化、多元化,更富于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
。ǘ┫蛐木蹟亢魬。這是引導學生以網(wǎng)上科學資源為教材,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廣泛的網(wǎng)上閱讀、網(wǎng)上交流等網(wǎng)上科學實踐,豐富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以求通過這種百川匯海的形式,把網(wǎng)上的科學資源向?qū)W生的科學素養(yǎng)聚斂匯集,并與課內(nèi)科學教材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共同對學生進行博大的科學教育。
三、以計算機為"工具",拓展科學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整合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和科學教材的無限寬泛,以及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工具逐步被學生所掌握,最終必然呼喚并促使科學學習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學習方式的不斷革新,才能更好地適應和駕馭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不斷一體化的科學學習情境,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形成豐厚的科學素養(yǎng)和較強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體化,是科學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然趨勢。其進程必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在科學教育中的廣泛運用而日益加快,展現(xiàn)出其特有的魅力。
【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范文03-17
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報告(教學論文)12-06
探討PPT課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04-20
音像資料在俄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論文01-13
關于課件制作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03-20
信息技術應用的課堂優(yōu)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18
多媒體課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淺析03-19
案例教學法在中專教育學教學中的應用08-24
淺析嘗試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1-21